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浪湧珠江口   國際詩人會海城

   ——第八屆國際詩人筆會在珠海市隆重召開

    本報訊   浪漫之城詩人彙聚,珠海漁女喜迎嘉賓。9月15日至20日,第八屆國際詩人筆會在新興花園城市,經濟特區珠海市盛大舉行,海內外近百位詩人參加會議,並舉辦一系列有意義的文化活動,包括頒獎禮,研討會,朗誦會,參觀遊覽及植樹等。夏威夷華文作協主席黃河浪、理事連芸應邀出席了這次筆會。

    9月15日上午9時30分,第八屆國際詩人筆會在粵海國際酒店隆重開幕,出席大會的各地著名詩人有:中國大陸的賀敬之、李瑛、高洪波、吉狄馬加、周良沛等,臺灣的向明、張默等,美國的非馬、王渝等,香港的犁青、卡桑,澳門的葦鳴、傅天虹,以及東南亞雲鶴、嶺南人、史英,澳洲紐西蘭的西彤、孟芳竹和其他各國的詩人。大會頒發第二屆“中國當代詩魂”金獎給予卓有成就的當代詩人綠原、曾卓和李瑛,表彰他們在新詩創作上的貢獻。綠原年邁,由其女兒代領;曾卓已逝世,由其夫人代領;李瑛則親自上臺領獎,並當場朗湧了他自己的一首短詩,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當日下午及16日上午,筆會安排了“國際詩歌論壇”,探討《現代視野下的新詩如何與傳統對接》及《從“抗非典”的輝煌篇看詩人應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著名詩歌評論家楊匡漢、張同吾及向明、張默、麥穗、落蒂、葉延濱、熊國華等在研討會上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9月17日晚上七時,在珠海華髮新城舉辦規模宏大的露天詩歌朗誦會,出席者包括各國詩人,珠海市領導和文藝界人士,當地大中學生和市民等。登臺朗誦的有李瑛、向明、非馬、黃河浪、李小雨、汪國真、桂興華、台客、劉虹、郭南斯等,各有特色。

    9月18日下午,出席國際筆會的部份詩人與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的師生們舉行文學座談和聯歡活動,臺灣張默、張國治、美國非馬、黃河浪、連芸、劉荒田,香港犁青、卡桑、盼耕,澳門葦鳴、傅天虹、傅小華,泰國嶺南人等參加了聚會,詩人們或朗誦自己的作品,或回答學生的問題,氣氛活躍而融治。

    在筆會過程中,還穿插安排詩人們參觀遊覽了珠海市內各著名景點和古跡,包括海濱情侶路、珠海漁女石雕、九洲大道,還有夏威夷著名華僑實業家、首任商會會長和清政府任命的駐檀領事陳芳的故居,淇奧島人民抗擊英國殖民軍的遺址和珠海名人蘇兆征的故居,以及民國首任國務總理唐紹儀建造的共樂園等,還觀看了川劇“變臉”表演和圓明新園的大型節目。

9月19日,出席筆會的全體詩人乘車前往郊區新闢的風景旅遊區亞馬遜部落,入園後分乘小船沿曲折的河流參觀紅樹林,各種奇特花木和仿製的印第安人木屋,各種木雕圖騰等。下午在園中舉辦集體植樹活動,每位詩人種下一株觀賞的小榕樹,留下永遠的紀念和美好的回憶。

徵稿

由一凡(汶萊)毛志成(中國)心水(澳大利亞)王性初(美國)葉辛(中國)東瑞(香港)司馬攻(泰國)江曾培(中國)劉海濤(中國)蘇叔陽(中國)陳政欣(馬來西亞)吳心鈿(菲律賓)張春榮(臺灣省)林爽(新西蘭)趙毅衡(英國)柳泳夏(韓國)顧建新(中國)袁 霓(印尼)黃孟文(新加坡)黃河浪(美國)黃俊雄(加拿大)渡邊晴夫(日本)譚綠屏(德國)潘亞暾 (中國)等擔任顧問,淩鼎年擔任名譽主編的《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精彩故事》長年面向海內外作家、作者以及理論家、翻譯家徵集主題思想積極、格調高雅、風格各穓、題材多樣的華文微型小說、微型故事作品。歡迎投稿!來稿時請附作者簡介及詳細通訊位址和聯繫辦法。

