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會與港專合辦
黃河浪文學創作國際研討會

由香港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會與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語言傳意學部聯合主辦,韓國大真大學協辦,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後援,中、韓、台、港多家大學教授學者參與的〝黃河浪文學創作國際研討會〞,於10月30日在香港舉行。大會學術顧問是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丁旭輝教授、以及國立中正大學解昆樺教授。會議主席是香港大學金惠媛教授、召集人是港專李慧慈主任及香港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會主席余境熹,司儀是英國考文垂大學馮慧安。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李慧慈主任、李慧文副主任、台灣逢甲大學劉益州、以及香港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聖公會曾肇添中學、陳震夏中學等部份師生出席了研討會,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會長黃河浪、副會長葉芳和理事連芸亦應邀參加會議。

 會議由金惠媛教授致開幕詞,余境熹作流程簡介,葉芳副會長作主題演講。葉芳介紹了黃河浪的創作歷程和文學成就,以及夏華作協成立和發展的概況。提交的會議論文有韓國大真大學王樂教授的<<淺議〝故鄉的榕樹〞>>、上海復旦大學黃晚的<<古典詩藝與現代經驗的融合>>、台灣逢甲大學劉益州的<<空間的想像與詮釋:論黃河浪〝披黑紗的地球〞旅遊詩中的時空想像>>、香港大學余境熹的<<黃河浪散文的接收延緩美學>>、港專廖尹彤、勞保勤的<<思鄉二說:從「文字的美」和「重複性」看黃河浪〝故鄉的榕樹〞>>、區肇龍的<<黃河浪散文的鄉土情懷──以〝遙遠的愛〞為例>>、及香港教育學院簡瑋鋒與港大餘境熹合著的<<黃河浪〝香江潮汐〞所收詩歌的節奏感>>。論文發表後由余境熹綜合講評,黃河浪也在會上與大家交流,並回答了聽衆提出有關文學創作的問題。接著由李慧慈主任及李穎嘉同學作觀察報告,並由余境熹致閉幕詞。黃河浪會長代表夏華作協向港專圖書舘贈送<<藍色夏威夷>>第一、二冊及其個人作品一套,並應邀為各位與會者簽書及合照留念。港專李慧慈主任也分別向金惠媛教授、黃河浪會長、葉芳副會長贈送會議紀念品。

    研討會中還穿插了散文和詩歌朗誦,由曾肇添中學校際朗誦比賽獲獎同學朗誦了黃河浪被選入中學課本的散文<<維園中秋夜>> 和他的詩作<<珍珠港>>、<<東區走廊>>、<<天山深處>>,抒情感性的朗誦帶引大家進入黃河浪充滿詩意的文學世界。(葉芳、餘境熹報導)

本會新邀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名譽會長

香港社會文化界名人貝鈞奇先生擔任顧問

(本報訊) 近年來,為加強與世界各地文化團體及作家學者的聯系,夏華作協陸續邀請了美、加、香港及韓國等地的社會文化名人擔任顧問,對於促進交流,增加瞭解起了推動作用。最近,我們又誠邀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名譽會長、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名譽會長、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貝鈞奇先生擔任本會顧問,獲得貝先生欣然接受。貝鈞奇先生現為香港亞聯工程公司總經理,並熱心社會服務工作,擔任多項公職,包括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公民體育會和愉園體育會主席、香港足球總會副主席、籃球總會副會長等,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貝先生年青時曾為報章撰寫旅遊專欄文章,後結集出版了<<航海散記>>、<<人在旅途>>等書。

貝凱(貝鈞奇)新書《人在旅途—海員看世界》

今年由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葉芳報導) 本書作者年青時曾任職遠洋輪船電報員多年,足跡遍及地球的每個角落。當年曾應香港兩份暢銷報紙<<香港商報>>和<<晶報>>的邀約寫作專欄,以一個海員的眼睛觀察世界各地的風光名勝,描繪形形色色的奇風異俗。其中部份篇章早年曾輯成<<航海散記>>一書出版(筆名阮航) 。今年,由加拿大華裔作協會長陳浩泉將貝先生發表的另一部份文章編成<<人在旅途—海員看世界>>在香港出版。正如彥火(潘耀明)在<<一次暢美的紙上遨遊>>(代序) 中指出:〝這雖然是貝鈞奇兄早年作品結集,拜讀之下,怡然作一番紙上遨遊,仍然可誦可吟,賞心悅目。〞

本會顧問林貝聿嘉女士任團長

率香港婦協訪問團參觀上海世博園

  香港婦協訪問團一行三十九人,於五月中旬專程到上海進行三日交流訪問。訪問團參觀世博園行程可謂盡佔天時、地利、人和。參觀當天風和日麗,團員全部穿著香港婦協制服,精神抖擻,獲得世博園區貴賓「A」級待遇,更配有禮儀官及旅遊巴士接送;結果破紀錄於一日內成功參觀九個場館,包括莊嚴宏偉的中國館、智慧與科技結合的香港館、伍淑清副主席領軍籌劃的世界貿易中心館、澳門館、沙地阿拉伯館、法國館、義大利館、城市未來館及城市地球館。

 2005年,本會因接待沙地阿拉伯公主訪港交流團,港沙結下友好情誼,是次特別參觀沙地阿拉伯館並與代表們相聚;亦在世貿館拜會了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長,親切交流。團員並夜遊黃浦江,欣賞世博會燈飾及兩岸夜景,並到文化中心欣賞東方歌舞團表演。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國際寫作中心”

舉辦韓中詩人作家朗誦會-對話會

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國際寫作中心”舉辦的韓中詩人作家朗誦會-對話會,於10月21日下午2點—3點半,進行韓中詩人、作家、評論家對話會:“當代文學的本土性與普遍性”,下午4點—5點半,是韓中詩人作家朗誦會。

參加會議的韓國詩人、作家、批評家:

  1. 金光圭(1941—),詩人、翻譯家,漢陽大學德語系名譽教授,曾獲多種韓國文學獎和德國學術院文學獎,中譯詩集有《模糊的舊愛之影》(群眾出版社,2007)。
  2. 朴宰雨(1954—):中國文學評論家,翻譯家,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學部教授,韓國中語中文學會會長。主編《韓中語言文化研究》。著有《韓國魯迅研究論文集》,《中國當代文學的照明》。
  3. 林哲佑(1954—),小說家,韓神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作品有長篇小說《春天》,短篇《他們的淩晨》,《後院的風聲》,《苦頭運動會》,《同行》等。
  4. 李琮敏(1967—),詩人,中國文學評論家,慶星大學中文學院教授,主編《中國之窗》。著有詩集《雪人的懷抱》等。
  5. 金倫辰(女):翻譯家,韓國外大在讀博士,曾經翻譯韓少功、賈平凹、顧城等人的作品。

參加會議的中國詩人、作家、批評家:

1.閻連科,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2.勞  馬,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3.孫  郁,文學批評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4.池淩雲,詩人,溫州晚報主任編輯

5.王家新,詩人,詩歌批評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6.金海鷹,博士,韓國文學研究者,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師

郭沫若文獻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IGMA學術年會在山東舉行

2010年8月21日至22日,郭沫若文獻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暨IGMA學術年會在山東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此次會議由山東師範大學,中國郭沫若紀念館,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國際郭沫若學會IGMA共同舉辦,會議籌備組負責人是山東師範大學魏建教授,籌備組成員有郭沫若紀念館館長郭平英,中國郭沫若研究會會長蔡震,國際郭沫若學會(IGMA)會長藤田梨那,日本郭沫若研究會會長岩佐昌暲,山東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朱德發,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周均平。此次學術會議兼辦了國際郭沫若學會(IGMA)第二屆年會。會議的主題是“郭沫若文獻與史料研究”與會者80餘人,學術發言60人。

    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有日本熊本學園大學岩佐昌暲教授、國士館大學中文系主任藤田梨那教授、日本國立崗山大學劉建雲講師、國立神戶大學於亞講師、九州大學岸田憲也博士生、韓國外國語大學林大根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吳耀宗助理教授、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壽桐教授、美國邁阿密大學楊昊升教授、維拉諾瓦大學周海林教授、紐約大學王璞助理教授、捷克斯洛伐克學院高利克教授、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巴羅拉女士。

    中國當地亦有很多高等學府及研究機關的教授學者與會,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

    這次會議有2個重要題目,一是有關郭沫若的文獻挖掘與梳理;一是有關郭沫若的研究史料的挖掘與研究。關於郭沫若文獻研究問題,郭沫若紀念館李曉虹女士作了題為《館藏郭沫若版本書電子版的研發與利用》的發言,演示了郭沫若紀念館製作的《郭沫若全集》DVD光碟。山東師範大學魏建教授作了題為《沫若詩詞選與郭沫若後期詩歌文獻》的報告, 彙報了以他為代表的研究小組經過兩年的調查已搜集到1600篇未被收入《郭沫若全集》的佚文佚詩,為今後的研究展示了更廣大的文獻資源。

    以藤田梨那、岩佐昌暲為代表的“日本郭沫若史料收集”研究小組調查並收集了自1930年到2010年在日本發表的有關郭沫若的研究論文、專著、作品翻譯、墨跡、報刊記載等1100篇史料。編輯了《日本郭沫若關連文獻總目錄》一冊、《日本郭沫若研究資料集》全18卷。在會上, 由藤田梨那將這兩套資料集交接給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主任廖久明教授。此項工作是對日本郭沫若研究史料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收集與梳理。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劉建雲女士作了題為《關於郭開文日本留學的初步考證》的報告,在考證和調查郭氏兄弟留日問 題上提供了重要的資訊和課題。

    在此次學術會議上美國學者首次發表有關美國研究郭沫若的學術論文。維拉諾瓦大學周海林教授發表論文《在美郭沫若研究的考察》,梳理了過去30年來美國研究郭沫若的狀況,並搜集了78篇論文,提供了英文世界郭沫若研究的重要資訊。邁阿密大學楊昊升教授 發表論文《浪漫抒情的政治轉變:郭沫若與毛澤東的詩詞唱和》;紐約大學王璞助理教授 發表《公與私的變奏:郭沫若的古代社會想像的一個譜系》。另外,捷克斯洛伐克學者高利克教授以《果提克式的居室與箱崎的一間小屋:郭沫若1919年10月10日對歌德<浮士德>的翻譯》為題目,從風土環境的角度論述了郭沫若對歌德的翻譯問題。歐美學者的發言反 映了郭沫若研究在國際學界已佔有一定的涉及範圍,給亞洲學者帶來良好的學術性刺激。 (藤田梨那供稿)

泉州人用泉州話講泉州事

《瑞統說泉州》新書首發

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祖地鄉音>>欄目錄播的近百集閩南話系列節目<<瑞統說泉州>>選編而成的新書<<瑞統說泉州>>在泉舉行首發式。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傳統文化積澱極為深厚,歷代名人輩出。多年來,陳瑞統筆耕不輟,紥根故鄉沃土,描繪故鄉的山川風光、人情民俗,發現故鄉熱土中蘊藏的詩意境界。

    <<瑞統說泉州>>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的首個地方文化名人專欄,定位為〝泉州人用泉州話講泉州事〞,主要講述泉州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蹟、英傑才俊、民俗風情、經濟發展和泉台關係等,以鄉音搭橋,以鄉情呼喚,在海峽對岸產生了巨大反響。

