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首爾-東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對話會

首爾大學校中文科國際學術大會暨

第五屆青年學者“中國現代文學與東亞視野”國際學術大會

(韓、日、中、台青年學者發表,韓、日中堅學者講評)

主題:“中國現代文學與東亞視野”

日时: 2008年 7月 4日(周五) 09:00~18:00

              7月 5日(周六) 09:00~13:30

场所: 首爾大学 信陽人文學術情報館

          國際會議室

主管: 首爾大學校人文大學 中文科, 韩中文學比較硏究會

主催: 首爾-東京 中國現代文學硏究對話會

後援: 首爾大學校, 韓國學術振興財團

7月4日開幕典禮:

司會:白永吉(高麗大敎授)

開會辭: 朴宰雨(韓國外大敎授, 韓方代表)

祝  辭: 藤井省三(日本東京大學敎授, 日方代表)

激勵辭: 金時俊(韓國首爾大學名譽敎授, 韓方元老)

第一部分 : 從東亞國民文學的交叉點重新審視三國文學

 

司會: 小川利康(早稻田大敎授) 、張東天(高麗大敎授)

1.一九三八年在北京的竹內好、周作人、佐藤春夫與“鬼”的發現——以一場 “慘不盡歡”的聚會為中心: 王俊文(中國: 東京大博士生) /講評洪昔杓(梨花女大教授)

2.日本新感覺派作家橫光利一的東亞地區接受的兩種風貌–中國新感覺派劉呐鷗    <綿被>與臺灣新感覺派巫永福<愛困的春杏>:  謝惠貞(臺灣: 東京大博士生)  / 講評:白永吉(高麗大教授)

3.李陸史與穆旦的詩–以“超人”與“野獸”的境界為中心: 裴桃任(韓國:韓國外大博士生) / 講評 –池上貞子(跡見學院女大教授)

第二部分: 在東亞視野裡再檢討近代初中日文學

 

司會: 山口守(日本大敎授) 、李政勳(梨花女大敎授)

4.晚清小說和明治時期小說的關係–<女學生旅行記>: 中村翠 みどり(日本:早稻田大博士生)講評:任明信(首爾大教授)

5.關於章炳麟的文論小考: 李賢馥(韓國: 高麗大博士生) / 講評  長堀佑造(慶應大教授)

第三部分: 20世紀東亞的地政學和魯迅研究

 

司會: 長堀祐造(慶應大敎授) 、洪昔杓(梨花女大敎授)

6.魯迅與黑暗的風景: 高點福(韓國: 高麗大博士生) / 講評  湯山土美子(成蹊大教授)

7.文學研究者如何應對魯迅的報仇– 以對《故事新編》的解讀為中心: 朴殷錫(韓國: 首爾大博士生)  / 講評 –飯塚容(中央大教授)

第四部分: 中國文學中的韓國戰爭

 

司會: 飯塚容(中央大學敎授) 、白永吉(高麗大敎授)

8.50年代丁玲研究─關於“抗美援朝”: 金順玉(朝鮮: 早稻田大博士生) / 講評:朴宰雨(韓國外大教授)

9.新中國建設與朝鮮 在50年代中學語文課本中朝鮮題材報告文學: 金兌妍(韓國: 梨花女大講師) / 講評 — 藤井省三(東京大教授)

7月5日

第五部分: 在東亞視野裡看互相翻譯問題

 

司會: 湯山土美子(成蹊大教授) 、金炅南(德成女大教授)

10.1949年以前韓國文學中譯和意識形態因素: 金鶴哲(韓國: 首爾大博士生) / 講評:山口守(日本大教授)

11.台灣日語女作家的誕生─葉陶〈愛的結晶〉的兩種翻譯與歷史論述: 王姿雯(台灣: 東京大博士生) / 講評 全炯俊(首爾大敎授)

第六部分: 中國現代”言說”的綜合空間-教材和”多媒體”

 

司會: 藤井省三(東京大敎授) 、朴宰雨(韓國外大敎授)

12.讀蔡楚生〈關於粵語電影〉–南來的電影工作者與粵語片: 道上 知弘(日本: 慶應大博士生) /講評 林大根(韓國外大教授)

13.臺灣高中課本與臺灣文學─以鄭清文<我要再回來唱歌>為中心: 松崎寬子(日本:東京大博士生) / 講評 張東天(高麗大教授)

14.世界化潮流中以混種性(hybridity)解讀中國大片: 金貞恩(韓國:韓國外大博士生) / 講評 小川利康(早稻田大教授)

(韓國首爾大學供稿)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創立20周年

九月中在美國舉行第十屆年會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為一非政治,非牟利之組織,以交換寫作經驗,聯絡感情,促進文學交流與發展為主要目的。該會入會資格為至少有一本著作,所以人才濟濟,歷屆會長包括陳若曦、於梨華、喻麗清、簡宛、趙淑俠、曹又方等,會員有名作家聶華苓、吳玲瑤、平路、荊棘、葉文可、胡為美、張讓、張翎、趙淑敏、陳少聰、張鳳、鄧海珠、李黎、卓以玉等,如今會員兩百余人散居全球[不包括大陸和臺灣],用她們的彩筆描繪華人世界的種種活動,這股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將在僑界和主流社會具有相當影響力。

