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創作成就 推廣中華文化
<<藍色夏威夷>>第二集籌備順利將要出版

(本報特稿)為籌備出版<<藍色夏威夷>>第二集,本會在1月10日發出了通知信,即得到各方的熱烈迴響,捐款贊助和寄稿備選的人很多。在1月底出版的<<珍珠港>>第13期上刊登了首批樂捐者名單,包括謝野萍、謝信一、高振堯、高于晴、黃河浪、葉芳、王炯、羅錦堂、曹曉雲、謝鄧韻雅、連芸、謝安妮、吳義伯、葛逸凡、李明心等人。其中高振堯、高于晴二位除了上次捐款外,近日為表示熱心支持的誠意,每人各再捐出550美元,李明心教授也再捐出200美元。還有遠在芝加哥的著名詩人非馬先生樂捐100美元,舊金山的畫家胡佩鏘女士主動寄來120美元,作家葉莉莉女士也寄來100美元資助出版,都使我們很受鼓舞。

本會仍在努力向有關的社團申請資助,也希望獲得會員和各界人士更多的支持,早日籌足款項商定出版事宜。另一方面也已著手與出版社聯系,爭取盡快順利出版。

我們已收到眾多會員和部份非會員的文稿,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並在2月25日寄給全體會員和顧問的“重要通知”中提到,截稿日期為今年4月15日,逾期作自動放棄甄選資格論。盼尚未寄稿者盡快寄來,本會不另通知。在編選文集時,原則上當以會內成員為主,但本著“有容乃大”的宗旨,也將適量選用會外文友的作品,包括與本會經常聯系並曾在<<珍珠港>>發表作品的部份海外名家的佳作,相信<<藍色夏威夷>>第二集當比首集質量更高、更為矚目。夏威夷州華裔參議員譚鴻章先生(Senator Rod Tam)及州眾議院代表李‧阿胡‧依莎女士(Ms. Lei Ahu Isa)都已為本書題詞祝賀,著名詩人亞弦先生已來函預訂了三十本書。

第二批樂捐者名單

     現將第二批樂捐者名單公佈如下(截至3月31日止),日後收到者仍會陸續公佈,並將全部刊登於<<珍珠港>>及<<藍色夏威夷>>第二集書內,萬載流芳。

高振堯   $550   非  馬     $100
高于晴   $550   葉莉莉     $100
松鶴國際   $200   美華協會     $100
李明心   $200   Greenberg    $100
鄭傑西   $200   許銘珊       $70
胡佩鏘   $120     沃鼎盛       $50
貝聿文   $100   李延風     $50
丁學成   $100   黎志琨       $50
高裕庭   $100   田辰山       $35
江美珠      $100   馬渭泉       $30
陳  明       $100   謝麗佳       $30
蔡皚如      $100   王海丹       $30
陳洪鋼       $100      袁勁梅       $30
陳鍾大明     $100   史滌然       $20
董惠琳      $100   楊炳媗     $20
劉小櫻      $100

 

金山粥會文會

舉辦新春雅集

美國金山粥會文會於一月七日華埠金龍酒家舉行新春雅集,並拜新年,舊金山市議員余胤良到會向與會人士賀新禧。

著名箜篌演奏家崔君芝在雅集上演奏了多首名曲,著名詩人紀弦特上台讚賞。舊金山市議員余胤良在雅集上向出席人士賀年,並向粥會會長胡佩鏘頒發表揚狀。胡佩鏘向崔君芝和李玉旺贈送感謝狀。

陳碧霞吳佰如

舉辦國畫聯展

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名譽理事長、工筆花鳥畫家陳碧霞、和以山水人物著譽的吳佰如國畫聯展,於元月廿日起至廿八日止,在舊金山華埠千峰畫廊展出九天,逾三百餘位藝文界及熱愛繪畫的人土前往參觀,並有多位收藏家到會場購買兩位畫家的佳作。在新春氣氛濃郁的華埠,更添許多藝術界的繽紛。

展覽會係由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和國際藝術家協會主持,柬邀藝文界及僑學界人士參加,廿日到會擔任開幕儀式剪綵的計有: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理事長陳大哲、監事長紀弦,亞洲藝術學院院長繆劍生,中華藝術學會理事長陳敏華等。是日前往參觀的尚有;中華藝文學會會長吳宗嶽,金山粥會會長胡佩鏘,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副理事長葉莉莉等。