通聯:北京市五芳園274-021        郵編:100040

電子郵箱:hepeng205@sohu.com

電話:86 – 010 – 82590698

各地出版消息

★ 由加華作協會長陳浩泉主編的《白雪紅楓》一書,已在最近出版,這是該協會繼《楓華文集》後的第二集“加華作家作品選”。全書共330多頁,分為散文、小說、詩、評論四個部分。散文有阿濃、梁錫華、陳浩泉、汪文勤、劉慧琴、潘銘燊 、杜漸、林婷婷、劉慧心等人作品,小說有張翎、李彥、劉慧琴、陳浩泉、葛逸凡、曹小莉、張初、馮湘湘等人作品,新詩有洛夫、盧因、浩泉、韓牧等人作品,舊體詩有羅忼烈教授的詩詞,以及中詩英譯,包括王健翻譯唐人絕句十首,陶永強翻譯中國詩詞八首等。評論則有瘂弦、胡菊人、梁麗芳、葉嘉瑩等名家的論述,內容相當豐富,大部份是有關加拿大和北美洲的題材。本書也是加華作協成立十五周年的紀念之作。

    ★ 夏華作協受《泉州文學》主編陳日昇先生委託,代組美加、歐洲等地華文作家作品,已先後在該刊最近幾期刊出,包括美國非馬、黃河浪的詩,葉芳、憂夢的散文,芬蘭伍石的遊記,加拿大葛逸凡的小說等,還有一些稿件也將在下期《泉州文學》發表。

    ★ 《加華作協》(文學刊物)第九期近日出版,刊出夏華作協名譽主席羅錦堂教授的《學唱崑曲》七絕五首,同時也發表了加華作協理事韓牧所寫的文章《記學者羅錦堂》,韓牧曾於年前訪問夏威夷,與羅教授有深入的交流。

    ★ 由南京江城詩社社長李靜鳳主編的《江城吟稿》詩刊總第十七期於今年8月出版,刊出本會成員周涓的詞八首,葉芳的新詩四首。該刊以發表舊體詩詞為主,也刊發少量新詩,與海內外新、老詩人有廣泛的交流。

    ★ 美華作家蓬丹的新書《每次當我想起他》,由歐洲作家趙曼為其寫評論《對鏡生迷》。此書從心理學層面而言,是人際間各種行為的探討。

★     南京大學郭媛媛博士的評論文章《蹦極澳洲的中國騎士》,論述了澳洲作家劉奧的三篇小說《雲斷澳洲路》、《蹦極澳洲》和《黃金夢》,並總結為劉奧作為新移民作家文化認知的三部曲。

夏威夷大學的崑曲會

羅曹曉雲(夏威夷)

中斷了將近二十年的夏威夷彩虹曲社,最近又開始活動起來了,分別於五月二十一日、及六月十五日,在捨下聚會了兩次,使好久沒有機會唱崑曲的人,過足了癮,真是“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了。

    夏威夷彩虹曲社,以前之所以不易聚會,主要是缺乏吹笛子的人,這一下可好了,因為我們原來的笛師陳傅芳博士,與其夫人陳鳳儀,同來檀島渡假,藉此機會和以前的曲友,在一起唱唱崑曲,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尤其是陳傅芳,他以前曾專程跑到上海崑劇團,去拜該團笛王顧兆琪為師,據說得到了不少的秘傳,所以他這次吹笛子來,果然聲音嘹亮,不同凡響,與從前大不一樣,由此可見拜師學藝的重要!除了陳傅芳外,能吹笛子的人還有夏大教授關琴、顧兆琪大師的另一位高足歐陽新先生、楊文靜博士,以及夏大音樂系教授劉長江博士等,都是能吹笛子的高手!

    我們有了這五位專家的輪流擫笛,於是會唱崑曲的人,爭先恐後,一個接著一個的輪番上陣,毫不相讓,這真是在檀香山多年不見的一個盛會,即使是我們的老師李方桂教授和師母徐櫻在世的時候,也不過如此!

    先是陳鳳儀女士唱《牡丹亭》·〈遊園〉中的【步步嬌】:“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時,她一開口,滿屋子就鴉雀無聲,側耳靜聽,等她唱完後,果然贏得了不少的掌聲,其次,是關琴女士唱《牧羊記》·〈望鄉〉中的【江兒水】一曲,從“不想朝廷,將咱祖塚遷”,直唱到“看李陵平昔交情之面”,唱得如泣如訴,道盡了多少的心酸,不由人對李陵灑下了同情之淚!

    接著由我唱《牡丹亭》·〈驚夢〉中的【山坡羊】:“沒亂裏春情難遣,驀地裏懷人幽怨”,尤其唱到“揀名門一例,一例裏神仙眷時”,有的人就不由自主的搖起頭來,足見曲辭之美!我唱完後,就是笛師陳傅芳唱,由歐陽新、關琴和劉長江分別吹笛,他唱的是《長生殿》·〈彈詞〉【七轉】:“破不喇、馬嵬驛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曲,當他唱到結句的“嗚咽咽的望帝悲聲啼夜月”時,真是字字血、句句淚,發音吐字,酷似上海崑劇團的計鎮華先生,可見他平素是多麼的用功了。

    最後由外子羅錦堂唱《寶劍記》·〈林沖夜奔〉中的【新水令】、【駐馬聽】和【折桂令】三曲,都是學高崑侯永奎的唱法,即所謂的北崑:至於以南崑的唱法,唱〈夜奔〉者,據我所知,自然以前臺灣崑曲界的笛王徐炎之先生,他的東床快婿蔣倬民先生為最當行!

