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

將於今年十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

      (本報訊)由菲律賓華文作家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暨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成立大會,已訂於2002年8月2日至5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到時將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會議日程包括開幕禮,六場宣讀論文的研討會,遊覽大馬尼拉最繁榮的馬加地及青山區,閉幕禮等。按大會規定,被邀請出席會議的代表,國際機票自理,會議期間的膳宿費用與遊覽均由該會負擔。非正式代表若有意參加亦歡迎,但一切費用自理。

叢志遠教授來夏威夷舉辦畫展

與本會部份成員會面交流

葉芳報導

      新澤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學的版畫系主任叢志遠教授,於今年4月16日到7月26日在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的畫廊舉辦個人畫展,展出他近年精心創作的美術作品,深受各界人士歡迎。

     叢志遠教授出生於中國江蘇,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並獲得藝術碩士學位。他在著名的中國畫家劉海粟、陳大羽、亞明等人指導及影響下,努力學習和創作,取得可觀成就。其後又來美深造,1994年獲得印第安那大學版畫碩士學位。他的作品兼採中西之長,將中國畫的線條,油畫的色彩和版畫技巧融合在一起,創造出獨特的風格,受到好評。十幾年來在美國紐約、新澤西、印第安那和中國的南京、青海等地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

     在夏威夷展出期間,本會理事連芸、高于晴,本報編輯兼記者葉芳等於4月23日與叢志遠教授會面交流,就弘揚中華文化藝術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叢教授對我們的工作成績十分贊賞,並欣然加入本會。

各地文訊

l        第22屆世界詩人大會原準備在中國桂林舉行,據大會副主席雁翼來函說:“消息傳出後,接到不少世界各地詩人的建議……更想看一看中國古文化比較集中的地方。”因此,主辦機構決定將詩會改在古都西安舉行,現正積極籌備中。

l        中國雲南詩詞學會將於今年“詩人節”期間(公歷6月中旬),在雲南著名風景名勝區召開年會,與各地詩人交流創作經驗。

l        由陳銘華主編的《新大陸》詩刊,除發表世界各地華文詩人創作外,還有譯詩專頁。在今年4月出版的第69期上,發表了由本會主席黃河浪創作,李金髮長子、本會顧問李明心教授翻譯成英文的《海洋詩篇》共六首。

l        美華作家少君,於2001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少君文集》,全書分小說卷、散文卷、詩卷三部份,內容豐富多彩。

l        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在會長駱明、副會長王一桃等主持下,正在籌劃出版《世界華文文學大系‧香港卷》,包括散文、詩歌、文學理論、小說、戲劇、兒童文學共六種。

l        由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主編的《青華文藝》第13期已於今年5月在舊金山出版。該刊編委會主任委員陳大哲,副主任委員于民,總編輯葉莉莉。編委還有紀弦、吳宗嶽、胡佩鏘、王芳蘭。內收該會約三十位會員的文學和美術作品,還有該會活動報導。

絢麗多姿  五彩紛呈 

— 讀《藍色夏威夷》第二集

(上海复旦大學中文系  葛乃福)

     夏威夷華文作家們奉獻出兩部文學精品,可喜可賀!這兩朵并蒂蓮搖曳多姿,贏得好評如潮。經過五年努力、利用分分秒秒結出的碩果,誠如許多評論與賀信所說的那樣,《藍色夏威夷》的隆重推出,其巨大意義在於:(一)“這本書將有利於保存夏威夷華文文學的美麗” (1),“同時也提升了夏威夷華文文學的精美”(2);(二)是“對世界文化交流所作出的不斷貢獻”(3);(三)《藍色夏威夷》的成功出版,有助於“把夏威夷的本土文化特點和長久的中國傳統價值融匯起來,成為全新的文化”(4)。可以這樣說,兩集《藍色夏威夷》就是這種“全新的文化”的標誌和結晶!

〈一〉文采斐然的議論文章

     對《藍色夏威夷》第二集〈以下簡稱“二集”〉,王炯博士與劉慧琴副會長二位作了全面而獨到的評論,對其中的“人物記”類,潘亞暾教授作了深入而精闢的分析。我想就其中的“散文”類發表些不成熟的意見,敬請方家惠正。

     李厚澤說:“現在是散文時代”(5),余光中說,畢竟這是一個散文的世紀。在文苑中,散文的閱讀與寫作成了熱點,散文園地花團錦簇。個中原因,值得細究。

     夏威夷華文作家對散文也十分鍾愛,且有繼續增長之勢。在《藍色夏威夷》第一集中,所收散文為9家18篇,共109頁,而在《二集》中,所收散文為16家29篇,共149頁,在數量與質量上均大有提高。