各地文訊

  • 由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出版的《加華作家》季刊於去年夏天創刊,社長盧因,總編輯陳浩泉,英文編輯梁麗芳,劉慧琴,編委還有阿濃,韓牧等人。迄今已出版了夏季號和秋冬季號,分別報導了在溫哥華舉辦的「華人文學─海外與中國」第三屆、第四屆研討會的盛況,並發表了許多會員,顧問及其他作家的作品。該刊中英雙語並重,也刊登以英文寫作的華裔作家作品,或由中譯英的詩文,還有文壇消息等,內容豐富多彩。
  • 由印華作協所編《印華文友》第六、七期合刊已出,有明芳所寫《世界華文作家大會散記》,報導了該會袁霓、茜茜麗亞及明芳三人參加去年11月在洛杉磯召開的世界華文作家第四屆代表大會情況,以及袁霓在大會上的發言《印華文學近觀》。也有陳冬龍寫的《面向21世紀東南亞─國際學術研討會側記》和雯飛寫的有關印華作協舉辦新書發佈會和展銷會的消息。還刊發了井里汶文友之頁與短篇小說專輯等。
  • 由新加坡詩人方然主編的《赤道風》季刊第47期已出版,報導了在桂林舉辦的「第五屆國際華文詩人筆會」的盛況,以及新馬詩人史英、方然、秋山的論文。還有散文、小說、遊記和新詩作品。
  • <<香港文藝家>>於去年底創刊,今年2月出版了第二期,是由香港文藝家協會編印的,內容包括文壇訊息,文學創作和評論等。本期內容則有王一桃、曉帆、張君默的詩文,鄭良樹、吳奔星、王劍叢、徐嘯虎的評論及忠揚、駱賓路、東瑞的“微型昆蟲小說”等。
  • 由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編印的<<獲益之友>>季刊第33期已於2月底出版。主要有出版消息、新書介紹、前言後記和各種文訊。頭版報導了著名老作家、資深編輯劉以鬯先生的小說<<對倒>>出版後所產生的廣泛影響。該出版社由黃東濤和蔡瑞芬夫婦經營,創業十年來,出版了數百本圖書,深受廣大讀者特別是中小學生的歡迎。

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副理事長

葉莉莉女士訪問夏威夷

(本報訊)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副理事長,舊金山《中山報》社長葉莉莉女士偕其夫婿曾恆勵醫師於今年二月初來訪夏威夷,並與本會多位成員會晤交流,增進了瞭解和友誼。

葉莉莉伉儷原與本會顧問丁學成先生是多年舊識,二月三日中午,在丁學成先生陪同下參加了檀香山華人的新春酒會。接着在文化廣塲富臨酒樓與本會成員會面茶叙,出席者有本會名譽主席羅錦堂教授,主席黃河浪等。之後在僑務專員黃海龍先生帶領下參觀了文化廣塲的各項設施及中國歷代文物、服飾展,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水火情韻

王克起

在夏威夷,山是“硬件”,海是“軟件”,有了這兩件,整個旅游“網路”便活絡了起來。

順著山,沿著海,我們按照瓦胡島的旅游路線,從檀香山來到了島的北部,一個依山面海的旅游娛樂熱點:波利尼西亞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座落在公路一旁,另一邊是大海;藍瑩瑩的海水吻著路基,迸起一股股溫潤的氣息,涼絲絲的山雨撲來,把乳白的雲霧壓向大海,於是,山與海便把文化中心籠罩在蔚藍與乳白的清新氛圍之中。

進了大門,在藍白氛圍里,便交響著隨處可聞的“阿羅哈”的歡樂。“阿羅哈”是夏威夷語“你好”,也可用中國的手勢數字“六”(大小拇指伸直,中間三指彎曲)來表示,用來打招呼或歡呼,聽來熱情而歡快。

喊著“阿羅|哈”,我們乘上了獨木舟。不過,這種獨木舟卻是雙船體的,每排可坐四人,共七排;如果這舟真是“獨木”的,那該是棵十多人合抱的大樹。舟行河上,河水碧澈─對,這水極可能是海水,記得檀香山市內有條“運河”,就是海水河。

下午兩點半,所有的獨木舟停止運行,一律搭上長方木板,走馬燈般進行著水上舞蹈表演。跳舞的人,多是楊伯翰大學夏威夷分校的學生,他們大多來自波利尼西亞諸島國,經過山燻海泡風吹浪打,個個出落得黑珍珠似的。當他們精力充沛舞技嫻熟地快速扭動著腰肢,華麗而性感地婆娑著草裙舞時,兩岸的觀眾齊齊爆出一片喝采!自然,也有一襲白紗罩身,頸、臂、手腕各套一花環的少女,優雅柔美地在水上輕歌曼舞─她們的身影搖曳水中,宛若一株株俏麗婀娜的銀珊瑚!呵,這些舞姿美妙的水上仙姬,她們靈活生動的精采演出,讓世界各地來的觀眾,饒有興味地觀賞了波利尼西亞的習俗禮儀,品味了原住民濃鬱的風情神韻!