    該會第十屆年會將於 2008年9月14-16日於美國舉行,為創會20周年的雙年會,由海外知名暢銷女作家吳玲瑤女士主辦,研討主題為:「婷婷玉立二十年,女性書寫的成就」,從散文、小說、詩歌、戲劇來探討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文壇情勢所起的重大的變化,海外女作家頭角崢嶸,各有創意,不只人數上揚,內質的超越,以更精緻更壯美,更廣闊的作品自我期許。新人輩出各領風騷,每一個後浪都可能激起更大的浪花,掀起更雄偉的高潮,為海外文壇開繁花結碩果。

    與會的除了我們的會員將來自五大洲,源自歐洲荷蘭、德國、比利時、法國、捷克、英國,亞洲的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汶萊、香港、日本、澳洲、紐西蘭,還有美國、加拿大等地,也將邀請學界教授、文評家、副刊編輯、中文報業主管等與會,還有美國加拿大各大學中研究中國文學語言的教授。主流媒體也重視這樣一個有意義的會議,將做全面性的報導,屆時盛況可期,影響重大。(吳玲瑤供稿)

“文化中國–名家講壇系列”之

于丹教授哈佛講座

講題:中國文化與生命體驗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形態學、廣播電視頻道研究。

    近年來,于丹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欄目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于丹<論語> 心得》自上市起一年內國內便售出400余萬冊,中文繁體版、英文版、韓文版、日文版已在世界各地發行。美國《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英國《泰晤士報》,德國《明鏡週刊》、《法蘭克福報》、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週刊現代》紛紛對于丹教授進行專訪。其主要著作有《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于丹、遊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形象 品牌 競爭力–電視包裝實戰攻略》、《發現你的心靈》(合著)等。

    “文化中國–名家講壇”是美國亞洲文化中心精心策劃的文化中國系列活動之一,除向海外宣傳中國歷史地理民族文化,展現中國傳統風情外,更關注更深一步的對中國社會人文歷史的探討與對話。亞洲文化中心在2007年邀請了易中天、趙世民、王立群、孫立群四位著名學者,就中國漢字、史記、漢書等題目進行演講,收到美國僑胞、學人學者的高度好評。

    今年是奧運年,中國年,亞文中心特別邀請為中國大多數老百姓所熟識的具有前所未有的明星效應的學者于丹。這次活動,是她第一次來到美國進行演講,所以不僅受美國華人關注,更廣受中國研究人士關注。

主辦單位: 波士頓亞洲文化中心                 協辦: 哈佛中國論壇

時間:七月二十二日   週二 晚  七時至九時半    地點:  哈佛燕京大禮堂

(張鳳供稿)

《華文文學》期刊簡介

《華文文學》是汕頭大學主辦的純學術刊物,陳賢茂教授是該刊的開創者和第一任主編。1985年9月創刊。開始是創作與評論並重,從2000年第1期起,改為純學術刊物。2002年,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正式成立,《華文文學》也隨之成為會刊,並由季刊改成雙月刊。從2006年第1期起擴版,由原先的80頁增加到112頁。迄今已曆23載,出版86期。

   《華文文學》主要發表研究台港澳及海外華文文學的學術論文,是海內外華文文學界影響最大的學術期刊,設有“台港澳文學研究”、 “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爭鳴篇”、“方法論視野下的華文文學”和“兩岸文學比較研究”等多個欄目,一向以論點新穎、議論精闢、言論自由、容納各家各派現點而蜚聲海內外。據統計,2006年《華文文學》期刊在“中國知網”的機構用戶總計1664個(典型用戶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中國大陸用戶,臺灣中央研究院、香港中央圖書館和香港中文大學等中國港澳臺地區用戶,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海德堡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京大學、高麗大學、首爾國立大學、韓國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等國際用戶),國際個人讀者分佈在15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後,《華文文學》被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暨南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重點大學文科院系定為中文核心刊物。現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入網期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入編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入編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收錄期刊和CNKI系列資料收錄期刊。(<<華文文學>>編輯部供稿)

回望阿壩

——寫於四川汶川地震時

(北京) 莊志霞

阿壩,地處四川西北部,下轄汶川、松潘、理縣、瑪律康、若爾蓋、九寨溝等十三個縣。這是我與先生去年有幸隨原《解放軍畫報》社的資深記者、曾八次跋涉長征路的胡寶玉老師及家人一起走過的地方……而今,伴隨著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那一聲地動山搖的轟響,你已變得這般淒慘模樣了嗎?

連日來,伴著電波和螢屏,四川汶川一帶的強烈地震,震碎了我的心,透過淚眼,視野所及,滿目皆是倒塌的房屋、破碎的瓦礫,多少家園遭損毀,多少生靈被湮滅,耳邊迴響著播音員急切的講述及在現場與死神抗爭的人們的一陣陣呼救聲…那埋在廢墟下面的孩子及為人父母者那撕裂人心的哭泣,令我不能自己……一年前,在那裡涉過的美麗的山山水水,度過的日日夜夜,此刻是如此清晰地浮現眼前……

    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的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當年治水寫下了經世偉業的地方。我們由成都去往阿壩的第一站。西元前二百多年,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這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下來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工程。記得我們曾經在那裡流連,那平靜得像緞子一般的水面似乎還映著我們的笑臉;而今,這裡已是青山垂淚,江水嗚咽,多少學子被埋在沉重的磚瓦混凝土之下;多少抗震勇士輾轉于此,為保住這人類遺產,發出了“與都江堰共存亡”的誓言……

