<<我心中的香港>>

全球華文散文大賽

由<<明報月刊>>、領滙管理有限公司、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香港作家聯會共同主辦的<<我心中的香港>>全球華文散文大賽,於今年9月28日在黃大仙龍翔中心舉辦了徵文活動新聞發布會。出席的嘉賓有余秋雨、卓韻芝、薛炎文、甘以雯、穆濤、吳克敬、潘耀明、藍列群、周汶錡等,由殷莉任大會司儀。

比賽題材為:我心中的香港,體裁:散文,字數:1,000-3,000,截止日期:2009年3月31日(以郵戳為準) ,參加年齡:年滿16歲或以上。參賽稿件請附上個人姓名、年齡、職業、聯絡地址及電話,連同作品電郵至hkwriters381@yahoo.com.hk或寄往香港灣仔駱克道381-383號富士大廈7A室香港作家聯會,信封面註明「我心中的香港—全球華文散文大賽」。比賽設冠軍1名:獎金港幣二萬元,亞軍3名:獎金港幣各一萬元,季軍5名:獎金港幣各五千元,優秀獎10名:獎金港幣各二千元。比賽結果將於2009年5月公布,得獎者將獲專函通知。查詢電話:(852)2891-3443,2515-5111。(潘耀明供稿)

第十屆  韓中文化論壇暨

東國大學慶州校園建立30周年紀念

國際學術研討會九月召開

 

這次會議於2008年 9月20日至21日在韓國東國大學校 慶州校園舉行。

主題是:“中國語言、文學、文化硏究與敎育經驗的交流: 東亞與外部世界”

    主管: 韓國中國言語文化硏究會

    主催: 首爾孔子學院 / 社團法人韓國現代中國硏究會/東國大學校慶州校園及中文系

    後援: 駐韓中國大使館/ 中國孔子學院總部/ 在韓中國人敎授联誼會

大會由韓國中國言語文化研究會長李鍾振致開幕辭,中國駐韓大使甯賦魁致祝辭,東國大學校慶州校園總長孫東辰致歡迎詞,東國大學校中文科學科長朴柱邦以及在韓中國人教授聯誼會會長李安東發表激勵 辭。出席者除了韓國各主要大學學者教授外,還有韓日多家孔子學院的院長,以及中、港十多所大學和文化機構的研究人員,包括北大、清華、復旦、南大、南開、福建師大、中山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文學》等。

討論問題包括孔子學院現象,中國文化與漢語研究,香港、臺灣、大陸文學研究,韓中言語比較研究,韓中文學研究與教育經驗的交流等。大會最後由韓國外國語大學的朴宰雨教授致閉幕辭,會後並組織文化參觀活動。     (朴宰雨教授供稿)

古遠清《香港當代新詩史》在香港出版

 

繼不久前在臺北出版《臺灣當代新詩史》後,古遠清最近又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香港當代新詩史》。該書描述了1950年代至2007年香港新詩所走過的複雜而曲折的道路,對從舒巷城到林幸謙近50位詩人作品一一加以評述。這當中既有按十年為一期的新詩發展描述,也包括詩歌思潮史、詩論史、論爭史、詩刊出版史等。作者將香港當代新詩分成三大板塊:“本土”、“南來”、“外來”。在作者看來,這三大詩群各有其獨特貢獻,但又存在著自己的盲點。

    本書郵購地址:430070武漢郵政70190192信箱曹竹青收,大陸讀者郵購價每本90元人民幣,台港澳地區讀者100元人民幣(含郵費)。(古遠清供稿)

上海民間詩刊《大陸》紀念號面世

作為〝海上詩群〞重要刊物之一的《大陸》,于1985年夏天創刊,85、86、87年共出版了三期,因形勢變化而停刊。直到近20年後,2004年才復刊,出了第四期。這本紀念號是05、06、07合刊,總第五期,由詩人郁郁策劃、統籌。全書共達600頁,內容相當豐富。前有徐敬亞的序<<寫給抽屜看的,是我的兄弟>>,後有郁郁的跋<<失敗的理由從何說起>>,詩部份不但有上海一批詩人的近作,也收進中國大陸各地的詩人作品,還有一些散居世界各國的華人詩作和外國詩人的譯作。在〝記憶〞和〝隨筆〞欄目中,發表了多位〝海上詩群〞的骨幹關于當年詩刊、詩社活動和詩人間交往的回憶文章,留下真實的歷史資料。

夏華作協名譽主席羅錦堂教授

在孔子學院主講老子,孔子,釋迦牟尼

(本報訊)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羅錦堂博士對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具有精深學養,加上長期以來潛心研究佛學,深有體悟,受學界敬重。雖已年過八十,退休多年,仍熱心弘揚東方文化,時常應邀出席各種講座。最近又應夏威夷大學孔子學院之邀,分別在9月19日,10月3日,10月10日公開演講關於老子和道家,孔子和儒家,釋迦牟尼和佛教禪宗理論等專題,受到大家歡迎。

夏華作協顧問林貝聿嘉女士入選

“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百傑人物”

 

本會顧問林貝聿嘉太平紳士長期從事社會文化及婦女工作,曾連任香港區議會主席18年和立法局議員10年,全國政協七八九屆委員,現在仍擔任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席,全國婦聯執委,數十年來服務社會人群,獲得各種勳章。最近更被選為“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百傑人物”。該活動組委會在函件中指出:“組委會認真審閱了著名作家陳詩博的《紫荊花開》一書中《熱愛祖國,熱心服務社會》一文,鑒於您在本職工作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的卓越貢獻,經組委會認真評審,您已入選……”有關方面9月下旬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廣東佛山市10月中也有祝賀活動。   (葉芳報導)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訪日