除了舞者,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楊伯翰的大學生在此“打工”─給我們撐船的年輕人,就是來自中國東北學酒店管理的;像多數東北老鄉一樣,小伙子見了我們十分熱情,撐船時,一邊大聲用英語解說,還不時用中文小聲回答我們的問題。

沿河兩岸,星列著波利尼西亞文化村。在一般人眼里,無論是薩摩亞、新西蘭」湯加、大溪地、斐濟」瑪貴斯還是夏威夷,所有的村落都大同小異,都有草屋和椰子樹。但這里的茅草屋,無論是長方還是渾圓,都極干淨舒適─這種用現代工藝仿造的原始民居,既漂亮又堅固,讓人感受不到原住民生活的艱辛,還不如我們在超大銀幕電影院看到的“波利尼西亞探奇記”上那一座座煙燻火燎頂壁烏黑的屋宇,更加貼近生活─在風雨浪濤中,在茂樹密林里,你既可看到婚喪嫁娶、捕魚狩獵的習俗,更可看到持械格殺、縱火焚屋的慘烈...

在“新西蘭群島”的一座草棚下,陳列著一艘漆得棕紅發亮的獨木舟。舟的一端,有一棕紅色的男人頭像,船身打磨得十分精細,又漆得油光可鑒。作為展品,工藝不可謂不精湛,但任人皆知,這決不是原住民的日常用具。其實,這些島國村落所展示的一切,均是采用“典型化”的手法,以最可驕人的物品,顯示其民族的優秀和對文明的追求,而決不會拿貧窮落後來招人哀憐、輕視,甚或受人凌辱。

自然,追求文明並不意味著唾棄先人的創造。雖然舉世聞名的“火之子”;一個強壯的頭戴藤編花環,下著草裙短褲的薩摩亞男子,在表演“鑽木取火”時,還不時調侃一句“誰有打火機”,哄起一片笑聲,可是,當他從木棒上引來火種點燃茅草騰起火焰時,便全場無人不喝采了!

也許波利尼西亞的先民,不靠鑽木而取火;也可能是噴湧的火山熔岩,燃亮了他們文明之火。每每看到火山噴發,騰起如柱焰火,流淌著耀目的岩漿,波利尼西亞的歡樂便沸騰了。夜晚,在露天舞臺表演的歌舞:“地平線,海天交會之處”就繽紛燦爛地再現了這一如火如荼的場面!不,這些膚色如火山岩漿的少女壯男,就是那紅旺旺跳動著的火焰!看,那些頭插羽毛,身著樹葉,舉著棍矛,赤胸祼足的男子,該是多麼粗獷雄健!他們伴著轟隆隆的鼓聲,呼叫、跳躍,熊熊的氣勢如焰似火!少女手上的小火苗,該是從火山上采來的一朵火漿吧!瞧那對對火花,在暗暗的舞臺上,流動跳躍,紅亮鮮活,多麼歡暢!而最後“火之子”的出場,又把整個演出推向了高潮。只見他雙手拿著熊熊燃燒的火刀,或高拋,或遠投,或銜在嘴里,或躺在地上手舞足旋,粗壯的身子如猿猱般靈活騰跳,簡直像雜技演員、魔術師,出神入化,令人目不暇給!人們的如熾歡情,也被他翻騰得如狂如醉!

啊,這些居住在火山下或珊瑚礁上的民族,即使沒有文字、語言,單靠形體動作,也可讓人們通過豐富的舞蹈語匯,了解他們的歷史和傳統,感受他們的生活和感情!

波利尼西亞,多麼悅耳的名字,波利尼西亞,多麼美麗的地方,波利尼西亞,多麼熱情強悍的民族!如果有機會,你難道不想親自走一趟,看看這些撒在中、南太平洋上的翡翠,看看珊瑚礁下的小精靈─熱帶魚,聞聞那如珠翠閃爍濃香四溢的熱帶花卉,品品那帶點野趣耐人尋味的水火情韻?