十年辛苦不尋常

——高行健獲獎十周年感言

(美國) 劉再複

九月二十六日,當高行健走上東京國際筆會全球大會開幕式文學論壇作演講的時候,我知道他面對來自近一百個國家的二百多位作家作主題性發言,這象徵著什麼,但我更想到,這個時候也正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十周年,這十年,他沒有因為巨大的榮譽而停下腳步,反而更加辛苦,繼續富有原創性地在戲劇、繪畫、美學、電影等領域辛勤耕種,從一個高峰走向另一個高峰。儘管我在三十年前就是他的好友,但我完全沒想到,一個就在自己身邊抽著煙、喝著茶、侃侃而談的清瘦的同伴,竟會把自己的生命擴大到如此豐富,如此燦爛,其才華竟能抵達這樣的精神高度,他的那支筆竟能如此奇跡般地在這麼多的領域中創造出這麼許多精神碩果,而且都被世界所確認。

    在東京會議上演講的主題是〈環境與文學——今天我們寫什麼〉。面對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這兩重困境,自然生態環境日趨惡化,人類生存的社會環境遭遇到政治的幹擾和市場經濟的全面侵入。高行健的演說回答了這個時代的大問題。他說明,文學改造不了也拯救不了這個世界,唯一可行的是在這種困境中堅持超功利的立場,抵抗各種壓力和誘惑,守持精神的獨立不移,用文學的方式描述人類生存處境,讓文學成為人的生存條件的見證。高行健的演講,同時用中文、日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發出,四十五分鐘的中文演講稿長達一萬字。我相信,這是當下世界文學思想的制高點。他真正走出二十世紀投下的各種意識形態陰影,也真正走出市場經濟投下的各種混亂的價值迷霧,給文學找到切實可行的自由之路。當代世界的詩人作家,優秀者不少,但是,能把文學的本性和文學的位置、功能、角色表述得這樣清醒、這樣深刻的,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人。這也難怪國際筆會東京大會要推他作為首席主講人。

    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我關注他的足跡和聲音。令我深為敬佩的是他獲得最高榮譽之後,仍然保持平常之心。難怪他那麼喜歡禪宗又那麼不喜歡尼采。按尼采的說法,高行健該是“超人”了,但高行健偏偏不當超人而當平常人。他和得獎之前一樣孜孜不倦,整個身心焦慮的還是如何突破自己已有的水準。即如何在文學、戲劇、繪畫、美學、電影多方面發現新的創造可能性。始終保持充分的文學和藝術的創作狀態。曹雪芹用“十年辛苦不尋常”概說他創作《紅樓夢》的歷程,此時我想借用這一句話,說明高行健獲獎後的十年也是新世紀的頭十年,高行健又經歷了一番新的飛躍。

    二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暫態成為舉世關注的新聞人物,被媒體包圍,數十個國家邀請,每到一個地方,僅簽名和會見就足以讓他累倒。但不管怎麼繁忙他還是堅持他自己的文學藝術創作。二00二年底病倒。二00三年上半年動了兩次大手術,同死神擦肩而過,但身體剛剛有所康復他又投入工作。不過,從此之後他儘量排除種種社會活動,進行“第二次逃亡”,又沉浸于文學藝術的探索中。這十年來,先是同作曲家許舒亞合作,在臺灣〝國家劇院〞(2002年)和法國馬賽歌劇院(2005年)編導了大型歌劇《八月雪》,又在巴黎法蘭西喜劇院排演了他的劇作《週末四重奏》(2003年)充分實現了他的全能演員和全能戲劇的主張。我有幸在馬賽歌劇院觀賞了《八月雪》的演出,看到法國觀眾一次又一次起立為“慧能”歡呼鼓掌,我真為行健驕傲。他除了擔任導演之外,他還和他的劇作英譯者方梓勳教授對談出一部《論戲劇》(此書今年初在臺灣出版),進一步對他的戲劇創作做了一番理論上深入的闡述,為當代戲劇創作提示了一個新的方向。

    我這樣說,並非誇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高行健在北京以《絕對信號》、《車站》、《野人》開創了中國的實驗戲劇,之後又用中文和法文雙語寫作,並導演戲劇、歌劇和電影,從而進入當代世界劇壇,影響日益深遠。他通過對舞臺表演藝術的深入研究,提出確認中性演員的身份和有關表演三重性的理論,倡導一種全能的戲劇和全能的演員,為當今的劇作提示了新的可能。去年西班牙EICOBRE出版社出版了《高行健的戲劇與思想》一書,阿根廷出生的法國作家兼導演威爾德諾(Angela Verdejo)寫的序言對高行健作出如此評價,她說:

    藝術有它的豐富性,又撲朔迷離,具有多種含義,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觀點,不能歸結為一種解讀或理解,高行健的藝術高於任何結論。對他這樣的作品作一個結論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一個字、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沉默,都內涵著豐富,發人深省,令人讚歎,而且把戲劇向前推展了一步。然而,我們畢竟要指出,高行健為戲劇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以演員為中心,以傳統為根基,從當今世界的現實出發,為當代戲劇找到了一個新天地,高行健為戲劇再一次開闢出一條新路。在這個意義上,高行健的戲劇作品自然回答了那些聲稱戲劇和藝術已死的預言——藝術並沒有死亡,藝術萬歲!

