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家顏艾琳

在香港舉行講座和詩友會

台灣作家詩人顏艾琳2016119日於香港城市大學舉行名為〝用我的詩作你的衣服跟房子〞的講座,由城大吳耀宗博士主持琳是台南下營人,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臺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所肆業。當任新北市政府和多家文化團體及刊物顧問,並任重要文學獎評審與藝文講師,策劃人,主持人,諮詢委員,其詩作屢獲大獎,被改編成舞臺劇,現代舞,靈魂樂,微電影等,被譯成英法韓日文,近20首入選各版中學到研究所語文教材,共出版了15本書。2005年起她以專業人士身份受聘為元智,世新,清雲科大,北商大,原住民部落大學等講師,駐校和駐地藝術家。顏艾琳曾任臺灣聯經出版社編輯,夏華作協成員文集《藍色夏威夷》第一,二集就是她任內出版的,獲得各界好評,作協對此深表感謝。

顏艾琳120日與香港詩人會面。二十日中午詩人路雅於〝詩竇〞接待顏艾琳。出席的香港詩人有恆虹、吳燕青、盧文敏、張林、招小波、秀實以及夏華作協副會長連芸等多人,深圳詩人鍾小芹、阿櫻、張墻也專程來港相聚。

旅美華人作家薛海翔精品諜戰新劇
 《潛伏在黎明之前》由浙江衛視首播

台灣由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重慶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銀龍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思宏工作室承制的諜戰新劇《潛伏在黎明之前》於32219:30在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首播。該劇集合了楊爍、胡軍、甘婷婷、郭珍霓、吳剛、海波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強勢加盟,可謂演技與顏值齊飛,自開拍以來便備受期待。

《潛伏在黎明之前》講述了在1947年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楊爍飾演的雙重間諜戰守安,在偵破“天擊計畫”的過程中,與胡軍飾演的親哥哥戰守平,站在敵我雙方的立場上。當親情與國家大義發生衝突時,戰守安一步步化解危機,拯救國家和人民於危亡之中的大型年代劇。

據悉,該劇的編劇旅美華人作家薛海翔,其父曾為地下黨骨幹,有著豐富的革命家史。並且,該劇的出品人,更是出資委派他前往臺灣三個月,與臺灣多位老兵一起生活、採訪,力求打造精品諜戰劇。基於這些素材創作,《潛伏在黎明之前》從籌畫準備階段歷時三年,三年間不斷加工完善,正可謂是三年磨一劍,讓人不得不期待。

該劇由曾經執導過《一代梟雄》、《黑三角》、《隱形將軍》等的知名導演余丁以及擔任過《羋月傳》、《紅高粱》、《一代梟雄》、《甄嬛傳》等劇攝影的著名攝影師謝澤共同導演。在拍攝過程中更是多地取景,還原最真實的歷史場景,以達到最有衝擊力的視覺效果。作為備受期待的大型諜戰劇,該劇的兩大硬漢主演楊爍與胡軍,在劇中有著精彩的對手戲。面對生死之戰時,二人最終將如何抉擇也成為本劇的一大看點。  

 

芝加哥華裔詩人非馬電子書訊

最近有朋友為夏華作協顧問,芝加哥華裔詩人非馬先生製作了幾本電子書,擺在網上供有興趣的讀者免費閱讀。下面是非馬電子書最新鏈結列表( William Marr’s  Poetry  e-books):

http://feima.yidian.org/ebooks%20update.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34806b0102w4e5.html

  另外非馬先生編了一本簡體字的中英對照《非馬情詩選》,還加了插圖,近期將由上海的華語文學網製成電子書。

樂捐名單

(本報訊)從猴年元月開始,本會持續收到夏華作協成員和社會各界人士新的捐款,在此感謝各位樂捐者對夏華作協的長期支持,現將截至2016年3月22日為止的樂捐名單公佈於下:

無名氏   1200美元 葉芳  300美元 高于晴  300美元 吳易夢 300美元
謝信一  250美元 連芸  200美元 高裕庭  200美元 吳絲絲 200美元
李明心  100美元 唐崇實 100美元    

 夏華作協理事會2016年3月22日

“旗袍”主題全球詩歌創作比賽徵文啟事

新西蘭中華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回應和配合“全球華人旗袍映象長卷”,支持新西蘭旗袍會舉辦全球詩歌創作比賽,主題就是“旗袍”。歡迎有興趣詩歌創作的華人朋友參加,本次徵文不限國藉,無論身何處的華人朋友,只要熱愛詩歌,對此主題有興趣,自己創作又未經發表的詩歌作品均可投稿參加。

