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

龍的新年龍的世紀

弘揚中華文化是共同心願

黃河浪、連芸等訪問加州、德州散記

本報記者 葉芳

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主席黃河浪、理事連芸及《珍珠港》編輯、記者葉芳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上旬趁探親之便,順路訪問了美國加州、德州幾個大城市,與當地文藝界朋友會面交流,建立了更加廣泛、深入的聯繫。

  十一月十七日中午,在舊金山萬壽宮酒樓與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理事長陳碧霞、副理事長陳大哲、秘書長葉莉莉及金山粥會會長胡佩鏘等人聚會,互贈書刊,交流文化。胡佩鏘是張大千居士關門入室女弟子,著名國畫家,當日下午由她陪同到舊金山州立大學觀賞張大千畫展,此畫展為慶祝大學建校百周年及紀念大千居士百歲誕辰而舉辦,甚受各方重視。當晚會晤美國華人文藝界協會副會長、詩人劉荒田,並在他家共進晚餐,在座的有《中外論壇》總編輯、詩人王性初夫婦。

 十一月十九日由王性初陪同前往柏克萊加州大學拜訪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前會長,著名散文家喻麗清,並參觀校園和她的幽雅居處。當晚經茅承祖先生聯絡到大千居士的公子張葆羅和外孫女蕭岱文及蓮蓮在唐人街迎賓閣見面,將《珍珠港》第六、七、八期上連載的《張大千女兒張心瑞有話要說》一文當面交給他們。張葆羅長期跟隨居士,得其真傳,蕭岱文也是畫家,可喜張家後繼有人。

  十一月廿一、廿二日在德州達拉斯市與北美華文作協北德州分會前會長錢建軍、新任會長謝素珠、副會長高榕林及屠穎穎等會面交流。後來又在他們分別陪同下參觀了該市一些重要建築物和紀念館。

  十一月廿七日在休士頓,與中國文化學社負責人許赤嬰和北美華文作協美南分會前會長姚嘉為、劉毓玲,以及新任會長陳紫薇等人聚會。

  當天下午,又參加了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再復先生的講座(講題是《本世紀三大文化意識的覺醒》),並與他見面交流。

  十二月三日,在洛杉磯與北美華文作協洛杉磯分會副會長黃美之伉儷及武俠小說家蕭逸會面,並在蒙特利爾公園市共進午餐,下午由蕭逸陪同參觀了西來寺。

在訪問過程中,向各地文化團體贈送了本會出版的《藍色夏威夷》一書或《珍珠港》各期報紙,也得到各作協、文協回贈年刊或作家個人的著作。在海外弘揚中華文化是大家的共同心願,也因此容易找到共同的語言。

 

各地出版消息

顧聖皓,錢建軍主編

<<北美華文創作的歷史與現狀>>出版

* 由華僑大學中文系主任顧聖皓教授和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理事錢建軍聯合主編的《北美華文創作的歷史與現狀》一書已於一九九九年十月出版。書前有著名文學評論家劉登翰的序言《北美華文文學的文化主題》,書中有對北美華文文壇的全面介紹,也有對近三十位重要作家的個別評論(包括林語堂、白先勇、洛夫、鄭愁予、於梨華、陳若曦、嚴歌苓等),論文的作者,絕大部份是華僑大學中文系的教師。全書內容相當豐富,是研究北美華文文學的重要著作。

* 由美南華文寫作協會編印的《南軒集》第二期已於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五日在休士頓出版。本期發行人為該作協會長劉瑋,主編鄭倩綺,編輯顧問潘郁琦、陳紫薇。封面由名作家鹿橋題字。內容有該作協兩年來活動剪影,邀請名家演講的報導,以及會員創作的詩、散文、小說等作品。

* 由休士頓地區中國文化學社主辦的《北美行》文學季刊,自一九八七年創刊以來,至今已堅持了十二年,一九九九年一月出版了第三十四期。主編為王建光,副主編陳瑞琳,編委還有許赤嬰、周春梅等。最新一期稿件正在編排中,不日即可出版。

 

* 成立於一九九五年的「金山粥會」,參加者多為藝文界同好、社會名流耆宿,在會長胡佩鏘,秘書長吳宗嶽主持下,經常舉辦雅集聚會,並出版有《金山粥會文會》專刊,報導該會活動情況,並發表會員的書、畫、文藝作品等。

* 一九九二年成立於舊金山的「中華藝文學會」,由於會長吳宗嶽,副會長唐功楷、楊菁蓀等推動,不但在柏克萊、舊金山舉行書畫展,還遠赴中國大陸北京、上海、長沙、杭州等七城市巡迴展覽。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又出版了《中華藝文》特刊,發表張書旂、傅狷夫、胡佩鏘等人的畫,紀弦、陳敏華等人的詩,以及各界名家談書說藝的文章。

