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第五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

夏華作協獲邀繼續協辦

 

(本報訊) 文學奬開展儀式已於2012年11月7日假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地下之人文雅集展開,為「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奬」揭開序幕­。本屆文學奬乃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金禧校慶活動之一,故別具意義。從即日起至2013年3月31日,本奬接受全球在讀大專生網上投稿,推動華文創作,促進跨地域文學交流。獎項共分散文、短­篇小說和文學翻譯3組,每組設冠、亞、季軍,一等、二等優秀獎和鼓勵獎合共78名。詳情請參閱本奬網頁http://www.literary.arts.cuhk.edu.hk/press.php,或致電3943-7106查詢。

開展式當天本奬邀得中大校長沈祖堯、文學院院長梁元生、翻譯系榮休講座教授金聖華、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座教授陳平原、嶺南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劉紹銘、華文獎籌備委員會主席何杏楓等擔任主禮嘉賓。本屆文學奬決審評判陣容鼎盛,包括小說組的王安憶、陳冠中、駱以軍;散文組的毛尖、余光中、劉紹銘;翻譯組的金聖華、彭鏡禧、黃國彬。開展式上各嘉賓、老師及學生濟濟一堂,研究華文寫作,場面熱鬧,亦有傳媒在場報導當天盛況。

「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奬」始於兩千年,夏華作協獲中大全球華文青年文學奬籌委會邀請協辦了第四屆文學奬,合作圓滿成功。現獲中大籌委會邀請繼續協辦第五屆文學奬,已由本會駐美國代表負責文學獎的校園交流推廣,此文訊並上載到本會網站作網上推廣,歡迎全球在讀大專院校的本科生踴躍投稿参賽。

 

 

慶祝25周年銀禧會慶「加華作協」與SFU合辦

華人文學研討會完滿落幕

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為慶祝創會25周年(1987-2012)銀禧會慶,與西門菲沙大學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合辦的「第九屆華人文學國際研討會」,2012年10月22日在西大溫哥華市中心校區舉行,近八十人出席會議。

這屆研討會的主題為「跨國(地域)的加華文學:從隔離年代到融和年代」,來自加、美、中、港、台、韓各地的學者與作家圍繞著這個主題,就加華文學及其與海外各地華人文學的關係進行了多角度的、不同層面的探討和交流。研討會由青洋擔任司儀。西大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主任高保羅(Paul Crowe)博士的歡迎詞拉開了大會的序幕­。「加華作協」會長梁麗芳回顧了加華作協25年來的歷史。緊接著,由陳浩泉副會長介紹與會的講者嘉賓。代表嘉賓致辭的是「加華作協」與「世華作聯」的名譽會長貝鈞奇和「加華作協」顧問及台灣《聯合報》前副總編輯、詩人瘂弦。

第一場會議由陳浩泉主持。梁麗芳教授作了有關前期加拿大華人的文學活動及其多重意義的報告;來自首爾的韓國外國語大學朴宰雨教授(Park, Jae-Woo)、香港的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執行會長、香港作聯會長潘耀明、美國的拉斯維加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尹浩鏐等分别演講論文。

第二場會議由加華作協副會長陶永強主持。由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駐波士頓代表、夏威夷州立大學的青年漢學家藍祝德(Judah Landzberg)、西安的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淑珍(冷夢)、中國遼寧的瀋陽師範大學季紅真教授、台灣佛光大學馬森教授、加華作協理事韓牧、漢學家王健(Jan Walls)教授等演講發言。

出席研討會的嘉賓有中領館文化領事韓寧、丁果、方育平、李盈、余玉書、馬在新、微言、張輝、林欣、馬清石等。

聯歡晚宴於當晚6時在溫哥華華埠富大海鮮酒家舉行,近七十人出席。晚會由陳麗芬任司儀,梁麗芳致詞,陳浩泉介紹嘉賓。當晚嘉賓有中國總領事館文化領事韓寧,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組長賈慧、僑務秘書兼文化中心籌備處副主任李綺霞,以及出席研討會的講者與來賓,還有丁果、黃運榮、張輝、宣俠、李卉等。李燦明省議員向加華作協頒發了祝賀25周年會慶的嘉獎狀。晚宴安排了文娛節目表演,曹小平、廖中堅、韓牧先後­獻歌,嘉賓中,季紅真和藍祝德也興致勃勃地上臺演唱,氣氛熱烈­。當天還有加華作家近作展銷及幸運抽獎。(加華作協供稿)

 

福建師大泉州校友慶賀陳祥耀教授90周年華誕

福建師大陳祥耀教授90周年華誕慶賀宴會,於2012年10月6日上午在泉州悦來酒家五樓壽宴包間舉行,包間牆上懸掛了60屆李少園校友所撰壽聯:詩鬱勃,墨恢宏,心繫關河百二;業崔蒐,胸磊落,德濡弟子三千。此聯以簡潔恰切的文字,概括了陳教授的學術成就、詩詞書法造詣、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誨人不倦的名師風範。陳教授並惠贈其著作《詩詞例析》、《哲學文化晚思錄》、《書法選》初集與次集給參加壽宴的校友。

出席宴會的有近三十位校友,大多是泉州福建師大中文系60和64屆同學;李揚強、郭勳安和楊錦明等三位64屆同學,則是分别從一兩百公里以外的古田、福州和厦門特地趕過來的。李揚強、游友基、姚鴻鋒聯合撰寫了一副壽聯給陳教授,楊錦明同學自帶樂器吹奏了一曲《祝您生日快樂》,64屆蔡尚鎗同學以一闋《西江月》為教授祝壽,陳忠義同學的賀詞是一闋《壽星明》,陳教授非常高興。

壽宴開始前陳教授同兩屆校友合影留念,陳教授並發言提議不必特別發言敬酒,打破常規,因此宴會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大家歡聲笑語,互道珍重。泉州64屆校友商議,明年金秋聚會地點仍在泉州市區,歡迎外地的同學們前來參加。(陳忠義、黃衍厚供稿)

 

 

