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夏威夷關帝文化國際研討交流會暨

夏華作協成立二十周年慶祝會於十月中旬在檀香山舉行

本報訊)由美國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及夏威夷竹溪太極社共同主辦的“美國夏威夷關帝文化國際研討交流會暨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成立二十周年慶祝會”定於2017年10月14至17日在夏威夷檀香山舉行, 本次會議的協辦單位有福建東山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研究交流促進會,山西解州關帝廟,世界關公文化網,關公網,東山大有集團,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中華新世代藝術文化交流協會,臺灣關公文化協會,書劍傳奇現代藝術館等,協辦單位均會派代表參會。除上述單位外,河南洛陽關林,美國紐約關帝廟,山東武聖堂等單位均會派代表參會,共襄盛舉。

本次會議以“擴大交流,加強合作,促進國際關帝文化弘揚與發展”為主題,聯合海峽兩岸及夏威夷龍的傳人的民族精神力量,將關帝文化的道德精髓弘揚於世。

交流會主要活動時間安排:2017年10月14日(星期六)會議報到,10月15日(星期日)上午舉行關帝文化國際研討交流會,下午舉行關帝會香祭拜儀式,包括各地來賓贈送關帝文化禮品,中國四大關帝廟香火爐丹會靈夏威夷,祭拜關聖帝君,10月16日 (星期一) 上午舉行弘揚與發展國際關帝文化自由談和歐胡島考察,以及波利尼西亞文化中心全套餐活動及晚宴,10月17日(星期二)會議結束。

 

第13次國際丁玲學術研討會開幕

百名專家研討“丁玲與中國現代性”

2017年3月25日上午,以“丁玲與中國現代性”為主題的第13次國際丁玲學術研討會在湖南常德市丁玲紀念館拉開帷幕。丁玲文學獎頒獎暨紀念丁玲音樂朗誦會等活動也同時進行。3月28日上午,還有一場高品質的講座等著大家。

繼2014年第12次國際丁玲學術研討會在該市舉行之後,由中國丁玲研究會、清華大學中文系、湖南文理學院主辦的第13次國際丁玲學術研討會繼續選擇在丁玲的家鄉進行。夏華作協葉芳會長和連芸副會長以及廈門大學莊鐘慶教授,蘇永延教授,王丹紅教授和集美大學張建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呂旭龍教授均應邀參會,來自海內外的近百名專家、學者,提交論文近50篇。這些丁玲創作研究學者們不斷採用新視角,拓展新思路,圍繞“丁玲與新時期”及“丁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等探討丁玲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貢獻;從革命情結、女性文學等方面考察丁玲一生的成就與現代文學的聯繫。

3月26日晚,第10屆丁玲文學獎頒獎暨“永恆的記憶”紀念丁玲音樂朗誦會隆重上演。從1988年啟動的丁玲文學獎每3年進行一次評獎,促進了常德、北大荒兩地文學的日趨繁榮,培養和發現了大批優秀作家。此次有13件作品獲得丁玲文學獎,40件作品獲得丁玲文學獎提名獎。頒獎後的音樂朗誦會上,文藝工作者和朗誦愛好者們用舞蹈、歌曲和詩朗誦等多種形式,緬懷、追憶常德的這位奇女子。

3月28日上午9點,在丁玲紀念館報告廳有一場高品質的講座。中國丁玲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導王中忱和中國丁玲研究會副會長、丁玲晚年秘書、《作家文摘》報原副社長、編審王增如分別就“丁玲的晚年思想”和“我所熟悉的丁玲”為題進行專題講座,讓大家更加瞭解、認識到這位偉大的革命女作家。

  

左起:厦大苏永延教授,上海交大吕旭龙
教授,厦大庄钟庆教授,夏华作协连芸,
叶芳,厦大王丹红教授参加丁玲研讨会

大会合影

夏华作协叶芳和丁玲女儿
蒋祖慧(左一)合影

(摘自《常德晚報》3月27日頭版)

“抒寫鄉愁”研討會在太倉沙溪古鎮舉辦

歐美華人作家與太倉本土作家共同研討

4月14日下午,江蘇太倉市委宣傳部、太倉市統戰部主辦,太倉市僑辦、太倉市文聯承辦的“抒寫鄉愁”——暨海外文軒與太倉市作家研討會在沙溪古鎮舉辦。美國文軒作家協會主席、著名女作家海雲、美國著名華人女作家、畫家施瑋,美國文軒作家協會秘書長西山,加拿大世界華文週刊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輝,德國著名華人旅遊作家高關中,德國著名女作家劉瑛,與德國漢堡作家、畫家譚綠屏等16位海外華文作家,與太倉市原人大副主任、劇作家、攝影家吳炯明,太倉市政協秘書長、散文作家陸靜波,太倉市文聯主席、詩人龔璿,太倉市統戰部副部長、僑辦主任、散文作家楊建新,太倉市作協副主席姚國紅,太倉市作協理事張年亮,太倉市作協主席凌鼎年等30來人參加了這次活動,與會者一一發言,各自談了對鄉愁切身的體會。海外的作家還表示要把沙溪古鎮行的感受與收穫寫到作品裏。