* 印尼華文作家協會於一九九八年底衝破困難而成立,在會長袁霓主持下,開展一系列活動,並出版了自己的刊物《印華文友》。一九九九年九月廿八日已出了第三期,內容有嚴唯真的短論《印華作家應樹立新風》,關於「努山打拉文學之夜」的報導。劉昶、林萬里、馮世才、茜茜麗亞、華君等人的作品,以及華文與印尼文的詩作互譯,雙向交流等。

* 由旅居南美厄瓜多爾的華文作家陳少華主編的《赤道風》雜誌,已出版了共十期,包括南美華文作品專輯、朱彭年專輯、陳少華專輯等。該刊在困難條件下獨立承擔、堅持出版,殊為不易。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來函

搜集《珍珠港》全套報紙

本會月前收到美國極負盛名的高等學府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來函,欲搜集我們創辦的《珍珠港》全套。現將信件照登如下:

敬啟者:頃聞

貴刊內容豐富,敝館亟欲搜羅,以供眾覽。茲擬請自創刊號起檢贈乙份。特函奉懇,至希惠允。  此致

珍珠港雜誌社

葛思德東方圖書館 謹啟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

我們已將《珍珠港》一至八期,連同本會編輯出版的《藍色夏威夷》一書寄去,希望有更多讀者閱讀和交流。

 

廣東佛山期刊出版總社舉辦

「2000年第一天」徵文活動

征文時間: 2000年1月1日至1月31日

作品要求: 1500字以內散文。入圍作品結集

出版,稿酬照付。

投稿方式:1.書面形式,在信封上標明 “2000

徵文”寄中國廣東佛山市發展大

厦26樓E:室,郵編:528000

E-mail:essay@dadao.net

吱吱響的木橋

(小說)青梅

(編者按:本會理事青梅女士的短篇小說《吱吱響的木橋》最近榮獲美國「漢新文學獎」一等獎,現特在本報發表,以饗讀者)

  野貓溪貼著山崖繞出來,從遠看,像一條細絲線纏在山的肚皮上動也不動;從近看,像一個淘氣的孩子,一路搖著小撥浪鼓,在青幽幽的雜樹林中轉轉悠悠,忽隱忽現,只聽見水聲,抓不著影兒。等野貓溪轉過一群土紅色的房子,便大大咧咧地從一個陡峭的坡上向南跳躍下去,形成一個小小的瀑布。瀑布以下,全是石頭,溪流變窄,野貓溪一路東撞西撞,在沿途大小磬石上敲出許許多多奇妙的聲音。或細小,如婦人嘆息,或粗壯,如農人喝牛,嘈嘈雜雜,如同一支九曲十八彎的曲子,唱著一段九曲十八彎的故事…那座在斜風中吱吱響的木橋就架在這段“曲子”快完的地方。過了木橋,野貓溪就消失在大海裡了。

  靳姆從土紅色的房子裡出來,一個頭髮烏黑的姑娘正好進去。

  靳姆順著野貓溪向下游一直走到木橋。木橋上照例有斜風從海面吹來,木橋的老關節裡冒出吱吱聲響,像是一個老生命在自嘲自諷。靳姆一直不知道自己老了,直到剛才土紅色房子裡的醫生告訴他,他剩下的生命還有兩年。他斷然一驚,想到自己的黑髮原來是染的。靳姆還不能理解這是怎麼回事。他彬彬有禮地活著,善待別人,也善待自己。為什麼他的生命突然就這麼毫無道理地背叛他了?他一直奮鬥,從一個目標走向下一個目標,幾乎沒有失敗過,而現在卻毫無目的地站在這個吱吱響的木橋上,不知往哪裡走。往哪裡走都是走向失敗。城市,有他的律師樓;海灣,有他的游艇;山裡,有他豪華的住宅。然而對一個生命還有兩年的人來說,那些東西還有什麼意義。靳姆像是被誰耍弄了一番。他花了他生命的前五十八年去換來了一大堆令人羨慕的東西,但是到他生命的最後兩年,這些東西對他卻突然變得毫無意義,好像那前五十八年全都浪費了一般。

  “靳姆,”他對自己說,“你玩了一場注定要失敗的遊戲,你贏了很多很多,卻一下子輸個精光。你贏得越多,你輸得越慘。靳姆,如果你早認識到這一點,你還願意玩這個遊戲嗎?還有什麼必要再往前走?只要在人的圈子裡,走到哪裡都是這種無聊遊戲的繼續。”靳姆不想回律師樓,去了結那些無聊的案子;也不想回家,對兩個三十好幾還依靠著他的兒子們分配遺產;甚至也不想登上游艇去兜風,他可憐的兩年生命沒有什麼可炫耀的。

  靳姆靠著木橋的木橔子坐下來,兩手托著頭,回看著自己下山的路。剛才,他良好的教養使他能夠在醫生面前表現得鎮定自若,好像接受一個案例一樣接受了醫生的宣告。而這時,他的沮喪就像那木橋的吱吱聲從他的心裡冒出來,這分明是一只貓爪下的老鼠,發出的無奈的掙扎聲。他現在是世界上最窮的人了,他的生命要用完了。