    汶川,你這阿壩藏族自治州的門戶要地!這座有著十余萬人口的縣城,被稱為阿壩州的“工業經濟走廊”,“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羌繡之鄉”,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的故鄉。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們,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就在這個縣的西南部。曾記否,我們在你身邊駐足,在你那有著古樸的街衢淳厚的民風的小鎮上的清真飯館,我們還吃了一餐頗有回族風味的午餐。可惜由於行程匆忙,我們未及去一睹棲息那裡的可愛的大熊貓的憨態。而此次汶川卻在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裡氏八級地震、殃及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數十萬人口的大災中首當其衝,這裡罹難人數正在與日俱增。據悉,大熊貓在這次地震中也受到驚嚇,臥龍自然保護區在地震後出現山體滑坡,32套大熊貓圈舍中有14套被毀,餘者受損嚴重。所幸那裡的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搶救出了這批“國寶”,它們被安然無恙地集中飼養於簡單修復的圈舍中了。可是,我們的受難的同胞們,在地震發生的一周來,每日每時每刻,在殘垣斷壁下,低回著“生死線、陰陽界”的哀號,在廢墟瓦礫上,激揚著“將碧血,寫忠烈”的悲壯……

    那次北行途中,在位於阿壩州的松潘縣川主寺鎮的元寶山上,我們瞻仰了建在那裡的紅軍長征紀念碑園。

    是啊,先輩浴血奮鬥,為的是換來後人的幸福。記得途中,我們曾目睹了一場藏漢民族的婚禮。今天,我翻開日記,還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像在廣袤無垠的長天,畫出一道絢麗的虹;像在寂靜蒼茫的高原,席捲起一陣喧騰的風;噢,是一對漢藏青年的婚禮–那如潮的笑靨把阿壩草原染紅!澄澈的藍天白雲,恰似新娘華貴的頭飾;遍野的格桑花喲,猶如新人甜蜜的婚床;嗩呐聲聲,弦樂陣陣,伴著新郎昂揚的歌聲:啊,卓瑪,卓瑪–我最心愛的人!你就是我夢中的女神,我忠誠的愛將伴你一生;就請這神秘的瑪尼堆、還有那五彩的經幡作證……

    途中,我還記下了目睹同行的胡寶玉老師給妻子遞上那捧甘泉時的感懷:朗日河泛著閃光的漣漪,一位白髮老人躬身如儀,虔敬地掬起一捧清泉,飛步跑來,遞給高原缺氧的愛妻:“洗把臉吧,洗洗,挺舒服的!”妻子微笑著托起雙手接住,一股清涼沁入心脾……就是這樣走過了半個世紀呵,執子之手,相伴相依;滿山滿坡蔥郁的松柏,也像在注視這溫馨的一幕,宛然見證了他們的情義……

    還有那個名叫“夕陽紅”的旅遊車隊,一對白髮夫婦,要用一輛三輪車的車轍,去丈量神州的名山大川,黃昏落日的餘暉映著那一對古稀老人寫滿滄桑的臉龐……

還有,還有—在驅車通過理縣、瑪爾康、紅原等縣後,我們來到了被稱為黃河九曲第一灣的若爾蓋縣唐克鄉。在這裡,我們攝下了那一棟在草原上拔地而起的嶄新的教學大樓,記下了一位叫旦真的老人,唐克鄉牧區兒子的名字。走在寬敞的校園裡,旦真的臉上寫滿了自豪。這個孩子心目中的慈祥的爺爺,在州政協副主席的位置上卸任後,放棄了退休的安逸和在成都的百余平米舒適的“小巢”。作為唐克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名譽校長,長期蟄居在高原缺氧的唐克鄉他妹妹家的七八平米的陋室,一心獻身藏區教育事業。為了把高達180的血壓降下去,他在每天服藥的同時,把藏族人離不開的酥油茶、牛羊肉這些誘人的食品都禁了。為了讓藏區的孩子們都能上學,他頂風冒雪,走街串戶,鑽進每一頂牧民的帳篷,不放棄每一個應該入學的孩子;他撐起了年近七十的身板,四處籌措資金,動員一切力量,要創建一所草原名校;他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孩子病了,他帶著去求醫;孩子沒鞋穿了,露著腳趾,他掏錢給買上……他為藏區的孩子操盡了心力,純樸的牧民也把心交給了他。途中,我們看到以前不願讓孫子上學的老奶奶們,攔在路上,為孫子是否要參加學校暑期補習班,徵求他的意見;一條狗在橫過馬路時,被車壓死了,為討個說法,也要他作個公斷……

    記得我們有幸參加了那場校慶暨愛心捐贈活動。攝影家胡寶玉老師在攝像時,有感於學校操場的那一灘水,因沒錢整修,泥地很滑,學生們跑步容易摔倒,特意在縣委書記面前陳情。不久聽說,縣委已撥款修建,想到孩子們從此可以歡快地在操場打球運動,我們是何等欣慰!寫至此,我的耳畔似乎還迴響著那所草原學校的藏族孩子們那一聲聲“您好!您好!”的問候,眼前顯現著那一張張染著高原紅的孩子們天真的笑臉,那一雙雙黑亮的眸子透露著的對外部世界的渴望……

    真是“風雨霎時間”啊!大地竟是這般無情!一場大地震,把曾經在這塊土地上演繹的如詩如歌的一切碾成齏粉,使多少像旦真老人那樣歷盡艱辛建起來的學校毀於一旦,多少忽閃著明亮雙眸的同學少年如花委地,怎不叫人悲從中來!

