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第九屆國際詩人筆會

今秋分別在珠海、金華舉行

 

     第八屆會議時間:2003年9月15-20日,地點:珠海市四星級南洋海景大酒店,籌備會辦公室設於珠海市。

     第九屆會議時間:2003年10月17-22日,地點:浙江省金華市,艾青紀念館及施光南廣場,籌備會辦公室設於金華市。

     筆會將舉辦詩論壇,探討如:“現代視野下的新詩如何與傳統對接“、“華文詩的民族性“、“現代性和世界性”、“從抗‘非’詩的輝煌探討詩人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等問題。

     詩會還將舉行詩朗誦會。

     歡迎參加者贈書或贈送墨寶:詩、書、畫予主辦單位。

     繼上屆頒發“中國詩魂“金獎,本屆及今後的筆會將繼續頒獎工作,一是終身成就獎,一是於近十年內寫出有世界影響及聲譽著作者。歡迎詩人們寫作“推薦一位中國詩壇終身成就者”、“評介一本經典詩集”之類的論著。《詩世界》將選用刊登。

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子午書簡”

播誦黃河浪散文《故鄉的榕樹》

 

中國大陸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CCTV10)“子午書簡”欄目,從八月初開始選播一部份中學語文課本的篇章,也包括夏威夷華文作協主席黃河浪的散文《故鄉的榕樹》,該文曾獲香港首屆中文文學獎冠軍獎,于上世紀80年代中被選入中國高中語文教材,長期沿用。中央電視臺“子午書簡”於8月8日中午11:50首播該文,並對作者和文章作了簡介,由著名主持人朗誦,配以輕柔的音樂和優美的畫面。8日深夜和9日清晨6時又兩次重播。

    該欄目自8月4日至10日播出的是中學課本裏的散文,依次是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朱自清《荷塘月色》、季羨林《清塘荷韻》、林非《武夷山九曲溪小記》、黃河浪《故鄉的榕樹》、邱吉爾《我與繪畫的緣分》、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共七篇。

8月11日以後,又陸續播出課文所選中外古今的一些著名詩篇,包括艾青、郭小川、舒婷、普希金、濟慈、裴多菲、李白、白居易等人的作品。

姚雪垠文學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

十月上旬將在武漢舉行

 

姚雪垠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生前曾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湖北省文聯主席、中國新文學學會會長、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等職。他從事文學創作達七十餘年之久,為繁榮中國文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所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更是文學史上的傳世佳作。鑒於姚雪垠先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對文學的突出貢獻,更值華中師範大學百年校慶,決定在中國武漢舉辦“姚雪垠文學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新文學學會

    會議研討專題(僅供參考,亦可自擬):

姚雪垠文學創作道路;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姚雪垠小說創作、散文創作、詩歌創作、文學語言、創作風格、文藝觀;姚雪垠與中國文學、中國作家、外國文學、外國作家、中國歷史文化、當代思潮及其他論題。

芝加歌華文作協與《世界日報》副刊

聯合舉辦徵文比賽

 

    一、主辦單位:芝加歌華文寫作協會、世界日報副刊。

    二、特別贊助:廖美鳳女士、李信雄先生、林麗淑女士、郭耿南先生、章詣遠先生。

    三、目的:提倡海外華文文學風氣、鼓勵文藝創作、發掘文壇新秀、反映華人社會時代精神。

    四、徵文種類:在移民社會所見、所聞、所思,或個人移民生活之經驗,以散文形式表達之作品。

    五、作品字數:四千五百字以內。

    六、徵文題目:應徵者自訂。

    七、參加比賽資格:海外愛好寫作者皆可參加。(不含臺灣、中國大陸、香港地區)。

    八、獎金:錄取前三名各一名。首獎一名,獎金一千美元;第二名一名,獎金七百美元;第三名一名,獎金五百美元。佳作二名,每名獎金三百美元。各得獎人並可獲獎狀一張。

    九、收件、截稿、揭曉及贈獎日期:1.自即日起開始收件;2.收件截止日期:2003年9月20日(以郵戳為憑);3.主辦單位將儘快評審,得獎名單將在“世界日報”副刊及美、加地區主要華文報刊公佈。得獎作品將在“世界日報”副刊刊登;4.贈獎時間及地點另行通知,未能前來現場領取者,以掛號寄出獎金及獎狀。