(凌鼎年供稿)

樂捐名單

(本報訊)夏華作協及夏威夷竹溪太極社將於今年10月14至17日在夏威夷檀香山共同主辦“美國夏威夷關帝文化國際研討交流會暨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成立二十周年慶祝會”,收到夏華作協成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捐款,感謝各位樂捐者的鼎力支持,現將截至2017年4月30日為止的樂捐名單公佈於下:

謝將軍8800 美元 無名氏1800 美元 方力天 700美元 葉芳   600 美元
謝信一 300 美元 羅錦堂  200美元 連芸 200 美元  

夏華作協理事會2017年4月30日

吳易夢原創花仙夢影奇幻系列

獲北京廣電總局電影局批准拍攝電影

夏威夷華文作協上海代表吳易夢創作的“花仙夢影”系列第一部“麥咔與綠皮魔書”第二部“麥咔與戈麥戈魔幻島”,已向廣電總局申報拍攝許可證並獲批准,由北京音福天下有限公司進行主要戰略規劃:一是進行電影的製作與推廣,二是開發設計系列衍生商品,打造花仙夢影的影視產業鏈,將其創建成中國的“哈里波特”。“麥咔與綠皮魔書”由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全書30萬字,書中奇美的想像和獨特故事情節,流淌著對自然世界的熱愛和對美好夢境的嚮往,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該作品作者和編輯吳易夢的長篇小說“紅巨塔”獲得“小說選刊”第二屆全國小說筆會優秀長篇小說一等獎,另外主要出品有“古精藍城堡”“五個月夜”“半舞。金星舞蹈傳奇”“心靜自然禪”等。本專案顧問莊志霞是夏威夷華文作協北京代表,中國青年出版社當代文學室編輯,副編審,作品有“畢業之歌”(合著)“鄒韜奮”“為了健康,從小做起”等。主要演員金星,中國著名現代舞蹈家,上海金星現代舞蹈團團長兼藝術總監,代表作品“半夢”“海上風”“紅與黑”“海上探戈”“這麼遠,那麼近”,影視作品“我的女神,我的母親”“龍的誕生”“林海雪原”“分手大師”。製品人祝福是北京音福天下有限公司總經理,創意資本家,世博會參與者,策劃者,“絲綢之路”“尋根之旅”“奎師那”“榮譽”總製片人。總導演林鴻代表作品“康熙大帝”,導演張大偉代表作品有電影“迎接新中國”“遭遇海明威”“榮譽”,電視劇“青花瓷”,大型記錄片“飛虎奇緣”。

(吳易夢供稿)

加華小說中韓文版發布會

中西韓裔人士出席氣氛佳

首部韓文版的加拿大華裔作家小說選集《他是我弟弟,他不是我弟弟——加拿大華人小說選》在韓國出版發行。韓文版新書與此書的中文版《楓雨同路》於2017年3月24日在列治文公共圖書館舉行新書發布會,活動由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與列治文公共圖書館合辦,會員和中、西、韓裔人士30多人出席,場面氣氛熱烈。

發布會以英中雙語進行,由「加華作協」顧問、著名漢學家王健 (Jan Walls) 教授主持,列治文圖書館多元文化部主任鄭素雲女士首先致歡迎詞。接著,兩書的編著者、「加華作協」會長陳浩泉講話,感謝各位出席的來賓;然後,他與其他作者青洋、陳麗芬、陳華英、曹小莉、葛逸凡先後談了自己作品選材的用意與創作體會。

「加華作協」執行會長梁麗芳在會上宣讀韓國釜山大學現代中國文化研究室致陳浩泉的祝賀函,著名韓裔韓英雙語詩人、作家 Ms Bong Ja Ahn(安峰子)與丈夫應邀出席發布會,她在致詞中恭賀此書的出版,肯定其意義,。西門菲沙大學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中文部前主任李盈教授在致詞中也祝賀兩書的出版,同時談到了文學作品的翻譯之難,與大家分享她的體會。

上述小說集韓文版的推出,是加華作家的作品登陸韓國的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他是我弟弟,他不是我弟弟》在《楓雨同路》一書的基礎上編選,共收入16位作家的作品,由金惠俊教授主持的釜山大學現代中國文化研究室的學者翻譯,列入「現代中文文學代表作品系列4」的叢書中,由首爾知萬知(Zmanz)出版公司出版。