    高行健除了發表兩部戲劇新作《叩問死亡》(2003年)和《夜間行歌》(2010年)之外,還自編自導自演了電影《側影或影子》(2006年),以及另一部短片《洪荒之後》(2008年)。這兩部極為獨特的電影詩實現了他多年來的所謂三元電影的夢想,也即畫面、聲音、語言三者相對獨立自主,通過對位和對比而建構含義,從而擺脫了電影通常的敘事結構。

    如果說,戲劇電影的研究和實驗,是高行健後諾貝爾時期十年的第一項工作,那麼,第二項則是他的美學和文學理論探索。二00七年,他在明報出版社和臺灣聯經出版社同時出版了理論新著《論創作》。此書不僅發揮了他在《沒有主義》和《另一種美學》闡述過的思想,還進一步對二十世紀普遍流行的思潮進行質疑,提出“走出二十世紀的陰影”這樣具有前瞻性的視野。他的文學藝術思想在這書中已形成了體系,我在序言中也已作了闡明,此處不再贅述。

    十年來高行健的第三項工作和成就乃是他的繪畫。他的現代水墨畫在歐洲、亞洲和美國的許多藝術博物館和國際博覽會頻頻展出,從傳統的宣紙進而畫到油畫布上,畫幅和展覽規模越做越大。從法國亞維農主教宮博物館、比利時孟斯美術館、西班牙馬德里索菲亞皇后現代藝術館、德國盧德維克博物館、瑞士伯爾尼美術館、新加坡國立美術館到巴黎當代藝術博覽會、布魯塞爾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以及歐洲和亞洲的許多重要畫廊,這十年來舉辦了近六十次個人畫展,出版了二十多本畫冊,好評如潮,影響越來越大。他的畫獨創一格,在具象與抽象之間,開闢出一個方向,展示內心世界一派幽深的景象。他的畫具有文學性,抵達當代藝術所缺乏的一種精神境界。

    經過這十年,人們愈來愈認識到高行健不僅是小說家、劇作家,而且是一位身兼戲劇、歌劇、電影導演、畫家這樣的罕見的全方位藝術家,也還是一位有論著的思想家。如今高行健的成就已有目共睹,榮譽也不斷接踵而至。獲得瑞典諾貝爾文學獎和義大利費羅尼文學獎之後,他又連續獲得法國榮譽騎士勳章(2001年)、美國終身成就學院金盤獎(2002年)、盧森堡歐洲貢獻金質獎章(2010年)、紐約公共圖書館雄獅獎(和帕慕克等四位諾貝爾獎得主一起,2007年)等,此外香港中文大學、法國普羅旺斯大學、臺灣的臺灣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皆授予他榮譽博士,而今年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和臺灣元智大學又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和桂冠作家稱號。也無怪2008年義大利米蘭藝術節給他頒發了一項特別致敬獎,正如頌詞中宣稱:

     對於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靈山》、《一個人的聖經》和《我給老爺買魚竿》這些真正傑作的作者高行健來說,全能的藝術家才是唯一確切的稱謂,他既在自我內心的深處探幽,又在他的故鄉曠漠無垠的自然中跋涉,他豐富多重的想像,跨越東、西方文化,成了我們這“後革命”時代現實的標誌。他不僅是一位作家,也是詩人、文學批評家、劇作家、畫家和導演,正是米蘭藝術節一直追求和堅持的主要目標。高行健最近還投入電影創作,在他精彩的影片《側影與影子》中透過一個個如夢的畫面,可以看到他創作的漫長旅程。米蘭藝術節今天要向這位真正純粹的思想探索的先行者致敬,並期望他對藝術創作的執著和創造力持續不斷讓全世界的自由精神為之感動。這也是一個大寫的無限的藝術之理想。

    如今他的作品已譯成三十七種語言,全世界廣為發行。他的劇作也在歐洲亞洲、南、北美洲和澳洲頻頻上演。當年在中國大陸禁演的劇作《彼岸》竟然已成為美國許多大學戲劇教學的劇目。對他的作品和思想的研究已見諸歐美和亞洲的許多大學,其影響正不斷擴大。香港中文大學和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的圖書館分別設立了他的資料和研究中心。我和潘耀明兄計劃出版一套“高行健研究叢書”。我們相信,從嚴格的意義上說,高行健的研究還沒有開始,我們想通過這套叢書,讓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二000年破天荒地為漢語寫作爭得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名符其實,他不愧是具有高度原創性的天才作家。對他進行研究,其意義將十分深遠。  (二0一0年十月五日於美國)

『微型小說』

隨煩惱

(香港) 余境熹

寺裡數十僧眾忙碌奔走,競相傳遞著大殿起火的消息,火光照出的身影一個個搶著去取水桶救火,找不著水桶的也拿些杯杯盤盤,盛水往救,可洪洪烈燄未懂欣賞眾僧忠忱,在木造的大殿裡愈滾愈旺,頃刻間殿宇整個崩塌,高聳的大殿頓萎成一堆炭黑,與焦頭爛額累倒一地的僧侶共同構成使人絕望的圖景。寺廟主持釋願大師驚得整個頹坐地上,面無血色,聲音顫抖地唸著「佛頂骨舍利啊……佛舍利啊……」便昏厥過去。

    夢中的昏厥使釋願大師得以返回現實,一泉山水、一園芳翠靜抱著自己居住的僧房,入耳的是晨光未露之先已在低鳴互答的鳥雀妙音,一切平和無事,不愉快的一幕原來僅是如露如電空花泡影的一場幻夢。釋願摸到床上的一冊大書,忽記起自己不過是睡前翻閱《印度佛教史》,正讀到那爛陀寺遭縱火焚毀一節……但他心裡還是疙疙瘩瘩的,屁股像長了刺般坐都坐不住,披上外衣穿上草鞋就大步趨正殿而去。

    原來此時釋願主持的寺廟正供奉著舉世無雙的「佛頂骨舍利」,佛頂骨舍利顧名思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頂骨,在教中乃至高無上的聖物,說是信眾若有幸一睹佛頂真骨,即無異於親見佛祖本尊。如此聖物駕臨寺中且開放予善信瞻拜,為隆重其事,寺裡即特地邀約四方高僧百餘位,共將頂骨從金棺銀槨中恭請出來,並又供奉在兩個特製的七層楠木刻金蓮花須彌座上……