    忘不了那裡的老師為學校付出的血肉深情。由於教學工作的勞累,竟有數位女老師未能保住腹中的胎兒。事業的艱辛夾著對胎死腹中的嬰兒的痛惜,使她們面對我們“未曾開言先飲泣”–我想,正是她們用柔弱的肩膀,用無聲的行動,托起了草原上一片希望的藍天……這讓我怎能不聯想到當此次地震倏忽來臨,那一個個毫不猶豫地用一己羸弱之軀挺身抗擊死神,把張開的臂膀定格成生命的永恆;那一個個不顧埋在地底下的自家的孩子,首先去搶救學生的那些遺愛人間的“園丁”們!

    噢,若爾蓋濕地,那是一塊怎樣的寶地! 那裡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高原泥炭沼澤。那是一片足以燃燒的土地:億萬斯年的陽光雨露,孕育了它,那黑黝黝的泥土,似乎攥一把就能捏出油來;而它,確實是一片曾經燃燒過的土地:血火熔鑄的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場空前絕後的長征,使數萬年輕的紅軍將士的血肉之軀倒在這裡;記得那天,我們頂著如鞭的急雨,行進在這片土地上,閃電撕開雨幕,似乎幻映出當年長征的慘烈……蒼鷹在它的上空呼嘯盤旋,像在昭示著一條萬古不易的真理:壯麗的今天皆由昨日的犧牲換取……

   我想,此刻,有著長征接力精神的華夏兒女,同樣在經受一場無情的大自然造成的血與火的考驗–“有一線的希望,就要去盡百倍的努力”我們國家的最高決策者、領導者正和全國民眾一起,命運共擔;我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們和堅強的人民正捨生忘死,創造著一個個閃爍人性光輝的奇跡:在廢墟下堅持了數十個乃至一百幾十個小時的倖存者被一一救起,在猙獰的死神面前,我們的子弟兵那一雙雙血肉模糊的手,那“讓我再救一個人!”的跪求,還有靠著喝自己的尿,嚼身下的紙,以保住體能、等待救援的災民;

    自己家裡十位親人喪身、包括痛失愛女的公安女民警,強忍悲慟,一連幾天輾轉於救人現場,直至力竭倒地;

    身處絕境的母親,在告別人世前,不忘在手機上寫下“親愛的孩子……媽媽愛你”的遺言,把自己的乳頭放進嬰兒的小嘴……

    這就是我們的恫瘝在身、患難與共的人民!

    這就是我們的襟懷闊大、堅韌頑強的民族!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有著這樣奮不顧身、無私無畏,為著理想鍥而不捨、矢志靡它精神和魂魄的民族,還有什麼艱難險阻不能戰勝,還有什麼人間奇跡不能創造!?

    中國四川地震,也震動了世界。

    泱泱五大洲四大洋,不同國家、民族、膚色的人都為之伸出了援手。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救助隊已匯入中國的救災大軍,全世界的華人華僑慷慨襄助,捐款捐物,表達海外華人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遠隔大洋彼岸的九歲的美國小朋友,也用她們稚嫩的聲音,呼喚和祝福著災難中的異國姐妹……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了人類的大愛!

    有愛,就有希望!多災多難而又堅強屹立的中華民族,你有多少令世人所愛的地方!記得那次歸途中,我們來到阿壩州東北部被稱為“人間仙境”的九寨溝,那飛流而下的諾日朗瀑布、溪流清亮的樹正群海等奇觀,就像一幅幅至美的水墨畫鑲嵌於大自然,也銘刻於那裡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心中。為我們當嚮導的九寨溝文聯的王慶久先生告訴我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當時曾疑九寨溝的水之藍,是否人為所致,經實地探測,才確定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九寨溝因此當之無愧地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我想,我們美麗的祖國還有多少這樣的人間寶地呵!這也是我們人類文化共有的珍貴遺產!儘管它也許片刻間“一川煙慘,萬壑風悲”,但它一定會在大劫過後倔強地重展新姿……

    川西北高原啊,你這祖國版圖上的明亮的星!我堅信,你決不會就此隕落!當風雨過後,你一定會更加熠熠生輝!天府之國的同胞們,猶如鳳凰涅盤,一定會浴火重生!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重建家園,重回往昔幸福時光!就像發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麓的九曲黃河和萬里長江,我們的母親河!永遠激蕩著我們民族的精神–磨折不了,壓迫不倒,懷著對前途和未來的執著追求,無論面臨高山峽谷,還是激流險灘,都義無反顧地一往無前,去創造新的英雄的歷史……

    此刻,舉國默哀的汽笛正在神州大地鳴響;

    天安門廣場已降半旗,沉痛悼念地震死難者……

    哀思如潮,共祭國殤……

    親愛的川西北高原的兄弟姐妹,謹以此拙文深情地為你們祝禱,為你們祈福……

莊志霞

急就於2008-5-19 舉國悼念日

(作者為夏華作協新會員,曾來過夏威夷,現任出版社編審。主要著作有長詩<<畢業之歌>>、譯著<<魔幻星>>、長篇傳記<<鄒韜奮>><<袁隆平傳>><<創業物語>><<中國孩子的好榜樣>>等)