    以上所記,僅是指五月二十一日的曲會,至於六月十五日的典會,參加的人就更多了,格外顯得熱鬧,原因是從香港文匯報和廣東羊城晚報,來了一位元記者小葉秀子,她為了拍攝華人在美國的家庭生活狀況,經過檀香山華夏廣播電視公司董事長——姜聯成先生和夫人武之珍女士的協助,在夏威夷選定了幾個家庭,除了我們以外,據說還有前美國參議員鄺友良夫婦、東西文化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朱謙夫婦,以及住在夏威夷大島以書畫著名的趙澤修夫婦,其他還有什麼人,就不得其詳了。

    在當天早上十點左右,小葉秀子和夏威夷二號電視臺的攝影師以及他的助理,是一個夏大新聞系的學生,他們一行三人,帶著各式各樣的攝影器具,來到捨下,先是拍攝了我們家客廳中的陳設及牆壁上掛的字畫,計有左宗棠寫的一幅對聯,字大、氣派也大,上面寫著:

    前招三辰超象外     具備萬物書歲華

    按:左宗棠,生於清仁宗嘉慶十年(一八一二),卒於德宗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七十四歲,曾官清王朝的東閣大學士,封恪靖侯。另有梁啟超的一幅中堂,上面寫:

    拂破秋江煙碧     一對雙飛鸂鶇

    應是遠來無力     捎下相偎沙磧

    小艇誰歙橫篴     驚起不知消息

    悔不當時描得     如今何處尋覓

    詞中的“歙”,即吹。“篴”即笛。

    後面還有題跋:“最愛朱希真小詞,輒複寫此,供君翔賢兄清賞,甲子立秋後十日,啟超”。

    梁書的落款,是“甲子立秋後十日”,甲子是民國十三年,即西元一九二四年,這一年正是黃浦軍校開辦的一年,也是清遜帝溥儀出宮,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孫中山先生入京,主張召開國民會議一年。

    按:梁啟超,生於清穆宗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卒於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只活了五十七歲,他生前擔任過熊希齡組閣時的司法總長,以及段祺瑞組閣時的財政總長,也擔任過清華大學的教授,是著名新詩人徐志摩的恩師,當袁世凱稱帝時,他曾偷偷地跑到雲南,催促他的學生蔡鍔舉義討袁, 中華 共 和 賴以不

隳,真是功莫大焉!

    接著就是于右任院長,生前為鼓勵外子所寫的兩句銘言:

    開世人無限之靈機    闡天地無窮之奧理

    落款是“庚子七月”,庚子是民國四十九年,即西元一九六零年。

    最後所拍攝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的墨寶,他是在一九六零年為外子與我結婚時,所寫的一幅賀屏,上面題的是《墨子》·〈魯問〉篇中的兩句話,即:

    鉤之以愛  揣之以恭

    字數雖少,但意義頗為深長,所以我們一直懸掛在客廳裏,作為我們的座右銘。

    另外,還有張大千先生,生前為外子所畫蝴蝶而題的字,甲骨文權威董作賓先生為外子所寫的甲骨文,以及前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由於時間太倉促,都沒有拍進去,我順便把蔡先生寫的詩,附抄在這裏:

    文人自昔善相輕   國手圍棋抵死爭

    大地知難逃壞劫   靈魂無計覓真評

    即留萬古名何用   奚似刹那心太平

    鄧析惠施世多有   有誰齊物記莊生

    落款沒有年月日,只寫“蔡元培”三個字,下麵還蓋有一方私人印章。

    當照像結束後,小葉秀子還要我當眾示範畫京劇人物,同時也要外子示範畫蝴蝶,我們分別示範完畢後,仍舊在小葉秀子的安排下, 繼續拍攝我們唱崑曲的鏡頭,記得最先開口唱的是唐崇實教授,唐教授唱曲時的發音吐字,專學俞振飛和蔡正仁兩位大師的腔調,所以我們戲呼他為俞派小生,他所唱《玉簪記》·〈琴挑〉一齣中的【懶畫眉】,從“月明雲淡露華濃”開始,一直唱到【前腔】的“細數離情曲未終”,句句纏綿悱惻,字字錦繡珠璣,大家聽後都稱讚不已。

    唐教授以後,便是關琴教授所唱《漁家樂》·〈藏舟〉一齣中漁女許飛霞,得知其父被人射殺後所唱的【山坡羊】:

    淚盈盈做了江干的花片

    慘悽悽做了天邊的孤雁

    以及【前腔】的:

    戰兢兢做了失巢的乳燕

    孤另另做了鳳鳶的飛線

    苦伶伶做了無父的孩兒

    哭啼啼做了籬下的號更犬

    真是字字血,句句淚。關琴以後,是由我本人所唱《玉簪記》中〈琴挑〉【朝元歌】:“長清短清,那管人離恨”一曲:接著是楊文靜博士唱《邯鄲記》·〈掃花〉一齣中的【賞宮花】,從:“翠鳳毛翎劄帚叉,閒門踏天門掃落花”起,一直到【麼篇】末句的“教人留恨碧桃花”止,音調鏗鏘悅耳,動人心絃,楊文靜唱完後,大家又請她再唱《邯鄲記》的〈三醉〉:“俺曾在黃鶴樓將鐵笛吹,又來到這岳陽樓將村酒沽”,顯得瀟灑出塵,把八仙中呂洞賓悠閒自在的情懷,完全在音調中表現出來。

    最後,由外子羅錦堂唱《虎囊彈》一劇中魯智深醉打山門的【仙呂】、【點絳唇】:“樹木槎枒,峰巒如畫堪瀟灑”,和【混江龍】的“只見那朱垣碧瓦,梵王宮殿絕喧嘩”,一直到“好教俺悲今弔古,止不住忿恨嗟呀!”尤其是“好教俺悲今弔古”一句的“弔古”二字,使人聽了迴腸蕩氣,餘味無窮。

    到此為止,已是吃午飯的時候了,其他在場的崑曲愛好者,如王永祥、黃孟珠、呂華蕙、鄭至麗、蘇蔡婉芳、以及歐陽新夫人林嘉安女士等,都沒有機會唱了,於是在大家下次再會的渴望聲中,各自離去,為夏威夷彩虹曲社,留下光輝的一頁。

二零零三年於檀香山

一碗燕窩

□    黃孟文(新加坡)

 

想吃燕窩的念頭一浮上腦際,他就馬上行動,於當天把材料購置齊全。晚餐後走進廚房,聚精會神地親自燉制起燕窩來。莎……莎……莎……海浪親吻沙灘的聲音時大時小。火焰吐舌,影影綽綽地浮現那位白髮蒼蒼現在躺在安老院的老父。沙……沙……沙……父親從前最擅長燉燕窩。那時家境好,他們常常有機會品嘗父親親自燉制的燕窩。洋樓沐浴在祥和與溫馨中,外邊的海浪均勻地沙……沙……沙……假如後來不是自己留學澳洲繼而在那兒工作和結婚,就不會從那時起就一直沒有機會再度品嘗父親的獨家燕窩。沙……沙……沙……父親最疼他,當然每次都把最精美最大碗的燕窩放在他的面前。後來還把燉燕窩的秘方也傳授了給他。沙……沙……沙……父親燉燕窩很有自己的一套妙法。一定要親力親為。什麼必須採用上等的燕標燕窩啦,什麼冰糖啦、泡參啦,什麼先大火後中火然後又小火啦,什麼吃燕窩最好是在午夜時分啦,什麼吃完燕窩不可以刷牙漱口,必須即刻上床睡覺,這樣才最能攝取燕窩的精華,最為滋補、潤喉和養顏啦。沙……沙……沙……父親現在恐怕再也沒有吃燕窩的奢望了,但是肯定不會忘記從前全家吃燕窩時的歡樂氣氛。前年,他被調回新加坡分行工作,還買下了海邊公寓的一個單位。他把火焰轉小。沙……沙……沙……小小的火焰在跳舞。果然是虎父無犬子,不久整間廚房就洋溢著燕窩的香味。將近午夜,他把四碗香噴噴的燕窩盛放在桌子上。夫和妻一人一碗,一碗留給小寶,等下涼了叫他起來吃。“另外一碗給誰呢?”妻似乎腦筋在飛快地轉動,而且滿腹狐疑。剩下的這一碗,燕窩又稠又密,使他想起了老父臉上縱橫交錯的皺皺皺。他說:“我想明天轉去安老院一下——”她趕緊打斷丈夫的話:“我看這樣吧,這一碗給女傭吃吧!小寶這麼頑皮,又精力特別旺盛,整天攀高爬低的,阿敏娜必須吃燕窩大補身子才能好好照顧他。和兒子有關的一切都最重要,不是嗎?”沙……沙……沙……

2003年六月父親節

種一棵樹在地球上

□    連芸(夏威夷)

 

種一棵樹在地球上

風中的樹葉紛紛鼓掌

種一棵樹在東方,給我春雨

種一棵樹在南方,給我陽光

種一棵樹在西方,給我風沙

種一棵樹在北方,給我冰霜

春雨杏花,豔陽棕櫚

黃沙紅柳,白雪青松

當樹根深入厚厚的泥土

每棵樹都擁有自己的天空

種一棵樹在生命中

陽光下煥發綠色的笑容

黃金明詩二首

□    黃金明(廣州)