抄詩雜記

(北京)雁翼

在我的意識里,詩就是詩,是沒有什麼七律五絕漢賦宋詞元曲之別的。因此,當我看到古人把名曰宋詞的長短句稱為“詩余”之說,就十分的不能接受。如果古人這一說法合理,元曲和八十歲的新詩就只有排為詩之外了。我不是詩的選編家,我只是一個讀詩人,前面的看法,只是讀詩人的一種讀詩實感,不具有理論的性質。但這樣也有好處,不必顧及選編家們必有的那些顧慮,即選編過程中既要顧及詩的品位,也要顧慮名家的論定,還要顧及詩人的社會地位,更要顧慮政治氣候等等。而我這個讀詩人却自由的多了,我只注意詩對自己的感動程度。這冊抄詩,便是我被詩感動的記錄。既不必按形式分類,只按照詩產生的年代次序抄錄,而且是越抄越喜越抄越自豪。我們的民族創造了這麼好這麼奇特的語言文字,又奇妙的運用這語言文字創造了別具一格獨一無二的詩。另一個令我喜令我自豪的事是中國詩歌四千多年來沒有斷代,這是神奇的漢語言文字強大生命力的果實。四千年,興興亡亡多少朝代都成了歷史的沈迹,而詩歌還活着,現在有文字記載下來的第一首詩是四千多年前帝堯時代的擊壤歌,之後的帝舜時代和夏、商、周代都有詩留下來,到了漢代,文字記載下來的詩就更多更豐富了。四千年詩歌歷史不斷,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一個少有的奇迹吧!

我愛好抄詩,是我的文化背景促成的,我不象中國其他詩人那樣,從小由父母教詩背詩,少年時代又有老師教詩,而我在最易背詩記詩的幼童,少年期還根本沒有接觸過中國古詩,待我有了一定的文字能力有機會讀詩時,已是二十歲了,一首詩往往讀三遍五遍也記不住,這樣就想出了一個笨辦法,眼看口唸手抄來加深記憶和理解。當然,沒有老師教也有好處,可以不管文學史對某一位詩人的定論,也可以不理睬名牌理論家的論點,而是自由的遵守自己的感受,卂能動我心感我情搖我魂引我思的詩便抄記下來。值得說一說的是半個世紀來我讀詩抄詩中積累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第一,我沒有抄名曰《詩經》里的詩,因為我沒有古漢語的能力,讀《詩經》必須翻查辭海和古文資料,剛有一點讀詩中的感情全被冲亂冲散了。還有《詩經》的詩雖然叫“經”,歌帝王功頌帝王德的東西太多太濃。引不起我的興趣。同樣的原因,我也沒有抄記《楚辭》里的詩,雖然它少了許多歌功頌德的成分,但古奧的文字使我失去了熱情。而沒有被孔夫子收進《詩經》的詩我卻設法查找、抄錄了一些,在我看來,這些不被孔夫子看重的詩,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都比《詩經》更具可讀性。

第二,可能與有了統一文字和書寫工具的發展有關,從我們看到的東西來推斷,中國古詩經過兩千年的成長,到了漢代有了一個不小的發展,三言,四言,五言還有名曰“樂府”和“賦”的詩體形式,都在自由而活潑的成長着。而且有了一大批專門記詩的人們,這些都是看得見的事實。問題是漢之後的唐代給詩設了一套規矩,從每行詩的字數每首詩的行數,韻的位置,行與行之間的“對仗”都有了“規矩”,把漢詩的一些活潑和自由都擠跑了,寫詩成了帶上鎖練的跳舞,跳出了被稱為“高峰”的唐詩。

幾十年的讀詩抄詩過程中,總覺得唐詩是“高峰”之說有些不合實際,如果我們仍認定詩是語言的藝術,那麼從語言文字的生動活潑性豐富性以及描寫人類心靈活動的細度深度廣度和多角度來考察,宋代的長短句即名曰“宋詞”的詩要比唐詩豐富而多彩。這些詩的實際人們是看得見的,其所以把“高峰”冠給唐詩,是因為權威們沒有把“詞”視為詩而是視為“詩余”,這恐怕是一種不公正,一種保守的形式主義偏見。

第三,還有一種情况令我費思,中國的白話詩是什麼時候產生的?一般的說法是八十年前的“五、四”,是舶來品,是胡適帶頭開始的。如果,閱讀了名曰“元曲”的組詩(即套曲)和單篇(即小令),就會改變看法,以大量的鮮活的俚俗白話構成一首詩主要成分的是八百年前的關漢卿、王實甫、王和卿等一大批詩人,但為什麼不被承認呢?也許和宋詞的遭遇相似,既然宋詞是詩之余,元曲就該是“詩之外”了,因此,我認為中國的白話詩應當從元曲開始算起。但這並不否定“五、四”新文學運動對中國名曰新詩的歷史的貢獻,首先是政治的思想的科學的,再就是白話詩離開了音樂成為一個獨立體,更主要的是“五、四”新文學運動打開了中國詩的眼界和胸懷。總之,“五、四”使中國詩進入了新階段。但是否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還需專家們研究。 再說一遍,中國詩是由中國奇特的語言文字所組建。而要認識要理解漢語言文字的神奇能力,也只有走進四千多年中國古詩里尋找。