澳洲維州華文作家協會改選

孫韡磊孚眾望高票當選會長

(本報訊)剛於六月初隆重舉辦發行紀念成立六週年精美特刊[回顧與前瞻]的[澳洲維州華文作家協會];由於第三屆理監事會任期屆滿,緊接著於氣月二十日星期日下午一時半,假墨爾本市中心Ross House 會議大廳,召開年度會員大會同時改選新屆理監事。受邀為監選人的是[老子週刊]社長、史賓威亞裔工商協會會長黃肇聰先生。

首由張顯揚會長報告會務,在他兩年任期內,共舉辦了歡迎日本荒井茂夫教授,馬白教授的兩次座談會;第四本文集[旅途之歌]與月前的特刊發佈會;辦了[捐贈器官]有獎徽文比賽;參予合辦[2008年華文作家節];參予合辦[慶祝澳洲國慶暨捐贈器官徽文頒獎禮]等大型活動。

理事選舉投票結果,由監選人根據得票多寡而宣佈了獲選姓名依次如下:

王愛英、孫韡磊、唐飛鳴、孫明祺(二位同票)、李侃、潘華(二位同票) 、沈志敏、鄭亦明、孟秋萍、瞿靜琦、範少瓊等十一位。再由剛獲選的理事們不記名投票選會長,孫韡磊遙遙領先,以九票獲選為第四屆會長(其中一票棄權、一票選他人)。全體報以熱情掌聲祝賀,其餘職守容分配後在行公佈。

孫韡磊筆名小韋,來自上海,多次擔任該會大型活動司儀;與其母孫明祺皆為作協第四屆理事,女兒是媽媽的領導,成為華社佳話。

(澳洲維州華文作協供稿)

檀島山居

(夏威夷)羅錦堂

 

日照晴空滿院風,繞庭芳草綠茸茸。

偶來松下閑凝望,一朵蓮花映水紅。

(久不作詩,頓覺筆下乾枯,一字

有千斤之重。今日晨起,陽光送暖,

窗外鳥聲不斷,遂閒步庭院,時見

草綠花紅,樹影搖風,開神悅目,

成一片祥和景象。乃秉筆直抒胸臆,

工拙不計也。)

二零零八年三月八日於檀香山

肥肥沈殿霞

(夏威夷)李世偉

香港有藝人,出生原滬族,

南來演影視,考入翡翠屋,

不拒重磅身,不拒多肥肉!

醉酒探戈調,舞來也不俗!

不純廣東腔,還能唱粵曲!

歡樂今宵會!飯後好節目!

巧偷鸚鵡舌,妙語如珠玉!

借得鳳凰毛,髮型配搭酷!

一級司儀員,叱吒如破竹!

排練舞蹈者,一一皆貼服!

可惜癌侵身,風吹壽元燭!

孝女鄭欣宜,靈前獨泣哭!

婚姻遺憾事,愛情不能續。

觀“華夏情”滬展暨

詠海外華人華僑十畫家

(上海)林青

 

水調歌頭   詠丁紹光

 

樹葉寶藍色,少女修長軀,金銀鐵線細勁,

姿舞百般奇。版納幻妙藝殿,明媚光梳林密,

孔雀羽逶迤。舟瑉竹樓簪,榕髯碧蕉姿。

敦煌壁,青銅飾,漢磚石。西方畫派現代,

透視法中儀。巨畫單抬街步,四海發行首日,

白夜燦如謎。光焰人格處,母性暖心時。

滿江紅   詠陳逸飛

 

千樹河間,有幾處秋梨先系?雨敲冰,

雪原藏女,激揚唯美。明亮情抒 黃河頌,

狂歡城破鐘山巍。啟朱唇輕觸顫銀笛,牙牌洗。

獨鶴舞,舒奇翼;藝宇宙,情天地。

映紅蕤紫篆,蕙香幽溢。新意苦留一岫伴,

嫦娥哀綰雙橋系。每念君藝海攬霞波,愁魚媚。

驀山溪  詠陳丹青

 

從前興奮,灰調奇風漾。一米繪眉長,

畫巨像,逝川過往。國學師五,藏女牧羊忙。

身在野,卻依然,實影真光莽。

歐風美雨,履處圖魂壯。還有老文章。

素材餘,蒼茫雨響。文說退步,藝話有新題,

秋真果,春思想,網路山歌唱。

非分抒情

(臺灣)向明

 

一·

 

妻說

你睡得越來越晚

晚得要與啟明星

同等天光

我吃驚的說

那不就是我的名字嗎

應該是越來越亮

二·

 

有時

真想發狂

給我一汪海吧

讓我跳下去

把自己沏熄

使海水沸騰

讓日月看出

生之真誠

三·

 

晚霞紅得接天的時候

如果可能

我願淡出一切的虛榮

讓我裹身在

萬慮俱靜

我知道

黝黑是光失色的沉澱

從中孵出

原始的本尊

四·

 

如何將自己歸類呢

無鴻鵠之志,壯心早經剪羽

再唱幾聲大江東去嗎?