發布會的尾聲是出席者與作者的交流和新書簽售,氣氛熱烈。當日的出席者還有作協理事、會員和嘉賓、文友,包括任京生、黎玉萍、楊蘭、李敏儀、李真雨、蘇阿冠、黃冬冬、曹小平、陳良、黨吉安、凌秀、鍾穎珊、張馨元、梁娜、Michael Miller等。詳情請參閱加華作協網頁:www.ccwriters.ca。

檀島花環(上)

(夏威夷)陳艷群

進入檀香山機場前,馬路左邊有一個小岔道,道口立著的木牌上醒目地寫著「Lei Stand」(花環銷售點)。驅車來接機,而尚未準備花環者,在此減速,轉入曲徑通幽的林蔭小徑,迎面即是一字排開的十二個花環銷售點,白墻上懸掛著五顏六色的花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難以選擇。有經驗之人會在花叢中選出面目姣好,芳香馥郁的一串作為使者,去迎接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或遊客。

花環禮儀,是夏威夷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之一,千言萬語,問候與祝福,盡在花言葉語中。

在這裏居住久了,你會發現,人們的生活同花環(Lei)無從離開;生子,娶嫁,喪葬,畢業,退休,生日,聚會,結婚紀念日,演出,迎來送往等等,大大小小的日子無不與花環發生關系,假以傳情達意。在這裏,人一生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芳香的。若是日復一日的平常日子;上班,買菜,抑或無需任何理由,別朵花於耳旁,或脖子上戴串花環,讓一天充滿清香。

當地人善於把眼前的日日生計咀嚼成詩情,使勞作和困乏消解在花意的鄉土韻致中,讓平淡的日子過得芳菲。

我習慣以夏威夷語「Lei」來稱呼花環,Lei是指包括用花,葉,果,和種子編織的頭環,頸環,手環和足環,也指用其它如獸骨,羽毛,貝殼,魚齒等材質做成的裝飾物。事實上,Lei的寓意遠比花環更深,更廣。直譯的詞無法觸及夏威夷人深層的情感與寄托。Lei對於夏威夷,不僅僅是色彩斑斕的一道風景,更是一種本質意義的生命情調,它放大了他們的人格。

Lei的習俗沿於古代,在石器時代,乘風破浪從南洋來的波利尼西亞人,最初在島上生活是以樹葉蔽體。與此同時,他們發現,花花葉葉那種天生麗質與近乎無助的妖嬈充滿了野性美,能使自己增色不少。於是佩飾成了Lei最初的用途。當部落形成,階級社會出現後,Lei便成為等級的標誌。

畢夏普博物館(Bishop Museum)有位兩臂紋身的研究員尼奧告訴我,名為Niho Palaoa 的Lei是古時夏威夷酋長作為他們高貴出生和地位的標誌。它的材料非花也非葉,而是用鯨魚齒打磨成鉤形吊墜(也稱月牙形),以質地較好的人的長髪,編織成幾十上百根棒針粗狀做項鏈,再用樹葉纖維將吊墜與頭髪項鏈穿在一起。通常重要場合,或在戰場上,酋長佩戴它。鉤形吊墜的解釋仍然不確定,它可以代表個性化的舌頭,但月牙形隱喻超自然力量。

鯨魚齒的珍貴,勿用多說,但一縷青絲意義何在?這倒是個有趣的話題。有著四分之三夏威夷血統的尼奧說,他們的祖先認為頭髪是人的精髓,是一種神聖的物質,將象牙色的鯨魚齒和青絲佩戴在一起,可提高首領無邊超強的法力。Lei所蘊涵的歷史,神話,傳說甚至迷信,使當地人對於這一心愛的夏威夷傳統禮儀,有種神秘和敬畏感。

還有一種Lei是早期夏威夷王國權力的標誌,那就是用數千片黃色Mamo鳥羽編織的Lei,供王室享有。如果說,卡美哈美哈一世的那件由45萬片Mamo鳥羽織成的落地披風,值一百多萬美金的話,這條同色材質的Lei也一定價格不菲。物以稀為貴,如今即便有錢也得不到。人類社會的迅猛發展,讓禽鳥數量急劇減少,有的被迫遠走他鄉。但人們對象征權力的黃色Lei仍情有獨鐘。他們將此愛好轉向花卉。

檀香山的木槿(也稱芙蓉花)生長極為普遍,碗口大的花朵有紅,黃,白,粉多色。用黃木槿編織的Lei,紋理柔似羽毛,成為酋長和皇室成員的新寵。如今在民主國度,等級已不復存在,誰都可以擁有一切。只是木槿花薄如綢緞,一串花環,至少需要上千片花瓣。采擷耗時也費料,編織成Lei更是辛苦活,可謂一串難求。不過在總督就職典禮上,此乃不可或缺的角兒;除授予總督那串世襲的黃羽Lei外,外加幾串黃木槿,照例會讓總督光彩照人,顯得華麗富貴。只是很少人會去琢磨風采背後的辛勞。編織者淩晨要采擷成千上萬的花瓣,挑燈夜戰,一宿未眠,熬紅了雙眼而趕制出來,為十點的就職典禮所用。隨著一天的慶典活動結束,這些Lei也花殘顏敗了,不由得令人心生「紅顏多薄命」之憐嘆。