第四,我之所以把這些動我情引我思的古詩抄錄成冊並商定譯成英文,是近二十年來和海外朋友進行詩的交流有關,關於中國的詩,海外朋友的看法主要來自書本,而我的觀點又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清楚,但又覺得應當讓海外朋友真實的了解中國的古詩,因為他們多數還要教學生,這才決定抄錄成冊, 通過世界詩人大會作為禮品交到世界各國的朋友手頭,也許,這是向世界介紹中國古詩的一種辦法。

這裏要特別感謝老友杜承南教授,他在重慶大學教授英文許多年,又常去海外講學。由寫了四十多年的詩譯了四十多年的詩又講了四十多年的詩的他英譯這冊詩我感到一種滿足,同時也會受到海外朋友的喜愛。

禾花魚(外一首)

(馬來西亞)王濤

 

虔誠的素食主義者

守望

綠水

青山

飯香中

猛听到一聲

噎!

禾花輕嘆

漣漪

追問着

向桂林走去的

                 月

                 光

2000.08.11.淩晨1.40.

靜坐後.桂林

我流浪在你的流浪之中

追逐在你的追逐之外

山水無情

天涯呢

落在夢的路旁的雪霜 落在

秋陽靦腆的回眸 落在

飛鳥驚慌的投林 落在

星光探窗的靜默 落在

背後隱痛的刀光,落着

落着落着落着

我漂泊的軌內有你的

你的�犖}…泊…

看月的時候

看雲的時候

聽風的時候

聽潮的時候

我自己,那時候

我的失戀

楊埸

 

模仿魯迅先生的擬古打油詩《我的失戀》,戲作四節,博君一粲。

我的所愛在金山;想去尋她缺衣冠。

低頭無法淚潸潸。

愛人贈我橄欖球,回她什麼:驅風油。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發愁。

我的所愛在夏威夷;想去尋她沒有飛機。

低頭無法淚沾衣。

愛人贈我芙蓉花,回她什麼;酸黃瓜。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眼巴巴。

我的所愛在西方;想去尋她隔大洋。

低頭無法痛斷腸。

愛人贈我肯得鷄,回她什麼:VCD。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我心依依。

我的所愛在東方;想去尋她費周章。

低頭無法淚汪汪。

愛人贈我馬列毛,回她什麼:大壽桃。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

                      我不再嘮叨。

詠雞冠花 

(上海)葛乃福

 

雞因冠而儒雅

一個多好的名字啊,雞冠花

朝霞裏有你的倩影

你和雄雞唱得滿天紅

童裝上有你的色彩

你攙着童聲奔向歡樂之中

哪裏有你,哪裏的景致就裝扮得最俏

哪裏有你,哪裏的土地就醒得最早

(組詩《群芳吐艷》之十五)

羅錦堂散曲小令

撥不斷

檀香山

花鬘香。草裙長。彩虹樹下閒彈唱。海畔灘頭戲水郎。太平洋裡去冲浪。輕飄飄直飛到天上。

叨叨令 

自述

功名園地担驚怕,是非場所嫌人駡。神仙宮殿懶行踏。彌陀淨土歸心大。兀的不喜煞人也麼哥!兀的不喜煞人也麼哥!一任他世情冷暖分高下。

 

沉醉東風 

秋日郊行

雲淡淡長空浩蕩。風蕭蕭樹影低昂。紅葉飛,黃花放。獨沉思背立斜陽。踏過小橋數雁行。那管得鼻尖痛癢?

