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

學術研討會十月在上海舉行

     第十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复旦大學與香港作家聯會主辦),定於2002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舉行。歡迎海內外作家、學者蒞臨會議並提交論文。

 本屆研討會的主要議題是:

  1. 中華文化傳統與世界華文文學;
  2. 關於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方法論;
  3. 世界華文報刊的編輯出版工作;
  4. 世界華文文學的專題研究。

     凡欲提交論文者,務請於2002年6月15日前寄出。論文字數為6000──8000。為保證在會前出版論文集,務請寄軟盤。

     按照慣例,與會者差旅費、住宿費自理,同時需交會務費人民幣400元。夏華作協成員欲參加研討會者,請盡速與本會聯系。

中山大學王坤博士來夏訪問

與本會進行文學交流

     (本報訊) 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坤博士作為訪問學者去年底開始到田納西南方大學任教,最近前來夏威夷州立大學訪問,並與本會成員會面交流。3月18日晚,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本會顧問任友梅博士在華埠東江樓宴請王坤教授,本會名譽主席羅錦堂教授、主席黃河浪、理事田辰山、連芸、<<珍珠港>>編輯葉芳、及夏大研究生王慶弘等參加餐敍,介紹了本會創立及出版文學報和文集的經過,並向王教授贈送<<藍色夏威夷>>一、二集及多份<<珍珠港>>。為表示對本會的支持,王坤教授當場捐贈20美元,誠意感人。

        3月19日中午,夏大中國研究中心舉辦講座,由任友梅女士主持,請王坤教授講<<西方思想影響下的中國文學理論>>,出席者有本會羅錦堂教授、李明心教授、黃河浪、田辰山、連芸、葉芳、王海丹、牛為民、牛冰、以及在夏大任教的姚道中教授、曹星原女士、張燕吟女士等。王坤教授暢談了半世紀來西方不同文學理論對中國文學界的複雜影響,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克羅齊、勞德曼,說到中國的朱光潛、李澤厚,也分析了文學與哲學、文學與政治、文學與審美的各種關係,深入淺出,受到與會者的歡迎。

��   會後,部份作協成員陪同王坤教授暢遊美麗的阿拉莫那海濱公園,及威基基海邊著名的五星級酒店區。

本會增聘州眾議院議長佘桂人先生榮任顧問

上期《珍珠港》刊出本會增聘社會文化界三位名人榮任顧問的消息。最近,我們又獲得夏威夷州眾議院議長佘桂人先生(Hawaii Stat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peaker Calvin K.Y. Say)的首肯,擔任本會顧問 (Adviser)。佘議長十分支持本會工作,當我們籌備出版《藍色夏威夷》第二集時,曾來信祝賀。在我們舉行新書發佈會時,正逢眾議院有急事需要處理,他仍設法趕來參加,發表重要講話,並堅持到大會結束才離開,給我們很大鼓勵。

關於《藍色夏威夷》的通信

羅錦堂教授來函

     本期珍珠港收到,黃河浪之悼少帥一詩,最後兩句餘味無窮。另有陳祥耀“秣陵雜詩”大有唐人風味,佳作也。弟近接紐約時報編輯李子堅先生一文,對藍色夏威夷頗多讚美,茲影印書上,請一閱。李子堅其父為台灣自立晚報之創辦人李玉階,名氣甚大,哲學修養亦深。子堅先為該報記者,後又轉入紐約時報工作二十餘年。

弟錦堂

二00二.一.廿五

李子堅先生來函

錦堂兄嫂:

     接奉賜寄《藍色夏威夷》第二集書一冊,非常謝謝,當即拜讀大作《胡適與錢穆一字之爭》,以及《我與于右老的忘年之交》。並又拜讀曉雲大嫂的《王藍的京劇人物畫》以及《我在夏大演崑曲》都是上上之作,可讀性極高。吾兄兩文已在世界日報《古人今談》版中讀過,再讀依然有味。讀到于右老墨寶上的“小印章”,子堅立即站起身來看牆上所掛右老所賜墨寶,果然是一顆小小的印章,果然不虛,使我更有寶貴之感。由於家父玉階公曾受教於右老在上海之中國公學,與右老交往甚篤,亦師亦友,家父主持自立晚報時期,頗受右老道義支持,右老深念家父在抗戰期間舉家在西北華山、西安修道並辦慈善事業,更感親切,乃能為我四兄弟,各別求得墨寶。子堅因不識草楷,讀書淺薄,始終不能瞭解右老墨寶詞意,茲抄錄於左,請吾兄開導明示,無任感激:

     「稼軒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然異軍突起,能於剪翠刻紅之外,屹然別成一家。」

     右老題詞正草相雜,子堅祇能依樣葫蘆,或有錯誤,吾兄如能辨識,告以大意,亦無不可。想想自己如此粗淺,不勝慚愧汗顏。

     嫂夫人藝文修養俱高,可佩可敬,寄托心靈於藝術之中,可以忘我,可以解脫痛苦,實在是另一境界。拜讀嫂夫人《王藍的京劇人物畫》,使我對王藍有新的看法,新的理解,傳授弟子畫京劇人物,不許模仿他的筆法,以創造自己的風格和技巧,予我很深刻的印象,令人起敬,不愧是藝文名家。