 

老街的傷感之歌

 

雨一直下,頹廢的街道

開始變得泥濘。雨點像釘子

撒落了一地,我的皮鞋

被剌穿了。正午的黑暗

像一場疾病吹入了

秋天的肺部。讓我把這條疲倦的

小街帶走,帶到郊外

冥寂的曠野,帶到潮濕的

出租屋。小酒館散發出

情慾的滋味,烤羊肉正好

適合下二鍋頭。請讓我

把這座城市灌醉,把街頭的

流浪漢灌醉,把哨兵一樣的

街道樹通通灌醉!  請讓我

成為一張舊唱片的指標

一次次劃過音樂的傷口。

我年少時的愛情,銳利如

喉嚨間的魚鉤。請讓我

成為一隻狂妄的鬧鐘

把發條卸掉,墜入時間的

深淵。雨一直在下

我像一隻烏鴉,在雨中

洗掉屈辱的記憶,抖落

眼眶的鐵銹。請讓我

把一株喝醉的玫瑰

護送回貧窮的鄉村

交給她的父母。一條老街

有它庸俗和瑣屑的美,有它

永不飄散的氣味。木殼收音機

蕩漾著鄧麗君的歌聲,隔壁傳來

一對年輕夫婦的爭吵。一條老街

埋葬了多少密集的童年! 一群孩子

在雨水中奔跑,我來不及

看清他們的身影。請讓我

像那位禿頂的老頭,對著老伴

拉響嗚咽的胡琴。雨一直在下

請讓我像路邊的垃圾桶

被醉鬼一腳踢翻,傾倒出心底的詩篇:

這暗啞的雷霆,這腐爛的閃電!

 二○○一年八月十二日客村

 

秋天的記憶

那無限溫柔的記憶,像兩條交叉小徑

編成的蝴蝶結。如果把剩餘的火焰

放入冰箱貯藏,可以保存多久? 一個人

走入鳥中,才知道飛翔的艱難——

翅膀成了他的累贅。一個人成了樂器

才知道表達的怯懦——音樂在上升

一直到喉嚨為止。炊煙筆直,道路泥濘

一個被故鄉放逐的人,他的孤獨

像一筆花不完的錢,貧窮如一隻餓狗

咬住了他的腳跟。大地暗黑,草葉墨綠

梨子成了秋天的徽章,果園沸騰

連原野也被獸群撕開,一架割草機

轉動著體內的輻條,閃爍著冰冷的光

啊, 異鄉人,那吹過草地上的風

也吹過了故鄉的屋頂。讓泉水成為

大地的補丁,讓枝條上失控的果實

張開喉嚨,讚美吧,不要等明月變質了

才想起它的皎潔。啊,異鄉人邁上了

秋天的山崗,和一棵樹交換著身體

像一具青銅塑像,聆聽著溪水流動的聲音。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吳震寰詩二首

□ 吳震寰(湛江)

昨夜夢中的淚痕,

是玫瑰瓣上滾動的神跡

——給讓娜·埃布戴爾納

          讓娜·埃布戴爾納,印象派畫家莫迪利亞尼的妻子,莫迪利亞尼死後,她從七樓跳下,屍體摔得粉碎。當時她還懷著莫迪利亞尼的第二個孩子。

巴黎的夜

淪陷無數絕色女子

無數英雄

象昨夜夢中的淚痕,

是玫瑰瓣上滾動的神跡

人人也遭受極刑

也活得快樂

自在

在茫然的烏托邦

人人

畫地為牢

時間被時間消耗了

而心在

你的心

讓娜,你的心呢

有過什麼夢想呢

在逼仄的黑暗

燃燒自己

成為火焰

上升,明亮

突然熄滅了

畢卡索和女人

 

還有什麼能激發天才的歌唱?

肉體  肉體  肉體

旁觀者,我們這些後來的人

聽不到春天

一隻鵪鶉的啼喚,另一隻鵪鶉

應答

永恆的永恆,短暫的短暫

旁觀者,我們這些後來的人

聽不到春天

一隻鵪鶉啼喚,另一隻鵪鶉

應答

海岸線

鄺海星(海南)

海水用白玉

鑲箝著曲彎彎的我

平時,我安靜地躺在沙灘

諦聽漁女徐徐地講她的愛情故事

諦聽情侶們悄悄私語

諦聽人們對浪漫之城的歌唱

一有風吹草動

我成為守衛的鐵欄柵

背後有父老的叮嚀

背後是我的祖國,家鄉

一有甚麼發現

遙遠的海面有居心莫測的強盜

我成了一隻開屏的鐵弓

重任在肩

箭在弦上……

注:寫於第八屆(珠海)國際詩人筆會

二○○三年九月十六日

李靜鳳詩六首

李靜鳳(南京)