“旗袍”詩歌創作比賽規則:挖掘、宣傳旗袍的各色(式)各樣的美,每首詩的行數原則上不超過20行。發來的詩歌必需是原創,必需是沒有在報刊上發表過,沒有在網上刊登過的。

終評委孔東博士:新西蘭中華文化協會主席、太平紳士;凌鼎年:“一帶一路”中國文化促進會會長、香港《華人》雜誌特約副總編,太倉市旗袍文化研究會顧問;趙智(冰峰):作家網總編,京津冀詩歌聯盟常務副主席。

        大賽獎評選出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優秀獎若干名;金獎:獎金500新元,獎狀及獎品;銀獎:獎金300新元,獎狀及獎品;銅獎:金獎100新元,獎狀及獎品;優秀獎:頒發獲獎證書。

請把參賽者的真實姓名、筆名,位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及自己創作,未有刊登過的詩歌,郵至新西蘭文聯郵箱。徵文郵箱:nzcflac.cf@hotmail.com來稿請注明“旗袍”徵文。截止日期:2016年4月8日。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敦聘
文心副社長倪娜任網站主編

   六年前由資深作家心水於墨爾本創會的「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由於該會原網站負責人、紐西蘭的林爽副秘書長公私兩忘,分身乏術無法兼顧而懇辭編務。為了讓該會網站繼續運作,發揮會員們作品交流的平台性能,心水秘書長推荐了德國柏林的倪娜文友,經秘書處七位文友審閱倪娜文友的履歷後,全票通過敦聘她為“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網站主編。

倪娜筆名呢喃、現任北美文心社德國分社副社長,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定居柏林市。在中國是記者,現任德國《華商报》記者暨《德華世界報》主编,作品散见於歐洲華文報紙和美國《僑報》、《紅杉林》及《小說月刊》等雜誌。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年鑒·2014》出版

繼《世界華文文學研究年鑒·2013》問世後,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主辦、古遠清編的《世界華文文學研究年鑒·2014》,最近已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該年鑒屬於資料性工具書,它通過“爭鳴”、“綜述”、“資料”、“刊物”、“目錄”、“訪談”、“悼念”、“書評”、“機構”、“會議”等欄目,反映“世界華文文學”這門學科2014年的基本狀況和重要成果,並彙集有關重要資訊,以讓廣大讀者瞭解這門學科的最新動向,為世界各地學者研究時參考和使用。

德電影裏呈現的東方美學思想
(北京)李嘉暖

這世界有極致的美,要到達那樣的美的世界,唯一的途徑就是純粹的體驗。<空房子>裏的男女主人公在各種空房子裏遊歷,看似不正常猶如虛幻的夢境。男子從開始到結尾都未發一言,只平和純粹地體驗這作為世界組成部分的空房子。女子也是除了兩句對話,再無其他言語。這是莊子的“大”,即精神世界的自由狀態乃超越性的狀態。世界和本人合為一體,自己的房子和他人的房子沒有差別地進行體驗。通過這種“大”,超越世俗的功利觀,重新感悟生命的意義。主人公擺脫理性的束縛,對遊歷他人的房子,無對錯顧慮,將世界和人生的意義做了新的定義。

不二法文既超越 對“有”的肯定也超越對“無”的肯定。不可以被分析,因為一切分析皆理性,是有背於不二法文的。女主人公故地重遊來到他人家裏,不管那家有人沒人,她都不當回事,既沒解釋也不打招呼,大大方方就進去睡覺了。世界對她來說已然成了不二的境界裏自然的呈現。是分別、差別和對立。人類容易被置入差別論的觀念。當處於人和世界渾然一體的境界時,其根本特徵是沒有分別心的。男主人公在監獄時也仿佛能獨自遊歷在自己腦海裏的世界。微笑地打著高爾夫,埋頭沉浸在狹小空間裏的趣味生活。不管身體在哪里,他的思想都在自由地飛翔。男子遊歷過的空房子主人們雖然都知性地生活著,卻都存在著夫妻吵架,怒駡孩子,毆打女人,遺棄老人等不幸生活的各種問題。作為知性代表的員警也用又邪惡又失敗的角色來體現。知性的世界雖然明晰但卻是既混亂又無秩序的世界。相反,混沌的主人公的世界雖然灰暗,沒有知識那樣的“明亮”,卻也明晰和純粹,一切都空靈和寧靜地清醒著。從大處著眼,明者似暗,理性的世界裏有著秩序和條理。雖然也建立了條理和邏輯,但是混沌的世界裏卻沒有固定的秩序和理性,沒有任何“法則”。理性本來就是荒唐和沒有實質性的。沒有任何“法則”的混沌世界才是世界存在的真實法則。男女主人公唯有在那樣的混沌世界裏才能懷著平和的心態,微笑著得到幸福。