     仍在等待錦堂新的作品,特別是寫國維兄的事績點點滴滴,子堅後悔未能與國維有多少深談的機會,錯失了多少見識。我們見面太少,惟一祈待的,是請您多寫些經驗和記憶,不勝企盼之至。

餘容再譚,敬候

儷安

子堅拜上

2002年元月十七日

最新捐款消息

     本會近月又繼續收到會員及讀者踴躍捐款,每捐十美元者獲贈<<藍色夏威夷>>第二集一冊。現將最新捐款名單公佈如下(截至2002年3月25日),謝謝大家對本會的支持!

1 陳洪綱、陳鍾大明 $50
2 李風 $28
3  陳連明 $20
4  王   坤 $20
5 梁兆輝 $20
6 林意臻 $10

舊金山中山報社長

葉莉莉女士五訪夏威夷

    ﹝本報訊﹞舊金山《中山報》社長葉莉莉女士偕其先生曹恒勵醫師於今年二月上旬第五度來訪夏威夷。二月六日晚,本會顧問丁學成先生伉儷在位於夏威夷洛亞半山的新別墅中特備晚餐,邀約本會主席黃河浪,顧問李明心教授,理事連芸、高于晴,《珍珠港》電腦編輯及記者葉芳等人會面,大家交換了兩地的文化出版消息及文友動態。葉女士原籍廣東梅縣,寫了不少有關客家名人的文章,她對李明心的父親、著名象徵派詩人李金髮尤感興趣,也準備動筆寫一篇傳記。

  葉女士獨力創辦《中山報》,迄今已二十六年,並將報上所發、她本人所寫的訪問記編成四本書籍,名為《活躍在金山僑社的人物》,陸續出版並贈送本會。去年二月,她第四次來夏訪問時,也曾與本會部份成員會面交流。回去後寫了一篇《四遊夏威夷》的文章,已收入本會出版的《藍色夏威夷》第二集中。

本會部份成員在東江樓餐敘

     ﹝本報訊﹞2月28日中午,由華埠東江樓的老板李春生招待,邀請本會顧問沃鼎盛先生,任友梅女士,李明心教授及理事田辰山、連芸,華人聯誼會副會長蔡皚如女士及華夏假期旅行社的夏文龍先生等在東江樓午餐,互相交換了對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的意見,也談論了本會發展的前景。

文史以人為中心

讀《藍色夏威夷》第二集

潘亞暾

 

  近半年來,內子患病,病情嚴重且起伏不定,筆者只好停止一切活動,陪伴其左右,以利病情穩定。今接到《藍色夏威夷》第二集﹝附錄收有拙文《碧海藍天菁英薈萃--喜讀夏威夷華文作家選集《藍色夏威夷》》﹞,遵主編黃河浪之囑,再寫一篇為第二集鼓與呼。深夜趁妻睡後,匆匆瀏覽一番,深感二集比一集更美更好,也更多姿多彩。

  首先,我很同意贊賞編者提出以“三性”﹝即文學性、包容性、獨特性﹞為審稿的準則的主張,並堅信由於這“三性”保證了本書的高質量,這是它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和好評的根本所在。本書分為《人物記》、《散文》、《小說》、《詩》四輯,收三十六人的八十二篇作品,其中夏華作協會員二十七人,非會員九人,在非會員中以美加華人作家為最,質量也最高。從文體看,人物記十一篇,散文二十九篇,小說十四篇,詩二十五首,附錄評論三篇。書前有各界名人賀信及照片六篇(幅),為本書增色不少,顯示夏威夷各界名人對華文文學的支持與贊揚。黃河浪寫的《序言》既概括又具體,要言不繁,見識高遠,又很有文彩。本書所選之作確落實了“三性”而編出特色來,為他人所不及。特別是“人物記”這一輯尤為突出,也最難得。本文僅就這一輯,談談讀後感,為文請讀者批評指教。

  夏華作協名譽主席羅錦堂先生的《胡適與錢穆一字之爭》和《我與于右老的忘年之交》兩文確為首選之作。這兩篇宏文記述于右任、胡適和錢穆三位苑魁文傑鮮為人知的個人交往,感情濃得化不開,不僅為文學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史料,也顯示了作者崇高的人格和文格,于、胡、錢、羅皆為文苑精英,其高風亮節感人至深,實為我們後學者學習的楷模。比較而言,後者比前者寫得更為具體生動而感人,讀來賞心悅目,怡情益智,不禁為這光輝的忘年交喝采。