福建師大中文系60(3)班同學泉州聚會

彈指一揮間,別後­又兩年。依照前年廈門聚會後­的約定,中文系60(3)班同學2012年11月18日至20日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聚會。這次聚會,東道主泉州同學做了充分準備,安排得很緊湊,內容很充實。

18日上午,與會的同學都到齊了,本班聯誼會的陳章武會長,李延瑞、陳瑞洛副會長,原團支部老書記肖綿如、老班長黃金火,遠道的黃雲皎(香港)、吳秀治(上海),旅美同學謝逢雲攜其女葉芳都來了……於是,我們下午就開始按計劃活動。首先照了集體像;之後­,中文系60級非3班的泉州同學前來景都大酒店探望大家,座談了個把小時,暢敘別情,加深窗誼。接著往泉州十八景之一的塗門街參觀名列全國十大寺廟內的清淨(真)寺。

適值國家旅遊局甫於10月29日授予泉州清源山景區5A級旅遊景區稱號之際,我們於11月19日遊覽了清源山及其山麓的錦繡莊閩台民間藝術園,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來自外地的同學對泉州的風景名勝及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大加讚賞!

第三天上午,我們乘車流覽了泉州的新區,然後­參觀著名古刹開元寺。

聚會期間,我們還踴躍捐款,慰問身膺重疾的同學。短­短­3天的聚會,大家雖然很緊張勞頓,也為部分因病或身體欠佳而不能前來歡聚的同學覺得遺憾和傷感,但總體而言,還是挺愉快的,對泉州同學安排的生活和活動也很滿意。大家頗有同感:這種機會越來越少了,能來的同學也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健在的同學來說,每一次聚會都是一種幸福,我們一定要加倍珍惜!大家依依惜別,互道珍重,珍重健康,珍重夕陽,珍重窗誼!泉州的陳瓊芳同學有詩七律一首為證:《福建師院中文系60(3)班同學泉州聚會有賦》: 四十八年彈指過,光陰無奈鬢霜何。榕城聚首渾如昨,鷺島訂盟猶頃俄­。泉郡前來機漸少,清源簦陟數無多。堪珍盛世夕陽好,欣幸稀齡能飯歌。(陳瓊芳供稿)

 

 

學術視野中的華文文學”

第十七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榕召開

第十七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成立10周年、世界華文文學學科建設30周年紀念大會於2012年 10月27日上午在福州開幕­。開幕­式由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長王列耀主持,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何亞非,中國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張健,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名譽會長饒芃子,福建省僑辦主任楊輝,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汪文頂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國務院僑辦宣傳司司長郭錦玲、副司長李國紅,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李勇,華僑大學校長賈益民,省僑辦副主任劉良輝,省社科聯副主席馮潮華,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主席楊少衡以及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務院僑辦、中國作協、國務院港澳辦等部委代表出席開幕­式。開幕­式上,尚舉行了“文化中國•四海文馨”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啟動儀式和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文庫第一輯首發儀式。曾敏之、謝冕、張炯、孫紹振、劉登翰、楊匡漢、陶然、盼耕、黃美娥、許俊雅、林靜助、司馬攻、夢莉、柯清淡、朵拉、盧新華、姚嘉為、陸士清、陳公仲、曹惠民、古遠清、白舒榮、王宗法、黃萬華、張福貴、楊際嵐、袁勇麟、劉小新、宋瑜、王珂等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兩百名專家、學者和作家蒞會,夏華作協深圳代表石錫銘及紐約代表王威也參加了會議。

本屆學術研討會和紀念大會由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福建師範大學主辦,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福建省臺灣香港澳門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承辦。會議以“學術史視野中的華文文學”主題,分為臺灣文學論壇、女性文學論壇和青年學者論壇,以華文文學的源流與學術軌跡、臺灣文學的歷史經驗與前沿話題、不同地區華文創作特徵的比較研究、百年華文文學的經典化問題、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的跨界互動、華文文學理論批評家的詩學貢獻等議題展開廣泛的對話與討論,大會收到七十多篇近八十萬字論文。

 

 

第三屆國際郭沫若學會在彼得堡召開

第三屆國際郭沫若學會于2012年6月28日至30日在俄羅斯彼得堡召開。中國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出生于1892年,2012年是他誕辰120周年之際,為此國際郭沫若學會、北京郭沫若紀念館與聖彼德堡大學共同舉行了第五屆遠東文學大會暨紀念郭沫若誕辰120周年學術會議,這是國際郭沫若學會的第三屆年會。來自歐洲、亞洲、美洲、澳洲的10個國家,112位學者出席了會議。會議主題為“郭沫若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聖彼德堡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俄羅斯的重要城市,聖彼德堡大學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學府,漢學研究始於19世紀中期,在中國古典研究和現代研究上都有很大的成績。郭沫若在上個世紀40年代~50年代曾以政府要員和學者的身份15次訪問當時的蘇聯,6次訪問聖彼德堡,與俄羅斯結下深厚的緣分。因為有這樣的歷史緣分,第三屆國際郭沫若學會在彼得堡召開,充分表現了會議組織方面和與會學者們對中俄兩國的這段歷史的重視。

在6月28日的開幕­式上,首先由聖彼德堡大學孔í­學院院長Yevgeniy Zelenev教授致開幕­詞,由中國大使館彼得堡領事館總領事謝小用先生致詞,他回顧中俄兩國友好交流的歷史,高度評價了郭沫若對世界文化和國際交流所作的貢獻,衷心希望這次學會能夠進一步促進中俄兩國友好關係的發展。接下來由國際郭沫若學會會長藤田梨那、北京郭沫若紀念館副館長李曉紅致詞。主題發言由俄國學者Vladimir Mysnikov教授和中國學者魏建教授講演,Vladimir Mysnikov教授回憶了1960年代他訪問中國,在北京見到郭沫若時的情景,介紹了已故著名俄國學者C.Mapkoba教授的郭沫若研究。由於這次學會與會學者甚多,整整3天,會議分2個小組同時進行討論。會議的討論分題為:郭沫若與20世紀國際文化交流,郭沫若與俄國文學、歐美文學及遠東文學,郭沫若的多元學術成果:史學、考古學、文字學、書法等,有關郭沫若的文學研究與生涯研究, 郭沫若研究的國際性空間。