  靳姆看見那個頭髮烏黑的姑娘順著野貓溪蹦蹦跳跳地走下來,靳姆覺得她跳的姿勢真好看,好像每一步都踩在生命力的彈簧上,興致勃勃。風撩起她的上衣,好像故意要向靳姆展示她生命的豐滿。如果錢能買到那姑娘腳下的生命力,他願意用他所有的錢去買。

  頭髮烏黑的姑娘手裡轉動著一柄醬紅的葉子,那葉子像一片紅色的小舌頭在她手上一伸一縮。她沒有從橋上過溪,跟所有不安分的年輕人一樣,她撩起藍色的裙子,踩著野貓溪裡的石頭從木橋下面跳過去,走到溪中間,身子一歪,裙子濕了一角,她回頭對坐在橋上的靳姆一笑,好像知道自己犯了錯誤。靳姆想回報她一笑,但是沒笑出來。

姑娘走後沒一會兒,靳姆聽見有人大叫:“Help, help!(救人,救人)”靳姆本能地站起來,向喊聲跑去。繞過幾塊礁石,靳姆看見頭髮烏黑的姑娘身上濕淋淋的,正從海裡拖一個男人上岸,這個瘦長的男人身上綁著一塊大石頭,已被海水淹得半死。靳姆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自殺者。要是以前,他一定會蔑視這個自殺者沒出息。可是現在,他卻隱約生出同感之心。他想,這是個聰明人,早早就自己逃出了人們那種無聊的遊戲,免得到他這樣功成名就,再來體會如此慘重的失敗感。

靳姆幫姑娘把溺水者拖上海灘,溺水者吐出了許多海水,無力地躺在桔黃色的夕陽裡。他還年輕,三十幾歲的樣子。姑娘從海灘揀回那片紅色的葉子,在這個男人微微睜開的眼前晃著:“看,多美,多美。”

溺水者苦笑了一下,又把眼睛閉上了。靳姆似乎完全能懂那個苦笑的意義。那是一種徹悟後的無可奈何;一種退出紛擾前的宿命。然而,看著姑娘熱切的神態,靳姆覺得自己還得說幾句老生常談的好話。於是他說:“年輕人,你的生命還很長,不愉快的事情總會過去的,不要輕生。你看我,老了。身體裡長了癌,醫生告訴我,我還能活兩年。這兩年,我還得高高興興地活著。”靳姆說到這裡,知道自己是在撒謊,天天想著下一個目標就是死亡,這兩年怎麼會高興。

頭髮烏黑的姑娘卻非常高興靳姆這樣開導這個自殺者,她像怕這個年輕男人聽不見似的大聲重覆著靳姆的話:“醫生告訴我,我還能活兩年,這兩年,我還得高高興興地活著。”

年輕男人似乎被她逗得開心了一點。於是靳姆拿出手提電話,給山上那所土紅色的醫院打了電話。年輕男人在被醫生抬走之前,示意要靳姆和頭髮烏黑的姑娘留下姓名和地址。這樣靳姆知道了那個姑娘的名字叫“Strawberry(草莓)”。

無論如何,靳姆和草莓都很高興他們今天做的這件事。當只剩下他們倆在海灘上的時候,靳姆就對草莓自自然然地笑出來了。

第二天,靳姆習慣性地去了律師樓。可到了辦公室,他又什麼也不想做。想到自己一輩子在法律條文中鑽來游去,在人自己給自己築的樊籬中找空子,幫助一些人從空子中擠過去,自己在樊籬的另一邊接著這些人的錢。然後,最終這些自己用生命換來的錢又變得與自己的生命毫不相干,這真是最無聊的事。於是他想打電話找個朋友聊聊天,就撥了昨天草莓留下的電話。

草莓很高興靳姆打電話來,她說,她想去看看昨天救起的那個叫杰克的青年。靳姆覺得這件事情是他目前唯一還有興趣的事情。於是他們約定在吱吱響的木橋見面,一塊去看杰克。這次約會之後,他們又約會了第二次,第二次是去看草莓工作的菠蘿園。

一早,草莓開了一輛破舊的雜牌車在靳姆豪華的公館前等他,靳姆第一次有這種到處響的破車來接,這簡直和他的身份太不相稱了,他能感到他的兩個兒子都在樓上的窗口奇怪地看著他。靳姆心裡有一點猶豫,但一想到他還能再活兩年,就自己對自己說:管他什麼身份不身份,人都要死了。死了還不都一樣。於是頭一低就鑽進車了。破車一路冒煙,開過這一帶富人區,直奔菠蘿園。靳姆心裡反倒產生一種快感,一種嘲弄人定的等級的快感。