為迎接出海數月的外子還家,我早早地來到機場的花環銷售點,徑直朝著友人介紹的攤位走去。

堆滿五顏六色的花花葉葉的桌子後面,坐著一位銀髪稀疏,皮膚黝黑,體態豐腴的老人,如同中藥鋪抓配方藥一樣,她從不同花色堆裏選用合適的品種,悠閑自在地進行著花與葉的藝術創作。她身上的慕慕(夏威夷花裙)和墻上的Lei同樣鮮艷奪目。

整天與鮮花打交道之人,性格一定溫婉和善,心靈美好陽光。

阿羅哈,我以夏威夷語與老人打招呼,意為「你好」。「阿羅哈」一詞好似Lei,含義廣泛,依當時說話的語境,它可以是「你好」,「謝謝」,「再見」,「對不起」,還可以是「我愛你」。老人笑著回了一句阿羅哈。她的笑容很真誠,猶如老友相見,完全不在意露出嘴裏稀疏的牙齒。

得知我的來意,老人起身,指著身後墻上的各式各樣的Lei耐心地向我介紹。Maile lei是最常用的男式Lei,它用綠色的Maile葉子編成的。這種葉子自身會散發出淡淡的香草(Vanilla)味,卻很男性化。還有這種,也是男人戴的,叫雪茄Lei。你看,那細小管狀的花不就像雪茄麽?它是在十九世紀末從墨西哥傳入夏威夷的。將猩紅的花間以Maile葉和庫庫依果。紅,黑,綠三色,視覺上比Maile Lei要豐富得多。當然,男人戴鮮花的也很多,其色彩和芳香比葉子做的Lei更招人喜歡。這是白色的雞蛋花Lei,以其濃郁而不咄咄逼人的香氣受人青睞。這種是蘭花和晚香玉搭配的Lei,取蘭花的色,晚香玉的香甜,紫紅與玉白相間,既雅致又香氣撩人。

您手上編的是茉莉花吧?那股清香如剛出浴的處子。這要多少花才能織成一串?我對茉莉有一種情結,小時候,家裏陽臺上種了兩盆,待花開時節,母親照例將它搬進客廳,令滿屋生香。「夏威夷人叫它Pikake,我們那位高貴美麗的公主凱烏拉尼最喜歡Pikake Lei。她生長的皇宮周圍種滿了茉莉。如今婚禮上,比較講究的新娘,會選擇這款,色澤清純且芳香四溢,因為花朵小,有的戴五串,也有的戴十串,你可以想象,新娘將是如何的美如天使,香郁醉人。一串長的茉莉需要幾百朵花。我編了十串,婚禮上用的。」我仔細打量著Lei,朵朵乳白的小花淡而雅,素而凈,頭朝一個方向排列,一個個撅著嬰兒似的小嘴,沖我送香吻。

老人將編織好的茉莉放進屋內的冰櫃。接著又從紙盒中取出滿天星和細小的玫瑰花蕾。這是給新娘身邊的花童編織的花冠。取一朵粉紅花骨朵配以白色的滿天星和綠色的蕨類葉子,用幹草捆紮,然後再一朵花,一片葉地重復著。不一會兒,一小串粉嫩的花冠做好了。它是那樣的美麗可愛,一如童話般的色彩。玫瑰非當地產品,而是隨傳教士移居這裏的。他們在島上建起了新英格蘭式的房屋,周圍種上玫瑰。夏威夷八個有人居住的島上,都有象征自己島的Lei,除了茂宜島的玫瑰是外來的,其它都是本土產的植物。

茉莉是早期中國移民帶來的。這個話題似乎掀開了老人的記憶。我爺爺是中國人,他非常勤勞,也很能幹,但中國公民在這裏無法擁有土地,後來他娶了夏威夷女子,也就是我奶奶,方能在此紮根,買地蓋房子。我爺爺說,他們來到檀香山時,帶了蘭花,茉莉,龍眼,荔枝,稻種以及蔬菜的種子。這些家鄉的食物,雖不能減輕無盡的鄉愁,但多少成了他們溫暖的慰籍。

沒想到,在各民族融合的群島上,連植物花卉也來自於五湖四海。

老太太有一個很好聽的夏威夷名字,蕾娜妮,意為天上的花,神聖的花,是她的奶奶給她取的。我問她今年貴庚,為何不坐在家裏安享晚年。她說她已81歲,他們家從1929年開始從事Lei的生意。轉到她手上已是第三代。「這是一份家族的遺產,是一種文化的承傳,我不能輕易地放棄,何況我跟花打交道已有七十多年,現在腰腿尚好,神智也清楚,等我做不動了,就交給我小女兒。她現在忙於帶孫子。其他兒女似乎對這門生意不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工作」老人一邊做活,一邊與我聊天,她似乎很樂意與我分享這些。