在自由的遊戲中,生命在神聖的光暈裏得到了淨化。女主人公也加入到這個自由遊歷的遊戲中,內心從黑暗轉向光明。莊子認為:“心安者,天空放光彩。能感覺天空放光彩者,就可以呈現作為人的真正面貌。世界萬物也因此呈現其真實面貌”。心安者能發出自然的智慧之光。人和萬物都可在光暈裏自由自在地存在。莊子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盞燈,有著自己的光暈。欲望和知識等卻用黑色幕布將其層層遮蓋。但這並不意味著生命之光就此消失了。如果從知性上得到解放,心靈能再次恢復光照。

所以,基德電影裏的主人公從理性世界的荒唐和痛苦中醒來,電影裏通常有著大量描寫心靈重新獲得光芒的過程和得到解脫的結尾。當我們適應了對話作為電影的生命時,突然進入到金德電影的沉默世界,反而更感受到其吸引力。觀眾被牢牢地拉到電影裏沉醉其中。

德電影裏也經常能看到輪回和循環的內容。南宗禪的精髓思想是:“老僧30年前未入禪時,山是山,水是水;之後,獲得禪知識去參禪後,山不是山,水也不是水了;等得到了休息地,便又如從前那樣山是山,水是水了。”

<春夏秋冬又一春>電影從春天開始講故事又在春天結束故事。是老僧死去,小僧又成為老僧的循回論故事。

平靜如鏡的春波里蘊含著生機。淘氣的小僧不是在魚兒、青蛙、蛇的身上綁石頭就是在它們嘴裏塞石頭,看著它們的痛苦模樣開懷大笑。背後的老僧看到這情形,沒有當場制止,但事後讓小僧背上石頭去尋找那些受害的小動物。老僧這樣做是為了讓小僧明白世間的道理,特別是出家人不該殺生這一點。

夏天,小僧長成了少年,對前來寺廟治病的女孩產生了淫亂的想法。他不停想辦法引起女孩的注意,女孩也漸漸對她產生了好感。少年僧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終於違反了色戒。兩人在寺廟外發生了關係。一次淫欲滿足後,希望更多次地發生是人類感情和欲望的貪婪使然。人總有犯錯誤的時候,最終老僧沒有追究少年僧的過錯。老僧知道少年僧破壞了自己出家人的身份後複雜的內心。淫欲使人產生佔有欲。由於迷戀女孩,少年僧背著佛像離開了寺廟離開了大山。

秋天是關於原諒、懺悔和靈魂的救贖。少年僧因為愛欲而還俗,但在俗世裏並不幸福。愛情不如意,使他在大城市裏犯下了殺人的罪行。十多年後,為了清掃心裏的罪惡,再次回到寺廟請求菩薩的寬恕。 他說愛情讓他受了傷,心裏充滿了怨恨。他離開寧靜的修行生活,在充滿誘惑和欺騙的知性俗世裏受到了很多不公和敵視。現在只有宗教可以撫平他的內心,給予他修養身心的機會。老僧用各種方法使他平靜下來。平靜是非常重要的。一如這部電影的色彩、影像的移動是平坦和樸素的。這故事不僅僅表現佛教思想,中國美學裏以莊子為代表的“靜空”理論也可略見一斑。在詩的意境上以無喜無憂的純潔心靈融入世界,將心和萬物漸漸融化為一體而超越一般的悲和喜。

冬天部分,中年僧回到原來長大的地方追尋各種回憶。當蛇再次出現時也不再虐待蛇。他在覆蓋著冰雪的地上練習武藝。此時,一名懷抱嬰兒的婦女出現了,可卻在冰天雪地裏遇到了意外,養育孩子的責任就此轉移到了僧人身上。人生只有經歷過必要的磨難才會知道平凡的惠澤。在電影畫面漫天飛舞的場景裏,僧人經歷了人生的各種階段。在冬天萬物冰封,人漸漸老去。電影裏既有著美麗的景致、恰當的比喻也滲透了佛教的智慧。

地方不再是以前的地方,時間不再是以前的時間。新舊交替是大造化和大流行的根本特徵。心靈以全新的體驗上下求索,追求萬物的新變化。中國哲學上所謂的生生首先指生育生命,從生命開始互相連接著進行生命變化的意思。永遠持續著,生生不息,沒有絲毫的斷裂正是變化的法則。人生也是一樣,經歷過四個階段後又有新的生命誕生。人類無盡的失誤和犯錯,成為我們需要學習的部分。電影用萬物交替表達著“輪回”,最後回到春天,嬰兒長成孩童。孩童又開始重複同樣的惡作劇,這正是人類本性的表現,因果的循環。