    十、注意事項:1.凡合乎前述資格者,皆可參加。惟需以中文寫作;2.主辦單位會員及工作人員不得參加;3.應徵作品需用有格稿紙謄寫,打字、影印、複寫亦可;4.稿件上請勿填寫個人資料,請另以單張稿紙條列:真實姓名、筆名、聯絡電話、位址(有傳真號碼或e-mail,亦請列上)、職業;5.個人資料未填寫者,主辦單位有權不予評審;6.來稿請在信封上注明應徵“芝華徵文比賽”字樣,逕寄“1912 Chatfield Lane. Lisle, IL 60532 U.S.A.”收;7.各參賽稿一律不退還;8.應徵作品以未曾在海內、外報刊及雜誌,以及網路上發表過的作品為限;9.應徵者於本徵文比賽期間,不得以應徵本徵文比賽之相同作品參加其他相同種類文學比賽,否則取消參賽資格;10.應徵者每人以一篇作品為限;11.得獎作品,主辦單位有出版權,出版發行專書,不另支版稅、稿費。可上世界日報網站www.worldjournal.com或www.chineseworld.com網上文緣區查閱。

各地出版消息

 

  •   本會成員、<<珍珠港>>文學報編輯兼記者葉芳,前不久出版了中英對照詩集<<葉芳短詩選>>,作為”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系列叢書之一種,由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挑選近作短詩29首,由中國現代象徵詩派開創者李金髮的長子李明心教授精心譯成英文。其中<<夏威夷組曲>>五首作品被選入<<藍色夏威夷>>第二集,並在去年僑聯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全球”華文著述獎”競賽中榮獲詩歌類佳作獎。該詩集出版後,得到各方好評。暨南大學潘亞暾教授曾寫了評論,在美國和中國的報刊發表;近日上海著名詩評家汪義生又寫了一篇賞讀文章,刊登在本期<<珍珠港>>第二版。
  •  旅居德國漢堡的華文作家兼畫家譚綠屏女士的散文集<<揚子江的魚,易北河的水>>由中國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得到廣泛好評。收入她感人的處女作<<心目中的他>>、<<人體為藝術>>以及獲得臺灣<<中央日報>>文學獎的長篇記事散文<<櫥>>等。本書並選入作者部份繪畫作品和攝影作品。中央社駐歐特派員、資深記者莫索爾為本書寫了前序,旅居巴黎的著名散文家呂大明小姐為本書寫了後序。

2003年東南亞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記略

傾心關注:當代文學與人文生態

□    錢 虹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中心和新加坡作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當代文學與人文生態2003年東南亞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上,數十位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馬來西亞、泰國、汶萊、日本以及新加坡本地的華文文學學者、作家,聚會于素有“花園島國”之美譽的新加坡,就“都市變遷與文學”、“科技與文學”、“消費文化與文學”、“移民意識與文學”等課題,進行了公開的演講與探討。

    在開幕典禮上,本屆研討會籌委會主席之一、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吳耀宗博士在致辭時首先介紹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中心與新加坡作家協會,“在新加坡這樣一個以英文為強勢語言的人文環境中”,對宣導和提高華文文學的地位所做出的極大努力。接著,身材魁梧、皮膚黝黑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中心主任唐愛文教授上臺致辭。

    在大會嘉賓之一的傅春安先生致辭和贈送紀念品之後,簡短的開幕典禮就宣告結束,研討會馬上進入了實質性的專題演講階段。臺灣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李瑞騰教授率先作了題為“文藝生態與東南亞當代華文文學”的大會演講。他在演講中強調了當今華文報刊等傳媒機構在重視中文資源方面所起的作用,如馬來西亞《星州日報》所舉辦的“花蹤獎”,在世界範圍內評選中文文學的優秀之作,相當於中文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

    年前剛從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任上退休、現任臺灣元智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的王潤華教授,接著作了《重新幻想:從幻想南洋到東南亞本土多元幻想》的專題演講。他指出,東南亞華文文學所面臨的重新建構本土文學傳統,除了重置語言,創造一套適合本土生活話語,也要重置文本(re-placing the text),才能表達本土文化經驗。