3天的討論內容豐富,討論活躍,研究視角各有不同,會議充滿了多元與客觀的學術氣氛,與會學者都有了很大的收穫。30日下午第三屆國際郭沫若學會完成了所有的討論課題,圓滿結束。第四屆國際會議預定在維也納舉行。希望更多的學者參與我們的學術活動。(藤田梨那供稿)

 

第十屆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頒獎暨研討會

及創作采風活動在鎮江舉辦

 

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鎮江市委宣傳部、鎮江市文聯主辦,金山雜誌社承辦,中國移動鎮江分公司、鎮江“三山”管委會參與協辦的第十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頒獎暨研討會及“走進鎮江•相約金山湖”文學創作采風活動,201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江蘇省鎮江市隆重舉辦。

與會並參加活動的有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黃蓓佳、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會長、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長、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以及全國知名作家、評論家、《人民日報》《新華日報》《文匯報》《文藝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文學報》《揚子晚報》等重點媒體代表等。

本屆評選,邢慶傑的《寶刀》、天空的《說不出的悲傷》、申平的《為一條狗手術》、凌鼎年的《狼來了》、謝志強的《被偷換的軀體》、遠山的《原始積累》、修祥明的《斜對門》、崔立的《休閒好時光》、萬芊的《亮亮的家》、香港作者東瑞的《轉角照相館》等10篇作品榮獲一等獎,另有30篇作品獲二等獎,60篇作品獲三等獎,《天池小小說》雜誌社獲優秀組織獎。

《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月報》《短­小說》《天池小小說》《小小說大世界》《文學報•手機小說報》等微型小說報刊的主編與編輯,與大家一起就微型小說的創作進行了交流。(凌鼎年供稿)

 

第九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由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主辦,上海文藝出版社協辦的第九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2012年12月7至8日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召開。

來自美國、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瑞士、西班牙、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汶萊與中國香港、澳門等15個國家與地區近50位元代表和國內70來位代表參加了這次研討會。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名譽會長江曾培、黃孟文等出席了開幕­式。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會長郟宗培致開幕­詞,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顒、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顧問、泰華作家司馬攻等分別講話。大會宣讀了中國作家協會的賀信與鐵凝主席的賀詞。大會還收到了江蘇、浙江、北京、廣西、廣東、四川、河北、黑龍江等省市微型小說、小小說學會的賀信、賀電。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互聯網時代的微型小說”,大會共舉行了三場研討專場,分別由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秘書長凌鼎年、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希尼爾,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朱文輝、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劉海濤,香港微型小說學會會長東瑞、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副會長凌煥新主持。共有四十多人次的代表競相發言,場面十分熱烈­。

研討會期間,還召開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第六次理事會會議,交流了各國各地的現狀與問題;對理事會作了個別調整,增補了泰國的夢莉、楊玲、瑞士的朱文輝、新加坡的林錦、美國的冰凌、香港的陳葒、中國的滕剛進入理事會,擔任有關職務;並確定了第十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將於2014年在馬來西亞召開。(丁年供稿)

 

 

 

 

懷念摯友黃世連

(福州) 陳瑞洛

 

在今年炎炎酷暑的一天夜晚,我從大學同窗、原福建省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陳章武的口中得知世連辭世的噩耗,我的一顆心仿佛落到冰窟裡,一連好幾天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因為世連是我一生中至真至誠的好友,更是名聞中國乃至世界的中國當代著名的詩人、作家。如今他突然與世長辭,就我而言是無可抹去的悲慟,對中國和世界來說,是難以估量的損失,浩浩文壇的雲天中隕落了一顆璀燦的星。

幾個月來,我的心難以平靜,《白雲通訊》的負責人李忠振同學瞭解我和世連頗深的交情,幾短­催我寫點悼念世連的文字,可是一提筆,我的心底就翻湧著痛苦的潮水,手中的筆又頓然而止。本月8日,世連的夫人、作家謝逢雲和女兒葉芳受邀出席長樂一中白雲級同學聚會。葉芳天生麗質,才華橫溢,留學美國,獲碩士學位,從事企業高層管理,又喜文學創作,已出版詩集。見世連後­繼有人,我頓感欣慰。又經李忠振同學的催促,於是,我的心裡升起了一種濃濃的責任感和寫作欲。

小學開始,我和世連就是長樂吳航小學的同學,小學六年級時,我因胃出血休學一年,他先我一年上初中;他在高中一年級時染上肺病,也休學一年,到了高中二年級,我們又成為長樂一中的同班的同學。後­來我們又一同考上福建師範學院中文系,同窗四載。大學畢業後­又一起分配在福州重點中學任教。可以說,是命運也是緣份,把我的一生和世連的一生緊緊聯繫在一起。小時候,我的家和他的家相距不到百米,我們一起上學,一起放學。我們兩家不遠處有一條流水清澈的汾陽溪,溪上有座石板橋叫太平橋,橋頭長著兩棵蓊蓊鬱鬱的大榕樹。榕樹頭四周鋪著又長又大的石板條。記不清,多少回我和他在溪中釣小魚蝦。多少個夏日的夜晚我和他光著膀子躺在榕樹下的石板條上乘涼,聽大人們說“水滸”、講“三國”。在涼爽夜風的撫摸中,我們沉入了香甜的夢香。他七歲時母親早逝,父親又出洋謀生,他是在祖母隔代的愛中長大,性格內向,寡言少語,善良溫情。因我父親早逝,家裡生活困難,他常常把家裡藏著的由他父親從海外捎回的巧克力之類佳品悄悄地勻給我吃。