德導演在法國學過繪畫,所以他的電影作品中常常有著水墨畫的氣息。通過經典化的格局,景致化的活動,唯美平和的畫面,吐露著感情的幽雅曲調和朦朧美,影片創造了一種繪畫形態和藝術景致,一種散文詩般的格調。

德電影猶如一個緩緩展開的世界,用陽光和風推開觀眾心裏的煙氣和雲霧,讓觀眾的追憶、想像和對生命的體驗全部在電影的空間裏得到展示,心隨著事物一起變化流淌成為整個生命放縱的沉浮。金德追求“既生動又有節奏感”的生命精神。<>裏色彩斑斕的小房子在虛無縹緲的大霧裏被包裹著。美麗幽深的群山被明淨的江水圍繞著。小房子的倒影在水波裏蕩漾。<春夏秋冬又一春>裏的輕煙、薄霧、遠山、古寺和小船散發著強烈的禪宗韻味。山水風景和自然生命形態的變化迎合著人物內心的忐忑不安。事物有氣韻,無氣韻者皆為死物。中國藝術表現的世界是活的世界,必須表現生命的內在節奏而不能只滿足於表現外部形式。不能孤立物體被分割的形體,因為世界是一個沒有縫隙的統一體。<>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三原色,紅色、黃色和綠色,以及光的三原色,紅色、綠色和藍色。電影的色調具有熱烈而不繁瑣,豐滿而不雜亂,美麗而不低俗的特徵。讓觀眾感覺 回到了最初的純潔和樸素。一邊是封閉的空間——與船對應,另一邊是將少女的純潔和對世上人情世故的無知與她的野性性格的形成環境作了合理的描寫。電影畫面籠罩著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和美麗的詩歌般的影像風格。電影內容衝擊著形式,電影形式則緩和著電影的內容。形式的內部不斷振動著連在一起的一條線是這個電影的氣脈。這連綿不斷的明快節奏一如龍或蛇的伏脈,那直通萬里的獨特的影像風格在金德電影裏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不 列 顛 體 會
(香港)泥熊

忙碌工作

 倫敦希斯路機場是一貫的繁忙,雖然是清晨五點鐘,機場的入境大堂,已見到有幾班長程航班抵達的人群。國內的銀行客戶,一行四人的考察團,由比我早到一天的屬下,先安頓在總公司附近一座有四百多年歷史的英式大宅改建而成的酒店。總公司位於倫敦市西南面一個叫做Basingstoke 的城鎮。從希斯路機場,也得要走上四十五分鐘的車程。抵達客人住宿的酒店,己差不多是早上七時。雖然這天下午會轉往倫敦市區的酒店入住,我還是需要找個地方先梳洗一番。在酒店安排的臨時房間,暢快地洗了一個熱水浴;開了電視機,看看早晨的CNN 新聞;在沙發上閉目養神二十分鐘,然後就結好領帶,穿上西裝,走到酒店的咖啡廳與客人及同事們碰面。

早上天氣不錯,和煦的陽光照著酒店後園一大片翠綠的草地,令人心曠神怡。英國的天氣,向來都是陰暗潮濕,遇上天朗氣清,大家都心情舒暢。喝了幾口咖啡,看看手錶己是九點整。公司的麵包車己到達酒店,接我們到總公司大樓開會。心想,一周的慣常忙碌又開始了。

    

禮儀與英語

 過去幾年,已多次陪客戶的考察團訪問英國。來去匆匆的生涯,已習以為常。開會倒還順利,要談的都談妥了。

這次客人的考察團,由司長帶隊,都是在總行工作的。除了司長外,其它人都沒有到過英國。對於英國人的禮儀,他們都有良好的第一印象。接送我們的司機,衣著一絲不苟;穿上襯衫,結上領帶,態度恭恭敬敬,一見到我們就用純正的英國口音開口說:“各位早上好。托您們的福,我們今天有很好的天氣!” 司長很欣賞司機的禮貌及敬業態度。他說就這一點,國人就要多多學習。 其實,說到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一般的英國人是不會疏忽的。我們說中國是禮義之邦;有時候,英國人對禮儀的注重,反而令我們中國人有點不習慣,甚至是弄出誤會。我從北京過來的屬下小于,就在倫敦碰上這樣的事情。小于的英語本來就不太靈光。他走進小商店買香煙,因為表達不大好,只有用手指劃著架上的香煙,嘴裏連聲說:“Marlboro, Marlboro!!店內的老頭先是愛理不理,繼而用不太客氣的語調說:“Can You Say Please?” 〔你可以說聲“請”嗎?〕小摸不著頭腦,我連忙走進店內為小打圓場。原來英國人把禮貌當作基本的尊重,說漏了一句Please  〔請〕,人家就覺得不受尊重。我打趣向小于說:“你以後要學乖了。”