獲首相福田康夫接見

(葉芳報導)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伉儷、許智明主席、原早稻田大學總長西原春夫教授以及法政大學王敏教授,於今年6月25日下午一同往日本首相府拜訪福田首相,並贈送孔子像及<<湯恩佳尊孔之旅環球演講集>>給他。湯恩佳院長對福田首相去年首次訪問孔子的故鄉–曲阜孔廟表示衷心的感謝,並盛讚其中國「迎春之旅」圓滿成功。

     湯院長在日本首相府發表了談話,提到:「許多亞洲國家和地區,都深受孔子儒家和平主義的影響,没有理由不承擔起推動世界和平的重任。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歐洲國家在走向一體化的進程中團結起來,我們亞洲國家應當迎頭趕上。」福田首相表示支持湯院長的建議:亞洲十個國家及地區每年輪流舉辦聯合祭孔。

夏華作協主席黃河浪出版新著<<披黑紗的地球>>

 

(本報訊)夏華作協主席黃河浪的新詩集<<披黑紗的地球>>,今年9月由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出版。詩集共192頁,收錄約90首新詩。踏入新千年,地球蒙難,從世紀末的惶恐到世紀初的狂亂,戰爭,掠奪,污染,破壞,人類在自相殘殺,自我毀滅。黃河浪懷著對當今世界的深層憂慮,對人類生存環境和終極命運的關懷,以及對現代人生的思索和感悟,意識到詩人能夠做的是 — 發出自己的聲音。他用彈性的語言,鮮活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奇特的風格,道出詩人對精神家園的執著追尋。無論是審醜的警醒還是審美的愉悅,打開這本詩集,會聽到觸動心弦的琴聲。

夏華作協編輯葉芳出版<<太平洋的呼喚>>

 

(本報訊)夏華作協<<珍珠港>>文學報編輯葉芳的新書<<太平洋的呼喚>>,今年9月由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出版。本書既有葉芳生活和思想的印跡,也有她漫遊世界的足跡:從香港電視城、夏威夷檀香山、到中國上海灘……。

     書中散文、小說和新詩部份敘述了葉芳在留學、工作、旅遊的日子裡,行程遍及美歐澳亞各洲,中港澳臺及東南亞各地的難忘經歷。她以抒情的筆調,與讀者分享沿途的無限風光。訪談和活動部份紀錄了葉芳任夏華作協編輯多年來採訪過的政商文化各界著名人物,以及參加過的國際文學會議和活動。

     讀者可以從書中領略到一位現代事業女性廣闊的生活場景和心靈空間,有如浩瀚無邊的太平洋在遠方呼喚……。

中國首部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長篇小說

《來生我們一起走》出版

“5.12”汶川大地震震動中外,也震撼億萬人的心靈,三個月過後,中國第一部以汶川大地震為題材,反映中學生心靈成長的長篇小說《來生我們一起走》,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作者是二十歲出頭的上海青年女作家絲絲,這也是80後作者第一部關注社會重大事件的作品。通過五個被困廢墟下的少年三天三夜的感受,表現了他們感情昇華的過程。寫作時間雖倉促,內容依然感人。作者絲絲17歲開始寫作,發表作品。已出版長篇小說《檸檬草的滋味》(獲第六屆中國少年作家杯個人作品集一等獎)、《橘子香水》等,還有多篇短篇小說。(吳易夢提供)

人生十問

(加拿大) 瘂弦

 

幾位青年文友來問人生。我試答如下:

(一)  你奮鬥的經驗和秘訣是什麼?

少年時攻學業,青年時闖事業,老年時修德業。

(二)  你喜歡讀什麼書?

我什麼書都讀,多讀書不求甚解也沒什麼不好,即使

無法全知全解,半知半解也行,總比不知不解好。

(三)  你最大的嗜好是什麼?

讀、寫之餘,聽聽或哼哼家鄉河南曲子(曲劇)是我

的最大享受。《李豁子離婚》一折,我百聽不厭,也

百唱不厭。

(四)你最大的煩惱是什麼?

我不怕煩惱,消除煩惱最佳方法是面對煩惱,把煩惱

當成文學的肥料。新詩既成,煩惱遠颺。

(五) 你是怎樣看待金錢和名利的?

我認為文人最好不要棄筆墨改抓算盤,貧窮是文人的

宿命,改不了的。物質貧窮,精神能貧窮。「文化搭臺

經濟唱戲」,不如改成「經濟搭臺文化唱戲」。

(六) 你是如何處理周圍人際關係的?

我曾央人以子敏送林海音的祝壽語刻了一方閒章:「這裏

拉人一把那裏拉人一把,這裏放人一馬那裏放人一馬」。

沒能力做偉大詩人,願做偉大朋友。

(七)你嚮往什麼樣的生活?

離群索居,古卷青燈,自己恐怕沒有那份耐力。倒不

如結一間茅廬,邀一群曲友,漁樵閒話閒話漁樵。日

升月恒,帝力於我何有哉?

(八)你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麼?

宋朝楊萬里詩:[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水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九)可否請你對想成名的人說幾句話?