靳姆知道那個菠蘿園上好的菠蘿,他愛吃菠蘿,但從來沒有去過菠蘿園,到了菠蘿園才知道菠蘿都是一個個長在劍葉叢中的杆子上的。菠蘿園很大,近處的塊田裡,菠蘿已經熟了,黃燦燦地等著人來採摘。遠處的幾塊田,剛翻過土,褐色的新土一畦一畦無休無止地向天邊展開。在更遠處的一塊坡地上,有三個農人正彎著腰點種菠蘿苗,他們彎曲的身影被圓圓的大草帽半遮著,像貼在藍天上的剪影。有一片低低的白雲飄來,似乎擦著農人們的草帽邊移動,於是,貼在藍天上的那幅剪影便動了起來,活了起來,像一個天上的故事。

草莓坐在田埂上,說:“藍天是有生命的,白雲是有生命的,農人的草帽是有生命的,有的時候,我就像是藍天,是白雲;又有的時候,我就是那幾個農人中的一個;還有的時候,我甚至會覺得我就是映在天邊的那頂農人的草帽。”

靳姆從來沒有聽過這種奇怪的聯想,像詩,美得很。他的心也為這樣一種聯想興奮起來。他想:要是我死了,就變成一頂農人的草帽,活在這樣一幅剪影中,豈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嗎?

靳姆和草莓的第三次約會,仍然是到菠蘿園。這一次那個投水自殺的杰克也一起同行。靳姆明顯感到杰克對草莓感興趣。他們三個人坐在田埂上時,杰克問了草莓許多私人問題。靳姆因此知道了草莓是一半中國人,一半西班牙人。但是她很小就沒有了父母。把她帶大的是她的中國奶媽。她的中國奶媽不識字,更不會說英文,但是卻知道無數個詩一般的中國故事。中國奶媽在菠蘿園裡作工,供草莓上學讀書。到了晚上中國奶媽和草莓就坐在遼闊的天底下,講另一個世界的故事:人可以是栩栩然而飛的蝴蝶;鬼可以是美麗的白狐狸變成的好妻子。在人和自然沒有界線的菠蘿園裡,聽著這些人和自然沒有界線的故事,草莓就長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快活的姑娘。

靳姆並沒有說多少話,他只隨便問了草莓在他的中國神話裡,死是一種什麼角色。

草莓說:“不知道。中國奶媽從來不談死。我想,也許死就是一種標準,像數字裡的一個零,用它可以衡量出生命的美麗。”

杰克說:“姑娘,妳來談生命還太年輕,生命並不都像妳奶媽的故事那樣美麗,當你沒有工作,沒有錢的時候;當你的老婆,朋友嫌你窮而拋棄你的時候,生命比死亡還要醜惡。”

草莓叫起來:“誰說死亡醜惡啦?死亡甚至都不是一條界線,它不過是自然的一個過程。界線都是人劃出來的,你所說的醜,並不是生命的醜,是人自己亂塗亂畫出來的醜。”

杰克眼睛瞪得大大的,驚訝地望著草莓說不出話來。靳姆也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哲學,這個小姑娘對死亡的看法是那麼澄明,實在令他折服。最近他一想到還能活兩年的宣判,心裡就一團亂糟,然而和草莓在一起,聽她說說話,心裡的一團亂糟似乎就慢慢理清了。

他們回去的時候,靳姆看著兩個年輕人手拉手在前面高高興興地蹦跳,他心裡有一點難過,有一點嫉妒,這是他第一次嫉妒比他貧窮的人們。要不是因為他只能再活兩年,他死怕都不會到他們中間去,也不會見到這美麗菠蘿園,更不會願意死後變成農人頭上的一頂草帽。也許,死亡就像一座木橋,把所有的善和美都溝通了。

他們以後再也沒有約會一起去菠蘿園,因為,靳姆的化療過程開始了。身體裡的不適已經使靳姆不得不長期呆在那所土紅色的醫院裡。於是他們三個人約會地點就移到了那個吱吱響的木橋上。每一次談話,靳姆都非常高興,草莓總是能在兩個男人情緒不高的時候,指出許多男人們看不見的細小的美,毛蟲後背上,紅、綠、黃相間的條紋;綠葉背後藏著的許多孢仔;一朵帶著蟬翼般絨芯的球形花。靳姆非常喜歡草莓,喜歡她那種天真未鑿的美和審美理論。草莓一來,他要不就忘了死亡,要不就不覺得死亡是恐佈的。他常想,認識這個奇異的姑娘,也許就是彌補他五十八年匆匆錯過了的生命的美。他甚至覺得在期待中盼著下一次木橋約會就是他最後兩年的幸福。

有一次約會,草莓沒有來,是杰克一個人來的。於是兩個男人就倚著木橋談論草莓。杰克把靳姆當成長輩,推心置腹地告訴靳姆,他愛上草莓了,他決定向她求婚。這是靳姆預料之中的事。他說,他為杰克高興。然而,心裡卻感到一種莫名的惆悵。他老了,病了,年輕人能願意讓他分享他們的生活,他應該滿足。杰克如果能給草莓幸福,他祝福他們。

可是,第二天,杰克垂頭喪氣地來了,靳姆問:“草莓拒絕你了?”