步韻敬和黃河浪先生《詩人節懷屈原》二首

(一)

詩家最憶是端陽,香粽龍舟月似霜。

一卷離騷招山鬼,女蘿薜藶散幽芳。

(二)

行吟澤畔獨憂傷,風雨江湖痛斷腸。

玉石俱沈天有淚,哪堪傾入汩羅江。

步韻敬和羅錦堂先生《學唱昆曲》四首

 

南北曲

魏家律呂融南北,一曲新腔唱我儂。

粉墨歡場人散後,為誰嫵媚為誰雄?

 

牡丹亭

縱令橫空海沸塵,牡丹梅柳自精神。

堂中玉茗青袍客,便是傷心夢裏人。

長生殿  夜奔

 

荒郊喋血新水令,劍閣聞鈴武陵花。

國士美人何處去?汗青掩罷墨痕斜。

 

桃花扇

話到休時便自休,秦淮絕代事悠悠。

至今一抹胭脂水,猶自美人鏡底流。

人鳥偕遊

孫鳴(山東煙臺)

 

檀香山下綠茵茵,豔花清香賓步遲。

群鳥飛來隨步遊,賞語云云鳥唱詩。

人鳥簇簇容如友,相互依存喜則夷。

賓如醉魂茵草臥,鳥食蟲害醉心怡

注:1999年冬首次來夏威夷,目睹了檀香山的大好美景。尤其遊逛了威基基海灘公園,那一片和怡融融的氣韻,唯能詠以記之。

羅錦堂詩三首

□    羅錦堂(夏威夷)

 

夢中得句

春曉鶯聲來枕上        當年舊夢細思量

好風似解遊人意        吹送梨花一院香

一九七九年元月一日夜,於夢中吟詩有“好風似解遊人意,吹送

梨花一院香。”之句,旋念檀島並無梨花,何以有此夢句?偶憶兒時,

在隴西大巷之果樹園中,每年二、三月間,雪白梨花,垂垂滿樹,花

片隨風飄落,如群蝶之亂舞。然此情此景,不復見者,已五十餘年矣,

思鄉之情,無時或已。目前偶於舊稿中,重得此句,乃  成七絕一首。

                        錦堂附識  2003年3月8日於夏威夷大學

題夢莊蝶譜

 

蝴蝶飛來紙上看        濃妝淡抹鬥嬌豔

是真是假不分明        我與莊周同夢幻

餘自十七歲起,即學畫蝴蝶,係受莊周夢蝶之啟發而來,先後承蒙

羅錦春、裴建准以及楊春鵬等人之指導,迄今正好一甲子矣。

        羅錦堂附識    2003年7月27日於夏大

讀乃木將軍詩後

 

爭城掠地為開疆        血戰沙場誰肯降

千古英雄俱往矣        青山依舊水流長

日本乃木希典將軍(Nogi Maresuke,1849-1912) 所作詠戰場之七言

絕句,頗類唐人塞上詩,傅頌一時,其後由吳佩孚將軍寫出,功力深

厚,益見其雄豪之氣。茲將原作附後,以便參覽:

山川草木轉蒼涼        十裏腥風新戰場

征馬不前人不語        金沙城外立斜陽

錦堂附識   2003年7月27日於夏威夷大學

別具一格的中國古磚瓦博物館

□    淩鼎年(江蘇)

 

八十年代初期,我寫過一篇關於秦磚漢瓦的隨筆,後來我聽說昆山有個中國古磚瓦博物館,一直想去看一看,但直到最近去錦溪,才一償夙願。

    昆山的錦溪鎮如今打的旅遊招牌就是博物館之鎮。我個人認為,錦溪鎮最有價值的是中國古磚瓦博物館。據我所知,這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家磚瓦博物館。

    筆者曾與一文友探討東西方文化的差  ,其中一點就是西方古代建築以石塊為主,所以像古羅馬大鬥獸場、埃及的金字塔等等都留存了下來,而中國的古代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因此像阿房宮、銅雀台等都蕩然無存了。所幸磚與瓦,雖不如石頭堅硬,畢竟還有孑遺物,也就成了歷史的資訊載體,成了彌足珍貴的文物。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古磚瓦博物館保存的不僅僅是幾塊斷磚殘瓦,而是保存了中國建築史的一個縮影,保存了中國古代建築美學的資訊。