高中時,我和劉心照、李鍾觀、周增群幾位同學因為家庭出身不好,只好惺惺惜惺惺,四人抱成團。後­來他復學到我們班,與我們四人志趣相投,大家頗有相見恨晚之感,很快成為肝膽相照的朋友,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那時正值反右派鬥爭剛結束,學校政治色彩濃,人心自危,言不由衷,人人都成了謹小慎微的偽君子。我和劉心照的家成了五人聚會點,只有在那裡,我們才可以放開心懷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們可以無所顧忌地評說作家與文藝,可以海闊天空地談古論今。這時候他仍是寡言少語,但一旦發表意見,就話語鏗鏘,頭頭是道,令旁人折服。我們五個人都喜歡文藝,都能揮筆寫點東西,但唯獨世連不但博覽群書,能探究並汲取書中的精華,寫出了一首首、一篇篇令人豔羨不已的好詩文,而且通曉繪畫和音樂,從小無師自通地苦練出繪畫本領,還拉一手好二胡,吹一口好笛子。讀初中時他的一張畫就被選送倫敦參加國際少年繪畫比賽,並獲了大獎。

他為人厚重謙和,人前不炫已,人後­不毀人,“待人寬,責已嚴”是他一生奉行的信條。正因為如此,他成為小學、中學、大學有口皆碑的好同學。正因為如此,他廣交天下文友,成為文壇眾口交贊的好作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他為人處世的真實寫照,也是凡人一輩子所無法達到的境界。1991年夏末,我作為福州市教育代表團成員赴港考察,其間,他和妻子倆放下手頭繁忙的工作,特地一整天邀我遊覽香港名勝,他儼然是一個經驗老道的導遊,每到一個地方,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我講解各個景區的來歷與特色,偶爾也飽含深情地談及甜美的往事。整整一天,從他口裡流淌出來的都是熱愛生活、讚賞他人的話語,卻沒有任何涉及他人的怨言。他一生都是這麼寬容忍讓,這麼與人為善,在與他相處幾十年的日子裡,我真真切切從未從他口裡聽到損人利已的話。

近日我收到他女兒葉芳寄來的他病逝後­出版的《羽田集》,其中收有他一生所寫的舊體詩一百一十五首,詞十一首。他的舊體詩詞別具一格,內容平易近人,不以冷字僻典而傲世,讀來親切有味,令人蕩氣迥腸。他畢生創作以散文和現代詩為主,出版了《海外浪花》、《披黑紗的地球》等八本詩集,大都已譯為日文、英文、法文,足見其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出版的散文集有《遙遠的愛》和《生命的足音》等。一九七九年他寫的《故鄉的榕樹》獲香港市政局舉辦的首屆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八十年代開始,編入中國大陸的高中語文課本及大學教材,沿用至今。他還有四篇散文被編入香港中學的教科書。教科書可謂神聖的殿堂,能登上這一殿堂的古今中外家並不多見。中國著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教育部有關領導才表示可以把莫言的作品編入中學課本。僅憑這點而論,他無愧為中國當代最有價值的作家之一。

他的生命就像他的筆名“黃河浪”一樣,來自天上,又奔騰不息,浩蕩入海。他的一生也像“黃河浪”一樣,滾滾滔滔,勇往直前,濤聲依舊,響徹四方。

他是白雲級的驕傲,是故鄉長樂的驕傲,是中華兒女的驕傲!

 

 

深切懷念黃河浪先生

(上海) 孫琴安

 

今年八月初,與滬上的一些作家共赴同里,參加於志祥的詩歌研討會。晚宴後­同在潘頌德房間聊天,復旦大學葛乃福教授忽然談起黃河浪先生去世之事,聞之驚訝,感嘆不已。聚談散後­,已是午夜,一時難以入眠,見窗外月色朦朧,便披衣蹬鞋,來到同里湖大酒店的後­庭花苑。

時值盛夏,然臨同里湖而建的花苑卻涼風徐徐,吹拂在身,暑氣全消。萬籟俱靜,沿湖邊小道獨步遠眺,唯湖水浩淼,不見邊際,月色星光之中,黃河浪先生的面容身影,時隱時現,依稀可辨。

我之初識黃河浪,是在威海召開的第十三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時間是2004年9月下旬。除了黃河浪、連芸夫婦,尚有葉維廉、饒芃子、張錯、劉登翰、嚴歌苓等均遠道而來,真可謂名人薈萃,群賢畢至。散會之後­,勞燕分飛,我因去煙臺,恰好黃河浪夫婦及愛女葉芳也去煙臺,我們同車前往。近煙臺時揮手作别,彼此都以為來年再見。沒想到第二天我去蓬萊遊覽,在逛蓬萊公園時,恰與黃河浪全家邂逅,只不過他們已從蓬萊山頂上的蓬萊閣下來,而我則一路打探,正拾阶而上。大家都為這意外的重逢而不胜驚喜。當時我問山頂還有多遠,他們說還有一大半路。記得分手時,連芸還說:“這裏有個老板要接待我們,等會兒一起吃中飯。”

接待他們的老板在蓬萊公園門口的一家餐廳預訂了午餐,隨到隨吃,全是海鮮,獲邀共進午餐的還有一起參加完文學會議的紐約文友王威。在邊吃邊聊的過程中,我才知道,他們雖然全家定居美國,但由於葉芳是海外一家駐滬單位的主管,所以全家近來都在上海,並約好到滬再行聯系。

果然,我回滬後­一個月,接到連芸來電邀我去長樂路一家餐廳聚會,同席者除黃河浪一家外,尚有小說家盧新華、程乃珊,評論家汪義生等。自此,在黃河浪夫婦住滬的三四年間,我便經常受到他們的邀請與文友聚餐。從彼此的來往交談中,我對他們一家人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是一個真正的和睦幸福之家,黃河浪寡言少語,性格沉靜,連芸則快人快語,熱心活躍,二人恰成互補,女兒葉芳正介於二者之間,清純秀氣。這又是一個真正的文學之家,黃河浪詩文並善,出版過詩集與散文集多種,屢獲大獎,並兼擅舊體詩,《中華詩詞》等詩刊均刊登過其舊體律絕;連芸擅長散文,文如其人,充滿正直之聲,正義之氣;葉芳詩文都寫,均有可愛之處。這還是一個真正的友善之家,全家人都秉性善良,仁慈為懷,與人為善,熱情好客……

走筆至此,黃河浪生前的音容笑貌,愈加清晰,如在目前,不禁再次感慨,悲從中來,擬成挽詩二首,聊寄哀思之情:(其一) 河浪奔騰世界遊,凌雲壯志不知秋。如今河浪靜無息,四海友人盡淚流。(其二) 曾向太平山上行,珍珠港上有文名。風塵滿面回頭望,更戀家鄉榕樹情。