  于右老的崇高品格和輝煌業績,為國人所熟知而崇敬之,特別是他到了晚年仍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而呼號,臨終前所寫“葬我於高山之上兮”的那首絕筆詩為兩岸三地所傳誦,無不為其愛國熱情所激勵。在短短的篇幅裡要寫出這一偉人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談何容易?我想只有羅氏始能擔負此任。他通過私交,寫出于右老對“我”關愛備至,許多活生生的細節再現了于右老的光輝形象。例如邀“我”往訪、親自出迎、贈字、印章、助人為樂、多次舉荐,借“我”別墅,探索“齋”名,等等,不僅突現了于右老念舊喜新、重視人才、獎掖後進、平易近人、謙虛樸實的長者之風,也突出了“我”不無功受祿不巴結權貴的高貴品質,于“我”兩人肝膽相照,心心相通,交相輝映,愛滿篇章,為“忘年交”最佳之篇章,倘無親自經驗,即使大手筆也寫不出如此自由交往文情並茂的華章美文來。本文的特點在於細微處見深邃,於平凡處見輝煌。

  再讀胡佩鏘女士寫的《千年一草聖─于右任傳奇》一文,用十五則工整的小標題,全面介紹了于右老的平生事跡,言簡意賅,高度概括,行雲流水,生動感人,確是傳記高手。然而較之羅文獨家見聞,繪聲繪影,全是個人私誼,其精采度和可讀性卻略遜一籌。這與體裁有關。

  瘂弦的《夜讀雜抄》和《百合的傳說─懷念三毛》兩文,也是上乘之佳作。前者寫了“胡適看不懂現代詩”、“孫伏園與文人副刊”、“奇人徐玉諾”、“說艾青”、“何其芳與我”、“想起姚雪垠”、“小記寶刀集”、“文人與窮”、“人生十問”九題,寫名人寫往事也寫自己,都是難得的見聞,珍貴的史料,且有感情有見識有特色,但比起《百合的傳說》便略輸文采風流了,這可能與我閱讀時的心情有關。

  記得1986年冬,在某次國際研討會上,有旅美名作家一再提醒我說,若邀請瓊瑤、三毛與會,她們便退場抗議。她們如此強調使我很震驚。這也影響了大陸的評論家對瓊瑤三毛的評價,我便是其中之一,研究台港海華文學二十年,竟然未評過她倆的作品。讀了瘂弦之文,使我深感內疚。

  該文以極其細膩的筆墨描寫三毛奉獻的一生,以寄托其對亡友深情的哀思,讀來怦然心動,敬佩不已。過去我們只知道三毛作品風靡華文世界,兩岸三地一再掀起“三毛熱”,涌現數以百萬計的“三毛迷”,本人就收到無數讀者特別是女讀者要我轉交給三毛的信件。可見三毛的文學成就是不容抹煞的。讀了瘂文,我們才知道三毛不僅是個大作家而且是個大好人。請聽瘂弦說:“我與三毛相交相知十多年,對於她的奉獻、忙碌的一生、我自認了解最深。一般人對她的印象是三毛每天都在忙,但很少人知道她到底忙些什麼了。當然,她是一個勸奮的作家,文學的閱讀與寫作花去了她最多的時間,但很多人不知,她的更多時間是花在幫助朋友和社會公益方面。”瘂弦用大量篇幅列舉大量事例,如用稿費捐贈窮困者,還有求必應,有問必答,甚至細心看護病人,特別是數以千萬人爭聽三毛講演的轟動場面,在在說明三毛灑向人間都是愛,必為普羅大眾所熱愛,三毛是作家的好榜樣,中華的好兒女。瘂文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在於他對三毛“了解最深”,也最有文緣文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見證三毛人品文品最具說服力,故能以事感人,以情動人,以文引人,以采照人,永難忘懷。

  黃河浪的《百齡少帥的晚年生活》一文為我們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史資料。由於作者是著名詩人兼散文家,所以寫來既有詩情畫意,又有翔實可信的親身體驗。這一真實記錄,把描寫、抒情、敘述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的意境和精煉的語言引領我們一睹張少帥的晚年風采,可謂大飽眼福矣。請讀黃文:夏威夷四季如夏,沒有冬天,常年陽光燦爛,但不太炎熱,因有清爽的海風吹拂。偶而一片雲飄過,灑下涼絲絲的細雨,便有絢麗的彩虹在空中出現,使人領悟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奇妙境界。難怪被稱為海上仙山,世外桃源。張學良看中這裡,也許還有另一個用意,就是遠離兩岸政治是非,避開喧嘩的人群,而求心靈的清靜,把過往的恩怨留給歷史,讓後人去評說。”百把字就把夏威夷獨特的景色和張學良晚年的心態淋漓盡致畫龍點睛地描繪出來,看似平淡無奇卻是神來之筆。請再欣賞一段描寫少帥九十八歲祝壽場面:“我們作協致送了一幅巨大的‘壽’字,並在現場展示。我還將自己所寫的一首賀詩呈到他面前,在他耳邊說:‘張學良將軍,祝您福如太平洋,壽比檀香山!”他臉含微笑,頻頻點頭。正在這時,大會主持、夏威夷大學歷史系教授范純博士﹝注:范氏也是夏威夷作協會員﹞,也在台上朗誦了我的賀詩:‘破碎山河拔劍收,驚天一慟救神州!百年恩怨誰評說:回首長江萬古流。’我想表達的是,即使有人對他非議,也無法改變歷史事實。正如萬古長江,永遠奔流。”詩文並茂,場面動人,給讀者最新信息和遐想、啟迪。該文還透露了一則秘聞:張學良“已將極其機密的資料和個人錄音都留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授權在2003年正式向外公佈”﹝指西安事變的真相﹞。