    磚在古代又稱“瓴甓”、“令甓”、“令辟”、“甓”等。“秦磚漢瓦”如今是一個成語,但據我對磚瓦的瞭解,瓦的歷史更早于磚,其實在秦漢之前,已有了磚瓦的身影。

    我注意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時期已出現了紅燒磚,由粘土、壟糠和稻草揉合,雜以竹竿、蘆葦作骨架,經堆積大量乾柴,經大火焚燒而成。這大概算是磚的雛型吧。

    如果排一排磚的發展脈絡,列表如下:

    良渚時期的夯土燒結磚——秦漢的幾何紋磚——西晉的紀年磚——唐宋的井磚——明清的金磚——民國時的青磚——現代的紅磚、機制磚、粉煤灰磚等。

    在參觀中留下印象很深的有晉代繩紋磚上面可見清晰的晉代造磚工人右手的手印,看來是造磚工人即興按上去的,按其手印大小考古人員推算出可能是一位1.65至1.70米的男青年一時好玩留下的,沒想到就此留下了一件極為珍貴而難得的實物。

    從陳列的磚瓦實物可知,磚在演變過程中,出現過砌牆磚、城牆磚、地坪磚、祭祀磚、裝飾磚、藝術磚等用途各  、造型不同的磚。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文字磚、花磚、畫像磚。

    展出的磚之實物雖種類繁多,但空心磚與畫像磚還不算豐富,可能與這類磚大多出土于中原地帶有關係。吳中一帶出土的空心磚不少有紋飾,飾有虎、朱雀、飛鷹、衛士、以及舞樂、騎射、田獵等,陰紋、陽紋均有,畫像磚內容就更多了,通常有神話故事、生產場面、貴族家庭生活、娛樂活動場景,以及地方民俗的。這些磚對研究古代歷史都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很有意思的是,西漢早期的磚室幕有一種薄薄而中空的漢磚,距今約2200年左右。此磚表面還鏤有菱形的花紋等,很有美感。明代時,習古琴之風盛行,有人用此磚來擱琴,沒想到因漢墓磚為空心的,輕輕叩之,磬然有聲,琴弦一動,即有共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於是漢墓磚一時身價百倍,被時人譽為琴磚。

    磚中間的巨無霸為方磚,有些讀書人家覓到一塊一米見方的大方磚後,擱在凳上,讓孩子用毛筆醮清水練書法,這也算是磚的本職以後的一輔助用途吧。

    其實,方磚中真正的巨無霸是金磚。金磚不是用金子鑄成的塊狀之物,而是鋪於皇宮地墁之用磚。這種磚是御用之磚,用現代術語乃皇家指定用磚,所以不是隨便哪家磚瓦廠都能生產的。金磚的選料、工藝都很講究。據說那泥土要取太湖底下沉睡千年之土,要求泥土細膩、結構緊密、色澤鐵青,須經過六道工序,燒制長達130天,出窯後還要用桐油浸漬百天。這磚能曆千年而不毀,敲之有金石之聲,故謂之金磚。

    當然,細分細述的話,光磚就能寫一大篇,例如有一種比較罕見的錢幣磚上有漢王莽時期的錢印紋。還有一種龍腰磚,放在屋脊中間的,明清時的風俗,在此磚裏種萬年青。另外還有一種有文字的明城牆磚也很有收藏價值,因為磚邊上有年代有監造的官府名稱等。

    說了磚,不能不說一說瓦,在古代用土坯造房時,瓦就已經出現了,最早大約是西周時。瓦在實用性之外的裝飾性上似乎比磚更明顯,所以除了平瓦、底瓦外,還有蝴蝶瓦、瓦當、筒瓦、滴水吻、  形瓦等等。如瓦當的圖案紋飾就分文字、動物、獸面、植物、幾何紋等五大類。據我知道,有些收藏家還專門收藏瓦當、滴水等。像秦漢時的“長樂未央“、“千歲萬歲”、“與天無極”、“漢並天下”、“漢廉天下”、“飛鴻延年”、“永受嘉福”、“保子宜孫”、“萬壽無疆”瓦 當頗受收藏者青睞呢。另外還有“雙福壽水滴”、“雙鳳捧壽水滴”、“龍鳳呈祥水滴”、“丹鳳朝陽水滴”、“雙龍嬉珠水滴”等。瓦當的種類也很多,有花卉瓦當,如雙梅瓦當等,還有鳥魚瓦當。海水瓦當、雲紋瓦當、福祿壽瓦當、神獸類瓦當、鯉魚跳龍門瓦當等等。

    錦溪中國古磚瓦博物館的收藏展品還稱不上齊全,據我知道,春秋戰國時,燕國瓦當紋飾喜用饕餮紋,以及雙龍、雙馬、雙鳥、雙鹿;齊國則偏愛樹形紋;魏國時的戰國則流行獸面紋瓦當;南北朝時,瓦當紋飾常有蓮花與忍冬等,這與佛教影響有關,隋唐時,蓮花瓦當最流行,明清時為蟠龍瓦當取代。