專題演講結束後,隨即進行分組研討。整個研討會分設兩個會場,共進行了7場分組研討會,聽眾可以自由選擇會場聆聽演講,也可在講者演講結束後自由提問和發言,交流之頻繁,氣氛之熱烈,為國內學術研討會所少見。如筆者所作的有關華文文學中老人院這一題材較為稀缺,與青春偶像題材的氾濫形成文學創作題材上的生態不平衡的演講,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起先,筆者以為這些聽眾都是會議主辦者組織來會場聽講的,就像國內的許多學術研討會的會場,主辦者唯恐聽眾太少影響講者的情緒,因而常常組織大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前來“棒場”。但在午餐時,有幾位聽眾告訴筆者,他們是看了主辦者在報上刊登的有關研討會的消息和大致內容之後,向主辦者報名登記,並交付40新元後(包括兩天研討會的午餐和會議休息時的點心及會議資料等在內)才來出席研討會的。新加坡人出席學術研討會居然要自掏腰包(雖然數目不多),這使筆者倍感新鮮,也足見新加坡人對於學術研討活動的熱衷與參與精神。

海與山孕育出的詩情

——《葉芳短詩選》賞讀

□ 汪義生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人的氣質、性格,與其生活的環境密不可分。生活環境對一個詩人的創作也會打下深深的印跡,影響到其詩歌風格。

    香港,是葉芳度過青少年時代的地方;美國夏威夷,是葉芳如今定居的地方。香港和夏威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既有山,又有水。

葉芳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她的短詩選中有不少詩作取材於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雪、月、魚、花等等,其中與海和山相關的詩占了不小的比例。海,賦予葉芳的詩靈動、活潑、深邃;山,賦予葉芳的詩渾厚、凝重、質樸。

海的狂放與悠然

    容納百川的浩瀚的大海在葉芳的筆下顯現出雷霆萬鈞之力,震撼人心,且看“太平洋嘯叫著/迎面撲來/饑餓的浪群/一個吞噬一個”(《狂潮》)此時的海洋,猶如群狼奔突的曠野。

    無邊無際的大海,孕含著可怕的能量,海是剛烈、狂暴的,你看:“怒海張開灰色巨口/露出雪白的鋸齒/猛力一咬/哧啦……”海浪能把堅硬如鐵的礁石啃得千瘡百孔。然而,水又是世間至柔之物,海因而又有柔的一面,上面這首《海龜灣觀浪》可謂將海的剛柔相濟的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在暴風、怒海肆虐的背景之前,我們看到了滑浪者矯健靈動的身影:“踏一葉滑浪板/貼著死神變色的臉/追逐飛翔的欲望”。讀葉芳的詩,常常能領略其中不凡的氣度。

   《流浪的詩》中抒寫道:“指尖匆匆在鍵盤上/捕捉跳躍的靈感/搖頭擺尾的小鼠/悄悄追蹤/思潮流過的方向”何等的活潑靈巧;《追星》中則充滿氣吞山河的豪氣:“策馬馳騁於/寒夜的曠野上/向黑暗的更深處/追趕星蹤……”《火舞》中充滿了烈火沖騰、熔岩滾滾般的動感:“胸中/冒升熊熊怒火/熱血/開始翻滾沸騰/咆哮著/撕裂神話的面具/釋放狂野的靈魂/換一身烈焰火裳/舞出/最後的探戈……”而她的另一些詩則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韻味,請看:“香檳酒杯/在纖巧的指尖下/滴汗//星光沉醉在杯裏/晚風溫柔了海灣/潮濕的濤聲/在記憶的窗外輕喚”(《淺水灣之夜》)。從“彌漫在/思憶的角落”的咖啡濃香中“細細領會/從苦澀到甘甜的/滋味”(《咖啡留香》)這些詩使人領略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恬淡、悠然和寧靜。

詩人性格的兩重性,導致了她詩歌風格的多樣性。葉芳的詩有的豪放、大氣、宏闊、昂奮向上,洋溢著帶有某種野性的狂放;有的則表現出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境界的神往,不時流露出怡然自得的情態和隨遇而安的心境,顯得優雅而溫馨。

山的渾厚與深沉

    古人雲:“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樂水的智者有聰睿智的優點,有時或許難免會有點過分精明;樂山的仁者忠厚樸實見長,有時或許難免有些木訥固執。筆者在想:要是一個人既樂水,又樂山,那麼他(或她)大概就能兼具智者和仁者之長,而又能規避二者之短。