蕾娜妮的母親共養育了十四個孩子。她排行老七。當她母親從奶奶手上接過這門手藝活後,把它做得風生水起。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民航開通之前,只有靠郵輪與外界聯系。每逢船日(Boat Day),當地人便提前下班,或放下手中活,像過節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一齊湧到碼頭去看熱鬧。郵輪載著七、八百名從世界各地來的旅客,在阿羅哈碼頭一靠岸,千萬條彩帶即從甲板上拋出,碼頭上一身白色制服的皇家樂隊即奏響迎賓曲。隨著尤克里里(夏威夷吉他)琴聲響起,幾位頭戴花環,身穿草裙,胸前罩著兩個椰子殼的年輕女子跳起了充滿異國情調的呼啦舞。門口站滿了賣花環的女子,她們穿著半高跟皮鞋和花裙子,有的還戴著禮帽,一派淑女風範。蕾娜妮的奶奶和母親就在其中。而她和兄弟姊妹都在不遠的樹蔭底下,雙手利索地串著花環。幾個哥哥奔波於母親和弟妹之間,唯恐母親和奶奶手頭的Lei供不應求。不遠千裏而來的遊客照例被島嶼的風情,和居民的熱情所感動,幾乎每個人都會花25美分買一串或幾串芳香美麗的Lei,戴在脖子上,讓自己浸潤在萬種風情的氛圍裏。

雞蛋花Lei是最普遍,最受人喜愛的。以前沒有專門供應鮮花的花農,這種樹在公共場合也並不多見,雖然各家各戶有一兩棵樹,總不能上別人家去偷摘。為保證貨源,母親常常帶著他們這群孩子,到墓地采花。只有那兒種植了許多用來遮蔭的雞蛋樹。小小年紀的她起初有些害怕,去的次數多了,膽子也就大了。回想起來,蕾娜妮覺得好笑。有人因此稱雞蛋花為死人花。蕾娜妮每聽到這種說法,都很生氣,說那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為了得到充足的花源,她的爺爺奶奶利用家附近的空地,種了幾十畝雞蛋樹。運氣佳時,去碼頭一天能賣幾十美元。碼頭是蕾娜妮的哥哥和弟弟們的樂園。每次遊輪進港,他們都興奮不已,離開時,他們跳下水去,與船同行,送旅客一程,最開心的是在水中撈起遊客拋擲的五十分,二十五分的硬幣,上岸後爭相炫耀自己的收獲。

那時他們的生活簡單而又充實。一家大小十幾口人擠在四房一廳的平房裏。母親從未做過飯,也沒時間做。全家人的三餐由爺爺包下。蕾娜妮最喜歡吃爺爺煲的豬骨頭西洋菜湯,蒜頭炒蕹菜,還有廣式香腸。有時也會做芋泥,凱魯瓦豬肉等夏威夷飯菜。他們家除了雞蛋樹以外,能幹的爺爺還種了芒果,荔枝,龍眼,香蕉,木瓜,和橙子等許多果樹。孩子們成長時所需的維生素全從樹上取得。九重葛籬墻下長滿了檸檬草,鼠尾草,迷叠香,生姜,香蔥和夏威夷辣椒等香料植物。屋後一大片是黃瓜,番茄,冬瓜,佛手,生菜,和菜心等菜地。野雞、家貓和黃狗在院前院後,爭搶食物,鳥啼雞鳴犬叫聲與孩子們追打嬉鬧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一派田園鄉野景象。後來爺爺奶奶去世,父母年紀大了,就將農場賣給了別人。

如今,蕾娜妮與她的女兒,外孫們住在一起。仍保持三代同堂的傳統。她將祖輩告訴她的有關家族過去的故事,講給她的八個孩子和他們的後代聽,並提醒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的中國和夏威夷的血統,雖然她從未去過中國。

1941年12月7日,正當全島準備迎接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時,震耳欲聾的炮聲打破了周日清晨的寧靜,日本空軍突襲檀島西部的珍珠港基地,頓時黑煙滾滾,二千四百多名海軍頃刻喪生。純樸的民眾驚恐萬分,不知所措。隨即,美國總統發表廣播講話,向全世界宣布參戰。當時,夏威夷是美國的領土,並未成為一個州。作為沒受過教育,卻養育了十四個孩子的女性,蕾娜妮的母親領著全家老少二十幾口人,編織了1000串皇冠花環(Crown Lei),贈予美軍。還為參軍的兒子編織了一條Lei,兒子隨部隊離開時,將Lei拋入海中,指望花環能遊回岸邊,那將意味著出征的他能平安返家。蕾娜妮說她的二哥參加過太平洋戰爭,去時威武高大的身軀,回時傷痕累累,雙眼近盲。幾十年來仍惡夢不斷,皆是戰爭廝殺場面。二哥一生未娶,靠退役軍人的補貼和兄弟姊妹的照料度過余生。