  由中國象徵詩派的創始者李金髮的長子李明心教授所寫的《李金髮在舊中國的浮沉》一文,則以詳盡具體的事實道出這位詩怪前半生的曲折經歷的家庭狀況,為研究他的生活和創作道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葉芳的《閃耀陽光的大樹─鄺友良》和沃鼎盛的《鄺家園─世外桃源》這兩篇專訪,都是寫美國史上首位亞裔聯邦參議員鄺友良及其家園,都寫得有聲有色,讓我們深切了解到鄺友良的奮鬥史及其貢獻而引為自豪。還有曹曉雲《王藍的京劇人物畫》和《我在夏大演崑曲》二篇,也是值得一讀的。

  以上“人物記”的文章都體現了文學性、包容性和獨特性的特色。《藍色夏威夷》第二集篇篇詩文俱佳,值得推介。竊以為,文史應以人為中心,有人就有一切,歷史是靠人推動的,所以我特別看好“人物記”,本人為此努力過,寫過近千篇人物記。夏華作協在這方面的貢獻值得稱道。

(作者為暨南大學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

各地文訊

*北美《世界日報》副董事長,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會長馬克任先生的散文集《穿上母親買給我的睡衣》,前不久由台灣皇冠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書前刊有作者個人和家庭生活照及旅遊照片三十幀,全書內容分為“感懷”及“走過天涯路”兩輯,有對母校、故鄉、親人、友人的回憶,也有旅居美國和漫遊世界各地的感受。

馬克任先生畢業於上海复旦大學新聞系,從事新聞事業逾半個世紀,曾任台灣聯合報總編輯,北美《世界日報》紐約總社社長兼總編輯,總主筆,建樹良多,曾出版《中美外交評論兩百篇》上下兩集,《美國華人社會評論》上下兩集及《從台灣看世界》等著作。

*台灣聯經出版公司編輯顏艾琳的詩集《點萬物之名》,及其先生、《幼獅文藝》主編吳鈞堯的散文集《尋找一個人》,共同入選「北台灣文學」的第七輯。

由台北縣政府文化局於最近出版。顏艾琳的前一本詩集《骨皮肉》出版後,受到各方重視和好評,相關的評論文章也作為附錄收在這本新詩集中。

*由德州的美南華文寫作協會編輯出版的文學作品集《南軒集》第三期已經出版,全書內容豐富,包括「活動留真」「特選.得獎作品」「活動報導.側記」「散文」「詩」「極短篇.小說」「剪報特輯」等部份。詳細報導了該會兩年來的活動情況,並收入該會數十位會員的創作。

短詩三首

(台灣)顏艾琳

帶著刺的女人

心裡頭,破了一個洞。

硬生生地長出仙人掌來。

女人哭乾了淚水,

就變成這種狀態。

一種被沙漠逐漸蠶吞、淹沒,

只能緊緊留住水分;

隱忍的宿命。

岸邊的樹,

被風一吹,

落下了許多葉子,

變成一尾

   一尾的 魚,

在水裡繼續活著,

實現樹想去流浪的夢想。

垂釣

細細的釣魚線

拉扯著廣大的海洋,

冬日 寂寞的海岸

此刻有涯了。

葉芳詩二首

 

九馬畫山*

 