    葉芳有幸自幼生活在又臨海,又有山的鐘靈之地。讀葉芳的詩,深感她對海、對山的愛是那樣的深。

    葉芳筆下的山每每顯得深沉、淳樸。在桂林,凝視著象鼻山,她抒寫道:“你累了吧/遠離熟悉的山林/失散了同行的夥伴/跋涉過千山萬水 / 默 默

立於/灕江之岸”(《象鼻山》)山在她的筆下有了靈性,有了神韻、有了生命。

    山在葉芳的眼裏,在她的筆下往往不是凝固的,而是充滿了動感,充滿了活力,請看這首《九馬畫山》:“騰躍的馬蹄/踢不碎千年頑石/仰天嘶鳴/回蕩成蕭蕭風聲/日夜呼喚/呼喚那雙遺失的翅膀/飛渡灕江煙雨……”巍巍聳立的堅硬的崖壁,被詩人那枝神奇的筆渲染成一幅群馬奔騰圖。山,畢竟是山,渾厚、拙樸還是它的本色。即便是這幅奔馬圖,也被詩人“以峭壁為屏/綠葉為鬃/鑲一幅/亙古的風景”。

在詩集的其他一些詩篇中,也可以看到山的渾厚、拙朴留下的印跡。《歲月的童話》最後的一段這樣寫道:“院中這口石井/在記憶裏留下褐色的苔痕/水中沉澱了一個/童話的歲月”石井猶如一個小小的透視往事的視窗,它又是美好情懷的載體,使讀者產生了很美很動人的聯想。還有《歸》中那遙遠的呼喚著的“故鄉的老榕樹”,《淺水灣之夜》中那依然悠悠地唱著的“古老的留聲機”,等等,都透著一種深沉、渾厚的氣韻,耐人尋味。

活潑、靈動、清純、質樸

又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葉芳的詩語言方面也有特色。短詩選中的作品不用詭譎、艱深的字和詞,不故作高深,語言活潑、靈動、清純、質樸、富於表現力。

    以《新月島》為例,有靜的“半彎月牙”,有動的“狂濤拍岸”,整首詩鋪展開一幕立體的場景,彙集了月亮、島嶼、狂濤、小夜曲,可謂有形、有色、有聲,並雜揉了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諸般表現手法,詩思層層遞進。最後一段這樣寫道:“期盼著/那支銀色的小夜曲/唱亮每年秋天的/海灣”“銀色”這一色彩詞卻用來修飾看不見摸不著的“小夜曲”。同樣,色彩詞“亮”如何能修飾“唱”?看起來不合語言的形式邏輯,但它真切地表現出詩人獨特的情緒與感受,符合藝術的內在邏輯,並豐富了語言的表現力。

    在葉芳的詩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別出心裁的修辭方式。以《奏鳴曲》一詩為例,有意打破一些語法常規,突破了句子成份之間的語義限制關    。詩中的“月亮”是無生命的東西,詩人卻用“孤寂”加以修飾。“憤怒的指尖/彈碎滿院/孤寂的月光”用及物動詞“彈碎”作用於無形的“月光”,從字面上看顯得有些荒誕。結合整首詩的意境,往深裏一想,卻覺得頗有神韻,使無生命的變成有生命了,使無形的變為有形,詩的語言顯得富於彈性和張力。

   《霧鎖太平山》巧用擬人化手法,看:“濃霧一寸寸吞掉/光的地盤/直到暗潮滲透/淌著冷汗的車窗/摩天大樓舉刀/刺不穿夜幕/窒息的維多利亞港/翻不起波浪”“濃霧”如同貪得無厭的野獸,“車窗”、“摩天大樓”、“維多利亞港”仿佛都成了活靈活現的生物。從審美角度看,高度的清晰並不理想,因為纖毫畢現的景色,限制了人的想像力。濃霧使人與太平山下的香港之間產生了距離,從而激發了詩人的想像力。

   《淺水灣之夜》中有“銀臺上的蠟燭/在琥珀色眼眸裏/說夢”、“潮濕的濤聲/在記憶的窗外輕喚”的詩句,詩人的五官感覺在詩中融匯貫通,構成了語言上的張力,激發了讀者的聯想,豐富了詩的字面意義,使之內涵力得到增強。