蕾娜妮自豪地說,她母親繼承了夏威夷人魁梧的身材,又具有中國人的勤勞與智慧。當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有水上飛機來往於夏威夷與美國大陸時,她和她的哥哥第一個在飛機降落處(那時還沒有建機場)Lagoon Drive海邊,開設花鋪。旅客一下飛機,就被音樂,舞蹈和花環所圍繞,並且還有一杯免費的菠蘿汁享用。這些都讓旅客們記憶猶新。雖然花鋪是用茅草搭蓋的一個個棚屋,卻是夏威夷第一個固定的花環銷售點,結束了從前在街上碼頭提籃叫賣的不穩定狀況。當天沒賣完的Lei就放在冰盒子裏,不用上鎖,無人動心眼。那時島上的居民都是夜不閉戶,民風很純樸。

(下接第87期珍珠港報)

萬行上師開示及禪詩二首

(韶關) 釋萬行

心無謙卑日伴高人莫助,

胸無大願遍尋貴人不得。

能所照照猶重關,

煩惱除盡菩提完。

有為無為皆非真,

不住不舍方到家。

五穀豐登人人愛,

山河大地是如來。

楊柳青青億萬年,

融入月光照人間。

東華寺禪修

(夏威夷)葉芳

英譯:(聖地牙哥)安傑 Don Angelo Giolzetti

靈山微雨四月天

晨鐘暮鼓響耳邊

日月星辰任遨遊

拈花一笑自在間

The light April rain patters against

the spiritual mountain,

A morning bell and evening drum

echo throughout the temple,

I soar through the heavens,

As Buddha holds a white lotus and

smiles at me.

 

海風和詩

(北京)海風

四月靈山微雨天

暮鼓晨鐘警世人

拈花揮袖談笑裏

揚善棄惡渡輪回

東華禪七感悟

(上海) 明成居士

一、

大愛惜緣成佛本,

遊戲人間覺有情。

三界之外無因果,

慈悲化舟度眾生。

二、

無情是魔不是佛,

有愛方顯菩提心。

倉央嘉措今又來,

前緣未了今生了。

三、

愛是相應欲是貪,

方寸不亂見覺照。

拿起放下皆自在,

極樂世界在人間。

閒暇度日 (詩三首)

(天津)明空居士

山清水秀,

只是旅遊區。

山再清,難覓棲息之地;

水再美,不見三餐之席。

遊遍了千山萬水,

終要塵埃落地時。

清淨心,飲禪茶,隨緣度日,

還不錯;

結塵緣,了塵緣,靜心念佛,

真自在。

有一小屋獨處,嗚呼悠哉!

東華寺禪修有感

感恩生命中的遇見,

但是無法奢求誰能,

從生命的起點一直陪你到終點,

笑對相識與離別,

路上,享受一個人的孤獨!

覺悟成道

人生沒有絕對的終點,

人生轉瞬即是百年。

今生縱有欠缺與遺憾,

即使今生已走到了終點,

但也沒必要糾結這一生一世,

因為生與死,

只是個中轉站!

你可以大聲的仰天長嘯,

哈哈哈!

無所謂!

大不了,從頭再來!

只要,你道心不變!

不用二十年,

十年,

你就亭亭玉立!

覺悟成道只是瞬間!

境‧解

(外一首)

(杭州)了了居士

一香一境界

一塵一世界

千般世間事

大圓智境解

大事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一世又一世,

曾經驚天動地的事,

到如今只是一粒塵埃,

除了了生脫世,

世間沒有什麼是大事。

楊炳煊詩二首

(夏威夷)楊炳煊

丁酉年新春雜詠

往事依稀認隔年,

如霜兩鬢志還堅;

於今海外春風暖,

好聽佳音萬里傳。

其二

振奮文風雅宴開,

滿堂嘉客盡英才;

賡吟喜得雞林重,

況值新春好詠梅。

暮歲靜思

(煙臺)孫鳴

兩袖清風赤子心,

聲名永留軍歌紅。

利祿雖薄苦花豔,

誠願淡泊平陌行。

享逾八旬夕光潤,

心舒暮境喧天晴。

枯樹生花百年仙,

懷情韻歌康樂生。

鐵砧山上憶英雄

(廈門) 彭一萬

2016年3月間,我參加廈門市鄭成功研究會組織的代表團,赴臺灣台中市出席“民族英雄鄭成功文化史跡學術研究會”,會議地點為1988年建於鐵砧山麓的台中市鄭成功紀念館。