世人愛名位是因為名後頭有利,位後頭也有利,但利

是無盡的,佛已入龕,就接受香火,時間久了,臉就

黑了。

(十)你喜歡和什麼樣的異性相處?

我羡慕張繼高[交禁人,遊禁地,不食禁果]的灑脫,

也佩服楊子[立功、立德、立言、立情四不朽]的執著。

坐六望七之年,我的故事早已完成。

查理斯頓古城之行

(夏威夷) 陳艷羣

 

由於外子的工作關係,我在南卡羅萊娜州(South Carolina)的查理斯頓(Charleston)停留了整整二個月,從而近距離的打量並欣賞了這座具有歷史風

貌的古城。

    四月的查理斯頓是溫馨迷人的。蔚藍的天空中繡著大朵大朵的白雲。春陽驅散了空中的寒意,用溫和的光熱輕撫著大地。被綠色植物環繞著的這座海港城市,在春陽中顯得生機勃勃。艾希禮和庫柏兩條河流(Ashley River and Cooper River)一左一右,如兩名忠實的衛士,日夜守護著這座古城。

    進入市區內,城市的古韻即凸顯出來。幾條窄小的街道兩旁,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築讓人嘆為觀止,不時駐足仰觀。這裡沒有摩天大厦,最高的建築是鶴立樓群的幾座老教堂。除此以外,其它商鋪,銀行,酒店,政府大樓等都不超過三層。東灣街(East Bay Street)上,世界著名的彩虹組(Rainbow Row)是18世紀喬治式風格的連体樓宇。柔和的粉紅,淺綠,桔黃,和淡藍等彩色粉牆,多姿多彩,賞心悅目。

    面朝港口的東面炮臺街(East Battery Street)上,一棟棟建於1809年-1920年之間的華麗公館,宅第,象征著內戰前查理斯頓的輝煌。有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有的具浪漫主義色彩,有的是磚結構的殖民地式、聯邦式,還有的是集多種風格的折中主義式。高大的白色圓柱支撐著豪宅,顯示出庄重。大理石鋪成的寬敞走廊上分別鑲嵌著雕花的鐵欄杆和白色木欄杆,使宅第更加雅致,嫵媚。不少樓房大門前有塊小銅牌,上面記載著宅屋落成的年月和主人的姓名。

    查理斯頓曾控制著整個州的政治和商業命脈,是南部的文化中心。這裡的大農場主和客商成了當地的統治階級。他們在市區修建豪宅作為冬天社交場所。如今,有些房屋早已人去樓空,唯有幾只宿鳥,在殘缺的屋簷下唱著懷舊的歌曲。也有的公館成了歷史博物館,向遊人講述古城的往事。這一系列、風格迥異的建築群宛如一座大型古典建築博物館,城市的歷史可以從它的建築年輪上一目了然;它用可視可觸直接的形式,將歷史置於遊人面前,與之對話。

    查理斯頓的美是靜溢,端庄,優雅的。黃昏時,漫步在幽靜的聚會街( Meeting Street)南端,徜徉於紅磚鋪成的小街深巷裡,一棟棟高低錯落有致,色彩風格迥異,有著百年以上的大小民宅,在茂密的樹林花叢中半掩半現,透著一份神秘感。每家的院內牆外,玫瑰,山茶花,杜鵑等百花爭奇斗艷,噴射出濃

郁的芳香,直襲路人的鼻孔和肌膚,使遊人的腳步停止不前。這裡見不到用水泥搭建的車庫和雜亂的工具;私家車皆停在繁花似錦的花園裡。與僅幾百米遠的旅游、鬧市區相比,深巷裡是另一個世界,沒有汽車的噪音,沒有人的喧嘩,只有眾鳥在高枝密葉中鳴啼。走進此般溫馨潔淨的小街巷,寧靜清新的氛圍,和醉人的花香,洗盡了旅途的疲憊與塵埃,心靈得到淨化,全身每個細胞都在深呼吸,放鬆。周身經絡舒暢,仿佛剛從Spa裡走出,心情也隨之愉悅起來。

    如此一個富有美感的城市,在瑪格麗特·米歇爾(Margaret Mitchell)1000多頁的暢銷小說《飄》中卻是微不足道。她把查理斯頓形容為「是坐在陽光下安祥地揮著扇子的老祖母。」不知這位出生於亞特蘭大的女記者是從未到過查理斯頓,還是持著偏見,她傾注了所有的筆墨來贊美她的家鄉,卻對查理斯頓無甚好感。然而,讀者似乎沒在意作者對這座城市的描寫,尤其是女性讀者,他們完全被小說裡的男主角,出生於查理斯頓且玩世不恭的白瑞德(Rhett Butler)所吸引。加之電影中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將白瑞德風流倜儻的形象,塑造得爐火純青,深深打動了各國女觀眾的芳心,因而來白瑞德的「故鄉」,按蓋博的形象尋覓他的蹤跡的,大有人在。導遊也懂得投其所好,在介紹戰爭歷史的同時,不忘穿插一些奇文軼事,將白瑞德這個角色原型的傳奇身世,再即興發揮,以滿足遊客的好奇心。