讀葉芳的詩,筆者領悟到:當詩人腳踏堅實的大地,胸懷一腔激情,並插上想像的神奇翅膀,便能引領讀者進入美的境界。

炮火中的禮物

□    憂夢

伊拉克戰爭打響的第七天,我前往張府給張爺爺賀壽。張爺爺今年八十三歲,他的孫子張明哲是美軍的空軍戰士,此刻正在伊拉克沙漠的上空浴血奮戰、生死難測。故張家上下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只默默地希望戰爭早日結束,盼望親人平安歸來。對張爺爺的壽辰,全家僅象徵性的表示一下,不象往年那樣大張旗鼓地給張爺爺慶壽。

    張爺爺望了一下那個往年孫子張明哲坐的,但現在卻空著的座位,默默地端起長壽麵,可還沒吃,眼淚就滴進了碗裏。他放下碗,用手擦了一下眼淚,然後回房拿出一個用布包裹著的小包。他把小包慢慢打開,裏面是一個紅色繡花小腰袋,小腰袋上面雖有多個燒焦似的洞,但依然可辨小腰袋原是一個精緻的手工藝品 。張爺爺拿起小腰袋,低沉地說:“這是我十九歲生日時,明哲的奶奶給我的禮物。當年我在中國大陸參加抗日戰爭,這個小腰袋陪我在戰火中度過了漫長的十年,從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每天二十四小時它都掛在我腰上,十年如一日。它上面的彈孔,有日本侵略軍留下的,也有同種同宗的中國人留下的。明哲的奶奶雖然離開我已幾十年了,但她做的這個小腰袋卻一直陪伴著我。在槍林彈雨中,小腰袋保佑了我的生命,慰我平安;在孤獨歲月裏,小腰袋豐富了我的記憶,助我想像。明哲去伊拉克之前,我打算把這個禮物給他,以保護他平安的,但他只打了個電話回來和我道別,連面都不和我見就上戰場了!”

    張爺爺說完,整個大廳鴉雀無聲,大家都默默地注視著那個歷盡了無數炮火煙塵,傷痕累累,卻仍然風采依舊的小腰袋。我拿起小腰袋,望著它上面無情的彈孔和精美可愛的繡花,仿佛看到了戰場上的鮮血、屍體,也仿佛看到了親人重逢的擁抱、歡笑。

    張爺爺叫明哲的父親張爸爸馬上想辦法儘快幫他把小腰袋郵寄去給在伊拉克戰場上的明哲。張爸爸立即把小腰袋包起來準備去寄,他邊包邊說:“這個小腰袋不僅是戰爭的見證,歷史的見證,也是愛的見證,我希望明哲能儘快見到它,也希望在戰場上的每一位戰士能收到家人的禮物,在炮火中感受到家人的思念和愛,更希望風兒把國人點滴的愛吹送的戰場上每一位戰士的心窩。”

2003.3.31

東北風光

□    (沈  陽) 王充閭

中秋節登千山“天外天”

 

難得人圓月也圓,

名山佳節會群賢。

靈丹何必嫦娥竊,

飽飲泉湯也上天。

鴨綠江晨泛

 

鴨江兩岸碧毿毿,

未食醇醪已半酣。

山綰煙鬟雲釀雨,

迷離風色似江南。

天池即興

 

煙鎖雲封霧障身,

天光開處現真真。

仙容一瞥休嫌暫,

得見仙容有幾人?

長白瀑布

 

晴天長作滾雷聲,

跳玉噴珠霧雨濛。

萬古懸流千丈雪,

不知何處有炎蒸!

九門口抒懷

 

紫塞橫空亦壯哉,

江山一統九門開。

登高始覺乾坤大,

萬里游龍入海來。

孟薑女祠

 

萬里尋夫有夢知,

癡情牽動古今思。

秦皇霸業空陳跡,

偏是村姑尚有祠!