鐵砧山位於台中市大甲區,相傳鄭成功當年率師北上,經過此地,安營紮寨。如今,山靈水秀的鐵砧山,有幾處與鄭成功有關的景點:鄭成功石像、國姓廟、劍井、鄭成功紀念館等,流傳著不少民間故事。

學術研討會之際,我在台中市鄭成功紀念館策展總監鄭慶章先生的導覽下,兩度參觀該館的全部展品。匾額“鄭成功紀念館”是時任臺灣“總統”蔣經國所題,大門廊柱上,有曾任臺灣“國防部長”鄭為元題寫的一副楹聯:

焚儒服啟戟誓師於鼓浪嶼

辟海疆存貞明志在鐵砧山

此館的最大特色在於接地氣、正能量,主題突出、亮點多多。所有展品幾乎均與當地有關:如“鄭成功紀年表”,從鄭成功出生至明鄭降清,轉入大甲國姓廟、當地年年紀念鄭成功的活動等重要記事;“國姓詩”專欄,展出當地詩人所創作的有關鄭成功的詩詞幾十首及書法;介紹大甲及其附近大安、清水、苑裏、通霄等地民間信仰鄭成功廟宇,共33座;大甲鄭氏宗親與閩台、世界各地交流的文物、紀念品,大部分與鄭成功有關;兩岸鄭氏族譜100多套及相關書籍、報刊等。

我從參訪中並與當地學者交流中得知,鐵砧山因形似鐵砧而得名,海拔236米,是臺灣西部靠近海平原最高的山,地形險要,兵家必爭,是一座自然風光旖旎、歷史積澱豐盛、文化底蘊深厚並富有傳奇色彩的寶山。站在山上,看到滾滾長流的大甲溪、大安溪,映帶左右,猶如雙龍環抱,蜿蜒匯入臺灣海峽,形成碧水共長天一色的畫面。因而昔日有“鐵砧八景”:延平劍井、砧頂嘯月、懸崖聽水、大安泛棹、半嶺梅花、孔碑夕照、農場香圃、牧笛樵歌;新的景點又有:登碑望遠、石坊迎曦、相思花海、觀音普照、鐵砧晚霞等,真的是山美、水美、人美、情美,美不勝收。

據《臺灣史話》記載,清康熙元年(1662)農曆五月初四日,鄭成功部將劉國軒率領艦隊由南而北,從大安港邊的腳踏港登陸,向鐵砧山進發。鄭軍行至山南“番仔園”附近,遭到平埔族番圍攻,被困山中。雙方對峙至第二日清晨,鄭軍士兵無水解渴,人馬疲乏。劉國軒即向上天祈禱,天若不滅鄭軍,請在地上賜泉水一井。他當即拔劍用力插地,頓見甘泉湧出,將士歡飲,士氣大振。時值旭日東昇,泉水映射,刀光劍氣沖天輝煌。平埔族番見狀,疑為神助,相率撤離,鄭軍危機即解。

當地民間傳說,將劉國軒改成國姓爺鄭成功,這處標高180米的“劍井”,就稱為“國姓井”。臺灣前“監察院長”于右任題寫“劍井”二字,立碑為志。相傳劍井中的泉水,就是遇到大旱也不乾涸,每逢端陽節午時,飲此水能避免瘴疫。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就有成千上萬民眾前往國姓井汲水相飲消災,同時,聆聽神奇的傳說故事。

清雍正年間,大甲鄉民感念鄭成功將士屯田大甲,開墾撫番,留下聖跡“劍井”,便集資建造國姓廟,後來缺乏修繕而傾毀。清光緒十一年(1885),在劍井上方平臺,改建延平郡王廟,並豎立一面“國姓井紀”石碑。1947年,當地人士遷建祠廟於鐵砧山山腰,此處藏風聚氣,引人幽思,視野遼闊,爽心悅目。看來,這裏人人胸中都矗立著一座巍峨的英雄豐碑!

這座主祀鄭成功的“開台聖王祠”,通稱“國姓廟”。廟的屋頂為穹隆形,表達“天圓地方”的宇宙觀。1973年秋,延伸加蓋了拜亭,拜亭是我國北方式牌樓,頂部為正吻脊獸,兩側為龍、鳳、獅、馬、象、魚等兩組蹲獸。此廟除了供奉鄭成功神像外,還供奉鄭成功母親田川氏、觀音、媽祖以及鄭成功部將陳永華、馬信、陳澤、林杞等人。每年舉行三次祭典,分別在農曆正月十四日分香各地的國姓爺回祖廟、端陽節及七月十四日鄭成功誕辰前兩天。

在參訪過程中,我還聽到一些有關鄭成功及其將士的民間故事,其中有一則“清明群鷹哭劍井”特別動人:每年的三、四月間,有大批“灰面鷲”來鐵砧山棲息,當地人稱之為“南路鷹”,群鷹繞著國姓廟及劍井飛翔。據說,當年鄭成功將士犧牲後埋骨於此,他們的魂魄非常眷戀與思念故土家鄉,所以清明時節化為一隻只雄鷹,準備飛越海峽到大陸省親。離開之際,照例會向國姓廟、劍井淒鳴幾聲,聚哭一番,以示暫別。如此靈性之鷹,讓我徘徊觀望良久。啊,時隔三百多年,偉人的精神還在這裏不斷升騰,激勵人心!