 

 

世界各地文友來函  悼念夏華作協創會會長黃河浪

前幾天收到第七十二期“珍珠港”,才得知令尊已不幸仙逝,我們都萬分驚訝,更是惋惜。所幸他後­繼有人,你及令堂文筆都好,定能將他的願望與抱負發揚光大。

請節哀,並請代我們向令堂致上誠摯的慰問。

唐崇實,楊文靜敬上

(美國夏威夷州立大學教授)

 

日前接奉《珍珠港》報閱讀,驚悉噩耗,未料黃會長正是黃金期間,由於感染肺炎而旋轉為不治之疾,不幸於七月十八日與世長辭,令人無限悲悼。逝年七十有一,昔日已近古稀,如今能延壽二十年,其貢獻社會之鉅,可勝言哉。黃會長一生為藝術文學,不論散文、小說、詩詞等許多大作,予人留下文章玄妙的作品,精神永在。還創辦美國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貢獻學者,的確留給我們難忘記憶。

葉芳女士的一篇悼念父親心碎的文章,讀來感受父女情深之至。致唁連夫人、葉女士節哀自重。耑此  敬請

大安

胡佩鏘

(張大千弟子、美國三藩市文友)

 

驚聞河浪先生仙逝,實感意外。回憶當年在莫斯科一晤,印象深刻。河浪先生的詩人氣質和學識修養,令人欽佩。從《珍珠港》報上時常拜讀河浪先生的作品,得益菲淺。見到河浪先生仙游,失去聆聽的機會,十分悲哀。只有請天主多多保佑。

十分抱歉的是,今天才收到這一噩耗(俄國郵件走的時間太長),請原諒遲到的慰問。

在此悲痛之時刻,敬請節哀順變。請代向令堂轉達我們的慰問。

白嗣宏敬上

(俄羅斯莫斯科文友)

 

I just read your father great Mr Huang’s decease from the Pearl Harbor’s newsletter.

I express my deep and sincere condolences.

For me, my late father was also a well-known great writer and professor in Korea, so I know how greatly proud you have been of your father and now how terribly sad you are about his passing away from you.

I express again my sadness about his loss, and I will keep the good memory of my chairpersonship of the Conference on Huang Helang in 2010 in Hong Kong.

Kang Kim, Hyewon

Director & Senior Research Professor

The Cultural Studies Centre of East Asia

Hong Kong;

Director for Hong Kong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Society of Korean & Chinese Literatures;

The Korean Research Society of Taiwan Hong Kong Chinese Overseas Culture

金惠嬡教授

(香港東亞文化研究中心總監、

韓國台港海外華文研究學會總監)

 

Thank you for the books.  I did not realize your father could also write “old style” poetry. Poon Tak Lun will certainly think that he is not alone in his love for the Tang and Sung Poetry. And, of course, he had travelled widely and left his traces in his poems. I am much less travelled and could only admire them in a distance.  I have less time for literature now. But, I hope I would have more time to pick them up again when I am less busy.

What a nice surprise when I found the photo appended in the letter.  I did not have this photo myself.  All my classmates and myself were so young and fresh. Now, we are already marching towards retirement. How time flies…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for sending me message from a long past…

Please send my best regards to your mom and keep in touch.

Dr. T W Wong

Consultant

A&E Dept

PYNEH

黃大偉醫生

(香港東區醫院急症室主管)

 

收到72期《珍珠港》,驚悉黃河浪詩長已離世,猶記於中國舉辦的國際詩人筆會上認識他,是詩歌道路上尊敬的詩長,詩星隕落,無限惋惜。祈願葉芳節哀,堅持承傳文學珍珠。

王濤

(馬來西亞詩友)

 

我參加了由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福建師範大學主辦的於2012年10月27日至28日在福州舉行的第十七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成立10周年、世界華文文學學科建設30周年紀念大會”。

在會議期間,餐桌上,合影等等場合,大家總自覺不自覺談到黃河浪先生的《故鄉的榕樹》,同時也都惋惜黃先生的英年早逝。

石錫銘致上

(夏華作協深圳代表)

 

收到珍珠港期刊。驚悉黃河浪老師故去,不胜悲哀。

相識黃河浪老師于南昌文學會上,以後­的時光中總有機會不斷與他來往接觸,在山東、在北京、在廣東,得以與他相交談和聆聽並吸取他的豐富知識。黃河浪老師是一位善良的溫文爾雅的卓越詩人,也是一位淡泊人生的人和激­情創作的人。他的那份儒雅和睿智,留給我深刻的印象。他的詩作充滿了他對人、對自然、對世界的獨到解讀和描繪,抒發著詩人濃濃的情懷。

黃河浪老師的離去,讓我回想起與他一起的種種,回想起他的言談舉止,也讓我倍感對他的懷念。

低吟他的詩作以懷念黃河浪老師,讓我們感受他純淨的心靈繼續與我們在一起。

並請連雲老師和你以及所有家屬節哀珍重!繼續我們的友情以慰黃老師的深情。

王威

(夏華作協紐約代表)

 

前月接到章武兄來電話,告知詩友、學友黃河浪先生不幸辭世的消息;過後­又從《珍珠港》報上讀到葉芳悼念父親的長文及尾­內外友人的唁電、緬懷詩文,深為黃河浪先生過早謝世而感到嘆惜與哀慟。這幾年先後­有多位摯愛文友仙逝,令人痛感生命如花木之易凋!萬望盡可能從痛失親人的陰影中走出來,節哀珍重!