杰克就哭了。他說:“草莓說,她不可能跟我結婚,她在把我從海裡救上來那一天就告訴過我,她只能活兩年,她和您一樣,身體裡長了癌。”

靳姆大吃一驚,他記得那天草莓是說過這樣的話,但他以為那是重覆他的話。他沒有想到草莓竟也和他一樣,面對死亡而活著,而她還那麼年輕。

杰克接著說:“草莓不談死,因為她的中國奶媽從來沒有把死當作一件值得擔心的事來說…”

而靳姆,這時卻已經聽不見杰克的敘述了,他一心只想立刻見到這個整天高高興興的姑娘,他想安慰,就像她安慰他一樣…也許,她根本不需要別人安慰,她的心靈太健康了,健康得像一片沒有受過污染的自然。

又過了幾天,草莓來了,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依舊在野貓溪的石塊上跳來跳去。靳姆這才發現她其實非常瘦弱了。等草莓吃力地爬上木橋,靳姆就拉著她的手,一下把她攬在懷裡,說:“嫁給我吧,我們倆的生命還有同樣的時間。”

草莓就倚在靳姆的懷裡自自然然地答應了。紅紅的小嘴裡,還銜了一根狗尾巴草。

木橋在他們腳下吱吱響著,面對那個立在不遠處的死亡,用粗糙的橫樑把年輕和年老的差距溝通了。

盡管許多人都說靳姆發了瘋,在將死之際,娶了一個同樣將死的窮姑娘。靳姆卻覺得這個婚姻就是他的生命。而他最後的兩年則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兩年。

當他的同行們掙著錢,他的兒子們計算著遺產稅的時候,靳姆跟著草莓在野貓溪的石塊上跳來跳去,晶瑩的水珠濺在土紅色的病員服上,逗得立在木橋上看他們嬉水的杰克哈哈大笑。

一個又一個的傍晚,靳姆和草莓相依著,或緣溪而上,或順流而下,講過去的故事,也講將來的故事。遇見他們的人都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快樂。

兩年很快地過完了,在兩年的最後二十幾天,人們看不到那一老一小在黃昏裡散步了。只看見天天有一個瘦長的男人,手裡拿著兩束玫瑰花,穿過吱吱響的木橋,到土紅色的醫院去。又過了十幾天,男人手裡的玫瑰花變成一束。再後來,這個男人就不再來了。只是到每年的某一天,他必定出現在這木橋上,向橋下的野貓溪裡扔兩束玫瑰花。那花又順著溪水流進了大海,去追逐一段九曲十八彎的故事…

吱吱響的木橋呀,把生和死溝通了…

珍珠詩頁

 

葉芳詩三首

 

火舞

霹靂女神(註)

從囚禁的土牢

瞪視

那一片沒有畫面的

圓圓的天

胸中冒升熊熊怒火

熱血開始翻滾沸騰

咆哮著

撕裂神話的面具

釋放狂野的靈魂

披一身烈焰火裳

舞出

最後的探戈

飄散的銀髮

與雲霧纏綿

赤色的胴體

共大地搖擺

一步跳出一個

鮮紅的足跡

灑盡最後一滴血

渴望

灰飛煙滅後

重生

(註:夏威夷傳說中的火山女神PELE)

 

流星雨

一拳擊碎

月亮的臉

驟然迸裂成

金光閃閃的

流星雨

驚醒沉睡中

幽藍的眼

仰望新世紀

煙花燦爛

 

狂潮

剛推門

太平洋嘯叫著

迎面撲來

饑餓的浪群

一個吞噬一個

掙扎著游啊游

怎麼也湧不到

彼岸

天地之間

只剩下茫茫的

汪洋

 

一種哲理

丁嵐

一群人躺在地上長嘆

如水呀

像蒙娜麗莎的眼睛

詭秘得

讀不懂的高貴

一個人說

假設一下沒有雲

沒有雲是單身漢俱樂部

是單調的死亡

走動著

淡掃娥眉般地

表現了色彩

 

羅錦堂詩二首

 

十字迴文詩

黃花小影弄秋涼,

清氣香

黃花小影弄秋涼

影弄秋涼清氣香

香氣清涼秋弄影

涼秋弄影小花黃

錦堂戲筆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於檀香山

 

昌谷即事

六月孫家莊,

收割田野忙,

村童拾禾穗,

農婦送羹湯,

牛臥青山畔,

鴉鳴古道旁,

閒行抬眼望,

無處不風光。

  隴西縣昌谷鄉,相傳為唐才子李長吉故里,孫家莊即在其地,此詩乃余於一九四六年,就讀隴西中學時 作,塵封已久,不知藏於何處,近因退休整理多年舊物,偶然於書篋中得之,展讀一過,當年農村景象歷歷如在目前,而人事變遷,則幾經滄桑矣。