 

倫敦與中餐館

 倫敦市區處處繁囂,車水馬龍,著實有大都會的氣派。整個城市保有著她悠久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卻又不失與時代並進的步伐。趁著空暇,我們帶考察團參觀了主要的旅遊景點西敏寺、大笨鐘、塔橋、大英博物館等,及熱門景點“倫敦眼”(London Eye) 。倫敦眼其實是英航耗鉅資興建的巨大摩天輪,坐落在泰晤士河旁,號稱是全球載客量最多的“飛行物體”。在輪上轉上一圈,也得花上三十分鐘。坐在“倫敦眼”上,整個倫敦市的面貌盡入眼簾。這個西方繁華大都,與我們的北京城,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及文化,旅程就各自各精彩。

話說回頭,考察團要求我們多安排中餐,這個要求在倫敦當然很容易辦到。在倫敦唐人街一帶,甚至其他區域如BaywaterQueensway,都有很多菜色做得不錯的中餐館。客人要求這樣的安排,其實無可厚非。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確實與西方人有很大的差異。有時我在國外公幹,吃上幾天的西餐,就覺得不是味兒。但是很多人出國就主觀抗拒吃西餐,老是要找中餐館,這樣我就覺得不值鼓勵。

 

蘇格蘭與愛丁堡

 在倫敦逗留短短兩個晚上,我們一團人就飛往英國北面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另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愛丁堡只有不到五十萬的人口,市中心見不到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所有建築物,都保存著中古時用磚石搭建而成的特色。就是這樣,整個愛丁堡市區就散發著一致而濃厚的中古英國色彩。

考察團在愛丁堡最大的發現,不是這裏的威士忌或新鮮的三文魚,而是找到一家叫“桂林樓”的中餐館。對!又是中餐館。這裏的菜著實是做得不錯。老闆是香港移民,他介紹的“酸辣湯”令我們回味無窮;“梅菜扣肉”和“麻婆豆付”也很地道。原來廚師也是香港來的。不講不知,“香港廚師”已經是很多國外有規模或有水準的中餐館的基本元素。誰說香港今日已沒有競爭的強項?在中餐館工作的侍應,原來大部份都是在愛丁堡念書的留學生,有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及臺灣的。愛丁堡大學原來是英國一流學府之一。在這裏,政府容許留學生每週可兼職工作若干小時賺取生活費。這個安排還是頗文明的。

行色匆匆,在愛丁堡逗留兩個晚上,又得趕回香港。屬下兩人,就繼續陪同考察團飛往下站加拿大。在回航的飛機上,又再難以入睡。下一次的遠行,又是去到哪個國度呢?

 

遲耀明詩三首
(北京)遲耀明

1. 愛戀,哀愁

下雨天,你為何哭泣?
是永久的哀愁。

下雪天,你為何融化?
是永久的愛戀。

2. 以愛之名

都在失去,也都會得到,
每個人,
每一天;

你失去的,放下的,
是千萬人想得到的;
你得到的,追求的,
是千萬人想失去的;

只因為,
以愛之名,
至死不渝。

3. 情書和墓誌銘

人一生,有兩篇最重要的應用文,
情書和墓誌銘;
前者關於愛情,後者關乎生死;
這世上最攝人心魄的感動,
是為愛情篆刻的墓誌銘,
是生死留戀中寫下的情書。


葉芳詩三首
(夏威夷)葉芳

小城故事*

我行走在歌聲裏
一步一步探索曲的意境
思潮沿河水流淌
心緒隨噴泉起伏
清邁的古城牆
圍起那遺世的夢
瑪麗灣娜
*的迷醉
罌粟的幻香

眾生還遊弋在
小城的故事中
你驟然轉身
留下閃亮
冰的背影
與繁花的傳奇
在人間

*訪鄧麗君最後入住的泰國清邁美平酒店有感
*大麻的英文音譯

 

十年

感覺還停留在海上的日子
梧桐樹下漫步
月夜裏飛馳
都帶著古典的旋律

回首已從流金歲月
流去十載春秋
時光閱讀了
靈魂的傷痛

灰暗的蒼穹下
用詩的色調
在暴風雨後
畫出彩虹

 