     就表現手法而言,《二集》中的散文可分為三類,即一類是議論的,一類是寫人的,一類是敘事的。先談議論的。這類散文有《不為死貓寫悼歌》、《打一個牢牢的圈套》、《膚色的原罪》〈以上為非馬著〉、《愛的尺度》、《傻有傻福》〈以上滌然著〉、《為何辛苦,為誰忙?》〈連芸著〉、《女人的價值》〈謝麗佳著〉和《革故鼎新的成功故事》〈陳鍾大明著〉等八篇。古人說:“文以說理為上”(6)。散文這種文體很適合於發議論,且有以議論為主的主體,那就是雜文。不過這八篇並不是雜文,而是邊敘邊議兼抒情的隨筆,但篇篇均寫出作者的真感受,或發他人未發過的議論,文采斐然,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非馬的三篇文章,以詩人應有怎樣的尊嚴,一般人平時怎樣著裝和種族歧視入題,不論是小題大作還是大題小作,娓娓道來,均寫得引人入勝。在他的散文中或穿插日本故事,或引用他的詩作,精心地將詩與文合二而一,相互印證,相得益彰,來表達他所欲表達的思想,極富張力。可以這樣說,他的散文印有詩人的明顯徽記。滌然的兩篇散文哲理性強,意境深遠。前者從“恩慈”切入,後者形象地詮釋“傻”與“福”之關係,從生活中平常事入手,化作一語破的的絕妙文,且議論帶情以行,讀後能給人留有回味。

     連芸在《為何辛苦,為誰忙?》一文中,從“中西文化的不同,對待生活態度的差異”(7) 出發,運用對比的手法,提出了一個向“世俗”挑戰的命題,發人深思。文中所引的材料,不論人還是事,均很有說服力。在讀過此文後,每個人都應該問一下自己:“到底為何辛苦,為誰忙?”反思一下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倘能這樣就達到了作者所預期的目的。

     從古至今,有很多文章議論過女人的價值,女權主義者對此熱門話題更是千思百慮,朝議夕論。謝麗佳《女人的價值》一文的結尾是這樣寫的:“在當今社會,女人除了繼續保存有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傳統價值外,還多了一種,那就是成為商品的價值。對於後者,不知做為女性是該慶幸,還是該悲哀”。作者的高明之處是以反問收束,讀者可以根據各自的閱歷或體驗去尋求答案。

     陳鍾大明在《革故鼎新的成功故事》一文中採用的是類似讀書筆記的寫法,文字洗練,中心突出,篇幅短標題也短,每則均由四字為題,易讀易記。在六則以史為鑒的“故事”中,談及曾國藩氏的就有三則,作者不僅對有關曾氏的材料稔熟,並能即物以明理,對其功過得失坦陳己見,讀後不無啟迪。這篇文章雖短,但要寫好它卻自有難度。有人說:“散文作為個人閱歷、經驗、智慧在語感上的折射,是一位飽經世事滄桑的老人適合的體裁”(8),倘若用這段話來印證此文,我想作者定會深有同感的。

(二)感人肺腑的親情散文

     另一類散文是寫人的。這在《二集》中有《三條大路走中間》〈田辰山著〉、《媽,你到哪裏去了?》〈連芸著〉、《初為人母》、《又又日記拾趣》〈王海丹著〉、《外婆》〈謝麗佳著〉、《鹽手印》〈李延風著〉,以及《初期檀香山的華人》〈范純著〉、《楓葉旗下》、《你我他—異鄉的亞洲人》〈劉慧琴著〉等九篇,其中前六篇被稱為“親情散文”。這六篇有寫嚴父的,有寫慈母的,有寫孩子的,有寫外婆的,也有寫家鄉的鄉親們的,可謂人物畫廊,目不暇接。

     親情散文是中國傳統散文的重要一翼,其中佳作疊出,強手如林。在這類散文中,“作家的筆墨和情感集中傾注於對親人的摯愛、對朋友的眷念、對故鄉的深情、對童年的追憶”(9)。早在《詩經》裏,就有這樣感人的詩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可以這樣說,父母的恩情大如天,是做子女的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的。盡管《二集》中有的散文是作者的初墾地,但頗顯示出他們寫作的底蘊與才氣,和對大手筆目標的執著追求。

     《三條大路走中間》是田辰山寫他父親一直叮囑他的話,作者以這句富有哲理的話為線,以一幕幕父愛子、子敬父的情感鏡頭為珠,串連成篇。“母兮鞠我”是偉大的,“父兮生我”也同樣是偉大的。讀了這篇散文,我們或許會聯想到著名油畫家羅工柳的那幅名作《父親》,或許會想到那句流傳久遠的名言:“可憐天下父母心”。“三條大路走中間”這句父輩的諄諄之言定會隨著這篇文章的傳播而銘刻在越來越多的讀者心裏。

     《媽,你到哪裏去了?》它既是一篇很耐讀的散文,又像是一篇散文詩,類似“媽,你到哪裏去了?”的句子在文中重複多次,悲痛、思念之情溢於言表,也撞擊著讀者的心。“現在才明白:死後再孝順是太遲了。應活著多見父母面啊!”這道出了作者之所以如此悲痛如此內疚的深層原因。渴望在夢中與慈母相見,更寫得催人淚下。儘管回憶母親的美文舉不勝舉,但這篇左右讀者心靈的佳作仍感人肺腑。