又不曾風流過

也未淚濕青衫

如何將自己歸類呢

不如還是像一本書一樣

看累了就躺回書架

就讓塵埃

去論短長

大愛無聲

中國雄起

(菲律賓) 王 勇

(引言:今年七月四日至六日,中國國僑辦

李海峰主任組織“攜手共建–知名僑資企

業家四川行”活動,五十多位來自世界八

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親赴四川地震災區慰

問探視獻愛心,接受了一次永生難忘的心

靈洗禮。七月十五日含淚寫此詩以志。)

沒有任何一聲提醒

天地猛然打開無數的黑暗大門

媽媽,我無法再依偎在您的懷抱

縱橫交錯的柱子擋住了您我的距離

心在下沉,人在下沉

沉到無底的夢裡

依然有您的溫暖,媽媽!

孩子,爸媽染血的雙手扳不開地獄的黑門

失去你的日子,叫我們怎樣面對你的空曠

你的呼喚,每一聲都穿透殘瓦碎石

穿透血泥骨架,穿透不能穿透的記憶

停留在爸媽的心坎中

還原出一個永恆完整的你

行走在廢墟,輕輕地每一步

都怕踩痛你,和你的同伴們

淚水模糊了眼睛

卻看見一個民族在血淚和死亡的

侵襲下站起來

就像校園內不倒的旗杆

就像漢旺廣場不倒的鐘樓

永遠挺立,永遠堅強

以生命的名義,以中國的名義

告訴你,孩子

不要流淚,不要害怕

大愛無聲,世界已經聽到

中國雄起,世界已經看見

孩子,你們聽到了嗎?

你們看見了嗎?

野趣

(夏威夷)黃河浪

 

夏夜的星

 

夏夜的星星傾巢而出

扇著蜜蜂透明的薄翼

嗡嗡嗡飛來飛去

到不眠人的眼睛裡

採集花蜜

池水

 

養著荷花和錦鯉

養著白雲和月亮的

一池淨水

也不知不覺養出

一群蚊子

金魚

 

竭力瞪大眼珠

直到奪眶而出

紫葡萄似的懸在額前

只為了回眸欣賞

自己穿綢裙的尾巴

蝌蚪

 

擺動細長的尾巴

池中的蝌蚪說

我是魚,不是青蛙

當尾巴丟失長出腳來

它把頭埋在泥水中

拒絕上岸

苔蘚

 

被烈日的火烤焦

被風的剃刀刮淨

只一陣濛濛細雨

石頭下巴上

又長滿青黝黝的鬍子

蝗蟲

 

蝗蟲繁殖的速度

有如謠言

一夜之間漫天飛舞

把農民整季的稻穗

悉悉索索吃光

而智者仍在冬眠

貓頭鷹

 

夜色沿膝蓋爬上來

一瞬間淹沒世界

蛇鼠在黑暗中潛行

貓頭鷹森冷的目光

啄木鳥似地寸寸逼進

啄穿厚厚的夜

山花

 

剛從溫暖的夢中醒來

睜開惺忪的眼睛

因翩翩路過的粉蝶

而漲紅了臉

一紅,就紅了一生

鳥語

 

麻雀嘰喳的閒言碎語

喜鵲不感興趣

夜鶯啁啾的女高音

杜鵑也不會欣賞

惟樹林在靜心聆聽

眾聲交匯的鳥鳴

狗尾草

 

狗尾草爭相圍過來

癢癢地撫觸腳踝

象一群被遺棄的寵物

搖著尾巴

迎接回頭的浪子

杭州二題

(香港)夏智定

 

在“樓外樓”吃西湖醋魚並於席間小詠

 

一種宴席的西湖江南

清風中笑看躍上餐桌的那條大青魚

香甜的醋魚呀果然吸引了一代代的目光

此刻,人們在樓外樓品嘗和眺望悠悠歲月

孫中山和蔣介石都曾在此大快朵頤

而康有為和章太炎的口味相差不多

周恩來十登此樓款客的笑聲仍在飄逸

哈,滿樓是很古典很經典的飽酣題墨

名人與名菜,都有各自的永恆情懷

魚尾甩起的眼角皺紋也在種種留影中長駐

自道光朝即寫定的這本薄薄的菜譜上(注)

總能讀到肥魚入鍋的百年噴香典故

(注:樓外樓自清代道光朝始建,百年之譽不衰。)

在“天下第三泉”虎跑泉品茶

 

山徑兩側都是叮咚的泉聲

參天綠蔭下有無數茶韻故事

清涼涼的夏意永是一種詩意

上山之路很美很雅很古

雅潔的茶室深深題寫著人生

所有的八仙桌坐滿了各種境遇

糯香又清潤的茶味透心而來

於是,幽趣和深情在此靜靜凝固

茶室兩側有濟公墓和弘一法師的往事

人們都在猜想著自己的前身今世緣故

一路上山而來的足印長留心中

那一口品茗憶情,有往古來今的氣度

媽媽的叮嚀

(三藩市)  憂夢

春日的晚霞從西邊的天宇柔柔地撒下,使人間大地披上了一層玫瑰色的薄紗。霞光照在花園裡,灑在去年我媽媽種植的那棵竹子上。我望著那棵波光粼粼的竹子,仿佛看到了我的母親。