雲霖附識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五日於檀香山寓

 

詩二首

(澳洲)西彤

 

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沒有黃金

她說:我只有

透明的大海

透明的沙灘

透明的陽光

透明的海風

和閃動在

透明的天空下

不同色澤的

透明瞳孔

哦,我不是淘金者

並非為淘金而來

也從未做過淘金的夢

當我融入這透明的世界

盡情地沐浴著

這透明的賜予

所擁有的這一切

比黃金更寶貴

 

致一棵樹

-達令港贈詩友

昨夜夢迴

你悠然春睡西湖

與東坡翁把酒談詩

今夕何夕

行吟於大洋彼岸

難得品茗話舊促膝共敘

久別經年

瀟灑依然 倜儻依然

飄逸不羈的華髮

又釋放多少詩思

不禁教人想起

那棵執著於風中

揮舞綠色旗幟的樹

聚也匆匆

散也匆匆

聚首之於你我

彷彿是一種奢侈

驀然異地重逢

相對恍如隔世

聚散皆是偶然

 

為何辛苦,為誰忙?

連芸

“苦”是草花頭加上個古字,我的理解是“食古不化”就是苦了!

  “忙”往往是為了窮忙而忘了心,無心的忙就是死亡。

  你冷靜地觀察一下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捲在窮忙的漩渦裡沉下去,統統被吸進這黑洞消失了。

  當你站在大城市奔忙的人流車流旁,在熙熙攘攘的賣菜賣魚街市裡,你會否有這樣的疑問呢?

  我每到一處,見到這種場面,胸中就湧出讀中文系時學的二句詩:“密匝匝蟻排兵,鬧嚷嚷蠅爭血”。這場面太常見了,重覆不斷,在人間表演!讀了十多年的書,好多內容都忘了,唯有這兩句牢記一生,時刻警惕自己,絕不成為爭名利的“螞蟻”和“蒼蠅”!

  我至今不明,為何人們要那麼匆忙,那麼緊張?那是“鳥為食亡,人為財死”嗎?

  我想一個人能吃幾碗飯?能穿幾套衣?能住幾間房?能睡幾張床?為什麼許多人都要把自己打扮成大忙人?似乎這地球沒有他就不能轉了?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跡上行走,當我們捲進一個飛轉的大車輪時,就會迷失自己,就會陷溺於開不完的會、打不完的麻將、看不完的電視、電腦、做不完的日常瑣事…在自己沉迷的事物裡團團轉,找出自以為是重要的理由,要別人去認同或贊美,而這種忙碌真是值得嗎?

  十幾年前,我經過紐約,遇到一個移民美國多年的親戚,她一個剛從家鄉來的媳婦私下抱怨說:“紐約一點也不好,還不如我家鄉長樂!”“為什麼?”“我每天清早去做工車衣服,夜晚回家,地鐵又不安全,黑蒙蒙的,長樂山青水秀多好!”“那麼,你去登過帝國大廈?去過大都會博物館參觀嗎?”“沒有!我哪裡都沒空去,天天都是清早上班,晚上回家睡。”這樣的生活究竟有什麼樂趣呢?還聽說,一個老年船工,偷渡到美國洗了幾十年碗,一天打幾份工,一次放工後太累,靠在高熱的水管旁暈倒了,到別人發現他時已經半邊身體的肉都燙熟了,就這樣悲慘地死去。料理後事時,竟然發現他有二十多萬的美金存款。他孤身一個老頭子,日做夜做,辛苦一生,二十多萬美金並沒有帶給他任何享受,就被生活飛轉的車輪輾斃,永沉黑洞裡了,多麼可悲啊?

  這老船工、這媳婦、這許多勞碌的人為什麼不能停下來想想,這命運由誰把握?自己被什麼驅使必須要這樣做呢?人如果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不能去反省自己,調適自己的腳步,就永世也不能翻身!別人誰也救不了你!

  “死後原知萬事空”為何活著時不能去思考一下,問一下自己:誰不會經歷生離死別,誰不會成為過眼雲煙?有人為能“偷得浮生半日閒”而沾沾自喜,為什麼要去“偷”呢?不可以公公開開的把世俗放下,把慾念放下,去輕鬆自己過日子呢?

  有一個多年的朋友,她開了一個家庭公司,掛名自封為董事長總經理,許多人都被她暴發戶嘴臉嚇住了。我不信邪,一次為了件重要的事找她,打電話去,果真聽到她不可一世的口氣:“喂,什麼重要事?我現在非常忙,只可以講一分鐘!”“一分鐘?”真不知從何說起?因此我也不說了,什麼重要的事也不辦了。還有一些人,身負重任,生怕人不知道,一天到晚叫“忙”,令到別人反感,問他們到底忙什麼?又說不出所以然,忙過頭,人家以為太不合理,變成沒人能理解了。

  最近看了一本《陳伯達傳》這位毛澤東的秘書,「文革」中成為炙手可熱的角色,他一生當小人,察顏觀色,過著伴君如伴虎的緊張生涯,直到臨死前還對人講自己是個“罪人”,在他的傳記裡,他也忙碌得不亦樂乎,忙於整人,忙於陷害功臣,這種忙,豈不是害人害己?如他能閒下來,豈不是下場不會這麼的令人厭惡嗎?