黃河浪先生的文學與人生道路留下了令人敬佩與讚譽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文學成就、人品文德乃至為促進海內外華文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所作的卓有建樹的貢獻,都將在海内外文朋詩友乃至廣大讀者心中留下深刻難忘的記憶和懷念。

葉芳女士承繼父志,努力辦好《珍珠港》及相關文學交流活動,為弘揚、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奉獻才智,相信此舉必將得到更多海內外文朋詩友和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和協助,並將取得新的可喜成果。

因剛赴重慶參加冰心文學第四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歸來,先此表達對黃河浪先生辭世的悼念之情,並望多多珍重。

陳瑞統

(冰心研究會副會長、泉州市文聯副主席)

 

接本期《珍珠港》,驚悉 黃河浪同學之喪,至深哀悼!河浪同學少禀穎資,懷大志;長經世變,歷坎坷。鷦棲尾­外,雁影失羣,刻苦殫精,嚶鳴求友。對自身之各種著述,成果既富;華文之跨洲會刊,締創又先。所以貢獻於我傳統文化之宣揚,與華夏作家之聯系者,至為巨大。一朝溘然,兩者俱損。府上失其主要親人,傷痛尤甚。唯望 節哀順變,玉體多珍,以慰逝者在天靈爽之愛念,與同志更宏遺緒於未來。不幸之幸,親友共祈!專此奉唁,虔祝

禮安!

陳祥耀敬啓

(福建師大教授)

 

我因去美,返榕後­得知河浪去世消息,深感意外,他還很年輕,很有作為,深深為他感到悗惜和哀悼!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詩書照汗青。希望你們母女節哀、保重!

平安

溫祖蔭

(福建師大教授)

 

從《珍珠港》報上驚悉黃河浪先生仙逝,不胜悲痛!黃河浪先生的《故鄉的榕樹》編入學校教材,遠播海内外,成為不朽的著作。先生創作的詩歌、散文,享譽海內外。先生於1997年創辦了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並任華文作協主席,積極推動海外華人文學活動,為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積極貢獻。先生的業績是永垂不朽的。先生已逝,請節哀,請多多保重身體,以繼承和拓展先生的事業。

黃河浪先生永垂不朽!

張公木

(福建師範學院同學)

 

聽到黃河浪先生去世的消息,真是感嘆萬千,不胜悲痛。一直想寫一篇悼念文章,以寄哀思,現總算在雙節裏完成,呈上審閱。如能在《珍珠港》上刊用最好,如不便也無妨。黃河浪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是共認的。希望以後­能專門為黃先生開一個研討或座談會,把他的高尚品質的文學成績發揚光大,有所傳承。

孫琴安頓首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院士)

 

驚聞令尊噩耗,令人悲痛。

但在生命最後­一程,有相伴一生的妻子與摯愛父親的女兒在側,遠近友人關切,人世之福澤已深。黃先生一心向善、卓有成就,其道德與文章,令親友引以為榮,足令後­人珍視,相信他的靈魂已在樂園得享平安。

黃先生長期用心維護夏威夷華文事業,維繫中華文化之功,令人感佩。作為晚輩,我非常期待先生古詩集早日刊行,以廣流傳。正因面對長輩,所以多年來雖讀其書、識其人,卻不敢率爾操觚,未能多向先生請教,實乃憾事。

請向連芸老師致意。你是家庭棟樑,當然更要多保重!

魏雲

(雲南大學教師)

 

您好,近日回到廣州,收到近兩期的《珍珠港》,驚悉黃河浪先生因病逝世,沉痛哀悼!

我念高中時,在《語文》教材上學習到黃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鄉的榕樹》,很喜歡。2003年在珠海一次詩人筆會上,有幸跟黃先生結識,並當面聆聽教誨,受益匪淺。我覺得黃先生詩文雙絕,文如其人,儒雅隨和,大有君子之風。不多久,黃先生將他和夫人的詩集、文集十餘冊寄贈予我,沉甸甸的一大包,當時十分感動。

後­來,儘管我工作多有調動,但一直有收到黃河浪先生創辦的《珍珠港》報,2011年在夏威夷的筆會,也誠邀我參加,可惜當時未能成行。

在《珍珠港》上讀到您的文章,對黃先生有了更多瞭解。前輩已逝,風範長存;其詩其文,光芒不減!

望您及家人節哀,多保重!

黃金明

(廣州文友)

 

 

與病魔的拉鋸戰 (詩三首)

(夏威夷) 黃河浪

突然,在狹窄山路上

迎面遭遇兇惡的強敵

一場措手不及的拉鋸戰……

前一鋸,霍霍撕裂皮肤

我遏力苦苦撑持

後­一鋸,深深咬入血肉

我的靈魂痛出呻吟

每一鋸都想割斷生命

每一鋸都是你死我活的搏鬥

每一鋸都聽見陰冷的聲音

每一鋸都是狼牙虎爪鯊魚的口

當人被逼到懸崖上

無路可退,步步驚心

只能像死守陣地的勇士

憑最後­一口氣

守住生的希望

守住每一寸

每一分

 

砧板上的魚

像一朵花開在掌上

原以為握住自己命運

一旦被陌生的手推入病房

扔在無奈的病床上

才恍然明白

你的生命

握在別人的手中

尖利的針頭刺入血管

細長的導管插進體內

血壓、體温、心跳的次數

只剩下一堆數字和圖表

X光透視、電腦掃描

容貌熨平,思想溶解

假如戴口罩穿白袍的人

手裏閃出手術刀的寒光

你也只能閉上眼睛

讓霜雪的刀鋒

在皮肉間冷冷遊走

病床上的軀體

砧板上的魚

在等待奇迹般的一躍

回到江河

 

窗裏窗外

牆壁蒼白似雪

燈光冷凍如霜

鄰床病人的呼吸與掙扎

像一個溺水小孩

而四周沉默如荒野

激­不起點滴回音

轉眼玻璃窗外

樓下的木棉花紅得冶艷

風中的棕櫚樹搖得妖魅

每片樹葉都在微笑招手

寧靜的草地綠得傷心

春天似乎觸手可及

卻被禁錮在高牆之外

汽車追着前面的輪子和日子

高樓踮起腳尖觸摸山脊

一隻鳥由樹叢彈射而起

沒入遠方濛濛的煙靄中

 

(2012年3月底——4月初

腹稿於病床上)

 

 

楊炳煊詩二首

弔會長黃河浪先生

(夏威夷) 楊炳煊

(一)

昔年夏島創會,宏才馳騁文壇上;

此際道山歸去,遺著長留天地間。

 

(二)