山坡羊 

紐約行

紐約街上。縱目瞭望。行人徹夜到天亮。急忙忙。亂慌慌。為名為利不相讓。分秒必爭似戰場。花,也無人賞。月,也無人講。

山中送別 

夏威

你想告訴誰呢 誰

會駐足傾聽 聽你

娓娓訴說 聽你如一條嗚咽澗流 訴說

一抹往事 一片似曾發生的空山

斷腸雲雨

就這樣 日光在密林裡藏身引退

歲月無言開成花 寂寞的花

我們站在高橋上看 白茫茫的花

從山坡的樹梢飛落 飄過來

散成無數細小白點 像熟悉的淚珠

濺滿你胸前 你說 老了

老了嗎 我們都 我們兩人都

好想就此順勢合葬於薄薄的春寒

飛花裡

在紐西蘭過中國年

( 紐西蘭)  林爽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 ”. 對於移居紐西蘭的華人而言,這似乎是很遙遠,也很陌生的事兒. 在這裡,每年除了十一月五日的煙花節 (也稱 Gay Frawkers)期間市民可以盡情燃燒煙花及點放鞭炮外, 其他的日子裡, 根本就難聽難見爆竹的聲響與縱影.而桃符這種在古代掛于大門外,用作驅邪逐魔的桃木板春聯, 對於新生一代的孩子, 更是全然陌生的東西.加上紐西蘭地處南半球,氣候與季節跟老家完全相反, 那種過新年穿新棉襖,戴新帽子的中國傳統習俗, 在艷陽高照的夏天裡 , 實在難以實行 . 如今想起十年前舉家移民奧克蘭市, 初次在外國過農曆年的情景, 還真是索然無味.當時的冷清氣氛,與從前在香港時那種喜氣洋洋的熱鬧情況相比, 實在不可同日而語.也叫我永難忘懷!

那是一九九一年歲次辛未,羊年正月初一日,剛好是西曆二月十五日,星期五,大清早起來,要不是廚房裡那個從香港帶過來的通勝日曆上醒目耀眼的紅字印著”辛未羊年正月初一,喜神正南….”,  我真不相信那是中國年春節. 扭開收音機, 沒有鼓樂喧天的賀年音樂,只有Talk Back Radio 正在播放的  Call in節目.那些陌生難懂 的奇異口音 (紐西蘭人自稱奇異Kiwi) 竟使自己在老家學習了多年的英語毫無用武之地. 甩甩頭把收音機 關掉, 探頭睡房裡,丈夫及兒子還在好夢方酣, 放眼客廳落地玻璃窗外,偌大的碧綠庭園卻靜悄悄,整潔的街上也沒有此起彼落的鞭炮聲; 取而代之的是早起的鳥兒啁啁啾啾的清脆歌聲.  從前對不絕于耳的鞭炮聲雖無太多好感, 那畢竟是營造新年氣氛及喜慶的象征. 可一旦欠奉了卻又有點兒失落, 惆悵,冷清的感覺襲上心頭. 思緒忽地長了翅膀 , 仿佛回到老家過年去…

大年初一清早正是我忙著預備大鍋齋菜及燒飯的時刻, 一來好讓全家大小于出門拜年前得以果腹,當用餐時候有親友上門時也無須因張羅飯菜而怠慢客人.二來家人在新年期間吃膩了油器甜點肥肉, 也可換換口味, 清清腸胃.  這是源自娘家的習慣, 我結婚后一直實行. 直至移居到文化背景與季節完全迥異的紐西蘭后, 最沒有農曆年氣氛 的是暖洋洋的氣候,再就是中 國年貨難求. 十年前, 要買點像樣的香菇或 蝦米之類 的東西簡直不可能.

紐西蘭人重視的 是聖誕節和 陽曆新年.  那時候, 他們對於中國 人的農曆新年根本沒有任何印象, 更不會放假. 大年初一,上班的活照幹, 上學的也書照唸 , 那時候的華人移民還不過一兩萬, 可開門互相道賀說聲“恭喜發財”的還真寥寥可數. 我那個從老家帶過來的音樂賀年攢盒, 也一直因為沒有親友上門拜年, 派不上用場, 只好打進冷宮去.

就那樣,獨個兒懷舊一番后才把孩子叫起來, 給他們準備了午餐便當盒后就匆匆忙忙 送上學去, 出門前還不忘給他們口袋裡塞個紅封包.這畢竟是中國人傳統, 都希望孩子快點長高長大, 學業進步!  那年的春節,就在如此這般冷清的情況下渡過.

最近几年可不同了, 華人移民已增至七八萬,華商及社團也相應增多, 華文免費周刊及刊物如雨後春筍,  二十四小時廣播 的中文電台也經常在歲末期間播放喜氣洋洋的賀年廣告, 帶來了不少農曆年氣氛, 更有規模較大的社團及商家合作. 每年在奧克蘭市的 Mt. Wellington 蔬果批發市場固定舉行一年一度的“花市同樂日”, 安排舞獅 舞龍的大型慶祝活動, 邀請 總理 , 市長,國會議員和其他族裔的本地人一起歡度春節. 學校也經常邀請 英語流利的華人家長 到校 講解及分享中 國年傳統習俗. 我就在一九九五年(歲次乙亥豬年) 應小兒子老師的要求, 到學校去給 Kiwi 小孩子上了一次中國年傳統課, 把那個被冷落多年的音樂賀年攢盒 盛滿 彩糖,分發 給孩子們, 又教他們互相拱手賀年, 說聲“恭喜發財”, 再給他們每人一個象征式 的紅封包. 雖然出 錢 出力花 時間, 可想到能 與老外分享中 國年傳統  , 心裡頭就快慰無比!