是何等神力

瞬間定格了

凌空飛馳的駿影

以峭壁為屏

綠葉為鬃

鑲一幅

亙古的風景

騰躍的馬蹄

踢不碎千年頑石

仰天嘶鳴

迴盪成蕭蕭風聲

日夜呼喚

呼喚那雙遺失的翅膀

飛渡漓江煙雨

帶你逐日而行

乘雲而奔

*九馬畫山是位於中國桂林漓江邊的著名風景,據說智者能在崖壁上看到九匹馬的形象。

雪 月

在北風中

發紫的月亮

冷冷地瞅著

那條寂靜的長巷

和零丁的路人

昏暗的燈光

折射懸掛的寒冰

天空,在漸漸遠去的

背影後,崩潰

欶欶散落一地

斑斑駁駁的 雪痕

沉思金山寺

﹝沈陽﹞劉志剛

我摩挲著金山寺

曾經被江水湮沒、斑剝的

青苔

叩問當年

白娘子為什麼

寧可觸怒天庭

也要拼死奪回千年的

等待

蝸居山洞

靜思多載

人蛇共夢的執著

想必法海終於

明白

地球本來就是

所有生靈共生共有的

村寨

緬懷愛國將軍張學良

何丹峰

百歲人生慷慨歌,

風雲變幻任磋跎。

危亡義膽撐天勇,

窘困孤心逼島磨。

熱淚須蘸新梓里,

豪情曾震舊山河。

檀香山遠香如故,

滄海棲魂月跳波。

自嘲

江鴻

人生六秩重開頭,

力戒浮躁長處留。

生活質量應講究,

事業卓越當追求。

起早熬黑藍圖繡,

見異未遷基礎厚。

與時俱進壯志酬,

遺憾光陰不倒流。

楊炳煊詩二首

 

燈下讀杜甫詩

深秋小雨漸生涼

獨坐燈前夜更長

子美詩章多感世

一回一讀亦神傷

午夜聞雞

月上東山日已西

芸窗拈管覓詩題

夜深忽聽雞聲起

錯認蟾光作曉啼

東西交匯,融和各地

評《藍色夏威夷》文集第二集

(加拿大)劉慧琴

        從洛杉磯到夏威夷是五個多小時的飛機航程,從溫哥華乘飛機前往也是五個多小時,而從東京前往還是五個多小時,夏威夷就是這樣一個地處太平洋中心,在東西半球的交界線上,接待著來自四面八方遊客的旅遊勝地。夏威夷也是一個融和著各個族裔的地方,這種打破地域性的特點也充分地表現在最新出版的《藍色夏威夷》文集第二集中。

        《藍色夏威夷》文集第二集收集了近四十位作家的作品,作者不限於夏威夷一地,或是美利堅一國,能打破國界、地域的限制,是這部文集的一大特色,這就使我們能欣賞到亞弦、洛夫、非馬、林爽、葛逸凡等非夏威夷本地作家的作品,這不僅擴大了讀者的眼界,也是華文作家之間的另一種形式的文化交流。

        從題材來看,有名人傳記、軼聞,如羅錦堂的『胡適與錢穆一字之爭』,亞弦的『百合的傳說╴懷念三毛』、黃河浪的『百齡少帥的晚年生活』,和胡佩鏘的『千年一草聖╴于右任傳奇』都是不可多見且具史料價值的作品。這些作家在遠離故土後,擺脫了政治和人事的影響,使記敘增加了客觀和深度。

        夏威夷四面環海,到處是誘人的海灘,大海孕育了夏威夷人開朗、熱情而又富於冒險的性格。我是屏住呼吸閱讀完葉芳的『太平洋的呼喚』,兩個衝浪少年與巨浪博鬥,驚心動魄的場面在葉芳筆下極其流暢地隨著滔天巨浪奔騰而出。不是親歷其景而又觀察細微是寫不出的。彩虹處處,在溫哥華時見過,在阿姆斯特丹的遊輪上捕捉過雨後的彩虹。王炯筆下的『彩虹』卻淋漓盡致地將夏威夷「猶如一條在茫茫大海間上下翻騰的金龍」般的彩虹景色呈現在讀者眼前。

      夏威夷本來就是一個充滿畫情詩意的城市,給了詩人以倘佯想像的廣闊天地。非馬的詩歌像畫家的畫筆,畫出了風情萬種、婀娜多姿的夏威夷,「穿紅草裙的少女/穿綠草裙的椰樹/穿藍草裙的大海/穿白草裙的天空」(非馬『夏威夷遊記』)

      寫華人史,現今的,過往的,是華人文學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可以說,沒有哪一個華人的作家的筆下,沒有觸及到這個主題。去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為生活離鄉背井,或因放治原因浪跡天涯,或是追求一個理想飄流異邦,或只是偶然的機緣成為域外過客。李明心的『李金髮在舊中國的沉浮』敘述了中國象徵派詩歌創始者李金髮曲折坎坷的一生,最後終老異鄉。葉芳的『閃耀陽光的大樹╴鄺友良』則介紹了美國史上首位亞裔聯邦參議員。楊炳瑄的『火燒唐人街』使人聯想起卑詩省歷史上的排華潮,印尼、越南華人的悲慘遭遇。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有一段辛酸的海外孤兒的日子。歷史的記載是必要的,沒有華人先輩和著血淚的創業,就沒有海外華人的今天。

      時代變了,華人的社會地位變了,在新的情況下,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青梅的『拆牆』寫一對中國老年夫婦和一對白人老年夫婦毗鄰而居,中西文化差異造成了彼此的隔閡,但在相處的過程中,相互了解、關懷達到和諧,不止是在世的兩位中西老人合為一家,造成文化隔閡的牆也隨之拆除。