鐵砧山上的鄭成功石像於1961年鄭成功驅荷複台300周年時豎立。石像高14米,雄偉端莊,面向臺灣海峽,有緬懷大陸之意。鄭成功的外衣,左儒服右戎裝,體現他文武雙全、氣宇軒昂的特質。附近有一座建於1998年的雕塑公園,擺設了10件大型公共藝術雕塑品。我特別欣賞《劍入泉湧》這件浮雕,鄭成功“祈天求水、劍入泉湧”和“斷尾田螺能活”的故事,展示在畫面上,曆久彌新、雋永感人。請聽當地詩人的歌頌:

寒泉依舊人何在,往事低徊恨不窮;

三百年來存節操,千秋共仰鄭王風。

我在鐵砧山上,俯瞰臺灣海峽,痛飲劍泉水,憑弔古戰場。那漫山遍野的相思樹,襯托著鄭成功石像的雄姿,凸顯出國姓廟的莊嚴。我遊目騁懷,欣於所遇,馬上想到廈門及閩南遍地的相思樹,是從臺灣引進的呀,叫作“臺灣相思仔”,木不忘本,水不舍源啊!相思樹下長相思,兩岸人民共緬懷,緬懷的是驅荷複台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思念的是如同一家人的臺灣父老鄉親兄弟姐妹!鐵砧山被偉人的氣質浸潤,被道德文化薰陶,風情靈動山水間,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歷史書!

於是,我當即構思一首七絕,脫口吟出:

壯觀石像映蒼穹,劍井流泉今古同;

花葉繽紛相思樹,鐵砧山上憶英雄。

2016年4月18日於鷺江天風閣

月光‧鳥

(杭州)徐佳琪

在皎潔的月光下,茫茫的沙漠上,一隻老鳥悲傷的仰望天空。

“你為什麼要悲傷呢?今天的夜晚多麼美妙啊!”月光欣賞著自己銀白的舞衣,在曠野上舞蹈著。

“你的生命只有一個晚上了,你難道不悲傷嗎?”老鳥反問道。

“為何要悲傷呢?這個晚上我將隨心所欲!”“隨心所欲嗎?……我在也不能了…”老鳥聞言回憶起了過去,不禁喃喃道。

“你說什麼?”月光的好奇心上來了。“沒什麼。”老鳥回過神來,“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罷了,想聽故事嗎?”“好呀好呀!快講吧!”月光迫不及待地想聽故事。

“小時候,我住在一片廣闊的大森林裏,那裏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不像這兒只有白日的酷暑和夜晚的嚴寒。”

“哇哦!那一定很美!”

“那當然了!春天萬物生長,夏天碧草茵茵,秋天碩果累累,冬天白雪皚皚。在那兒,不管什麼季節都會有五彩繽紛的花開著,有玫瑰花、桃花、櫻花、桂花、梅花等等等等,多的數不過來。那兒還有各色的樹,每顆樹都不一樣,每個季節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是一樣的,”老鳥賣了個關子。

“是什麼是什麼!快告訴我!”

“一樣的是,不管在什麼時候,那裏都一樣美得讓人窒息。躺在草地上,還能聽見萬物生長的聲音呢!”

聽著老鳥的回憶,月光露出嚮往的神色。

“然後呢?然後呢?快講快講!”月光迫不及待地想聽故事。

“本來這樣很好,可是,有一天,那兒來了一幫強盜,他們拿著“哢哢”響的電鋸,鋸倒了守護我們幾百年的母親——樹林,他們帶走了我們的母親,那個晚上,大家都在哭泣,連老天爺也忍不住為我們的母親惋惜。雨下了一整個晚上,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哭泣聲小去,因為那些茵茵的綠草和嬌豔的花朵已經跟著我們的母親走了,森林裏的動物們也被那群強盜綁走了,一時間,只剩下了躲在石縫中的我。後來,我去其他地方尋找落腳處,可是,那裏也都一個個或前或後的被那群強盜毀了。最後,我再也找不到樹林了,只剩下了茫茫戈壁。”

回憶到這裏,老鳥不禁落下了悲傷的淚水。最後一陣風兒吹落了最後一滴眼淚,最後一滴淚珠落在沙地上,沙地裏長出了最後一朵花兒,老鳥看著花兒,露出了最後一次笑容,東邊升起了最後的朝陽,最後一縷月光帶走了最後的花兒和最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