記憶中的長髮依然飛揚
耳際的琴聲仍舊廻蕩
漫天霧霾
讓時空蒙上輕紗

我從淒淒冷雨中到來
又在瀟瀟寒風裏離去
風雨兼程
踏過荊棘滿途
不忍告別

銘記在天涯望的
那些日子
感念紅塵旅途中相伴
就此遠去了
願前方星光燦爛
燃起千億銀河天燈
照亮黑夜的胸膛

 

如果一切能夠重來
(上海)林晙晙

看著陽光如此明媚
卻像身處陰霾雷雨中
感受不到絲絲暖意
心裏風刀霜劍 極冷刺骨

您與猙獰的病魔
勇敢搏鬥經年後
帶著一身傷痛
在這個冬夜離開了塵世
從此我的
思念
將穿越宇宙黑洞
尋找您的蹤影

如果一切能夠重來
我最想回到過去
做個聽話聽安排
不吵不鬧的孩子
父親 您在天之靈
可曾聽見

 

草原的記憶

(北京王強

 

你是優雅美好的詮釋,

你是美麗的年輕。

你是夢幻般的迷霧,

你是天邊那顆璀璨的辰星。

真實真誠,

寫就你的品格,

簡單明瞭,

折射出你的玉潔冰清。

你是草原的自由,

你是曠野的來風。

你更是一片小小的枝葉,

今天,你飄泊飄蕩,

今年,你來去匆匆。

明日,唯有草原的記憶,

散發出淡淡的芬芳,

朦朧,朦朧……

 

 

贊好友的美德
(煙臺)孫鳴

詠江不盡流清純,
恩澤甘美沁人心。
苦篤幼童仁愛育,
春光積峰①壯心紅。
欣如一家親切切,
惠人德卲乃家風。
舍西②東飛仙境落,
情系故土溫祖根。

注:①峰,即幼童之名。②指離開居住多年的拉薩,赴山東煙臺定居。

 

紫影詩三首
(四川紫影

《空鏡子》

穿過白髮,
才可以感受過昨天,黎明後,
他給我愛戀,
是每秒中都在堆積思念,
光影相牽,皆為日月組合明的纏綿,
還記得那些平凡,當天空被我的梳子,
撕破了容顏,
當我不小心擦過你肩,
你的影子就瘋瘋癲癲奔赴,去前線,
來團圓,
想來,對鏡素妝,
這千璽緣,這空鏡子,

讓我感覺今天已經咬上你的,
明天。

《碎片》

時光依然
慢慢
看晨曦,風打開了天空的大門
竹節節節高
我的春夏秋冬,隨流水不停,不停流走
想回望,那曾經的風雨渡口
是橋頭,唯有陪我的影子走一步,就一回頭
不曾擁有相思的人們啊!
一指禪怎麼可以陳舊青銅?
當陳腐的軀體被火切成碎片後
一縷縷雲煙皆為我
歸入塵土

《無常》

今世,
是他一半的花事。
重疊的,
撥弄青草的人,邂逅你的影子。
親吻紅槐,沾惹淡香。
這個九月暗藏秋殤,最害怕電閃雷鳴
紫夜潑出門的水收不回來,黑龍江氾濫了汪洋,
這樣讓握過時光碎片的雙手很受傷,
媽媽,不要擔心我。
世事無常,我已經準備好做個流浪生死的孩子。
奢望被一份想念牽引,又習慣被愛。
若被凡間人遺忘,埋葬隱痛,
學孔夫子捨得,
光陰如此,
不漫長。

 

無花果
(澳洲心水

後園圍牆邊兩棵百年老樹
盤根錯節中無數枝椏
交叉著伸向天空
晝夜吸收著日月精華

初春寒風抖擻裏
驟然瞧見樹枝翠綠嫩芽
急不及待似的紛紛冒出
招展著養眼青色葉片

一片兩片三四五六片
片片迎風歡暢微笑
總不見婀娜花影姿彩
突見小果實纍纍顯現

再來必將結出無花之果
滋養著聞香覓食的鳥群

讓老妻在春季晨昏笑逐顏開
天天忙著採摘顆顆甘甜熟果

悠悠天地萬物總是情
有緣見証無花能結果

 

梅詞    詠梅
(外一首)

(四川)左代富

染霜沾霧,養得瓊枝孤放怒。
雪潤風花,一片紅顏似晚霞。

泛香解語,欲盼朝來又歸去。
豔色虹波,“看見千林未覺多。”

 

瑤台聚八仙  車上玉米鮮餅鋪

石厚磨圓,隨手轉、三尺道徑迴旋。
水和新米,流出玉液如涓。
爐底幽風吹火旺,芬芬亂醉小炊煙。
路綿綿。走來遠客,難舍香甜。

夫妻學會絕技,妙藝傳巧手,案上熟賢。
大餅濃漿,含笑送到人前。
細瞧素食入口,猛吞下、才知引嘴讒。
由衷看,更愛車貨鋪,久久情牽。

 