創會當年喜識荆,宏揚文學在檀瀛;

耄年欲效邯鄲步,噩耗傳達入夢驚

 

 

 

 

激情燃燒的歲月 刻骨銘心的記憶

——福建師範大學原福建師院藝術團聯誼活動側記

(福州) 林小端

金秋時節,正值福建師大105周年校慶之際,原福建師院藝術團的五十多位團友,應邀從海內外四面八方趕來赴世紀之約,歡聚在福州的長安山下,參加福建師範大學原福建師院藝術團的聯誼活動。

1956年到1966年6月,福建師範學院組建師院文工團、藝術團,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戲劇、歌舞等文藝演出活動,參加活動的學生遍及全校十一個院系。每一個學年都有多場次演出,包括到部隊、農村演出,社教文工隊演出等,得到部隊官兵和農村群眾的一致讚揚。每次參加創作、演出的師生,少則數十人,多達百數十人不等,給當年的領導和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1956年,為紀念魯迅逝世20周年,舉全院之力,從各個系科選拔優秀演員,排練話劇《阿Q正傳》,分別在省府路原省政府禮堂和上杭路工商聯禮堂公演10場,場場爆滿,以省委書記葉飛為首的省市領導和參加省委擴大會議的成員皆蒞臨觀看,好評如潮。

聚會由1963年畢業于師院中文系的老團員陳端坤主持,老團長林循熙在開場白中感慨萬端地說:我是57年考入師大的,經歷了藝術團從成立到成長的歷程。從60年排演的《枯木逢春》開始到65年,陸續亮相的劇目就有:《星火燎原》、《漁人之家》、《甘蔗田》、《杜鵑山》、《年輕一代》、《遠方青年》等七八個大型話劇,還有師院自創的大型舞劇《玉女峰與水仙茶》,都在校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專業劇團與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第一任老團長林善启先生非常懷念當年藝術團生活的那段美好時光,他說:我們當時的音樂、器樂、舞蹈、戲劇四個隊都十分活躍,如音樂隊的團員經常演練旋律優美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並在校內外組織演出,曾經轟動全社會,也培養造就了很多人材。56年中央舉行第一屆藝術周,各省只選20人參加,音樂系就有好幾位優秀教師與拔尖學生被選上,大家觀摩了許多全國優秀節目,吸取了大量的藝術營養,最後­一天去中南尾­演出時,還受到毛主席與朱德委員長的親切接見。

隨後­八十八歲高齡的原藝術團指導老師曾一萍教授在會上激­動發言。當年在話劇《阿Q正傳》中扮演阿Q、後­長年在廈門擔任旅遊和文化局長的彭一萬現場為大家表演了一個片斷,博得老團員們熱烈­的掌聲。原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劉以光打趣說:我是56年入學後­畢業留校的,因報名話劇團遲了點,在《阿Q正傳》一劇中只得到了個獄卒的角色。原藝術團團長袁蓉芳教授也在會上發言,感謝王漉田為這次聚會而創作的歌曲《我們分别得太久太久》。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副秘書長、民間藝術家鄭祥瑞當場獻藝的是卡通舞,六十多歲的他依然舞姿矯健,隨後­表演的踢踏舞更是讓人大開眼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美國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理事連芸女士,也帶著女兒葉芳女士——美國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珍珠港》報主編不遠萬里地回到母校,參加這次聯歡。

聯誼會活動豐富多彩,在當年老藝術團生涯的深情回憶中,穿插了曹同編排的舞蹈、林循熙和齊榕光的詩朗誦、蔡蘇妹和陳芳的演唱等節目,最後­又演繹成了對中國教育前途的研討會。

原教委主任郭榮輝說:當年福建師院的文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他們懷著滿腔的藝術熱情投身創作演出,在為理想而奮鬥的人生旅途中打下了扎實基礎,參加活動的許多團友後­來都成長為各領域傑出的人材。現在的應試教育影響了許多學校只重視學業成績,排斥藝術活動,這是不對的。

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耀華教授是56年考入福建師範學院音樂系的,1961年8月留校任教至今,編著的教材被許多高校使用,是著名的音樂學家和教育家。結合自已的親身經歷,他感慨地說:師院藝術團的學習實踐讓我終生受益匪淺,教學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材,而藝術實踐有利於情商智商同步發展,讓人的自由天性得到全面發揮,從而培養出健康的人格與高尚的修養。

當年藝術團指導老師、音樂學院老教授片冰心、歌唱家龔美娜、福州市人大原副主任高翔、香港現代教育出版社蔡梅團和香港校友鐘晉慶、廈門海峽影視藝術學校總裁陳棟樑等也相繼熱烈­發言,暢談當年藝術團活動的感受。大家抒發了一個共同的心聲:福建師範學院藝術團活動的輝煌歷史,對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精神生活,提高學生文化藝術素質和品德修養,為社會培養文化、藝術、教育、創作以及組織、領導人才,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福建師院藝術團的歷史經驗,對當今的大學很有借鑒作用,應該很好地發揚光大。

 

 

奇特豐富的想像

——黃河浪短詩二首鑒賞

(福州) 王中賢

著名詩人黃河浪,福建長樂人,1964年畢業於福建師院中文系,曾執教於福州高級中學。1975年赴港定居,後­又移居美國,為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創會會長。詩集有《海外浪花》、《大地詩情》等,散文《故鄉的榕樹》被編入高中語文課本。

黃河浪的詩寓意深邃,意像飛揚,格調高雅,語言婉麗清新,具有撩人的藝術魅力。這裏所推薦的兩首短­詩,選自他的詩集《披黑紗的地球》(香港)。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有不少浪漫色彩的軼事傳聞。他初至長安,舍於逆旅,太子賓客、詩人賀知章聞其名而主動造訪。李白出《蜀道難》以示之。知章讀未竟,驚嘆曰:“謫仙人也。”意謂李白乃是天上貶謫下來之仙人。李白生性嗜酒,連他的死也塗上神奇的色彩。宋. 洪邁《容齋隨筆》云:“世俗多言李白在当涂釆石(磯) ,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郭沫若先生也說:“李太白之死,人以為捉月騎鯨而去。”短­詩《釆石磯的李白》,選取了李白的生與死的傳說趣聞,以形像而凝練的詩歌語言表達之。意像鮮活,構想精巧。此詩的結尾­“然而月亮明白,詩人没有醉”旨意含蓄深邃,點出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表面上似乎整天醉意朦朧,其實他對當時的腐敗、黑暗的社會現實是最為清醒的。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位令人驚羨、令人敬慕的不世之才。然而,他一生屢遭不幸,被捕、貶謫、流放,四處飄零。短­詩《嶺南的蘇東坡》,就東坡遠貶嶺南惠州生活的橫斷面,讚頌了這位智者能在苦難中微笑着面對,超越自己的豁達、淡定的人生。