    一位八十來歲,移民美國五十多年的湖南籍老教授,一提及蓋博便大加贊賞,「他那一身白西裝,顯得風度翩翩。蓋博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夢中情人。」有一位叫貝蒂的美國女士,把《飄》讀了無數遍,「書中的每一頁她都記得。她還多次來查理斯頓買了許多有關《飄》的各種紀念品,尤其是大張的黑白、彩色宣傳畫回去。我想她是迷上了白瑞德,如今四十好幾了也沒結婚。」貝蒂的姐姐搖著頭告訴我。如此一來,查理斯頓人也沒必要跟米歇爾過不去。試想,那部榮獲十項奧斯卡獎的電影和在全球銷售2000多萬冊的長篇小說,已為查理斯頓的旅遊錦上添花,成了不可缺少的一景,為城市帶來了商機。以白瑞德命名的酒店,餐館,畫廊隨處可見。許多禮品店裡堆滿了各種印有男女主角圖像的T-恤衫,杯子,手提包,和DVD等紀念品,《飄》迷們可買些自己喜愛的帶回去,繼續重溫那份痴迷。

如果說,市內十八、九世紀的各種建築,和建築內的藝術畫廊,以及各種美食構成了查理斯頓的人文風景,那麼郊外的種植園卻是一道廣闊的田園風光。坐著馬車進入密勒頓種植園(Middleton Plantation),有種時空交錯之感。穿過一片幽靜的翠竹林,展現於眼前的,是一米多高,望不到邊的荒廢稻田。稻草雜亂叢生,一副無人理睬的蕭落感。想當初,糧食棉花是全球迫切需要的產品,更是查理斯頓的主要經濟命脈。早期歐洲拓荒者那好動的血液,驅動他們橫渡大西洋,並在這塊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港口便利的城市立足下來,沿河開創種植園。被稱之為卡羅萊娜的金子(Carolina Gold )的糧食為農場主帶來豐厚的利潤。「那時,輸往英國的糧食價錢太好,以致於莊園主們從未捨得給辛勤耕種的奴隸米飯吃。」一身十八世紀裝束的導遊,邊駕駛馬車,邊回頭滔滔不絕地向游客介紹。

    莊園主們大量地購買土地和黑奴。有位堪稱南方最富裕的莊園主漢普敦(Wade Hampton),擁有3000名奴隸,分別在密西西比,南卡羅萊娜和路易斯安娜三州的種植園。而擁有奴隸數量的多寡,直接影響到種植園棉花水稻的產量,和莊園主財富的豐薄。有了足夠的土地,錢財和奴隸,他們可以盡情地享受優閒的上等生活:打獵,賽馬,野餐,和舞會。

    佔地200多畝的密勒頓種植園,是1741年,瑪麗·威廉斯(Mary Williams)嫁與亨利·密勒頓(Henry Middleton)時的部分陪嫁品。除農場外,莊園裡還有供男士騎馬打獵的,約85英尺高的橡樹叢林,和美國最早的花園,及蝴蝶造型的人工湖。離莊園主的大宅一百多米遠處,是奴隸們居住的小木屋。這些簡陋的小木屋使人想起了《湯姆叔叔的小屋》。不似「湯姆叔叔的小屋前有個園子,裡面長滿了草莓,木莓,以及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每到夏天,萬壽菊,牽牛花和茉莉花在園子的一個角落裡競相開放。」的景色那般浪漫,這裡的小屋前面,是一大片綠草地,後面則是用木欄杆隔開的雞鴨豬牛羊馬等牲畜,和數間工作坊。坊裡分別有著古裝的工作人員向遊客介紹如何紡織,做陶具,和木桶等工藝。這些細活曾經皆為黑奴做,他們當中也有不少能工巧匠,有的不但可以得到少許工錢,還被召去其他莊園做活。他們努力的工作,將積攢的錢來贖身,或換來家人的自由。而大部分黑奴生來便沒有自由。遇上心地好的主人,可算是他們的福氣。設若倒霉生活在心地狠毒的人家,常會遭受主人謾罵鞭打,或者像牲口一樣在奴隸市場被販賣。奴隸主用宗教信仰來控制他們,使他們逆來順受,對主人忠心耿耿,像湯姆叔叔那樣,甘願聽主人擺佈而毫無怨言。奴隸制度已在這片土地上消失近150年了,而風殘日蝕的小木屋仍默默地支撐在那,與視野開闊的田園風光不大相稱,即使春陽也驅散不了那裡的抑鬱。

    在查理斯頓眾多的風景點中,薩姆特要塞(Fort Sumter)是不大起眼,卻極具歷史價值和意義的景點。它改寫了美國歷史,是南北戰爭的起端。

    薩姆特要塞位於查理斯頓港口的入口處,坐遊船從市內出發,大約40分鐘的航程。五面形的要塞是個人工島,始建於1827年,以美國獨立戰爭英雄托馬斯· 薩姆特(Thomas Sumter)將軍的姓命名的。作為一個防御堡壘,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而成了後來南北雙方必爭之地。有趣的是,這麼一座小型磚結構要塞,兩分鐘能跑個來回的小島,卻花了30多年修建,直至1861年薩姆特戰役打響,仍未修完,且成了永遠的未完成式。

    南北戰爭是查理斯頓人永恆的話題。當地的教育電視臺也經常播放那段歷史。美國獨立戰爭後,南方的農業經濟和北方的工業經濟遇到了水火不相容的衝突,而奴隸制是南北方的主要矛盾,也是內戰的導火線。內戰前夕,南方諸州共有男女兒童奴隸約四百萬,他們絕大多數是在農場幹活,為主力勞動。而北方的廢奴運動的呼聲此起彼伏,越來越強烈,尤其是1860年,反對蓄奴主義的林肯當選為總統後,矛盾急劇惡化。被掐住了經濟利益脖子的南卡州率先,第一個宣佈脫離聯邦政府,隨後南方其它十個州相繼宣佈脫離。他們組建了一個南方新的政府,美利堅聯盟國(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國家一旦被四分五裂,內戰也就不可避免爆發了。