璦琿

 

江天寥廓雁紛紛,

高閣登臨憶國魂。

歲月難平庚子恨,

長松如蓋已幹雲。

張明詩二首

花蓮飛臺北

 

卅載從戎志遠遊,

居諸潛白少年頭。

美人名馬渾閒事,

綺夢如煙付水流。

夜遊十八尖山遇大雷雨

 

萬家燈火逐風飄,

雷雨彌天路正遙。

老木葉枯根尚健,

幽花瓣落蕊猶嬌。

念年客子千般恨,

百結愁腸一語消。

眼底茫茫感塵世,

探奇喜有故人招。

於泉洲詩二首

《靈泉集》付梓有感

未託錦字謁蘇辛,怎奈風騷日夜侵。

渴筆臨池縫玉露,饑腸對酒怯金樽。

多情翰墨湮經史,寡欲江河浣古今。

苦拓靈泉無異想,溪流載韻慰知音。

重遊五女山

絕頂遺都重問津,淩峰四顧別乾坤。

江煙嫋嫋化仙氣,野鳥殷殷覓故林。

紅葉含情迎遠客,白樺搖韻送鄉音。

秋山披錦斑爛秀,醉我癡迷夢裏人。

律絕二首

□    (福建) 徐香生

新加坡魚尾獅港觀龍舟賽

 

獅港龍舟逐海波,萬人喧岸水聲和。

異邦觀此千秋祭,夢返湘江詠楚歌。

晚秋漫步江濱憂思

 

杲日垂西血染灘,江濱漫步未心安。

年前紐約樓遭毀,今夕巴厘客塗肝。

仰望歸鴻偕互應,卻悲巴以竟相殘。

世間仇怨何時了,願舉和旗遍宇寰。

仿舊詩二首

□    (菲律賓) 劉一氓

小  舍

二月九日,峰弟等多人揣酒來舍,共

賀新年。清池小閣,盤桓竟日,飛觥

行觴,誠一快事。良朋歡聚,豈可無

詩?席上賦此,以為紀念。

小舍來愛客,至友樂新春。

笑語出戶外,東風入寒門。

友誼共珍惜,風華期永存。

祝群長康健,年年醉金樽!

友情

 

承友相問,以手機傳此詩謝之。

友情長流水,別易相見難,

感君殷勤意,傳語報平安。

倚馬詩百首,意氣方飛揚。

思君無時已,何日共舉觴?

詩四首

□    (安徽) 舒天佑

思   親

 

欲見河邊柳絮飛,駸駸日去夢依稀。

思親但問天涯雁,何日追風伴月歸。

              癸未年季春初五日於澹微齋

值美籍華人教授闞家蓂、謝覺民夫

婦再度回故鄉探親,餘有幸應邀於

城河樓大酒店聆闞吟長談中華詩詞

 有     感

 

越洋鴛侶再尋根,萬里乘風到故園。

難得城河樓聚首,妙詮詩道見浮黿。

吟春雪

 

宵晨簌簌落凝脂,頓使山川綽約姿。

怎奈輕浮留不住,春風送綠上南枝。

                   壬午年孟春二日於澹微齋

頌    月

 

往事艱辛訴向誰,炎涼世態是人為。

嬋娟自古無成見,苦水寒山亦伴隨。

癸亥年仲秋十四日夜於元山

誓語

□    (上海) 吳易夢

 

我的故事

是你蓮花座上

嫋然飛去的觀音

命運不是受難者

不是飲在清夜裏一杯

溫熱的美酒

呵,是酒

就讓它騰跳在雲霄的仙盞裏

就讓它訴說在

滴了千年的銀河

而未落下一粒晶亮的

水珠裏

不,那是我們昇華的心岸

是億萬個星雲密碼

縮寫的一串未知數

但願愛就是神話

就是傳說中美好的

延續

可它永遠不是尾聲

當來自深山的響笛

漫飛在你的長髮上

心,也許成了海洋

情,也許結晶成深海珠貝裏的

眼淚

但我們的桅杆升起的不是帆

不是順風而行的一面旗幟

它是風暴下的一座孤島

嚮往,終成為一尊永恆的

佇立……

期待 (外一首)

□    (雲南) 楊振昆

你瞭解嗎

那青翠碧綠的色彩

是被雨喚醒的青春

那縱橫的溝壑

是歲月鞭打的痕跡

那隱蔽的山頂堆積的冰雪

是寒冷留下的化解不開的記憶

儘管霞光會給他鍍上迷人的色彩

當黑夜來臨時

他依然是那樣沉默孤寂

他期待著山洪爆發

可以傾吐他壓抑多年的激情

給……

 