哭亡妻
(福建)張公木

親戚朋友都說
你好像還活著

但是我
真切地
感覺到

已經
真的
不在了

 

與一朵花對視
(夏威夷一舟

一個滿是繁星的天
一座空蕩蕩的校園
兩顆年輕的心
青澀對白

忘記了時間為何物
記不起自己是誰人
手心的汗 擅自蒸發

微風 吹動長髮
空氣 便都是清香
我輕撫你的臉龐
送上最美誓言

 

緬懷恩師童慶炳先生
(佛山姚朝文

在這個世界上,失去了師友、至親,就會感到無法彌補而令人倍加珍惜;得而復失的記憶,則更加令人扼腕痛惜!

突然獲悉噩耗,我們心中敬愛的老師──曾經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的博士生導師童慶炳教授,于2015614日仙逝。先生本來興致很高,身體狀況也頗硬朗,於是乘興登長城。在返程中隱症不幸發作,急救無效,駕鶴西去。這種結果,尤其令人出乎預料而痛惜。

現在可以蓋棺論定的是,先生不一定是當代中國最傑出的學者,卻是當今亞洲最偉大的文學導師!童老師一生培養出百多位文學教授、博士,也有不少的文學家因1988年北師大和魯迅文學院聯合培養“文藝學·文學創作”碩士生班而得以師事先生而在未來20多年歲月裏成長為中國文壇的一批主將,甚至在國際文壇影響卓著,劉震雲、余華、畢淑敏、嚴歌苓等自不必說,請掃描一下當今亞洲所有的大學,試問,有哪一位教授門下出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呢?答曰:北京師範大學的童慶炳!這是我在20121011日晚,得知莫言榮膺諾貝爾文學獎後,對先生做出的評價。

我雖然執教於嶺南珠江三角洲,但與先生卻有五次同席對談、親密接觸、深切交流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彌足珍貴,教益深刻。

1999年底,我擔任校級重點學科文藝學的學科秘書,當童慶炳教授前來我校講學並指導我們學科申報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工作時,我負責具體的接待工作和佈置學術講座,組織教師、學生們聽講、提問等事宜。當晚在孔安道堂111階梯教室裏,先生講到興致勃發的境地,竟然從寬闊的講臺上站了起來,引吭高歌。講座的氣氛立刻活躍起來。童先生一點都不擺架子,回答學生們的提問也懇切實在、句句真誠。甚至親口告訴我們,他當年在校內辦講座,一位功底深厚又嚴謹有加的老權威來聽講,等學生們都散去了,他單獨面對童老師的時候,真誠懇切地對他講:“你的第一句話裏就出了三個錯。”童老師不避諱自己曾經的不足,恰恰是真誠探求真理者所應該具備的過人品格。就是從那一刻起,我真正地認識到他的“可愛”,下定了決心,想到他身邊學藝了。

於是,我就有了2001年秋季去北師大文藝學研究中心,參加教育部主辦的“文學理論學科建設高級研修班”的緣分。在那個研修班裏,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教授、副教授們聆聽中國社科院、北大、北師大、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頂尖的文學理論家們作最前沿的學術報告。自然,先生的講座給我留下的印象,至今無法忘懷。增強了我完成正在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學研究泛文化現象批判》的信心。

2005年的初冬,因山東大學舉辦生態美學國際研討會,筆者又在青島見到了先生。會議中的討論非常激烈,席間進餐之余,我隨同自己師從的博士導師高小康先生,與童老師暢談。童老師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各版次的編訂,高師都是堅定的主要編寫者之一。因為這樣的學術聯繫,我們談得非常盡興。我就近瞭解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童先生對文學理論界重大的分歧及未來前景產生了的深深的憂慮。

更令我難忘的是2006年歲尾,我提前奔赴北京,為高師主持設計的中山大學課題投標書打前站,去競爭教育部面向985工程重點大學招標的重大攻關專案。全國各頂尖高校之間在復興門西的教育大廈“華山論劍、王宮演文”,我見證了當代最高水準的學術答辯與才智較量,可謂大開眼界。而主持評審的答辯委員會主席恰恰就是童慶炳先生。他對各家單位的投標書和答辯狀況一一做出點評,鞭辟入裏、切中肯綮。我長驅五千里,從亞熱帶的南國趕到天寒地凍的北京,周身籠罩著北國的寒氣,本來是噤若寒蟬的,聽了先生的評點,獲得了智性的昇華,瞬間感到不虛此行,心裏竟然熱乎乎的了。

我已年屆不惑,一直習慣於夜晚寫作,至今已經出版二十一部著作,逾五百萬言。因此,吟誦月亮的詩文就比較多。忽然想到先生曾經出版的長篇小說《淡紫色的霞光》。霞光墜入深夜,是肉眼無法辨識的。難怪今夜的夜空裏,見不到一丁點的月光。童老師的師友同僚、學生們,恐怕“今夜無人入眠”了吧!