    1861年4月12日清晨4點30分,萬物正在寧靜中酣睡。突然,查理斯頓港口的夜空上炮火衝天,震醒了當地居民,也震撼了全國人民。攻打薩姆特要塞的第一槍響起,標志著南北戰爭的序幕正式拉開。

    原以為50英尺高,5英尺厚的磚結構堡壘堅不可破;原本是安置650名官兵和135臺炮守衛。當薩姆特戰役打響時,只有85名北方軍和60門大炮抵抗襲擊。南方軍向守衛在薩姆特要塞的北方軍進行34小時的連續轟炸後,至第二天下午,北方軍無奈只得放棄,直到四年後方奪回來。那時,薩姆特要塞已遍體鱗傷。今天我們參觀看到的,只是重新修補過的外圍牆,裡面一層的軍營住處早已蕩然無存。

    300多年的歷史和斑駁的文化,鑄造了查理斯頓人的樂觀與自信。他們用對家鄉的那份熱愛,來迎接十六方客:無論在景區,商店,旅館,還是餐廳,你都能感受到當地人雙眸裡閃爍的友好與熱忱。連續11年成為全國最有禮貌的城市,是不可能裝出來的,而這些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整體素質和修養。查理斯頓的美是多方位,有厚度的。

路羽詩四首

(香港) 路羽

 

逃亡的靈感

 

一片飛葉輕輕滑入

時光隧道

瞬間在臂上逐漸鬆馳

記憶的脈絡淡出思緒

你走時風雨飄搖

落盡最後的一滴淚水

走出雨季

靈感開始逃亡

一些疏懶的雲朵

忽然被喚醒

歲月在穿針引線

呈現出一首首小詩

另一種開始

 

冬天的樹啊

不必為乾枯而哀傷

在冷冽中

你已孕育了春天

地平線即將消逝

夕陽的喘息傾瀉在樹上

星星排著隊來了

近處露水滋潤著萎靡的花草

潮漲潮落

完美著世界

一朵花結束

也是另一朵開始

蒲公英

 

在靜穆的季節裡

蒲公英把最後的力量織成

一束燦爛的小傘

向著漫無天際的空中播撒

獨特不可名狀的瞬間

將一生最柔美的愛灑滿人間

讓大地與蒼穹銜接的地方

顯得朦朧起來

縹緲而神秘的綺麗

照亮明天

瞳孔

 

雲霧中搖曳的島嶼

多麼迷人的夏夜啊

長著睫毛的星光

突然消失了蹤影

天空裡泛起了朵朵的白浪

一陣雨飄落在我們的身上

兩雙捕捉的瞳孔

頓時感到了希望

遠處的天邊

有玫瑰色的晨光

此時正朝著我們注目的方向

慢慢升起

2008-6-26

遙望鳥巢

-寫於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的喜慶日子

(上海)葛乃福

 

北京2008年主體育場”鳥巢”,它規模最大、用鋼量

最多、技術含量最高結構最複雜,成為世界級的

“建築奇跡”。今年1月英國首相布朗參觀“鳥巢”

後盛讚道:“這是個了不起的運動場,它將是中

國對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偉大貢獻。”

偌大的一個鳥巢

堪稱聞所未聞,世上一奇

我朝朝暮暮遙望鳥巢

披一身晚霞,沐一身晨曦

大千世界有人稱它為地球村

我想稱它為“鳥巢”更有寓意

清早,當旭日在夢鄉升起

鳥巢啁啾,冉冉升起五環旗

鳥巢象徵著奧林匹克人文精神

而教育與文化就是它遒勁的雙翼

它象牡丹在盛開,又象飛龍遊天地

一到夜晚,金色、銀色、紅色融為一體

絢麗的燈光令人陶醉,更令人神迷

“讓全世界的年輕人去運動場上競爭

而不是撕殺在戰場的硝煙裡”

鳥巢就是鐫刻著這一名言的永恆標誌

讓和平、友誼、進步的美好祝福

給奧運會大家庭的成員帶去歡欣,

更帶去驚喜

注:這句話的原文是:“將全世界的年輕人

召喚到運動場上競爭,而不是到戰場上拼殺。”

此為“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語。

八三人偈語

(夏威夷)羅錦堂

 

我今年過八十三,體力矯健如少年。

終日繁忙不畏苦,喜結佛緣與人緣。

人緣畢竟有時盡,佛緣深廣大無邊。

早念佛,晚參禪,明珠一顆心中圓。

待到臘月三十日,面對西方展笑顏。

二oo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於檀香山

詩二首

(夏威夷)李世偉

 

兩岸和平之旅

 

甲子六十再重逢、兩岸攜手論三通!

同室揮戈悲往事、歷史一握仰高風!

立法修憲能存異、和平互惠可求同!

今朝會議萬年業、國父遺訓天下公。

離婚怨

 

自由戀愛披嫁衣、白首同諧卻式微!

有圓有缺天邊月、無緣無份海誓辭!

蠟炬成灰終遺恨、琴瑟不調事可悲!