 

你是一顆美麗的星星

是我人生中永恆的光明

你每一次閃耀

像閃電

穿透記憶的凍土

迸發生命的活力

你是一顆美麗的星星

世界因為你而充滿激情

或許光的氾濫會淹沒你的亮麗

但在沉默的黑夜你是亮著的眼晴

或許會有一個無法跨越的時空

但抬起頭都會看到你專注的面影

山的語言

□    夏 威  

煙雨是浮泛短緣

是山谷懶散的語言

一季熱熱相思

哭成千滴冷冷淚水

山的淚水    淺濕青翠草地

一樹期待春花乘機美成一身浴後肌膚

為風自甘吹落    吹成草上留香餘色

歲月日日離去    年邁的掃園人個個離去

雖曾醉    飲春露    閃亮的星月夜夜暗淡

故事的章節已失散    僅餘草上殘花數瓣

曬乾之後    終必隨風悉數吹走

飄泊碼頭的船    或許深有哲理

卸下舊的重的    裝上新的輕的

日出日落    又是一個港口    有淚也有歌

點滴之愛

張可

 

我家樓上那位受人尊敬的老醫生鄰居去世了。追掉會上,很多人來送別,把一個不大的禮堂擠得密不透風。除去他的幾位哭泣的子女,剩下大部分默哀的是他生前妙手回春挽救的患者。

    我注意到,在人群中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她由媽媽牽著手安靜地站在那裏。她也是老醫生曾經的患者。我問她,在她生病期間,老醫生的哪件事情給她印象最深?

    小女孩想了想說:“爺爺他對病人們很好,每次看病時先把聽診器在自己懷裏暖熱才給別人聽!

    一位年輕的勞模,她是幼稚園的教師。她班上的小朋友全都很迷戀她!一位母親說:“看到我家寶寶對老師的迷戀程度超過我,甚至覺得自己這個母親做得很失敗!”

    那麼這位元老師用了什麼方式“俘虜”了小朋友的心呢?

    很簡單,她不過是在和小朋友說話時,蹲下身子。她說:“我應該處在和小朋友同等的高度與他們交流!”她傾聽小朋友的話,不輕易打斷,她不會因為小朋友的話幼稚而糾正!她說:“幼稚有時沒有錯!”

我原先一直以為,老醫生留給人們的應是廢寢忘食、刻苦鑽研之類的字樣;也同樣以為那位老師應該在自己孩子生病時照常工作才感人。其實愛本身沒有形式可拘泥,在真愛面前,點滴的細節更能反映人性的光芒。而那些俗套的豪言壯語反而使人覺得做作了!

書癡

□  (澳洲) 心 水

陳恥本來的名字是光宗,父母要他耀祖之心切,從命名可見。

    在周歲時雙親為他隆重舉行了“抓周儀式”,在眾多物品中,他竟拿起了一本薄薄的書冊,圍觀親人都為這個未來的大“大學者”、“大學問家”感到興奮。

    果然有小神童之稱的光宗終日沉迷於書籍堆中,和同伴鮮少一起玩耍;因讀書過多,早已配帶了近視眼鏡,更落實了書呆子之名。

    中學畢業後他不肯再上大學,認為其學識早比那些大學生來得充實,由於獨特的見解,對光宗耀祖並不熱心;和人交往多了,對人性的虛偽深有感觸,婚後數年,妻子難忍其嗜書如命的怪癖,竟然琵琶別抱。他氣憤之餘就改名陳恥,陳述恥辱,莫忘世人皆可恥,尤其是對女人,充滿了敵意。

    身體羸弱,工作做不長久便因病而被迫失業,他的滿腹詩書竟不受賞識,高等職位皆要根據文憑而聘任,便令他憤世嫉俗。

    越戰結束,排華浪潮風起,不甘被怒役的華人,開始奔向汪洋;本來一向對那些棄國拋家的人,他都極端瞧不起。及至越共發動了“沒收美偽集團反動書籍”的戰役,全南方人民要把家中藏書,除了字典及醫藥類文字,均要自動清理搬出門口,由地方政權接收。陳恥的數千部各種中文典冊被迫沒收了,因此對越共心懷怨恨,遂也決心逃亡,在南中國海上漁船破裂下沉,二百多難民被海浪沖走,只有三十幾個餘生者,抓著木塊飄浮,最後被油輪救起。陳恥命不該絕,大難不死被澳洲人道收容了。