    我的媽媽已離我而去了!景物依舊,人卻今非昔比。我默默地望著那輕舞的竹葉,眼前暫態現出我母親的音容笑貌,好象她正舞動著雙手,微笑著向我走來。

   “媽媽,我愛你!”我情不自禁地呼出心中深處的聲音。

    其實,我從未對我母親說過“媽媽,我愛你”這句話。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對父母說不出這話。

    這時,我的女兒寶寶走過來,對發呆的我說:“媽媽,別把落在地上的玫瑰花瓣丟掉,我要用那些花瓣做一個東西,因為Mother's Day 快到了。”

    女兒的話使我想起母親節時,我從未給自己的母親送過禮物,頓覺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就離開家到外地讀書了,當時在中國還不知道有“母親節”。母親節傳入中國,大概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而我這個時候卻又離開了中國,漂到了西方世界,一直沒有機會和母親在一起。我總以為遠在家鄉的媽媽還不知道母親節,因此,母親節時也就沒給媽媽寄禮物了。

    寶寶望著千姿百豔的天邊說:“媽媽,你看春天的晚霞真美!Mother's Day 為什麼在春天?是不是因為春天很美?”

   “那是因為春天象徵著希望。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最重要的是希望,希望自己的小孩出色、有出息、長大後能幸福快樂。”我說完望著即將消逝的晚霞,耳邊迴響起媽媽的無數叮嚀。

我的媽媽和中國大多數的母親一樣,默默無聞,勤儉持家。她數十年如一日每天家裡第一個早起床,為子女和丈夫準備早餐,打掃院庭,任勞任怨地付出,從不圖回報。我媽媽的特色就是沉默寡言,不到非說不可的時候從不輕易開口,但她認為重要的話要說很多次,甚至重複好幾年。我小時候家裡很窮,過著半饑不飽的日子。我因饑餓拿了別人的一小塊番薯吃,我媽媽就把她的那一份午餐(番薯和粥)賠還給人家,她自己則餓著肚子幹活。她只對我說“記住,人窮志不能短。”不過,這句話重複叮嚀了好幾年。

    我結婚時,我媽媽默默地為我準備嫁妝,又因不舍女兒離開而偷偷地落淚。但她一字不說自己的感受,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對我叮嚀“記住,結婚以後凡事都要尊重丈夫,忍讓丈夫。夫妻之間要相互包容,相互遷就才能百年好合。”

    我出國時,我媽媽送我到機場,她只對我說那幾句她反復叮嚀了十幾遍的話,“記住,去到國外要勤奮讀書、努力工作。凡事要往大處想,別想媽媽。”可是,當我停下邁向候機室的腳步,轉身回頭望媽媽時,卻看到她的眼淚像斷了弦似的一直往下流,她那張佈滿了辛勞歲月波紋的臉,全被淚水淹蓋了。

    頓時,像有一條無形的紐帶把我的心緊緊地縛住似的,我的心情不自禁地想向媽媽奔去。但我依然含著淚,抬起腳迅步往前走。在我漂泊的日子,那淚水一直流在我的心裡。

我生寶寶時,我媽媽從地球的另一邊郵寄來了一大包她親手縫製的嬰兒衣服。每件衣服上,都繡著她心中的叮嚀“健康”二字。已身為人母的我,從那密密麻麻的縫線中看到了白髮蒼蒼、戴著老花眼鏡的母親穿針引線的情景,感受到了媽媽的體溫和無言的母愛。我也從寶寶的哭鬧和笑臉中,感受到了做母親的艱辛和欣慰。

    從寶寶上學的那一年開始,我每次和媽媽通電話時,她總是對我說:“記住,對小孩要有耐心。要讓父母的愛伴隨著小孩成長,小孩長大後才不會走錯路”。我記不清這句話母親重複叮嚀了多少遍,但媽媽的每次叮嚀,都在我心裡激起層層浪花。

    去年,我媽媽離世時,卻沒給我和任何親人留下隻言片語,她上廁所突然昏迷後,就永遠沉睡了。我多麼想再聽到媽媽那嘮叨式的叮嚀呀!

譯趣

(加拿大)劉慧琴

翻譯是一門藝術,尤其是文學翻譯更是再創作,既要達意又要傳神,做到這兩點確是不易,這是譯家的最高境界。徐志摩的”翡冷翠”至今膾灸人口,音近字美,令人對義大利這座名城產生詩意的聯想。

    日前和詩人瘂弦小聚,詩人瘂弦一向風趣,那天談起翻譯來,瘂弦又是妙語迭出。談起”buffet” 一詞,現在即使說英語,華人也能懂,一般譯作”自助餐”,簡單明瞭,自是達意,但很平淡。 瘂弦隨即將 “buffet” 譯為”薄菲”,華人向有”敬備菲酌”這一謙詞,瘂弦的翻譯不但達意且音同,更是傳神,可

與 “翡冷翠”媲美。因”buffet” 確是經濟實惠,所費不多,且可令食家品嘗各色菜肴。當談到英語驚歎時說的”oh, boy!” , 他說可譯作 ” 乖乖”,這也是達意傳神,以”boy” 譯”乖乖”可稱絕配。我笑說要將這兩詞條的翻譯為詩人瘂弦註冊,是為文。

汶川歸來

(菲律賓)王勇

 