      高于晴的『洞房夜』反映的則是另一種當前不衹是在主流社會,而且在華人社會也存在的問題。婚姻不一定要有愛情,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可以「把婚姻做為一盤生意來經營」。『洞房夜』及文集中其他類似題材的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商業社會的互相利用對道德觀念的衝擊是帶有普遍性的。

      生與死是人生必經的路程,生與死也是文學題材的一個方面。如何在逆境中求生,是擺在每一個移植海外華人的現實。《藍色夏威夷》文集里不少作品都觸及了這個問題,連芸的『為誰辛苦,為誰忙?』寫了一個老年船工「偷渡到美國,洗了幾十年碗,一天打幾份工。一次放工後太累,靠在高熱的水管旁暈倒了,到別人發現時,半邊身體的肉都燙熟了。﹍﹍料理後事時,竟發現他有二十多萬美金存款。」讀來觸目驚心,發人深省。連芸同時也寫了既無恆產,又無積蓄的夏威夷人活得快活、瀟灑自在。作者在這裹提出了由於中西文化的不同,對待生活態度的差異。記得多年前,一位華人教授提到他的西人學生將房子賣掉,用這筆錢去周遊世界,認識人生。聽來似乎匪夷所思,這裹又回到了連芸在文章結尾提出的:「你的一生到底追求什麼?」

      生固不易,能坦然面對死亡則更不易。丁嵐的『黃色情結』、青梅的『吱吱響的木橋』裏的主人公面對死亡的坦然,使死亡不再僅是灰暗,只不過是為了給一首曾風靡一時的曲子,加上一個「有力度」的結尾(『黃色情結』)。在青梅的小說裏,兩個都只有兩年生命的一老一小結為連理,相依相伴地走完了人生最後的路程,留給讀者的是對他們的罣念,是對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的祝福。

     《藍色夏威夷》第二集無論從內容到作者隊伍都較第一集為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他們的精神,也是他們的方向。如果還有什麼奢求的話,則希望在第三集中能見到更多精品,更多年輕的作者。曾在夏威夷見過黃河浪和他的一班文友,他們是人數不多,但能群策群力,他們努力的成果業巳獲得了當地政府及華人社會的認同與支持。他們的經驗也是值得其他華人文學群體借鑒的。

爭一口氣,忍一口氣

連芸

 

  自從95歲高齡的母親前年過世後,我心情一直不暢。從幼到大,許多被忽視遺忘的母愛都從腦底泛起,時時處處令我感動,令我內疚。此時,我才發現有許多的話還沒對母親講完,真可惜,真遺憾啊!

  每當我與成人英文班的同學講起這些,講到母親在清晨睡夢中安祥去世的情形,許多老年的同學竟羡慕的講:“我一生人就是祈求像你母親這樣的“好死”,人能無病無痛安然解脫,真是三生才修得到的。”我只當這是老人家安慰我罷了。

  近期我經常清晨在“阿拉莫拉”最美的海灘上漫步、沉思,突然悟道:人活著已經不容易,“好死”也許更不容易啊!

  我看到清晨從地平線上升的太陽,在廣闊的海面上射出萬道金光,映照著椰樹,沙灘,世界上有名的五星級酒店,希爾頓彩虹大廈和無數高樓,排列在弓形的海灣畔,偶而太陽雨輕飄飄灑下,從這處煙雨濛濛的山脈到達兀立海邊的鑽石山。

  真美,這人生最美好的享受,有些人卻因一念之差有了極大的改變。

  最近,又收到一位獄中老人的來信,提到他所過的不自由的生活。想起幾年前,和他在一次北美作家會議上見面,大家歡聚一堂,會後曾集體暢遊武夷山、九曲溪,每六人一組坐在竹筏上,由訓練有素的船夫撐著,滑過曲曲彎彎的溪水,我們這竹筏上坐有年青的負責招待我們的美小姐,大家有說有笑欣賞兩岸風光,寫武俠小說的一位作家突然對美小姐講:“不如你跳下水去,然後我立即下水救你,演出一場“英雄救美”,那多有詩意啊……”語音沒完,那專心撐船的船工搶著喝道:“千萬不可開這樣的玩笑,弄不好打破我的飯碗,我還要受罰……”

  我們見那船工一本正經的模樣,更是笑成一團。平穩的竹筏也有些搖動,溪水在竹筏上漫起,濕了我們的鞋子。只有坐在我前面的那位老人動也不動,心情沉重得令我詫異。我曾約他,等他回到華盛頓後,我們可能去拜訪他,也請他有空來夏威夷玩。以前他經常都在夏威夷渡假,有時一年會住半年以上,是夏威夷文友的常客。而且他拉得一手好二胡,又是京劇愛好者,常與各地國劇社的票友們一起拉拉唱唱,十分融洽快樂。

  過了好幾個月,他沒來,我卻從報上看到驚人的不可致信的消息:他由於衝動憤怒致犯下大事,引起牢獄之災。初聽到大家都不信,但經電視轉播、報紙登載後,才知真有其事,只是大家卻覺得不可理喻?!