    佛頂骨如此珍貴,自供奉以來釋願就一直怕有閃失,連作惡夢,數日前他便夢見一僧人背向自己站在河邊凝視水流,頂上忽源源湧出銀白相雜的頭髮,直至垂及地面,由於頭髮湧出時衝力甚大,那僧人甚至承受不住,跌坐地上,釋願忙跑上前去將他扶起,當僧人挪過臉正面對著釋願時,釋願卻驚覺那面孔竟是自己的,其天靈蓋且龜裂如大旱的土地。

    另外,這期間釋願打坐冥想時眼前常現出一個奇怪的鐘,他直覺上面的秒針再跑回「12」的方位後便會有極強烈的風暴吹過來破壞寺廟。果不其然,整座寺忽然 籠罩在狂怒的風勢下,起初風力還不足以吹倒房子,可十來秒過去,風力卻陡地增強,廟裡的樹木、房舍,以及放大成照壁般的佛頂骨舍利,瞬間全被刮起,在半空中碎成塵灰。

    六星期後,佛頂骨舍利供奉期滿,釋願也離開僧房,下山去了。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香港) 黃坤堯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五)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舉辦「中西與新舊–香港文學的交會」研討會,剛好碰上第八屆香港文學節,徐志摩<<偶然>>說:「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希望在這炎炎的盛夏中,融和中西,匯聚新舊,深入探討,充實創作及研究隊伍,香港文學繁花碩果,也自然地折射出神奇耀眼的光芒了。

香港文學中西與新舊交會賦詠

舊學商量已兩回。前緣再續八仙隈。中西交會追鴻雪,今古融和燦鬥魁。

經國文辭傳不朽,戲言雅俗證如來。蟬鳴荔熟一杯酒,聯合宏開高講臺。

(黃坤堯)

香城仙嶺日雲回。發蘊搜研在水隈。雅士碩人逢海嶠,龍光清氣射文魁。

學林培養新知好,講序瞻迎舊雨來。欣有素心同析義,聯翩觴詠栢梁臺。

(劉衛林)

會集羣賢再一回。躬身迎接海山隈。論文新舊連中外,吐露春秋望鬥魁。

振墜緒諸君豈去,結同聲盍興乎來。巍巍聯合花前路,香海詩風撼講臺。

(程中山一)

鳥囀蟬鳴聽幾回。鞍山仙嶺白雲偎。三年一度開文會,四海羣英拱鬥魁。

述作前修同仰止,殷勤後起喜偕來。弘揚學術繽紛樂,六月南風吹滿臺。

(程中山二)

未覺韶光去不回。叨陪指點向巒隈。鞍山倚馬多吟士,尊酒論文亦俊魁。

幾許滄桑人事改,三年依舊海隅來。雄談聽罷中西學,當復聯章上柏臺。

(董就雄)

葉芳詩二首

(夏威夷) 葉芳

藍色夏威夷*

白色蘭姆

藍柑橘甜酒

鳳梨檸檬汁

還有碧海青天

草裙舞女郎的微笑

尤克裏裏*琴聲

雞蛋花的芬芳

一齊在心中搖蕩

調成一杯

醉人的浪漫

舉杯暢飲

任太平洋萬頃波濤

在血液中奔騰流浪

掀起滔滔思潮

把詩意染成一片

清涼的海藍

*〝藍色夏威夷〞是夏威夷很流行的一種藍色雞尾酒的名字。

*〝尤克裏裏〞是夏威夷當地土著喜用的一種樂器,像小型的吉他。


火山女神*

在電閃雷鳴之夜

挾金色暴雨

降臨人間

善變的臉孔

莫測的表情

長髮如絲

雙眼如焰

為了保護

心中的火種

沿著星辰路向

飛速狂奔

腳踏之處

熔岩流淌

烈火衡天

燃燒著大地

滾燙了海洋

展開火與水

千萬年的  爭戰

當熾熱的岩漿

撞擊冰泠大海

無盡愛恨激盪

瞬間幻化成煙

漂渺不滅的神靈

輪廻在 夏威夷的

雲海之上

火山之巔

*在夏威夷神話傳說中,火山女神Pele因得罪了姊姊海神Na Maka而被她狙擊報復,Pele每造一個火山口,都被Na Maka用海水將火種撲滅。Pele逃跑時沿途創造了夏威夷群島,最後她的神靈逃到夏威夷大島(Hawaii BigIsland) 安家。

世界的世博(詩三首)

(上海) 葛乃福

每天掀起喜慶的熱潮
——熱烈祝賀世博園國家館日

一個國家館日就是一面飄揚的旗幟

一個國家館日就是一個亮麗的館標

自5月5日起,每天都有國家館日

世博園每天掀起喜慶的熱潮

我們願意聽到的是藍天的鴿哨

我們願意看到的是人民的溫飽

願我們每天都能欣賞到

動聽的排簫①,美麗的舞蹈

願和諧社會成為人們的理念

願和諧世界從世博會起跑

願地球村早日鋪就

通往世界持久和平的平坦大道

願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的歡笑

願我們聽到的是:“明天生活更美好!”

願中國紅融入絢麗的彩霞

願世博會像旭日東昇永不落

注:①即所羅門托納曲排簫。2010年7月27日,在世博會所羅門群島國家館日官方儀式上演奏的民族樂器。

小美人魚的生日

報載,8月21日是丹麥著名國寶小美人魚的97歲誕辰,這是她第一次

在海外過生日。丹麥館舉行了三天慶祝活動,丹麥的兒童鼓樂手為她演

奏了動人的樂曲。

世博園內鼓樂高昂

鼓聲和長笛演奏動人的樂章

為小美人魚慶祝97歲生日

生日快樂的歌聲在朗格甯海濱①蕩漾

小美人魚端坐在丹麥館內的“海港”中央

世界遊客的讚美令她倍感榮光

為了讓世博會開得精彩

她願意飄洋過海,暫離家鄉

安徒生、埃裡克森②雖不能前來祝賀

但他們天才地塑造了小美人魚形象

後人稱讚小美人魚是丹麥的象徵

這是對兩位大師的最高獎賞

注:①“小美人魚”銅像座落在丹麥哥本哈根港口的區域,即朗格甯海濱。

②愛德華·埃裡克森是1910年創作小美人魚的丹麥著名雕塑家。

維納斯的故鄉

對畫,我們或許並不會欣賞

但面對愛神維納斯總是齊聲誇獎

這樣的美人兒簡直無可挑剔

用“國色天香”來形容相信會很確當

但是有個疑問總是縈繞心上

“斷臂美人”啊,究竟生於何方

走進賽普勒斯國家館

觀眾們的眼睛為之一亮

情不自禁呼喚:“維納斯——賽普勒斯”