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我能去四川特大地震的災區現場!就在七月四日至七日,當我站在德陽綿竹的漢旺、綿陽的北川和成都的都江堰,行走在廢墟之間,好像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呼號和慘叫。

   “五·一二”大地震,震在汶川,也震在每一位中華人的心中。中華人的凝聚力、同情心和責任感都在這一次驚天巨震中醒來。有人說:“地震的損失是有形的,而我們從地震中獲得的正面力量卻是無形的”。

    國僑辦李海峰主任組織的“攜手共建–知名僑資企業家四川行”,讓我們在災區現場接受一種永生難忘的心靈洗禮。廢墟像是一場戰爭的現場,但是這場“戰爭”的敵人卻是無以名狀的大自然力量,找不到仇人更無從復仇,只能發現人類的脆弱與渺小,也揭露了“豆腐渣工程”的不道德;這種血的教訓、死亡的提醒,讓我們反思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以及公共建設、人居環境的負責任行為。

    廢墟的衝擊,流淚已經沒有意義;比悲傷更積極的動力,是為生之靈獻上安定的力量,為不安的心重新找到未來的方向。

    誕生在和平盛世的我們,從來不知道如戰爭般生離死別的可怕,我的地震災區行,將為我今生的生命刻下一道不可磨滅的印記,永遠定格那天崩地裂的廢墟,和為抗震救災奉獻熱血的每一個崇高的靈魂。

    沒有一次行走比這次汶川行更有教育意義,當我在德陽鐘樓前留影,那定格在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二點二十八分的指標,所指向的地方,正是我靈魂的最深處,喚醒本來沉睡的意識,告訴自己也扣問心靈:能為災區做什麼?活著的生命能為社會做什麼?

    個人的力量雖然微不足道,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力量,一定能夠改變世界。這個世界極需善的力量、和諧的力量,來抗拒邪惡與霸道,來拯救沉淪的家園。

    汶川歸來,我找到生命重新出發的感悟,堅定了助人自助的人生終極原則!

越洋的祝福

(泉州)陳瑞統

那是初春的一天中午,全家人正要吃午飯,忽然,電話鈴聲響了起來。我拿起話筒一聽,先是一陣《祝你生日快樂》悠揚悅耳的音樂聲,接著,話筒裡傳來了小女孩奶聲奶氣的聲音:

    “爺爺,祝你生日快樂!”

     噢,這是我那活潑可愛的小孫女瑜瑜,從千萬裡之遙的大洋彼岸,從加拿大溫哥華掛來的電話。我登時愣住了。在我身旁的妻子,女兒都沒記住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自己更是“不知今夕何夕”,而遠在天涯的小孫女為什麼卻記得這麼清楚呢?!

    直到話筒裡再次響起小孫女稚氣甜嫩的聲音,我才回過神來。我不禁好奇地問:“寶寶,你怎麼知道今天是爺爺的生日啊?”調皮的小孫女只是一個勁格格得意地笑,好像完成了一件令人震撼的傑作。這時,那邊我兒子接過電話,才告訴我其中的奧秘。

    原來,前年春節前兒子帶著孫女從加拿大回到泉州故鄉過年。小孫女在我的書房裡玩耍時,看到了我放在桌頭上的身份證,愛寫字的小傢伙就把我的名字、出生年月日記在一張紙片上,放進小書包,回到溫哥華後,又抄在她貼在牆上的畫片上。難怪她能那麼準確及時地掛來越洋電話,祝福爺爺的生日。多麼聰明機靈的寶寶!更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那麼小小的年紀,對於遠方的親人竟然有著如此單純真摯的愛心!親情真是一種奇妙得難以名狀的情感。要說小孫女這些年大多和她爸媽生活在國外,回到家鄉與爺爺奶奶相處的時間都很短暫,為什麼卻一點也不生疏,並且常常做出一些與她的年齡不相稱的舉動。

    那一天,我送兒子一家人到廈門國際機場。想到骨肉親人這一去遠隔萬裡,不知何時才能重逢,心頭湧起戀戀難舍的離愁別緒。臨登機前,小孫女霍然撲到我懷裡,要她爸爸為我爺孫倆拍張合影,當兒子舉起相機正要拍照時,小孫女突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此刻,我深深感受到人世間最珍貴無價、最刻骨銘心的,是至真至愛的骨肉深情!

    可愛的小鳥遠走高飛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懷念與牽掛,每當兒子從大洋彼岸掛來電話,小孫女總要搶過話筒,跟爺爺、奶奶、姑姑咿咿呀呀說上一大串話。有一回,趁著她爸媽不在身旁,小孫女在電話裡悄聲說:

   “爺爺,其實呵,我也挺想念你們,挺想回家鄉呀!雖然加拿大風景很美,幼稚園裡有小朋友跟我一起玩,可是這裡沒有很多的親人,也沒有爺爺奶奶做我最愛吃的東西……再過一段時間,我會讓爸爸媽媽帶我回去看你們。坐飛機要14個小時,沒關係,我睡一覺醒來就到家了!”

    著名作家靳以曾說過:“孩子們,我們離得很遠,重重的山水把遙望的路也遮斷了,讓我們互相地想念著吧,讓我們永久地記憶著吧。”《給孩子們》我想,等小孫女長大了,一定會懂得這段話所包含的深情厚誼,一定會不僅關愛親人,同時更懂得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