     雖然《初為人母》和《又又日記拾趣》都寫得很好,但我更喜歡《又又日記拾趣》這篇,它表現了年輕母親那海一般的情懷。字裏行間不僅描繪了又又的諸種童趣,也描繪了做父母的那永葆的童心。細心的讀者定會在讀後有意外的驚喜,從中悟出教子育女的微言大義。

     王海丹在《又又日記拾趣》中還寫了一位令人尊敬的疼愛小輩的外婆,雖然她在散文中所佔的篇幅不多。而謝佳麗不僅濃墨重彩地寫出了她外婆努力奮鬥不畏艱險的一生,更寫出了她敬愛外婆勝過母親的情感,這是因為母親“沒信心帶活我”,而外婆“不僅養活了我,還帶大了我那而今五大三粗的弟弟。”最耐讀的或許還是這篇的結尾,那電話祝壽的段落,彷彿信手拈來,卻是別具匠心的點睛之筆,道出了外婆一生中最可寶貴的品格,即她那特有的“固執和自信”。中國著名散文家季羨林說得好:“信手拈來的妙文是在長期慘淡經營的基礎上的神來之筆”(10),現讀《外婆》一文,更信此言正確。

     《鹽手印》這篇寫故鄉的散文另有一種風格。作者緊緊抓住家鄉的連陰雨以及用撒鹽測試天氣晴否的方法來寫,惜墨如金,筆法老練。散文結尾句竟長達三十余字,情感一瀉千里,勢不可擋。不言家鄉人,獨表家鄉物〈那些在雨後的泥院子裏留下爪印的小雞〉,耐人尋味。

     范純教授是專攻歷史的。她對檀香山的歷史資料,特別是檀香山早期有關華人的歷史資料,用心搜集,功夫甚勤。因此她在散文《初期檀香山的華人》中敘述時有條不紊,詳略得當,如數家珍,筆帶感情。

     劉慧琴的兩篇大作《楓葉旗下》裏慈詳而樂於助人的查理伯和那在風雪中慷慨解囊的不知名老人雖著墨不多,卻令人過目難忘。“早年移民的艱苦生活使得我沒有一個正常孩子應有的童年”,這句簡單的話,卻抵得上萬語千言。《你我他—異鄉的亞洲人》則以小寓大,詞簡意遠。鳥魚蚱蜢之喻,適顯赤子灼熱情懷。

(三)豐富多彩的記事散文

     第三類是記事的散文。在《二集》中共有十二篇,其中前四篇為游記。它們是《水火情韻》、《斑斕圍牆》〈以上王克起著〉、《又到了天盡頭》〈連芸著〉、《四度漫遊夏威夷》〈葉莉莉著〉、《“萬聖”之夜》〈王克起著〉以及《江海旅程》〈連芸著〉、《太平洋的呼喚》〈葉芳著〉、《情人節》、《彩虹》〈以上王炯著〉、《不容青史盡成灰》〈陳洪鋼著〉、《深閨夢裏人》、《火燒唐人街》〈以上楊炳媗著〉。

     先談游記。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旅遊已成為人們日常必不可少的部份。“最想旅游的地方,是我暗戀者的心” (11),當代徐霞客的隊伍日益壯大。游記是記述旅游途中見聞的文章,或許可以說,旅游被記錄成文字就成了游記。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天藍地潔,樹木蔥籠,綠視率高,已成為人們理想的生存環境。有人說,一個國家的游記是一個國家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這不無道理。王克起的兩篇游記是介紹夏威夷的。夏威夷被人稱為“世外桃園”、“生命之島”(12)和“大同社會”,總之,誠如王炯所說:“祇要作家有一雙’發現美麗的眼睛’ ,那麼夏威夷特有的美麗就會像’天堂鳥花’一樣使你望去而頓生驚奇快樂之感”(13)。俗話說,水火不相容。這《水火情韻》的標題本就吸引人,吸引你和作者一道去觀賞楊伯翰大學夏威夷分校的學生在水上表演的草裙舞,以及薩摩亞男子表演的“鑽木取火”。當然看看熱帶魚,聞聞熱帶花卉也是很有樂趣的。而《斑斕圍牆》則介紹了夏威夷的民居,介紹了由花樹“搭”成的圍牆,有磚石鐵木結構的圍牆,有潔白整齊的木柵,有用鳳尾竹搭成的牆,更妙的是還有一道帶響的活動圍牆—-狗!作者觀察細緻,文筆生動,步移景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又到了天盡頭》作者連芸寫了她前後時隔八年的兩次西邊礁石——如詩如畫的海上花園之游,作者的確有一雙善於觀察發現美麗的眼睛,將那環境幽靜而高雅的小別墅和那城堡頂上的方洞,描繪得細緻入微,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那驚險一幕雖已隨著惡夢成了歷史,人生的航船也已馳向廣闊無涯的海天,但作者還是將它原原本本地負責寫出來告訴後人,其深遠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四度漫游夏威夷》是葉莉莉的力作,她曾於1974年、1991年、1995年和2001年四度游覽了夏威夷。這四度游覽的時間跨度為27年,作者游興濃,記憶好,