    古代的屋頂上,往往還有吻獸,俗稱天雞、蒲雞。通常有獸頭、雞頭、魚頭、龍頭等四種,為北宋時於辟邪演變過來的。

    寫到這兒,我又想起了在錦溪的另一家古董博物館裏見到的一塊相傳為銅雀台瓦當。銅雀台為東漢建安15年時曹操所築,距今已1800年了。這塊瓦當乍看像石質的,比常見的方凳凳面還大,重75公斤呢。據說曾為明奸相嚴嵩所藏。據說此瓦當要用黑泥磨細,加雞蛋清和胡桃油,再壓制成瓦當坯子,放入爐子高溫燒制。這瓦當比石還重,不吸水。我細看了,瓦當背後有“建安十五年”字樣,並有“乾隆禦識”題款,還有明代文征明的題詩,以及其他文字。我只記得“為愛陶甄之質,宜加即墨之封”詩句,還有“惟天降靈錫……”等我記不全了。雖然這塊瓦上有不少文字,言之鑿鑿,但我總懷疑其真實性,因為從實用價值看,如果此瓦放在屋面上的話,此銅雀台要多大規模呀,其柱子、牆基如何承受得住如此重量,要知道一塊瓦就重達150斤。我突然想起我家鄉太倉在清道光年間有個陸增祥的狀元,後來在陝西做官,因酷愛金石,辭官回鄉時,收集了數百塊漢瓦,據說就是銅雀台之磚,這磚我見過,很粗礪,與那陳列的瓦當比之,無論是造型、質地、工藝都天壤地別。我想同時代同一建築的磚、瓦不可能相差太殊吧。所以我以為此銅雀台瓦當的真實性大可懷疑。這大概也是中國古磚瓦博物館不收藏的原因吧。

    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在江蘇昆山錦溪鎮丁家弄的丁宅,為清中期的建築,可惜展廳面積僅600多平方米,還顯得小了些,不過,能收集到如此品種繁雜的實物,堅持辦到現在,也實屬不易。

遺憾的是我忘了創辦這博物館的主人是誰,在這裏我向他致歉,並表示深深的敬意。

破碎的婚禮

□    石  村(芬蘭)

 

       前不久,五十歲的阿麗亞娜邀我參加她女兒漢娜的婚禮,漢娜今年28歲是一位剛離異不久的年輕母親,她在酒吧認識了同年齡的小夥子多米,相處4個月便決定在教堂舉行婚禮,出席婚禮的首先是漢娜4歲的兒子,小小年紀看到自己的媽媽結婚,不知幼小的心靈是什麼反映?而阿麗亞娜本人也是離婚二十多年的老單身女人,其丈夫瑞斯多——即漢娜的父親也出席了婚禮。他們倆在教堂門口偶見,說來也都是老爺姥姥輩的人了,出席女兒的婚禮還要照看女兒的兒子,但倆人並不坐在一起,女方有意回避男方。阿麗亞娜告訴我,他們在漢娜四歲時就離婚了。多米的父母從芬蘭北部小城趕到赫爾辛基專程參加兒子的婚禮,才第一次見到了兒媳的父母,互相自我介紹了一番。而後莊重地步入教堂,在管風琴的音樂聲中,由牧師宣告祝福詞,新郎新娘互送結婚金戒指,而後牧師請我上臺演奏一段巴赫的鋼琴組曲,在充滿宗教氣氛的音樂聲中,結婚儀式結束,大家隨後到另一間大廳內喝咖啡吃蛋糕歡聚。

    我目睹這表面純潔背後破碎分裂又重組的婚禮及兩代離異的父女與母女及外孫,想到芬蘭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由女總統,女總理領導的北歐千湖之國,美麗的國度光環下多少陰影籠照著一個個芬蘭人的家庭與生活,百分之五十的離婚率居世界之前列,如同諾基亞手機名據世界前茅一樣。前幾年,某芬蘭老人在家死後五年才被管樓工作人員發現而轟動全國。此老人的兒女都住在一個城市也毫不知曉,人情冷漠到了如此地步,足見今天所謂現代化社會異化人性的嚴重程度。東方家庭傳統是“雙向”的,父母扶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西方是“單向”的,子女長大離家後,沒有反過來譫養父母的義務,老人由社會老人院負責,這些都是眾所周知,我對上述東西方差異也無評論之意圖,只是在親身參加了這麼一個“破碎的”婚禮之後,感到人生有些東西,如同白牆上有塊污點,主人用張美麗的畫蓋上,是決不能揭開的,美麗畫面後面的黑暗,如擴大來看雖不能說是陽光下的罪惡,也是真是慘不忍睹。西方文明背後的虛偽及歐美社會現代化背後的冷酷,都是屬於地球村今天的現實。

                               (2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