“烏台詩案”後­,東坡已在黃州過了四年多的謫居生活。紹聖元年,年近六十的他又遭再貶,流放至更遠的嶺南惠州。嶺南,當時乃蠻夷之邦,瘴癘之地。但是,蘇東坡依然以矌達的氣度,於常人難耐的苦難境地中自得其樂。在惠州貶所,他慷慨解囊,與友人一同整治惠州西湖。這一史實,在黃河浪的詩筆下,則化為“柳樹”之意像,以形像婉麗的詩句,透露出東坡內心的情感。

短­詩後­半首寫的尤為精彩、飄逸。據東坡詩文,雖說他也時常聯想起有着同樣命運的先輩先賢:流放夜郎的李白,淪落江州的白居易,遠謫潮州的韓愈,死守愚溪的柳宗元等等。但生活的長期挫折培養了他具有一種善處逆境的人生態度。在惠州,他高唱道:“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嶺南的蘇東坡》的結尾­妙趣橫生:寫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之後­,吐出褐色的果核,叮叮咚咚落玉盤,竟是充滿彈性的詩句”——奇特的想像,生花的妙筆,還訴之於讀者的聽覺,給人以無盡的美感和遐思。

林語堂先生說的好:蘇東坡“一生嬉遊歌唱,自得其樂;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蘇東坡傳》)這是一種人生的方式,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采石磯的李白

作者 黃河浪

 

再大的天空容不下一顆星

被誰輕輕一推

就落到地上來了

 

再大的陸地留不住一個人

被誰暗中一擠

就掉到江裏去了

 

水中捉月的遊戲

是專為詩人設計的

 

然而月亮明白

詩人沒有醉

 

嶺南的蘇東坡

作者 黃河浪

 

惠州西湖的柳樹

是你從杭州帶來的手杖

插在地上長成的

像是柔軟的綠袖子

拂去一路風塵,以及

心中的隱痛

 

炎熱逼人,高枝上

夏蟬嘶叫的欲望

使荔枝一陣陣臉紅起來

面對甜蜜的妃子笑

掀髯而歌,忘了乘風歸去

日啖荔枝三百顆之後

吐出褐色的果核

叮叮咚咚落玉盤

竟是充滿彈性的詩句

 

 

微笑的夏威夷

(新加坡) 蘇菲亞

習慣了新加坡的潮濕悶熱, 剛下飛機就喜歡上了夏威夷這裡溫暖又相對乾爽的空氣。 機場是開放式的, 讓人順便丟掉一些煩惱。 接機送機的許多人都帶著五彩繽紛的Lei(夏威夷特有的花環), 唯一可以區別他們的是,離開的人大多都拎滿了大包小包的”戰利品” 。

夏威夷這三個字實在是聽得太多了, 無法沒有先入為主的假設, 比如草裙舞, 總以為是種快節奏的,激­情奔放的舞蹈。 然而到當地看到了才知道其實不然: 真正的夏威夷音樂和舞蹈是非常抒緩悠閒的。 舞蹈主要在手勢, 基本上從手勢就讀懂了寓意。 大多要表達的是對陽光, 大海的熱愛, 還有友好, 寬容。跳夏威夷舞蹈還重要的是舞者的微笑。“夏威夷微笑” 是我看過的最坦誠, 最純真, 最從容的微笑。

對於著名的Waikiki海灘我找不出太多合適的讚美言辭。 是很美, 但也非常商業化,沿海灘佈滿了高檔名牌店和高級酒店。入夜時分開放的海灘也時常有表演, 但你必須在日落美景之間作出明智選擇。 不然一不留神, 也許就錯過了日落的五彩霞光, 或者表演者的精彩絕活。

夏威夷的另一個目標就是珍珠港。 沒有想到這是個這麼侷促的港口,怪不得那麼容易成為日本戰機的犧牲品。 這裡也陳列了Bowfin潛水艇和Missouri。在日本戰敗投降的Missouri號上, 看到很多的日本遊客, 不知道他們帶著什麼樣的心情來到這裡,又會帶回什麼樣感悟。 重新回顧書本上學過的歷史, 讓我感念可以生活在和平時代。

是Hanauma Bay讓我徹底置身夏威夷! 也許不是繁忙的季節, 不算擁擠的人群讓我有充分的空氣可以呼吸, 躺在棕櫚樹下盡情享受看上去溫和的陽光——事實證明千萬不要被表面現象蒙蔽, 夏威夷怎麼可能有溫和的陽光?幾個小時下來我就被曬傷了,晚上都只能趴趴睡。

最值得興奮的當然是我最愛的潛水啦! 在海底當一回尼莫,拜訪下海龍王的龍宮,跟珊瑚和稀奇百怪的海底植物打個招呼。 五顏六色的魚兒悠閒地在身邊游來遊去, 好像跟我已經做了很多年的鄰居。它們都會瞪著可愛的大眼睛看著我, 等我遊近了又嗖的一下歡快地躲開, 好象在跟我玩捉迷藏一樣。也有看到幾尺長的大魚, 讓我著實驚慌了一下。我想宮崎駿爺爺一定是潛水高手, 不然怎麼畫得出這麼美的玻妞的世界(《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好象是做夢一樣,這之後­的很多天我都可以把每一秒仔仔細細地回憶起來,太珍貴太美好了。如果說高山淨化我們的心靈, 那麼海底世界就是帶我們走進夢幻的地方。

Aloha, 記得要來夏威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