地中海的明珠啊,就是維納斯的故鄉

美麗國家養育了絕代佳人

維納斯使她親愛的祖國美名遠揚

成人。性人

(香港) 黃小娟

酒,是毒。

醉了的女人,是著魔的陷阱。

男人?將由人變猿,成獸。

「文章變成商品,

愛情變成商品,

女孩的貞操也變成商品。」(註)

貞操是荒廢的牌匾,分毫不值,

銀碼才最值錢,可以換LV,

34E的她說。

一夜情當發了場春夢

墮胎是遊戲扣了的金幣

乳溝是事業線

走光是條捷徑

處女,癡線!

一個男人能抵受幾多次嫵媚的引誘?

一個女人能拒絕幾多次熱熾的勾搭?

當一個穿吊帶睡裙的女人在男人面前,

男人上身說不,下身卻不能不

當一個你深愛的男人強欲宣佈主權時,

女人口裡說不,然後唇被封了

當進化說迫逼到牆角,我只想繼續吃糖。

註:自劉以鬯的《酒徒》

戰友情

(山東)孫鳴

戰友欣逢黃海邊,   東風興起水波瀾。

少戎風雪遙遙路,   揚歌四海迎明天。

無情歲月似流水,   故情凝心非水湲。

臨近八旬女強姐,   迢迢千里不嫌煩。

相會如曇別夢憾,   何時再韻韶華年。

世道

(三藩市)憂夢

你有你的紅花碩果,

我有我的綠葉婆娑。

時過境異難定對錯,

悠悠歲月慢慢切磋。

人生本是勞碌煩多,

春夏秋冬人人必過。

蒼桑正道傲視難磨,

無憾無悔不失自我。

詩四首

(北京) 馬列福

《說出》

秋天,我的秋天已經深了

一小片落葉

驚飛了一地麻雀

村莊退回大山的懷抱

在暴雨來臨前

稻草人把田野的心事

全部收進眼裡,然後一件一件

小心地交待給風

比如那只螞蟻,和我一樣

正努力找尋回家的路

《秘密》

是的,我在趕往你的春天

在這段漫長的旅途裡

我曾遇到,一隻奔跑的螞蟻

一顆孤獨的草

一片忘了融化的雪花

一條為我停止的河流

哦,還有一陣綠色的風

糾正過我的方向

除了那只一路高歌的飛鳥

我至今叫不出它的名字

《聲音》

雞鳴、狗吠,雨後鳥兒清脆的歌聲

就像親人一樣熟悉

石頭裹緊理想,越來越硬

而花開說出了希望

午夜的流水,能否在黎明到來之前

抵達青春的下一站

還有,我的記憶深處

風總是吹得屋頂的木板咯咯響

窗下咳嗽聲不斷

《熱愛》

雨一停,燦爛的陽光馬上出來了

老屋裡又明亮起來

在下一張蜘蛛網結成以前

外婆已經烤好鹹菜餅

臭小子們拿著彈弓或者漁網

直奔小河邊,當他們的笑聲

跑過泥濘的田間小路的時候

一隻黃色的蝴蝶也加入進來

暖風吹著幸福的油菜花

老牛走在父親前面,昂首挺胸的

他對背上的麻雀說

〝其實,我也是春天的一部份〞

帝后飯店和她的下午茶

(夏威夷) 陳豔群

「妳去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市,一定要去品嚐帝后飯店(Empress Hotel)的英式下午茶。」離開夏威夷之前朋友再三囑咐。我笑著說,你放心,為了這個「下午茶」,我們決定下榻此飯店。

    這座維多利亞最著名的飯店雖已百歲又二,屬奶奶級別,仍風韻尤存。她與繁忙的內港祇一步之遙。在這裡,她迎來多少豪門貴族之賓,又送去無數異國他鄉之人。港灣裡那些穿梭如遊龍的客船和貨輪早已換了好幾代,全在她抿笑的目光中登場謝幕。她是這裡的主人,秉持著那份英國皇家式的高貴,卻用一雙慈愛的手,扶起一根根順著腳跟攀爬上來的常春藤,讓古老和年輕相映,使人文和自然並存。

    想像中,帝后飯店,這座作為昔日英國皇家,政客及明星的出入地,裡面的裝飾應是奢華的。當我們入住後,我仔細打量了周圍,發現完全不是想像中那樣。客房裡沒有安置中央空調系統,惟一隻大吊扇在天花板上悠然旋轉著。大堂和房間裡線條簡潔明快,沒有繁褥的裝飾。牆壁色彩柔和;粉紅和淺綠相間,淡雅中透著浪漫。而色彩斑斕的地毯和窗簾使整個室內的氣氛熱烈起來。熱烈歸熱烈,一點也不艷俗。這恐怕就是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術風格吧。為了這個下午茶,我特意挑選了一襲柔軟,飄逸的洋紅色低胸無袖長裙和一頂精巧的太陽帽。讓自己的打扮和心情與餐廳裡的環境和氣氛諧調。