  由於我們作協地址信箱是公開的,而我負責對外聯絡,一年中我收到他幾封來信,寫了許多地址、電話來,是他要好的老朋友,乾妹子,國劇票友的,希望我幫他聯絡,我試著打了許多電話……但人們都非常忙,而這兒的華人又特別忙,於是也就無法幫到他。我只有寄出書報,令一個突然被困的人有個窗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他卻又是眾多讀者中最細心的一個,對我們報紙沒有錯別字十分讚許,每篇文章都認真讀,有時還寫感想,令我們對編輯工作更加認真。也許他現在閒來無事時間最多了吧。

  除寫作外,他過去開了幾年餐館,在出事之前,又賣了自己居住的別墅,人們推測:他應該有一筆積蓄。如果帶著這筆錢到充滿陽光的夏威夷來渡餘生,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嗎?為什麼會陷在糾纏不清的恩怨之中而不能自拔,會碰到一個終生難逃的劫數呢?許多人認為:“那是氣不過吧?”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就是這一口氣嚥不下,這一口氣端不平,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其實人生在世,誰能不受氣?誰沒有遇到過委屈和冤枉?想我母親能活到95歲,她一生忍下了多少氣啊!練就了多少功力啊!她能那樣平靜地、悄悄地離開這多災多難的世界,真是談何容易呢!

  回想母親在那“文化大革命”時代,她曾一再講到一個親人,令她非常地佩服。那人被批鬥,被罰站在工廠的大門口,胸前掛上一個沉重的大牌子,彎著腰指著牌上寫的“反革命份子,老右派XXX”,自己喊著打倒自己的口號,受到進出工廠大門口的人們羞辱,每天早出晚歸,必須這樣忍受著,不能倒下去,倒下去人們更會當死老虎打,還要踩上一隻腳……

  母親悄悄地流著眼淚,時常對我們講述這情景,而且非常堅決地對我講:“那種罪怎是人受的?!他能活下去,真不容易啊!如果是我,我就沒臉活下去,一定去自殺的!”殺人和自殺,在那個時代,是許多人面臨的考驗,許多的人在武鬥中被殺了,許多名演員,音樂家,戲劇家,甚至對人民大有貢獻的科學家,他們熬不過這種不是人的生活。自殺了,也就是受不了這一口氣啊!

  而這位老親人,卻是用另一種人生哲學忍下來了,如今還很健康快樂地活著。當一切都成為歷史時,我曾認真地問他:“你當時是怎麼想的?”他帶著一副饒恕一切的神情說:“人生就是演戲嘛!那時個個人都想演英雄楊子榮,誰去演壞蛋刁德一呢?沒有壞蛋也演不成這台戲了嘛。沒人演,輪到我演,我就演下去嘛。當時多少風雲人物都一轉眼滾下台去了,而我還能有今天這幸福的老年生活,究竟誰是英雄呢?”

我一面聽著,一面苦笑,是的!活著真不易,我母親也就在那95年大風大浪裡驚嚇,恐懼,小心翼翼地活下來了,有多少的忍辱負重,有多少的委屈辛酸,她在臨終前幾個月對我留下一句:“人生沒什麼意思”的話就靜悄悄地離開了這多難的世界。她走了,我心裡好不平靜,許多許多的往事在心中泛起漣漪,一波一波。此時,我才深切感到活著真不易,而一個“好死”卻多麼難求啊!一口氣,氣不過,嚥不下,就斷了。一口氣能通暢,就大步跨過這人生的劫數,再開創一個新天地。眼前夏威夷的藍天,碧海,金黃沙灘是否在告訴我:天意不可違,爭一口氣,忍一口氣,上天既賜予我們生命,就要好好活下去,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紐西蘭總理向華裔道歉    

(奧克蘭)  林爽 

馬年首件大喜事

中國古語有說:“牛馬年,好耕田”。今年,適逢馬年,在綠草鬱鬱、白雲悠悠,風吹草低見馬羊的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Helen Clark)就一馬當先,連同民族事務部長佐治霍金斯 (George Hawkins),於大年初一(二零零二年二月十二日) 在國會蜂巢大廈內,設酒宴招待居紐的新舊華人移民及社團領袖;同時並宣佈了一項天大喜訊:她代表工黨政府,向全國約九萬華人公開道歉。她表示,那項在當年是合乎法令,但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現今社會看來,卻是違反公義而不平等的制度,絕對不能接受。對此,她特別向曾支付人頭稅 (poll-tax) 的華人後代致以深切歉意。
工黨政府此次為華人新年舉行慶祝招待會屬於首次,也開了紐國政府主動慶祝其他民族節日的先河。總理海倫克拉克勇氣可嘉,為百多年前政府犯下的錯誤,大膽承認並道歉;難怪大部分華人同胞對此皆額手稱慶,欣喜莫名!認為此舉無疑提升了華裔在紐的地位。當年紐國政府是倣效美國加州、加拿大及澳洲之後,另一個向早期華人移民徵收人頭稅的國家。加拿大及澳洲已先後在1903年及1923年廢除了人頭稅,可兩國政府至今仍未有向華人表達任何歉意;但紐西蘭雖然是最後一個取消此項不公平法制的國家,卻是第一個勇於承認過錯。總理海倫克拉克代表工黨政府,為紐西蘭這小小島國,做了一件極其漂亮的“ 大事 ”, 因而深受華人欽佩,近日更民望上升高達55%。