春蠶到死絲方盡、秋雁失群帶淚飛。

注:據傳媒報導美國離婚律提升到27%,

因讀報有感而作。

白的更白   黑的更黑

(上海) 鬱鬱

 

明天,地下的冤魂不離不棄

哪怕哀號的旗幟懸在半空

明天,生還者的驚恐將永存於世

哪怕人群中只有秒擺的聲音

明天,會有多少不安的地名沖向廣場

哪怕它們總是來自貧困和荒涼

明天,車輪將運走瓦礫和悲傷

哪怕生命的鋼筋早已落入貪婪的錢囊

明天,天堂也擠滿了高低不平的待遇

哪怕老人和孩子理應獲得更多的庇護

明天,感恩的舉動仍然自下而上

哪怕神不得已暫停了佈道

明天,誰敲響了鐘聲和夢魘

哪怕手臂的揮動只是無助的呐喊

明天,白的更白黑的更黑

哪怕拯救的金幣撒滿死者的墳頭

秋月吟

(永安)李國梁

 

聽月

 

才讀嬋娟信,又聽傾寸裡。

雲程涼雨洗,冰鏡淡煙籠。

世事難隨意,人心易轉蓬。

通犀銀線外,笑語化春風。

印月

 

芙蓉空有貌,芳桂獨情深。

七夕寒光瀉,三潭舊夢侵。

情花思解語,彈夜覓知音。

素玉流雲篆,瑩瑩印兩心。

得月

 

隨緣星海旅,雙槳撥清波。

明亮追求久,端莊眷戀多。

樓臺曾顧盼,耳鬢得斯磨,

啼笑紅塵事,人生是首歌。

詠月

 

禪從銀界悟,淨處望天崖。

情韻冰魂頌,雲心雁字排。

空靈華意境,高朗壯詩懷。

詠絮君才借,遣詞能不佳?

詩二首

(雲南)黃桂樞

 

在臺灣書贈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夜後晴空旭日明,飛雲跨海敘鄉情。

滇腔幾句言噙淚,長者多人歎落英。

世事滄桑天地轉,凡間冷暖古今鳴。

雖居兩岸同根系,共盼三通大道行。

乙酉秋訪問歐洲十一國有感

 

飛越亞歐半地球,東西文化喜交流。

萊茵河畔聚洋友,瑞士湖邊匯彩舟。

奧意匈邦觀百藝,法荷德比賞千秋。

盧梵國小財源富,中外情深誼永留。

參加美國蒙特雷國際

研究學院畢業典禮有感

孫鳴(山東)

 

(一)

蒙特雷黌展輝煌,掌聲濤鳴飛遠洋。

深究萬語賡傑史,寰球譽滿大風揚。

(二)

小女雙登大學堂,韶光韞蕾一朝芳。

令赴美中經會譯,清風路遙心欲光。

注: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是國際聞名的口

筆譯研究生院,不收本科生,小女孫曉奕今年

夏在該院畢業,並參與第四屆中美戰略經濟對

話(2008年6月在美國召開)的翻譯工作。

暮秋(散文詩)

(北京) 夢陽

在季節的背後遙望,一片蒼茫。

該豐腴的,抵臨了糧倉;該憔悴的,

放棄了遠方。

倒下的高粱,早已寫好了最後的篇章。

西風神性的手掌祥和地拂過,大地早已內

斂了深沉的光芒。

此刻,那漂泊的,正忙著返鄉;在家的,

正忙著收藏;一無所有的,孤獨長久地醒

著而又感傷。

我一個人,拄著筆,踏著文字,獨自行走

在一枚懸空的落葉上。真的不知道這路還

有多長,又該走向何方。

記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20周年雙年會

(加拿大) 劉慧琴

 

當溫哥華已是金秋季節,沙漠之城的拉斯維加斯依然艷陽高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今年則更是平添幾分熱鬧,中秋之夜來自世界各地的近一百名女作家代表著兩百多名會員聚集在這裡共度中秋,共慶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成立20周年,共同研討女性文學的書寫。

     為主辦這屆雙年會,由美國著名華裔女作家、第十屆雙年會主辦人吳玲瑤和美國《紅杉林-美洲華人文藝》主編呂紅主編的《新世紀海外華文女性文學獎作品精選》,分別由台灣秀威資訊出版公司、河北教育出版社發行繁體字版和簡體字版。 書中囊括海外知名女作家的精彩佳作,八十多位入選作者皆附有簡介,幫助讀者了解海外女作家的創作力。此書是向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海外華文女作家二十周年年會」獻禮,亦是關注海外華文女性文學的研究者重要的文本參照。 首屆「新世紀海外華文女性文學獎」評審會,為海內外學者、評論家熟悉海外女作家作品建立起了兩岸與海外華文女性創作和評論雙向交流的橋梁。

     9月15日研討會上有兩岸三地的學者評論家出席,包括世界日報副刊編輯吳婉茹,湖北作協主席方方。在研討會上發言的有方方〈女人的心沒有家園〉,程

明琤〈女性書寫的哲學意涵〉,趙淑敏 〈女性書寫的往世今生〉,鮑家麟〈中國近代以前的女性書寫〉,徐學清〈加拿大華裔女性之書寫成就〉。近年來中

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女性文學委員會一直關注海外女作家的創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副總編、女性文學專家譚湘作了〈花團錦簇,華文女性文學寫作豐收〉發言,