    Don牽著我的手來到大堂邊的下午茶室,服務生在前引位,走在厚實的花地毯上,觸目是各種十九世紀的風景人物油畫,古典音樂在耳際縈繞,於一個靠窗的桌邊我們坐下來。桌上擺著盛裝方糖、牛奶的鍍銀器皿和花瓷茶具。茶杯和茶碟皆印上帝后飯店皇冠的標誌,是該飯店的專用品。刀叉和小調羹則是不鏽鋼的。我意識到桌面上豎著潔白的小方巾,卻沒有鋪桌布。「這是下午茶,不屬於正餐。何況,這間餐廳都已商業化;它一整天都是供應下午茶,每一個桌子一天要使用至少八次以上,哪來的那麼多桌布更換。」Don倒是善解人意的。

    不久,服務生送來二杯奶油草莓,純白的奶油滑而不膩,與多汁的鮮紅草莓配在一起,口感極佳,可謂色香味俱全,平素極少沾奶油的我竟然喜歡上這道開味水果來。看著茶單上八種名字很「Fancy」的茶類,我提醒自己不要為其花俏所迷惑;英式茶和其他西方國家的茶一樣,名雖好聽,其茶味不敢恭維;既沒有茶葉的清香,更談不上茶的回味。有些仿佛是從發黴的地窖翻出來的。如今美國市面上更是兜售各式各樣名目繁多的茶,讓人眼花繚亂,有水果茶,香料茶,減肥茶,還有提神茶…可謂百味俱全,創意獨到,就是與茶無關,更確切地說應該稱其為飲料。西方人喝茶如同中國人喝咖啡,難以知其味。我曾以自己最喜愛的臺灣高山茶招待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先讓她聞聞剛打開的茶葉,想激起她的茶欲。「我覺得跟青草味沒什麼區別。」她不以為然地說。像她這樣喝慣了袋泡香料茶,見到真的有茶葉的茶,反倒覺得奇怪。真是大煞風景,我隨即收起了好茶,給了她一杯咖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便從這體現出來。

    據說法國人看到中國人把他們的紅酒當水喝,一方面為打開了這個廣闊的市場感到興奮,另一方卻極為憂慮,覺得中國人如此濫喝,褻瀆了他們的匍萄酒文化。我也有同感,認為西方國家扭曲了我們的茶文化。西方人喝茶品不出個所以然,祇好加糖添奶,或在嗅覺上動腦筋,加上各種香料什麼的,總之在茶葉以外的方面下功夫,如此製造出來的茶已背離了茶的精神。中國茶種類繁多,味道濃淡醇苦不一。它注重種植的地區,採摘的時候,以及加工,烘焙等技術。一壺好茶還講究水的溫度,沖泡的時間等。總之,是原汁原味的。與其 說我這次是為茶而來,還不如說是想品嚐他們的點心。我保守地點了一道最熟悉和喜愛的茉莉花茶,而Don則是點的當年女皇下榻該飯店時,飯店特製的招牌茶。

    點心和茶一並上來了,我的目光已聚焦在三層架上瓷盤盛裝的點心上。這不祇是一小盤點心,而是一頓正餐的份量。點心根據味道分為三類。底層是五種鹹的或微辣的三明治。中間是兩個傳統英式鬆餅,最上層則是四種蛋糕、巧克力和水果塔之類的甜點。我們由底部味重的三明治開始,細細品味。真沒想到,英國的食物出了名的難咽,他們的點心卻是意想不到的美味。當然,我現在身處加拿大,品嚐英式下午茶。而它的發源地英國本土的點心是否同樣精彩呢?聽說維多利亞時代中上層階級對飲食非常講究。他們從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進口各種香料和調料,用於食物中,維多利亞時代還有了歷史上最早的烹調學校,並出版了烹飪書籍。我對此說法將信將疑。為什麼一個造就了許多文學家,藝術傑出人才,文化底蘊極深的國度,還有世上最早的烹調學校,而在廚藝和飲食文化方面卻是一片空白呢?這個問題留待我們下次去英國再解決。

    我端起精緻的茶杯,喝上一口茉莉花茶,頓感清香四溢,味道不錯。對英式茶有了些好感。窗外,幾艘大型遊輪靜靠在碼頭,作短暫歇息。而小型水陸兩用飛機時而騰空盤旋數圈,時而輕盈降落在水上,激起一陣陣白色浪花,宛如一場飛行表演。岸上繁花似錦,人來人往,匆匆的汽車和悠閒的馬車同時穿行在馬路上,給人以時空穿越之感。好一派繁華景象。我們邊品茗茶享美食,邊海闊天空神聊,不時看著窗外景致和匆匆的腳步,心情愉悅且放鬆。其實,下午茶並沒什麼特別,重要的是在那個氛圍中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愜意。

獨具風格,魅力無窮的首爾

(韓國)  金英明

首爾位於韓半島的中央,占地面積約為六百多平方公里(占韓國總面積的0.61%),人口約為一千零五十多萬人,是韓國政治,經濟,產業,社會,文化,交通的中心。首爾自1394年(太祖李成桂 3年)定都以來,已有615年首都的歷史。高麗時代叫“漢城”或“漢陽”。自1998年韓國舉辦了首爾奧運會,2002年韓日世界盃以來,首爾一躍成為世界化的大都市。首爾是傳統與現代,自然與尖端,經濟與文化同呼吸,共命運的充滿活力的都市。