這四度漫游均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言有盡而意無窮”通常是針對詩歌說的,葉文的結尾意味深長:“夏威夷的確是一群美麗的島嶼,是值得我們再次前往的渡假聖地,我們已開始作五度再游夏威夷的計畫” ,亦給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我還想對葉芳、王炯、陳洪鋼和楊柄媗四位作家的作品談些讀後感。

    《太平洋的呼喚》寫了驚險的衝浪運動,作者葉芳選取了一個很好的視角,

即在歐胡島北端的希爾頓渡假酒店海灘前居高臨下地觀賞兩個十歲左右的少年衝浪,其驚險程度令人提心吊膽屏息捏汗。作者不僅喜歡看衝浪,而且對衝浪的歷史以及衝埌者之父杜克也有較多的了解,所以寫得具體生動,舒展自如。細讀此文,彷彿也和作者一起觀賞了這次驚險的水上表演。

     王炯的兩篇大作《情人節》和《彩虹》我均喜歡讀。我欽佩他在《情人節》一文中的精心構思,將送鳥、養鳥和放鳥寫得極有情趣。他是研究《西廂記》的專家,三句不離本行,在此文結尾也恰到好處地引用了《西廂記》裏的一句話:“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凝聚感情的點睛之筆,從而使愛的主題得已升華。《彩虹》我更愛讀,這是因為彩虹更具有夏威夷地方特色。作家張抗抗說:“夏威夷的彩虹,就那麼隨隨便便地在島上遊逛著,不邀自來,神出鬼沒,像是島上的流動風景”(14)。這流動風景在王炯的文章裏有著更具體更精彩的描寫。作者運用散點式結構,使我對彩虹及彩虹在夏威夷的象徵含義一下子了解了很多。

     陳洪鋼先生曾經是位軍人,軍人談九一八事變自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鑒往是為了知來,以史為鑒,這篇文章具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歷史事實不容篡改,日本政府恣意為之,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楊炳媗先生以70高齡仍孜孜不倦地努力創作,研習古典詩詞,令人欽敬。《深閨夢裏人》、《火燒唐人街》是其老樹新花,心血結晶。此兩文與上文《初期檀香山的華人》一樣,具有珍貴的歷史文獻的價值,值得一讀再讀。

     我們為夏威夷華文作家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我們真誠地祝願他們在創作上取得更大的豐收,像天堂鳥花那樣放出絢麗奪目的光彩!他們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也定會有遠大恢宏的抱負,以這樣堅實的步伐繼續走下去,相信夏威夷華文作家的創作會開出更加豔麗的鮮花,結出更多豐碩的果實。除了有這樣綜合性的選集問世外,還會有詩歌、散文、小說乃至戲劇方面的選集問世,我們殷切地企望著!謹獻小詩一首:白日曜青春,蒼穹架彩虹,世人皆矚目,舟過山幾重?

注釋:

(1)    夏威夷州長本傑明‧卡耶坦諾的賀信,《藍色夏威夷II—夏威夷華文作家選集》第6頁。

(2)    檀香山市長謝林美‧哈里士的賀信,出處同(1),第14頁。

(3)    美國參議員鄺友良(已退休)的賀信,出處同(1),第4頁。

(4)    夏威夷州眾議院議長佘桂人的賀信,出處同(1),第8頁。

(5)    《李澤厚、陳明2001年對話錄—浮生論學》,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轉引自2002年4月12日《文學報》。

(6)    (宋)秦觀《淮海集‧通事說》,轉引自《古人論寫作》第232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7)    (加拿大)劉慧琴:《東西交匯,融和各地—評<藍色夏威夷>文集第二集》,《珍珠港》第18期,2002年3月版。

(8)    (9)王必勝、潘凱雄:《小說名家散文百題‧前言》第4頁、第10頁,長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4月版。

(10)季羨林:《讀<敬宜筆記>有感》,2002年4月20日《新民晚報》。

(11)香港作家李碧華:《長短句》。

(12)(14)張抗抗:《天然夏威夷》,載2002年1月19日《新民晚報》。

(13)王炯:《大海無邊  愛心無限—<藍色夏威夷>第二集出版略評》,《珍珠港》第17期,2002年1月版。

登泰山玉皇頂

(香港)春華

煙霧繚繞,

樓閣亭台若隱若現賽仙境。

玉皇頂上風光好,

群山婉蜒盡在腳下,

勁風舞蒼松,

白雲輕吻峰巒。

日觀峰上多少個晨曦守候,

紅日衝破雲海冉冉上升。

古往今來幾許英雄豪傑登臨泰山,

驚嘆江山如此驕嬈。

太陽雨

楊場

調寄憶秦娥

檀香嶼,

歌飛舞曼充寰宇。

充寰宇,

易得歡樂,

摯情誰與?