由她領隊的中國女性文學專家二十多人出席了會議,部分專家、學者作了發言,有林丹娅〈坐看雲起–關於海外華文女性的傳說〉,喬以鋼〈大陸女性文學學科建設〉,林樹明〈大陸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及作品的翻譯与傳播〉,錢虹〈文學與性别研究〉,喻大翔〈海外華文女作家文學之成就〉等。各位學者、專家的演講從古今中外各個方面引證、闡述了女性文學的存在及發展,為當今女性文學的創作、研究繪畫出一幅前景廣闊的藍圖。雖然限於時間,會議未能就專家、學者的發言展開充分的交流與探討,但相信這次研討會將會為今後海內外女性文學的進一步發展與研究開啓了另一扇大門。研討會最後在詩人、散文家喻大翔教授即席賦七絕的掌聲中畫上句點。

    海外河山醉檳榔,拉斯採貝齒留香;婷婷玉立椰林色,果到金秋萬里黃。

    大會的最後一天,9月15日上午會務會議,副會長吳玲瑤接棒成為新一屆會長,選出石麗東為副會長,籌辦2010年在台北召開的第十一屆雙年會。加拿大大華筆會及華人筆會顧問林婷婷被推舉為新一屆副秘書長。

    出席這次會議的加拿大學者有約克大學徐學清教授,作家林婷婷、葛逸凡、王海倫、劉慧琴、談衛那等。林婷婷、葛逸凡、王海倫、劉慧琴的作品入選《新世紀海外華文女性文學奬》。

優美練達好文章   婉約明亮好詩篇

–讀葉芳文集《太平洋的呼喚》

(上海) 吳易夢

 

初識葉芳,是在一次華文研討會上。我看見對面坐著一個端莊優雅的姑娘,她的氣質吸引了我,於是我向朋友詢問,在座的那位姑娘是何人?經朋友介紹,才知她的父母是著名詩人和作家,她也是一位詩人呢!

    我頓時為之感佩:真是有其優秀父母必有其高貴的女兒啊!從那次研討會後,我和他們一家,便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十分敬佩葉芳小姐的愛心,她的純樸善良心地,如同她的作品,總是給人許多溫暖和深意。

    時別兩年,葉芳小姐從香港給我寄來她的作品集《太平洋的呼喚》。厚厚一本,沉甸甸的內容,薈萃作者多年創作精華。我喜歡讀她的散文,樸實的文字,飽滿的感情,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一種溫馨和熱愛生活的感悟。在她的作品中,有關印尼、歐洲的遊記文章,寫得最生動、引人入勝!跟隨作者的視線,瞭解歐陸風情。作者細膩的筆法,獨特的視角,把漫遊歐洲的所見所聞,描述得很精彩,很耐人尋味。像《印尼婆羅摩火山夜行記》、《歐洲風情畫》、《不一樣的歐洲》,作者筆觸,像一幕幕紀錄片,將異國風情像講故事一樣展現在你的面前,使你讀後,如臨其境,眼界頓開!

    當然,作者雲南、四川系列遊記,同樣見其風采!像《青山綠水任逍遙》、《瑤池仙境九寨溝》等散文,文筆優美,意境清麗,把摯愛的山水,描繪得如詩如畫,讀後更是令人流連忘返。要瞭解葉芳的視野和感覺,就讀她的散文,那文章總會牽繞著你的視線,饒有趣味地進入一個她所看到的世界。作者的感悟不同,因此,讀葉芳的遊記文章,你會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有新的發現。

    《太平洋的呼喚》內容很豐富。除了散文,還有作者精選的詩歌。詩歌是作者的最愛,也是作者一直主要創作的領域。葉芳小姐的詩歌,優美練達,意境深邃,婉約明亮!這一直是我讀她詩歌的感覺。作者詩歌大多很精短,但意境卻很獨特!像《最後的告別》:漫天春雨/輕輕飄灑在/長廊的玻璃頂上/碎成一顆顆/冰藍的眼淚/滴進/夜的胸膛……春雨,比喻作“冰藍的眼淚”,多麼形象生動啊!再滴進夜的胸膛,多麼富有深意啊!簡短幾行詩,把一種傳神的意境和寓意表達出來,讓人感動!還有《今生今世》、《蘆蕩之秋》、《紅海灘》等眾多詩歌篇章,其精彩詩歌內容,和優美傳神的詩歌意境,時常讓讀者為之激動、振奮!作者的感覺和悟道真是太好了!詩歌是語言的精華,不好寫;而精短詩歌要表達其深意,更難寫。葉芳的詩歌,努力做到這一點,達到了此境界。

     讀葉芳的詩歌,是一種美的享受,心靈的陶冶,靈魂的淨化。她所表達的手法,清新流暢、練達新奇、純淨幽邃,已經形成自己獨特風格。葉芳小姐是一個才女,她的才華如同她端麗的容貌、聰穎的智慧和樸實的為人一樣,讓人接觸,始終有一種親切溫馨的感覺。

     在這裡,我只能初淺地品讀這部厚重的《太平洋的呼喚》。我想,遠在香港的葉芳,今後創作一定會錦上添花,再創新的篇章!憑她的感覺和悟道,她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我期待著,相信會有新的奇跡出現!