    首爾是依山傍水的一塊風水寶地。四面由很多名山所包圍。其中以北漢山為鎮山*,北嶽山,南山,仁旺山,駱山**等大大小小山上的奇岩怪石,秀麗的溪穀,像一幅美麗的屏風包圍著首爾,一條漢江像一條銀色的腰帶從東向西緩緩而流,它誕生了一個偉大而勤勞的大韓民族,孕育著燦爛而悠久的漢江文明。太祖李成桂正是爭得了無學大師***的同意才把首都從開京(高麗時代的首都,現在的平壤)遷到天下第一明堂首爾的。環繞首爾的群山真可謂“環滁皆山,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每座山上都有很多寺廟和文化遺產,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以北漢山為例:北漢山在日帝強佔韓國以前稱作“三角山”,海拔836.5米,最高峰是白雲台,東邊是仁壽峰,南邊是萬景台。中生代末期由於地殼上升和侵蝕作用,地底層的花崗岩露出表面,又因風化作用,形成了如今險峻而雄偉的岩石。遠看連 綿起伏,近看像一瀉千里的瀑布,讓你流連忘返,歎為觀止。春天是滿山的映山紅,怡人而幽香,泉水叮咚;夏天繁蔭蔥蘢,山間的溪谷水聲潺潺;秋天風霜高潔,紅紅綠綠的楓葉,紅得像火,黃的像金,溪水涓涓;冬天山川寂寥或山巒銀裝素裹,溪谷水落而石出。北漢山有北漢山城,新羅真興王巡狩碑(國寶第3號),太古寺園證國師塔碑(寶物第611號),太古寺園證國師塔(寶物第749號),道詵寺石佛(首爾市有形文化遺產第37號),燕山君之墓等文化遺產和遺址。

     首爾市的城牆是1396年(太祖5年)修築的,到了1422年又進行了重修。通往城內的門有四大門和四小門,統稱為八大門。即正北的肅靜門(北門),正東的興仁之門(東大門),正南的崇禮門(南大門),正西的敦義門(西大門)等四大門和東北的弘化門(中宗6年改為惠化門),東南的光熙門(水口門),西南的昭德門(西小門),西北的彰義門(紫霞門)等四小門。其中聞名遐邇的要數崇禮門和興仁之門了。崇禮門(國寶第1號)又叫南大門,於1395年(太祖4年)動工,到1398年竣工,在首爾市現存的木質結構建築物當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崇禮門代表朝鮮前期堅實,曲線感不強的建築特點。底部由石頭高高修築而成,中間有彩虹似的霓虹門,上面是前面5間,旁邊兩間的樓閣,屋頂從前面看是梯子狀的隅珍閣屋頂,側面看是八字模樣的八作屋頂,韓式房屋大部分都是採用八作屋頂的。可惜如此寶貴的文化遺產於2008年2月10日8點40分左右毀於一旦,只剩下底部的石頭建築。著火的場面當時是現場直播的。火勢一點一點的吞噬著崇禮門,人們在電視機前直跺腳,隨著屋頂的坍塌,人們的憤怒變成了淚水,最後變成了沉默。 崇禮門的殘骸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創傷和痛苦的回憶 ,一束束白菊花代表了韓國人民的沉痛心情。崇禮門的修復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再過兩三年崇禮門將以新的姿態展現於我們面前,我們將拭目以待。

       漢江把首爾市一分為二,即江南和江北地區。漢江的名字來源於含有大河流意思的“한가람”情]hangaram),漢江的意思是河大而寬,河水滾滾而流。不同時期漢江有不同的名字。高句麗時期叫“阿利水”,百濟時期叫“鬱裡河”,高麗時期叫“洌水”,中國的漢朝和魏朝時叫“帶水”等。在古代漢江是人們賴以繁衍生息的生命源泉,人們利用漢江水耕作。漢江又是交通樞紐和防禦外來侵略的戰略要地。到了近代,漢江是工業文明的聚集地,又是尋找藝術靈感的舞臺。1988年和2002年,在漢江邊舉辦過奧運會和世界盃足球賽,漢江創造了奇跡,提供了一個偉大的東方民族走向世界的平臺。最近首爾市提出“漢江文藝復興工程”,此工程的口號是“恢復”與“創造”,時間是從2007年到2030年。其中包括6大目標和8大課題,想把漢江建設成為和平,賦有生命,共生,世人皆喜歡的旅遊勝地。此外漢江還有很多的故事和歷史。自古以來,漢江是連接東海岸和西海岸文明的一條動脈,它把各個地區的文化匯為一體。橫跨漢江的大橋共有28座,每座大橋各有各的特點和風格。漢江的夜景更是迷人,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閃閃發光,漢江水緩緩而流,映帶左右,如星星,如魚鱗。燈火通明的漢江橋像天上的街市,像花的海洋,燦爛輝煌。與紐約或東京市夜景相比也絕不遜色。

還要值得一提的地方是首爾樹林公園(서울숲)。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韓國的時候,曾對首爾樹林公園讚不絕口。首爾樹林公園位於聖水洞,占地面積為110多萬平方米,投資約2500億韓元。可以與英國最大的皇家公園海德公園(Hyde Park)和紐約中央公園(Centralpark)相媲美。公園包括五個社區,即文化藝術公園,自然生態林,體驗自然生態園,濕地生態園和漢江水邊公園。在這裡可以欣賞到熱帶植物,昆蟲,悠閒散步的梅花鹿和獐子;還可以欣賞到水深只有3釐米的鏡池裡映照的應峰山美麗的風景;秋天的時候還可以站在“風的山坡”上欣賞到隨風搖曳的紫芒;在寬闊的草坪上可以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來聊天,吃飯;坐累了可以在林蔭道上散步或騎自行車;到了夜晚還可以欣賞到露天電影和精彩的音樂會。這裡是首爾市民休閒,娛樂的又一個理想去處。

    短短的幾頁紙何以把美麗的首爾敘述完呢?熱情而文明的首爾人也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們曾經創造了奇跡,以後還會譜寫更美好的明天。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首爾的明天會更加絢麗多彩!

註*:在省會或一些地方城市定為主山來祭祀的山城。朝鮮時代東邊有金剛山,南邊有智易山,西邊有九月山,北邊有白頭山,中心有三角山統稱為五嶽。

註**:與西邊的仁旺山相對峙的山,整個山都被裸露著的花崗岩所形成 ,其模樣像駱駝,所以又叫駱駝山。

註***:朝鮮時代一位有名的僧人,姓朴,堂號是溪月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