時至今天,中國春節已 成了紐西蘭人熟悉的節日, 雖然仍是煙花鞭炮欠奉, 也不放假,  可過節氣氛 已非常濃厚. 尤其是今年, 因學校還在放暑假, 孩子們 都可以開心快活地過一個不用上課 的中 國 年. 於海外的華人, 能在異國他鄉過個像樣的中國年, 已解盡鄉愁了!

 

 

彩虹

王炯

            彩虹是陽光遇水產生折射的一種自然現象,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實在很普通很自然。但是,它在詩人的眼中却是美的化身,魅力無窮。那一條條絢麗多姿美侖美奐的彩帶自古總讓人浮想連翩咏嘆不已。唐元稹曾云:“虹橋薄夜成,龍駕侵晨別”。宋黃庭堅《念奴嬌》有云:“瑤草一何碧,春入五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近人羅錦堂教授《贈漢卿將軍》七絕亦云:「將軍年少氣如虹,誓挽狂瀾立戰功。踏破滔天萬里浪,憑欄高唱大江東。」

            我喜歡彩虹不僅因為她美麗壯觀,而且還因為她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當我在空曠的蒙古草原上漫遊時看見彩虹,它就像英雄成吉思汗的天弓令疲倦沮喪的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當我在荒涼的塞外戈壁流浪時看見彩虹,它就像一條五彩路把失望飢渴的我領向不遠的綠洲。當我在寒冷的崑崙雪山行走時看見彩虹,它就像一根光焰四射的火炬溫暖了我凍僵的肢體。當我在險峻的怒江峽谷攀爬時看見彩虹,它就像一道橫跨兩岸的拱橋消除了我對死亡的恐懼心。

            我驚愕彩虹的神奇和巍偉,在夜讀《淮南子》時曾冥思苦想,莫非女媧補天用的“五色石”後來竟變成了瑰美無比的彩虹?答案當然不是。不過,彩虹在許多民間傳說或神話中却是善良和正義的代名詞。墨西哥西部 (Huichols) 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說很早很早以前當地出現大旱,鄉民無食可吃無水可喝,生活在死亡的邊緣上,處境十分艱難。這時候,有個叫作“快鹿”的男童見義勇為,用干枯的樹枝做了四支尖銳的矛並用力把它們投向大地的東西南北方。頃刻,滿天烏雲密布驚雷滾滾,大雨瓢潑而下連綿數日不止。萬物重現生機。當民眾興高采烈載歌截舞地感謝蒼天的護佑時,雨停了。藍天上燦然現出一道七色彩虹,在同大地連接後頓時變成一個精致玲瓏的彩梯。小英雄含淚告別了鄉親,迅速爬到梯頂。突然,彩虹消失了,人們只看到一只矯健的山鷹在展翅飛翔。從此,彩虹便成為胡卓人崇拜的神物。

            夏威夷人對彩虹有特別的感情,他們把彩虹叫作“阿魯埃魯埃”(anuenue),意思是說當彩虹出現時某種重大的事情將會發生。這種信念可謂自然神崇拜,雖然原始但純樸莊嚴,反映了人類對天的敬畏心理和祈佑意識。原居民世世代代在講着一個美麗的神話,說在上古時代夏威夷的一切都是灰色的,天空一片灰濛濛,大海也是一片灰濛濛,什麼東西看上去都暗淡無光,毫無生氣。後來有一天,突然下起大雨,數月未停。村寨被淹沒了,田園陷在沼澤中,人們只好在陰冷的山洞裏暫時棲身。他們日夜對蒼天默禱,祈願天神保佑,早日消災避難。終於,雨停了,一個小小的彩虹奇迹般地出現在天上。望着這灰色的世界,小彩虹決定犧牲自己,把美麗留在人間。於是,太陽變成金色,大海變成籃色,棕櫚變成綠色,花兒變成紫色,螃蠏變成了紅色。從此,夏威夷的一切都有了顏色,什麼花兒,鳥兒,樹兒,魚兒都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為緬懷和發揚彩虹的這種無私奉獻的博愛精神,先民喜歡用各種不同顏色的花果樹葉編成漂亮的“來依”(一種散發出芳香的項環即lei),送給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友好和歡迎。這種獨特且摰樸的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深受世人的贊許。