我給先生的幾位好友發去了短信後,再次打開先生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重新備課,我將繼續在大學的講臺為學生們講授童老師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我曾經挑戰過這部教材,現在又真誠地弘揚這部教材。我將銘記:發揚師教、始終不渝。

晏殊《蝶戀花》雲:“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童老師,我這篇追悼文現在就要寄到您曾留給我的電子郵箱裏,我在遙望、我在期盼:但願在天國裏,有月亮為你的淡紫色霞光照明,好把我這尺素送達您的手中……

                                                             0一五年六月十五日夜
佛山聽雨閣

作者簡介:姚朝文,博士,日本國學院大學外籍研究員,佛山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世界微型小說小說研究會理事兼學術部主任,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文學著作21部,發表文藝論文129篇,在國內外報章雜誌發表小說、詩歌、散文、
      劇本120餘篇。《綁架大師》獲《散文選刊》全國徵文一等獎,小說《上訴》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第16卷。
      獲國際、省市獎20項。

 

絲記 · 清明
(昆山)吳絲絲

行走在墓園,每塊墓碑,每個名字,都是長長的故事。

這個時節,總是想起那首古人關於清明的詩句。小時候不懂,只當杜牧的詩是歌謠,朗朗上口,讀起來一片歡樂。如今,覺得應景,連心裏的情緒都貼燙進去了。一大家子,從四面八方趕來,熱熱鬧鬧的,底色卻是灰色的。哪怕場面再歡樂,回想起墓碑前,那些在風裏燃燒的錫箔,仿佛都變成了火焰鳥,肉體化為塵埃後,獲得了靈魂,真的能飛進另一個世界,吻一吻那些懷念的故人;還有風裏絮絮叨叨亦或是嗚咽的聲音,在一陣陣白色煙霧裏,彌漫著曾經心碎的語言,用心去聽,定能聽見。

心情就這麼霧濛濛的,濕漉漉的,卻也不至於那麼悲傷,因為都過去了。偶爾讓人悲痛欲絕的,是半夜醒後的那一刻,就像那日在夢裏,外婆明明還在,她怕以後做不動飯菜了,於是手把手教我做她的招牌菜,也是我最喜歡吃的外婆紅燒肉,醒來的那一刻,真的以為,一切都是剛剛才發生的,發現外婆已經不在這個世界後,又經歷了一次,親情血肉剝離的感覺,大哭一場,責怪自己明明學會做紅燒肉的,卻又都忘記了,迷迷糊糊中,又一次睡著,待清晨真正醒來,刻意回避那些情緒,覺得一切不過是夢,只是雪白枕頭卻遺留下許多,淡淡的淚痕。

Y小姐,是唯物主義,不願意去掃墓的,寧肯在家裏翻出照片來,偷偷擦眼淚,懷念一番。但始終逃不過父母的責令,還是去了。

掃墓期間,她電話問我:“你相信肉體消逝後,會有靈魂嗎?”
“相信呀!”

她有些不屑地答我:“所以,那些燒掉的東西,真的都能收到?”

我沒好氣地說:“百年之後,你可以試試。”

其實我也怕,真的在百年以後,那些我所牽掛的人,都再也遇不見了。所以,寧肯相信“未知”,便是一切皆有可能。

想起過年的時候,爸爸一直廚房裏忙碌,變著花樣,做各種美食,有鹵菜、水煎包、湯鍋、炒菜等等,一邊羡慕我和妹妹說:“你們真幸福,還有爸媽給你們做好吃的。”

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卻覺得眼眶發酸。從小到大,只有吃到父親做的美味,才覺得是真正過年了。而父親,他曾經也是孩子,或者說在爺爺奶奶的眼裏,他是永遠被疼愛的么兒,是不是也像我一樣,只有吃到奶奶或者爺爺做的美食,才覺得有年味呢?

而在這個清明時節,我又一次真切地發現,原來爸爸媽媽早已沒有爸爸媽媽了,無論生活如何艱難,那一片只屬於父母給予的港灣,他們已經失去,永遠回不去了。就像我會在半夜,因為外婆而大哭一樣吧。人生最怕的是有遺憾,所以不要等到只能懷念時,去追悔莫及。
人終會成為墓碑,而墓碑不會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