太陽雨下結游侶,

彩虹灘畔輕私語。

輕私語,

陰晴難測,

訊息難許。

輪迴在流金歲月中

葉芳

你披著神話的輕紗

走進巴黎的春天

香奈兒透過冷傲視野

雕塑優雅倩影

維沙治以濃艷色彩

活出潑辣生命

當娜卡倫

穿上紐約的瀟灑

阿曼尼

剪裁專業風範

卡蒂亞鑄造

不朽經典

鐵芬尼用藍禮盒

盛載永恆的心

柏德菲力鑲嵌

金色的光陰

路易維敦設計

夢想之旅

為蒼白的靈魂

穿上潮流彩衣

替幻變的身份代言

標榜簡約主義

或繁瑣哲學

並大量複製古老文化

以夢的使者為名

乘時間之翼

在流金歲月中輪迴

漫步在米蘭的街頭

又聽見

你匆匆的腳步聲

訪美詩鈔

(雲南大學中文系 張文勛)

今年春,應伯克利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之邀來講學訪問,其間,時有吟詠,茲選錄數章,以供同好教正。

參觀伯克利校園

青山秀木郁蔥蔥,隱約樓台碧海東。

塔聳重霄聲譽遠,橋飛巨浪水天空。

人文氣象滿黌宇,學術氛圍傳校風。

教育不分膚色異,英才薈萃五洲同。

訪格雷本教授山居

奈爾森‧格雷本教授,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執教於伯克利人類學系。家住山林間,遠眺舊金山,海灣碧浪,金門大橋,一覽無餘。

曲徑高岑草木茵,層林深處結廬人。

萬家燈火繁星亂,千朵雲霞曙色新。

明月清風時作伴,山雞野鹿久為鄰。

門庭小道苔痕綠,滿屋書香早絕塵。

季博思教授家作客

季博思先生,戴維斯中文系教授,熟悉中國語言文化,愛收藏中國文物,夫人亦愛收藏中國書畫。余亦題詩並書橫幅以贈。

室雅書香文物多,高談闊論复吟哦。

名家字畫堪評議,稀世古玩費切磋。

銅鏡何時舒倩影?佛顏永世泛秋波。

中華瑰寶原無價,合浦還珠意若何?

戴維斯校園即景

大廈高樓固可誇,清江日麗更光華。

參天柏樹與楊樹,夾岸桃花雜李花。

野鴨肥鵝閑弄影,小橋流水暗飛霞。

若非館舍時時見,疑到武陵世外家。

舊金山山頂遠眺海灣

健步登山頂,金門果大觀。

長空飛白鷺,碧水湧波瀾。

浪激濤聲遠,風高日影寒。

忽焉忘物我,放眼海天寬。

迴文詩和溥心畬

羅錦堂

明霞晚照小台樓

雁過長空橫字秋

平野連天雲望遠

輕舟一棹泛人愁

附原作:

明月寒生煙外樓

水連雲影雁聲秋

平沙遠上江天暮

輕舟孤懷離人愁

此詩作於1952年,塵埋亂紙堆中,今始檢出,而溥公久已作古。特重錄一過,其當年之音容笑貌,猶宛然在目也。

懷念父親李金髮

李明心 李猛省

編者按:李金髮是中國象徵詩派的開創者和著名雕塑家。在“林風眠、李金髮誕辰100周年紀念暨學術討論會”上,李金髮的長子、夏威夷大學政治系教授李明心先生作了發言,同時代表他的弟弟李猛省宣讀了書面發言。介紹了他們的父親李金髮早年許多鮮為人知的佚事趣聞。

  能參加這次紀念會,非常高興。本來,我的在美國紐約的弟弟李猛省也要前來參加,但因身體不好,沒能成行。他寫了一篇書面發言稿,我在這裡代他宣讀一下──

  在我小時候,我父親是一個很風趣的人。他把所聽到的各種笑話,分門別類的記入小冊子。例如《白食宴席》、《怕老婆》、《方言誤會》等。逢到親友聚會時,話題無論在哪一方,都會有個合適笑話,使大家捧腹大笑。

  因為我父親會說英、德、法語,他擅長模仿各種外語腔調,裝作是法國人、意大利人或日本人說話。就連中國各方言他也不放過,譬如上海話、四川話、廣東話、客家話,他都能模仿各自獨特腔調。但此技能,僅在家中表演。我小時候常常要求爸爸用客家話唱家鄉的山歌,有一次他唱了一個興寧歌謠:“矮子二,二哥呢?二哥上街買鹽了,咸咸淡淡了……”

  雖然我的父親談笑風生,似乎是極端樂觀,但他有一句口頭禪:“某某人不懂得悲哀”,使我覺得他基本上是悲觀的。

  晚上為了哄小孩入睡,爸爸就講一段他自己編的《矮鬼師傅傳》。據說此師父在陰那山潛心苦練拳術十幾年,因此人五短身材,望之不似人君,江湖上英雄好漢,最初都不把他放在眼中。但一觸他千斤之拳,莫不臥床數日,就是外國大力士,都屢敗於他手下。從此名揚大江南北,為百姓鋤奸除害。因為此故事是即時虛構,甚容易忘卻,故第二天晚上我總要提醒爸爸前夜故事結束時的情節,不然上下文接不起來。