  我來到夏威夷後,看到那些悠閒的本土人,穿著非常簡易的短褲、背心、拖鞋或乾脆打赤腳,在綠茵茵的草地上跳著草裙舞,或是燒烤大塊牛排、整隻的雞,一點也不怕自己肥胖。從早到晚都是唱歌、跳舞,在碧藍的海上駕駛帆船,在浪峰上玩滑板,或是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他們很少有二十萬美金在身上,但他們快樂、輕鬆!

“怎麼啦?為什麼美國人這麼悠閒開心?“

“你搞錯了,這是本地土著民族,英文叫‘洛可’,聯邦政府給他們很多優待。”

“難道是因為有優待他們才這麼悠閒快樂?還是歷來他們本性就這麼悠閒快樂呢?”誰也答不出來…

反觀一下,來這裡安家落戶的中國人,其中事業有成的專家、財主,不必再為口奔忙,他們卻往往對夏威夷的美景視而不見,仍在日夜不停的追逐,像蒼蠅與螞蟻一樣追逐金錢名利,連“珍珠港”這個世界聞名的紀念館也抽不出時間參觀一下,連生活在這麼美麗的島也不環遊一下。一生忙,忙什麼?

有的人,根本不用自己的腦子,完全由國家、老板、上司、配偶或子女操縱自己的一生,幾十年就這麼忙忙碌碌,不知所謂的過去了。

世俗認為“忙”才是令人尊敬的,“閒”就是偷懶,因此打扮成“忙人”才顯得自己重要,才確認自己的價值。

我們應該認真的問一下自己:“到底為何辛苦?為誰忙?”你的一生到底追求什麼?

寒山城拾趣

(續編) 李延風

 

蝦子

蝦子原名瞎子,是寒山地區近幾年興起的瞎體書法的創始人。瞎體書法的主要特點是寫字時用黑布蒙住眼睛, 念動咒訣,將一半字寫在空中,一半字寫在紙上,因此讀者觀看時腦子里要有立體感方能悟出道理。改成蝦子的另一個原因是瞎子對齊白石畫的蝦頗有研究。有一次在一個有很多書法界老家伙們參加的宴會上,作為服務人員的蝦子,因為在屏風背后多喝了幾杯茅臺酒,出去給老家伙們講了他當年在齊白石家里做客時的一件趣事。

“……當時我就對齊老說﹕‘您老人家桌子上的魚缸里那幾只蝦真好看啊!’齊老以手捻須,笑而不答,示意我把魚缸搬到他跟前。我把魚缸搬起來之後才發現魚缸里並沒有蝦,原來是一張《蝦戲圖》壓在魚缸底下。”

這個故事很大地冒犯了老家伙們,因為齊白石去世的時候,瞎子很顯然還沒有出生。老家伙們從此對瞎派書法不屑一顧。

但老富的畫室里卻掛著一幅蝦子的墨跡,是一幅對聯,出自老富的另一個密友風子先生的一首仿古瘋詩﹕識人識面不識心 畫馬畫皮難畫魂

 

風子

風子原名瘋子。瘋子首創的瘋派詩在寒山一帶已經形成了一點小小的氣候,只是它究竟有些什麼特點誰也說不清楚。瘋子改名為風子倒不是為追求吉利,而是由于來自老爹的壓力。改為風子之后老爹仍不滿意,說聽起來和瘋子沒有兩樣,風子就解釋說他取的是詩經里“風,雅,頌”的風,老頭子才不再言語。

風子做詩時必須要有煙和啤酒。本來是要白酒,但白酒不能大碗大口喝,只能用小盅喝,不夠豪放。有一次風子在月亮下喝了十瓶啤酒,譜了十行瘋詩,連夜拿去請老頭子斧正。老頭子正在寫毛筆字,放下毛筆,戴上老花鏡仔細閱讀,卻發現滿紙都是“肥臀”,“胖乳”之類的詞,一怒之下,端起硯臺潑了風子一臉墨汁,風子從此看到他爹就兩眼發黑。

 

風子的爹

風子他爹是中醫大夫,在寒山一帶頗有些名氣。他早年讀三字經,百家姓,四書五經,黃帝內經,解放後讀了幾十年的馬經列經,現在又在讀金鋼經,道德經,易經聖經古蘭經。老頭子雖然已經接近髦髦之年,但身體卻十分硬朗,從不吃藥,倒是風子三天兩頭傷風感冒拉肚子,不得不時常請老頭子給開幾副藥吃吃。後來老頭子就給風子開了一個包醫百病的方子﹕