對人類家園的深沉之愛

讀《披黑 紗的地球》隨想

(上海) 孫琴安

 

每次遇到黃河浪夫婦,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和興奮。他們都是作家,黃河浪儒雅,以寫詩與散文為主;其夫人熱情,以寫散文與小說為主。更有意思的是,其愛女也是作家,與其父一樣愛寫詩與散文。這是一個真正的文學之家。

我最初讀黃河浪的詩,是《黃河浪短詩選》。當時讀了兩遍,寫了一些批語和點評,其中有幾首詩特別好,印象很深。這次有幸又拜讀了他的新詩集《披黑紗的地球》,也有一些感想,順便談一下。

詩是最古老的文學體裁,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從創作方法到形式要求,從欣賞習慣到審美情趣都發生過許多重大變化。詩曾經是激情的產物,但從現在來看,詩更重要的卻是一種發現。說得再確切一些,是一種詩意或意味的發現。如果有了這種發現,一首詩大致上就能得以生成;如果沒有這種發現,那麼一首詩恐怕就難以形成。也就是說,詩意的發現比詩情的宣洩更重要。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詩意或意味的發現,實際上就是一種詩的創造,也就是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創意。

而就我所讀過的《黃河浪短詩選》或這次所讀的《披黑紗的地球》中的詩來說,都屬於一種“發現”的詩,也就是說,黃河浪的詩多有一種“詩意的發現”,有著詩意或詩的意味。如他大量的詠物詩,便是一種詩意的發現,《蓮子》、《白茶花》、《蒲公英》、《花與葉》、《水上花》、《讀流星》等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我一直以為詠物詩是黃河浪的強項,無論是一棵草或一個幼小的生靈,他都會有所感觸,有所發現,故其詠物詩每有佳構,《蓮子》、《白茶花》、《蒲公英》等都是托物言志,通首完好,而《花與葉》、《水上花》等也各有佳處。

當然,詩意或詩的意味的發現,有高下、深淺、大小之分,同時也有趣味濃淡之分。就黃河浪大多數的詩來說,味多以莊重、深沉、嚴肅為主,如《無盡的風景致老教師》、《巴黎聖母院》、《賽凡提斯廣場》等均屬此類,《直布羅陀》真實而有氣勢。但也不乏趣味之作,不失幽默之處,如《無錫泥人》、《壁虎》等都趣味橫生,《現代離騷》則亦莊亦諧,《哨兵》在趣味中也引深思,而《水鄉黃昏》則在末尾生趣。

說到詩的結尾,我以為黃河浪有些詩正在結處生奇。古人評論有所謂好在開頭或好在結尾,新詩中實際上也存在這些情況。如黃河浪的《鐘錶店》便是結尾出奇,令人稱妙,《天鵝與士兵》末尾也問的巧妙,《鬥牛場》的末句也好。《古老的風車》讀至末尾,又覺奇妙了。而《登蓬萊閣》的末尾又點破神話,至於《柏林牆》的末結“牆倒下/柏林站著/所有的殘壁都成為歷史/所有的歷史只不過是/斷牆”則堪稱警句矣。

除了《披黑紗的地球》以外,我知道黃河浪還有詩集《海外浪花》、《大地詩情》、《天涯回聲》等,並能寫一手漂亮的舊體詩。對於他有許多話要說,可圈可點者也不少。限於時間,無法逐一展開,有些話題,如旅遊詩等,尚未涉及。我想今後如有機會,再可評議,此僅嚆矢之始也。

孫琴安2008年8月16日(本文作者為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文學評論家)

誰在窗前看風景

(河南)  黃森林

 

近讀卞之琳的《斷章》: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讀罷掩卷而思,不由深深地被作者精巧的

構思所折服。他看似隨意地截取生活中的幾個意象連綴成章,寥寥數語卻讓人浮想聯翩。小詩在清秀雋永中蘊含著深刻的哲思,那就是世間萬物都相互依託互為風景。“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為我們帶來的又是多麼優美多麼恬靜多麼和諧的境界啊。

    這個世界靜寂中暗藏熱鬧,單調中彰顯繁榮,平凡中孕育偉大。花鳥蟲魚自有它們的情趣,山川河嶽自有它們的壯美。一棵樹有一棵樹的韻味,一個人有一個人性情。萬事萬物既相對獨立,又互為因果,相   相生。因此這個世界才變得精彩和美麗。

     世界大舞臺,風景多變幻,風景在遠方,風景也在咫尺,就在你抬眸所及的窗外。“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這是楊萬里在不經意間就發現的風景,是那麼的閒適而自然,卻又意味深遠。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聖”杜甫給我們帶來的又是一幅多麼絢麗多彩、有聲有色,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聯想豐富。窗外空間寬廣,風景無限。羅丹曾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是啊,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對身邊的風景熟視無睹甚至漠然不知。時間的腳步總是太急,生活的節奏總是太快,人生的顧慮總是太多。滾滾紅塵中,又有誰還在窗前看風景?

     也許,我們差的只是臨窗憑欄的那個小小的舉動,只是沒有剔除心中的那一絲瑣碎的雜念,只是缺少那一雙平靜而柔和的慧眼,只是缺少了那份耐心地等待與守候。殊不知,窗外又是一度春草綠,又是一季稻梁熟,又是一年雪花飄。時令輪回,風景依然。“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這是南唐後主李煜在夢中又故國重遊,想像中看到的美好景色。難道我們也得像他一樣,在失去了之後,才想起那“花月正春風”的無邊美景嗎?

     我想我們還是現在就放下手頭上的活計,來到窗前,看看街上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場面,看看環肥燕瘦的美麗,看看春花秋月的閒情,看看風雷雨電的真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