  雖然這是武術故事,我父親其實對武術並無深刻認識,抗戰期間重慶外交部有幾位同事在公園打太極拳,我父親說:“如此摸摸弄弄的功夫,不難一下重拳就把他打翻。”有人把話傳了過去,太極同事們便說:“如果不信,不妨過來用洋拳與我們較量較量。”我父親並未應邀。

  抗戰時期,國內吃飯都有問題,哪有閑錢買玩具給小孩子。我父親便替我用稻草造小笛子,用小竹筒造簫子,用細竹管造射蒼蠅用的小弩,大約兩寸長,其中彈箕也是竹枝,箭是一枚針,針後束有線,以防失掉。為了我飼養壁虎,我父親又利用舊盒子分隔成若干小間子,上蓋玻璃塊可以觀察間子裡壁虎生活情形。我父親的精細手藝使我至今驚訝。

  我父親在美國經營養雞農場那一段歲月,的確十分辛苦。我那時正在上大學,後又被召入伍,哥哥已有家室,在芝加哥讀博士,我母親衰弱多病,事實上是我父親大部分支撐有七八千隻雞的農場。每日要餵雞,撿五六千個蛋,修理各種農具和房屋,從早忙到晚。父親唯一的消遣是閱讀美國偵探雜誌和看電視上的鬧劇。

  我父親雖然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國外,但對家鄉有不可磨滅的感情。對鄉中一山一溪都賦予無限的懷念,常常提到村中族人先輩和朋友。只是我們後輩對此很隔膜,隨聽隨忘。

  以上是我弟弟的發言。現在我來說幾句。我在美國居住了五十多年,漢語也是在國外學的,說起話來有點像外語,請大家原諒。

  我父親的根源是樹在中國文化裡面的。辛亥革命前後幾年他受了傳統的教育,因而得到了多少中國歷史的、哲學的和文藝的薰陶。

  他熱愛他的故鄉和族人,他在村裡度過了很快樂的童年,故鄉的情景他是終生不忘的。記得他在七十年代,解放以後第一次收到村裡寄來的信,未打開就注意到信封上蓋了一個“新塘圩”的印,他一看到就流了眼淚。

  我父親很關心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他的背景是安康的,他小的時候,村裡的情況是比較平衡的,所以初到汕頭和香港,親眼看到苦力的貧窮和苦難,他非常感動。後來他在巴黎常常收到周恩來、鄧小平等人出版的《工餘》,有時又看法文的共產主義《人道》報,他也受了影響,儘管他最後沒有成為左派。

  我父親很愛祖國,痛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他在越南幹活兩年之後,決意回中國去共赴國難,而不去毛里求斯,在他的兄弟旁邊過安全和舒適的生活。

  我在1975年第二次回國探親之後,他寫信表示,每當在報上看見祖國著力建設,發展工農業,逐漸成為一個強國,自己的感情也發生了變化。

  我父親是個浪漫多情的人,這在他的詩歌表現出來。另外的表現就是他對於客家民歌的興趣。而他在巴黎迷戀那裡的大理石雕刻的美麗,還有他對於舒伯特小夜曲的愛好。這個小夜曲他也學會了用小提琴來拉,幾十年後還有時拿出小提琴來拉一回。

  我父親繼承了很多中國文化的優秀品質,有些也可能說是客家人所特別注重的。譬如說:他雖然是很浪漫多情的人,但同時很會適應情況,很實際,很聰明,學到了多種技能。這些優秀品質,他在連續的職業裡就證明出來的,就是說詩人、教授、校長、雕塑家、外交官、農場主,每一個職業他都從頭自己學會的,很少讓別人來教。包括他在法國所學的雕塑藝術。

  我父親從來沒有賭博、酗酒、吸毒或其他的壞習慣,所以做了弟弟和我一個很好的榜樣。

  我父親是一個好家長,他對我們兩兄弟從來不打、不罵、不處罰,但他有時對我們說些使人泄氣的話,例如:“幹這個有什麼意思?”“幹這個是浪費時間的”,“你這樣搞政治活動,總會吃虧的”。我看他這樣的否定和消極態度,大概是反映他對於人生的態度,即我弟弟已經提到的悲觀。

  另一方面,我父親時常誠心誠意地教導我們,勸告我們。例如我在毛里求斯與他分離七年之久,他時常寄信來,時常叫我努力學中、英、算這三項,他說對於將來最有好處。後來我在伊朗上美國人辦的中學時,他為了我的中文同時能進步,每星期要我寫中文文章,然後他細心地給我改正和批評。

  我父親很有道義,例如,他駐伊朗任大使館的代辦時,發現大使貪污,於是我父親跟其他三個官員,不顧自己的利害,毅然到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部聯合控告大使。