            廣義來講,彩虹意味着平等,寬容和多樣性。任何人不論來自何方只要一踏上夏威夷的土地就會強烈感受到多文化和諧並存及融合。在四季常春的檀香山市,你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許多不同膚色的人穿着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衣服在微風吹拂的海灘上無拘無束地漫步或交談。他/她們或來自東方的日本,菲律賓和中國,或來自西方的美洲和歐羅巴,看上去都一樣地親切,友善,開朗和熱情。我常想古人所說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境也不過如此了。實際上,每當我置身其間自由自在逍遙悠哉的時候,總覺得夏威夷人引以自豪的那種“阿羅哈”精神(Aloha)化成一道道美麗的彩虹從藍天姍姍落到我的心中。

            因此,夏威夷人都喜愛彩虹。在州府火奴魯魯市,到處可見以彩虹命名的銀行,商店,工廠和書局。市區有寫着彩虹字樣的觀光車在風景名勝處遊轉,郊區有畫着彩虹顏色的公共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華人藝術家組織了“彩虹曲社”,華人作家設立了“彩虹網站”,華人旅行社還舉辦“彩虹假期”。半個世紀以來,夏威夷大學的運動健兒都以“彩虹武士”稱號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我在夏大讀書時曾經有一個秘密的嗜好,那就是收藏印着彩虹圖樣的運動衫,雖然從來沒有穿過這些衣服,但每每閉上眼晴時衫上的那些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彩虹就會躍然出現在我的腦海裏,仿佛閃爍着智慧的點點靈光,照亮我崎嶇不平的人生旅途。

            我遊過茂依島幽靜的“彩虹谷”,也看過大島秀美的“彩虹瀑布”,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在檀島觀賞雨後的彩虹。當你站在葱綠的鑽石山上看彩虹,它猶如一條在茫茫大海間上下翻騰的金龍。當你坐在阿拉莫拉海濱公園眺望大海上的彩虹,它就如一艘即將遠航的巨大帆船。當你卧在威基基沙灘上凝視彩虹,它猶如一道曼妙絕倫的大瀑,盡現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嬌嬈美姿。

            然而,在檀島看彩虹最令我神往的地點是華埠附近的魯瓦魯河畔。天晴時,這裏輕風和煦,微波蕩漾,河魚竟相追逐,不時逆流而上驚起漣漪片片。順河面望去,一個玲瓏精巧的白色小橋微微拱起,橋後密密的樹蓋成傘狀展開,寺廟的黃檐紅柱在樹葉間時隱時現。樹蓋後一幢幢高樓立地拔起雄偉俊秀,樓後的半山腰上一排排房舍鱗次櫛比地掩映在綠樹蔭中,典雅古樸。尖尖的山頂上,林木蒼翠氣象萬千。雨後,彩虹會成雙成對地叠起來,剛好罩住這充滿靈氣的山水,久久不消失。每當我凴欄遠眺,這畫一般景像常使我如醉如痴而留連忘返。仿佛步入世外桃源又有飄飄欲仙超凡脫俗之感。

            其實,在心底深處我總覺得彩虹象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如《聖經》“啟示錄”第十節所講:“我看見一個大天使從天而降,他周身白雲環繞,頭上有一個彩虹。他的臉象太陽一樣燦爛明亮,他的腿猶如擎天巨柱”。經文還說這天使手上捧着一本小小的經卷,右脚立在大海上,左脚站在陸地上,發出獅吼般的大喊並誓言永生不死。他創造了天及天上萬物,創造了地及地上萬物,創造了海及海中萬物,我常想莫非他就是彩虹的化身或精靈?如果這樣的話,那麼“紅色”的彩帶應是巨人沸騰的熱血,“黃色”的彩帶應代表巨人高貴的品格;“綠色”的彩帶應是巨人旺盛的生命力;“紫色”的彩帶應表示巨人無窮的創造源泉。孩提時,這種想法很模糊,但已在心裏發了芽。後來長大了,這一想法愈清晰堅定,並且在心裏開了花結了果。如今,它已成了我的信念,在心裏深深地扎了根。每當我看到彩虹,這信念便會給我帶來希望,勇氣,智慧和理想。但願有一天在我走完艱辛坎坷的人生道路時,我心中這個“彩虹巨人”能把我自由的魂靈帶往極樂的天堂。

            英國詩人威廉姆.華滋華斯有一首詩寫對彩虹真誠的愛和執着的追求,他說:“我一看見天上的彩虹/心兒就會激烈地跳動/年幼的時候是這樣/成人之後也是這樣/但願年老時還是這樣/否則,我寧可死去!”每當我吟誦這幾句詩時,不論是在山嶺平原,不論是在順境逆境,我的心也會情不自禁地激烈跳動,好像聽到一支旋律優美節奏輕快的天上樂曲,使我狂想,激奮和陶醉�壯痧u希望普天下芸芸眾生都有一份愛彩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