每天半夜三點睡覺,第二天下午三點起床。睡覺前和起床後趁空腹各抽煙一條,喝酒半斤,如此下去,持之以恆,必可百病盡去,長生不老。

風子的爹還寫一首好字,跟寒山政協,人大,九三學社的一些精于此道的老家伙們過往甚密。老頭子在治療性病方面又絕活,寒山一帶方圓幾百里內近些年暴發起來的廠長經理土財主幾乎每個人都或明或暗地接受過他的治療。最典型的要數銀蕩公司董事長裴某人。風子爹已經給他治愈過不下十幾次性病,但總是不斷復發。為此老頭子每次見到裴某人都為自己的功夫不到家感到慚愧。但裴董事長卻不介意,前不久還親自給老人家送來一個“在世扁鵲”的金匾,並表示要趁老人家還在世要抓緊時間多去海南和深圳度幾次假。(待續)

他有這點精神

訪孫中山故居館長李伯新先生

古江

我想寫一篇走訪李伯新先生(前中山市孫中山故居館長)文章的念頭,已經有好幾年了。

我每次回國,行色匆匆,沒辦法定下心來走訪。直至今年才下定決心走訪。在10月22日,到了李先生家裡,受到李先生的熱情接待,他神采奕奕談了幾個鐘頭。

李先生的新住宅是1991年建的,面積有三百多平方米,是一座兩層半的樓房,進大門有庭院,後門有花院,花院的後門還有蘭溪流水,坐在階石上可以釣魚,這樣優雅的住宅環境,在翠亨村圓林坑是很普遍的。李先生能退而不休,勤奮寫作,也和這優雅的環境是分不開的。

走進李先生的小客廳,我剛坐下,李先生親自為我沏了“聰明茶”(聰明茶是用翠亨山水沖泡荔枝紅茶)。他喜歡喝“聰明茶”,喝了頭腦聰明,精神爽利,滋潤喉嚨。在放茶杯的小茶几上,已堆滿了一堆書、文章、照片。於是一本本介紹給我,這些書有些是他的專著,也有些是書裡有他寫的文章,還有那些他出席各級孫中山學術會議的照片留影。李先生早已是中外聞名的孫中山研究專家了。他四十多年來,先後發表的論文有六十二篇,著作有四本,其中最寶貴的是在50年代至80年代,李先生騎著有十年車齡的自行車,走遍了翠亨村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子,走訪了四十七位老人,他們是直接或間接了解孫中山的,寫出了訪問記錄六十七篇,都是原汁原味的,其中1959年訪問的陸天祥,當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童年時是和孫中山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是十分珍貴的史學資料。李先生收集的文物,如《安樂堂記事本》已是國家一級文物收藏。李先生和黃彥先生(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孫中山研究所所長)合作的(孫中山藏檔)一書獲全國史學界評選二等獎。李先生從1965年開始,在故居工作了三十三年,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難怪1994年12月14日,李先生接待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時,鄧穎超贊許李先生說,您在這裡一口氣幹了三十多年,很好。在三十多年來,經過多少風風雨雨,李先生接待了上千上萬的來自世界各地崇敬 孫中山的來訪者,他忠於職守的在宣傳孫中山革命思想,真是有如春風化雨。李先生接待過的有鄧小平、鄧穎超、班禪、西哈努克親王等等。

1997年,李先生在台灣參加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在會上,他發表了論文的題目是“孫中山的交通航運觀與中山市交運業”。令我興奮的是他的發言講台上,有個牌子寫著李伯新教授。

我還記得1986年11月,在中山市翠亨村召開的孫中山學術研究國際會議,李先生和中山大學歷史系邱捷教授(現任歷史主任)合作,發表了關於孫中山祖籍問題─羅香林教授,<<國父家世原流考>>辨誤,從多方面的調查研究,用充足的史料去論證了孫中山不是客家人,祖藉在東莞。對史學界研究孫中山祖籍問題,掀起了軒然大波,於是一場新的論戰開始了。

李先生已退休一年多了,但他仍活耀在孫中山學術舞台上,他是中南五省辛亥革命研究會理事、廣東省孫中山研究會理事、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等等。席間,我問李先生,為什麼退休了,還執著追求?李先生文縐縐地說:「待長眠時想著我已為社會盡了微薄之力而微笑~」,我馬上打斷他的話:「還是現在笑好了。」李先生一愣,哈哈大笑起來,笑聲飛出了客廳,飛出了翠亨村。

孫中山故居有電話來,他有求必應,馬上步行五百米到故居,又像當年一樣熱情,認真地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來訪者。在我們交談的過程中,他連接了三個電話,其中宋慶齡傳記的作家劉家泉還在等著他。

我行程匆匆,談話結束時,在他家大門口,我和他、他太太、他孫子,一起合影留念,汽車奔馳在公路上,秋風陣陣吹來,我又想起了走訪的一幕又一幕,李先生給我留下的難忘的印象是:他有這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