  我父親很有苦幹、忍耐、堅持的精神,最好的證明就是他管理養雞場,幹了八年單獨的,一年到頭的勞工,就是我弟弟已經描寫的。

總而言之,我父親是個好人,是個非常能幹的、公正的、愛國的、應該佩服的中國人。

揣摩,漢語食物 

宋曉亮

  九六年春天由華府初遷中部時,在印州州政府所在地的MARSH超級市場的牆壁上,我一不留神,發現了漢語食物這四個字。我頗為好奇地逼近了“漢語食物”,但見食品廚櫃裡擺放著牛肉炒芥蘭、肉炒飯、蛋炒飯、肉炒麵和一鍋酸辣湯。看上去那幾種吃的是跟漢語有關,可把Chinese Food翻譯成漢語食物,末免讓咱見笑了點兒。窺一斑,知全豹。若讓一般的美國民眾了解中國的這個那個,分清中國的這個那個,那可真得一大會兒和一小會兒了。

  話說九九年母親節的前一周,一個大老美在我市一家中餐館的芥蘭炒牛肉裡,發現了一個肉蟲子。轉天,“肉蟲子事件”即登上了小城大報的頭版頭條。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傳開後,因噎癈食的成語立刻就排到了用場。之後,好長一段時間,這裡的中餐館全都門庭冷落。這個時候,誰還管你的餐館是大陸人、台灣人、香港人和澳門人開的,一句:漢語食物裡有肉蟲子,凡中國人做出來的飯菜,全部食難下嚥;見了中餐館即繞道而行實為明智之舉!

  什麼叫株連?懂了。一個突發事件,會使同類行業遭殃;一人幹了壞事,會讓一個群體無光;一幫人為非作歹,足可令一個民族大失聲望。我常跟兒子說,你在美國人開辦的公司裡上班,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你好,你壞,人們談論起來,永遠都是那個中國人怎麼著,怎麼著,而不會特意去強調你的姓什名誰。我們也是一樣,假如日本人缺了什麼德,我們也不會找上門兒去怒斥大島茂和姿三四郎什麼的,而是開口閉口全是小日本兒這個了,小日本兒那個了。所以,平日裡切不要忽視自己的言行,某些時刻,咱就是中國,中國就是咱。拿“九一一”恐怖暴行來說,還別說是中國人,即便是長相和中國人差不多的東方人幹了這種駭人聽聞的傷天事,也足讓我們難堪難辯難熬。謝天謝地,咱這些吃漢語食物長大的人,遇事大都會想到華夏民族的容顏。

  我這個整天做漢語食物,吃漢語食物的老東山,現而今可攬了一身的沉重。社區一百二十戶人家,中國人就我們這麼一“大”戶。經細查細辨,還有一戶老韓,一戶老印,一戶小日本,一戶菲律賓人和兩戶黑人兄弟,餘者,乃清一色的白人。客觀限定,一周七天,有六天半我是扎在老美的中間﹝那半天去中文學校教課﹞。由於比例懸殊,我本能地在乎起我們全家的所有表現,生怕因疏漏了點兒什麼,馬虎了點兒什麼,而弄丟人中國人的什麼。說起來我們吃餡餅,他們吃皮薩,關起門來各過各的,有點兒井水不犯河水啦!可門外的這個那個,咱可不能讓左鄰右舍挑了眼。因為你的院子,就是別人的環境。認知這一提高,管好草地和花園,把房子週圍拾掇得乾淨整齊,則是重中之重。廣義地說,在美國人的眼裡,咱這模樣,咱的一舉一動,咱這“一畝三分地兒”可就是中國人的整體形象啦!

您說,咱能瞎活嗎?不能。往大處著眼,咱得為華夏民族活出份責任來;往小處看,咱得讓自己的後人直直溜溜地站立在天地間,對不?

奇幻文學簡介          

伊人

英國的沒沒無聞的女作家羅琳以《哈利波特》風靡世界後,華人讀者終於注意到了在西方世界與推理、科幻並列當代英美小說主流的小說類型──奇幻文學的存在。而繼《哈利波特》在2001年被搬上大銀幕,在全世界締造驚人票房後,另一部奇幻經典《魔戒》也於2001年底上映,並且入圍了奧斯卡十三項大獎,在好萊塢無遠弗屆的影響力的推波助瀾下,奇幻文學受到了空前的矚目與喜愛,在華人出版界所造成的熱潮更是方興未艾,台灣的多家出版社紛紛磨拳擦掌準備翻譯引進歐美奇幻經典,準備力炒奇幻文學這塊處女閱讀市場。