紐華百年血淚史

紐華歷史不過短短一百多年,可每段時期,華人所受到的歧視及恥辱卻叫人沒齒難忘。
據紐國歷史記載,1871年,當華人只有2641名時,(佔當時全國人口1.75%),排華情緒已經甚為高漲。1880年政府曾派員參加“大洋洲會議”,商討對付華人辦法。1881第一次排華法案通過,規定每名入紐境的華人,必須繳納人頭稅十英鎊。到了1896年,當時總理李察.史頓 (Richard Seddon) 更領導國會通過排華法案,限制船隻入口每載貨物200噸才可載華人一名;並將人頭稅增至一百英鎊 (相當于目前五千五百美元),這對於當時華人而言簡直是天文數字,恐怕窮他們一生,也難以清還。1898年,總理李察.史頓更拒絕華人申請入紐籍;1899年,又進一步規定非英裔移民必須通過“英語測試”方能入境。因而在1899到1952年間的半個世紀內,根本就沒有華人能入紐籍,換言之,華人被摒棄於享受各項福利金制度的門外;當時紐國政府對華人的歧視,簡直馨竹難書。幸虧不公平的人頭稅法案,終於在1934年,由關稅處長宣佈暫停徵收;1944年終告正式廢止。當時,除了華人外,沒有其他種族受此不公平對待。政府之所以立下此法例,是因為白人認為華人對其造成威脅,恐怕更多的華人入境會破壞他們的“純白紐西蘭”的美夢,故而用此法令作為“排華”的主要工具。直到1936年,工黨政府上台,華人終於得享養老金福利。1949年,另一任工黨政府又準許在紐居住滿二十年以上的華人五十戶,申請他們的家眷前來紐團聚。1987年,再一任工黨政府放寬移民政策,使大量華人湧進紐西蘭;1993年,亞裔人士入境總數開始超過歐裔,成為歷史之最。可華人移民仍然難逃受歧視的命運,較為注目的有1993的“亞洲入侵”事件、1995年,奧市中區某小學拒受母語非英語學童入讀該校之醜聞等等。

華人被徵人頭稅

1993年底,一位名叫麥禮祖 (Nigel Murphy) 的圖書館研究員受“紐西蘭華僑聯合會”的委任,進行人頭稅研究;他經過廣泛諮詢與深入調查,半年後終於寫成了<<紐西蘭的人頭稅研究報告>>。報告中記載:第一批華人礦工是在1886年,由紐國南島的但尼丁商會招聘到紐西蘭的。當時他們到奧他哥(Otago)開採金礦,起先還頗受當地的歐裔人士歡迎,可因華人一向勤勞刻苦的工作態度,漸漸受歐裔工人妒嫉並排斥,認為華人礦工到來與他們搶麵包,因而開始對其有了成見,千方百計限制華工入境。
該報告指出,從1882年到1934年間,紐西蘭政府在4500名華人身上搾取的人頭稅款項約三十萬八千零八十英鎊。 這恥辱性的法令,使我們的祖先歷盡艱辛、飽受歧視;在語言不通的異國他鄉中,默默忍受了六十多年。那椎心泣血的心頭痛,那無法言喻的恥辱感,如今都在總理真誠的道歉聲中,與他們後人的熱淚盈眶中化解了!

新舊華人的回響 

對於總理此次的道歉,一般舊華人對此均表示欣喜,尤其是那批有“切膚之痛”的後人,他們希望政府所作出的金錢賠償,能作為他們下一代開辦華文學校的基金,同時也因他們的祖先委屈得以平反,討回了公道而感到前所未有的安慰;至於一般新移民,較少有感同身受,有些甚至抱著無關痛癢的心態,可最低限度,大多都因華人地位逐漸受重視而感到欣慰。
總的而言,世界各國的華人移民從早先的“目不識英”,外輸勞力“賣豬仔”,到近十多年來的“學貫中西好人才、腰纏萬金投資來”,其質素已大大提高,可受主流排斥的情形仍然存在。但願此次總理的公開道歉是紐華提升地位的好開端,更願各地華人移民能尊人重己、潔身自愛;並隨著祖國的日漸富強,而更受移居國政府的尊重與主流社會人士的公平對待。

寫于2002年2月18日

本文內容部分參考自:
1. Manying Ip葉宋曼英博士的“也是家鄉”(1994)
2. Nigel Murphy 麥禮祖的 “紐西蘭的人頭稅研究報告”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