奇幻文學在英美早行之有年,根據奇幻著名作家羅伯.席維伯格在奇幻短篇小說集Legends中的序文介紹,奇幻文學與人類想像力擁有同樣久遠的歷史,堪稱想像文學中最古老的一支。凡創作多有想像力的元素在內,因而也難以精細明確地介定奇幻文學的定義或派別。一般奇幻作品必備的元素與人物為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生物、魔法,神祇、英雄等等。因此凡是以偏離或脫離現實世界充滿大量想像力的創作都可概括地歸類於奇幻文學內,上可追溯自遠古時代人類口語相傳的神話,到荷馬的奧德賽史詩、中古歐洲的英雄傳奇與童話故事、甚至是二十世紀拉丁美州的魔幻寫實文學也可屬算在內。近代科技的進展改變了人類的文明後所興起的科幻小說,也可算奇幻文學的分支,不過奇幻和科幻間的差別與定位,一直是兩種文學愛戴者爭論的話題,至今仍無明確的界定。即使奇幻歷史與人類的想像力同等的古老,而奇幻受到英美現代文壇矚目,根據台灣《魔戒》中譯者朱學恆的說法,乃因兩名才華出眾的奇幻作家:羅柏特霍華與《魔戒》的作者托爾金〈J.R.R. Tolkien〉的崛起,自此吸引了其他作者與讀者加入了繽紛綺麗的奇幻文學世界。

托爾金本為英國牛津的語言教授,在英國古代語言與民間文學方面擁有深厚的造詣與研究。因感英國缺乏創世紀的傳說,而興起為英國撰述創世神話的念頭。《魔戒》系列發生在一個完全架空的世界「中土世界」,這個中土世界有它自己的歷史、語言、種族、神明,逼真的程度幾乎要讓讀者錯認這個另類世界存在的真實性。此一大膽革命性的創作,與其他基於現實世界而想像創作的奇幻文學有所不同,托爾金為奇幻文學開創了新局,因此後繼的奇幻創作,故事背景也經常設定於作者自行創造的架空的世界裏,好讓想像力能夠自由無拘地馳騁奔騰,不再擔心因為故事與現實完全脫離而造成讀者難以接受的困擾。托爾金的《魔戒》文筆優美,在奇幻的色彩童趣包裝中,隱含了對人性掙扎深厚寓意,其精湛的語言與文學素養,使他擁有足夠的學識作為厚盾為《魔戒》中的矮人族與精靈族發明矮人語言與精靈語言,堪稱前無古人之宏舉。深富濃厚文學性的《魔戒》系列一直被視為西方當代經典文學創作,可惜一直為華人讀者所忽略。市面上有為數不少的電腦遊戲改編自奇幻文學作品,或者是電玩在暢銷後再由廠商出版同題材小說創作甚至改拍電影,因此奇幻文學在華人世界的小眾支持者多半是電腦遊戲的愛好者。被漠視甚奇幻文學能夠受到華文讀者的青睞,仍得歸功於《哈利波特》世界性的暢銷以及好萊塢電影無人可及的巨大影響力。

不同於《魔戒》龐大的史詩氣魄與架構,《哈利波特》乃是格局小巧但想像力極為讓人驚嘆的童話故事。作者羅琳身為貧困需領救濟金渡日的單親母親,擁有正統英國文學學位,寫小說成了她發洩苦悶的出路,沒想到她無意中創造出住在衣櫃裏的貧窮孤兒,竟然為她帶來無數的財富並成為當今世上最受歡迎的作家。哈利波特父母雙亡,天生擁有巫師天份與法力,生活中經常動一個心念就發生種種的意外為他惹來不少麻煩與異樣眼光。然而他從來未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之處,直至某天幾個奇怪的巫師來拜訪他,並且引介他前往魔法學校就讀,他方才得知自己的能力與天賦使命,開始在魔法學校過著迥異於現實世界的生活。因首集《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的暢銷,續集也跟著一本本出版,連帶引發了奇幻文學的買氣。然而飽含想像與巫術色彩的《哈利波特》卻在歐美引起了嚴重的爭論,基督教徒所反對抗議的原因在於巫術乃屬撒旦之物,因此此等傳播邪惡的讀物應該被禁止,而羅琳也被冠上女巫的稱號。而另一派人士則認為《哈利波特》的故事充滿想像力與創意,何必如此大題小作。

就筆者個人淺見,《哈利波特》的文學價值與其格局內涵,自然難與《魔戒》磅礡深幽相較。羅琳在創作哈利波特時顯然受到中古英雄傳說的影響,筆者認為哈利波特系列乃是神話學者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美國最著名的神話學家,代表作為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中譯名為《千面英雄》〉英雄 學說中典型的英雄故事,哈利波特如英雄般受到召喚離開家庭,進入了一個陌生環境〈魔法學校〉、開始了英雄的冒險與歷練,所以說《哈利波特》是則兒童版的當代英雄傳說故事也未嘗不可。

奇幻文學瑰麗的想像固然帶給讀者無限的詩意,然而總是有多識者擔心如此想像性成份過重的創作類型將導致讀者偏離現實,其實奇幻的閱讀者本就明白奇幻與神話的相似性,而不至於與真實混淆。《格林童話》中一則則巫婆、王子、公主的民間故事,其故事特質與元素又與《哈利波特》又有何差異?多慮的父母何不放下憂慮,與奇幻作者一同馳騁於想像的國度之中,畢竟想像是人類獨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