    自命不凡的人,卻因不懂英語,在移民中心學習了數月英文會話,便覓到一份木廠的流水線操作機械工,每日八時,每週五天或六天。在逃難中認識的越南女子阿娥,也同時被分配到墨市的移民宿舍,兩顆寂寞的心及狐獨的靈魂如觸電般迸出火花,被阿娥的溫柔融化,陳恥早已不再痛恨女人,兩人同居過著夫妻生活。先後有了一對兒女,全家頗為幸福快樂。

    安定後他再度藏書,把余錢都花在購書上,家中的空間漸漸被堆積的各類書籍佔據、原先是放在書架上,慢慢走廊通道也是書本,床鋪下飯桌上、客廳座椅和茶几也被厚薄不一的書冊佔領了。

    阿娥對丈夫非常容忍,她是農家女,能嫁給華人已很高興,她又是一位有學問的“秀才”,對那些她看不懂的天書,敬而遠之,也沒有和先生計較。倒是那對漸漸長大的兄妹時有微詞,對父親的藏書極大不滿。

    有一次中風,醒後阿娥問他,萬一不幸,那些書如何處理?陳恥想也不想的說:“當然由他們兄妹繼承啊,我的遺囑早寫清楚了。”

   “他們都不懂中文,如果將來他們不要,我應該怎樣安放?”

    他們真的不孝,不尊重我的遺願,就不要做我的子孫;把書通通捐給圖書館好了。陳恥氣憤的怒吼著。

    數年後再次爆血管,死年六十二;陳恥的遺願未能實現,不但兒女不要那萬多冊無用的中文書,阿娥還為此去了十多家圖書館,都被客氣的婉拒了。

    搬遷時,陳恥的兒女最終征得媽媽同意,把家中的中文藏書全轉運到廢料回收站去了。

        二零零三年七月五日仲冬於墨爾本無相齊

楊花似雪

□    (河北) 張記書

    春天的陽光,撒在古城街旁白楊樹上的時候,剛剛長出的小楊葉,就像嬰兒的小手,在拍巴掌,歡迎春姑娘的到來。春風輕輕一吹,遮天蓋日的楊毛毛就籠罩了整個城市。一位林業專家說,這不叫楊毛毛,叫楊花。

    就在楊花飛舞的時候,有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女人,在挨家挨戶乞討著,似流動在這個城市琴弦上一個不和諧的音符。

    當她扣響我的鄰居劉老師家門時,劉老師正在屋裏熬中藥,藥味嗆得他不住地咳嗽。自從退休後,他就感到心臟有些不適,醫生說是冠心病,一定多加小心!

   “好心人幫個忙,接濟接濟吧!”老女人在門外喊。

    劉老師打開門,一驚,是多年不見的前妻:“你……”

    老女人也一驚:“對不起,我真不知道這是你的家!”扭頭就走。

   “你等等!”隨後,劉老師攆下樓,打架似地硬將一張鈔票塞到她手裏。

   “孩子出事了,住進了醫院,要不……”

   “孩子出了什麼事?住在哪個醫院?”

   “出了車禍,住在……”

   “我一定去看孩子,我的兒啊!”

    老女人搖著手,緊忙走了。

    這天晚上,我就聽到了劉老師家裏吵罵聲和摔東西的聲音響成一片。

   “那一百塊錢哪兒去了?多少年了,你還記著她!”

   “是孩子出事啦……”

    第二天早晨,我還在睡夢中,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過後,劉老師妻子闖進我的家。因我曾是劉老師的學生,該叫她一聲師母呢!忙問她:“有什麼急事?”

    劉師母慌亂地說:“老劉怕是不行啦!”

    我急忙披上衣服打120電話,然後,同師母快速把劉老師送到市急救中心醫院。

    醫生草草檢查了一下,說:“安排後事吧,人早死啦!”

    劉老師的病歷上寫著:心肌梗死。

    劉老師遺體火化的時候,楊花仍在飛舞,鋪天蓋地的似雪片,然後卷成一個個“雪團”,打在劉老師的花圈上。

我心裏好難過!

天理助忠厚

□    (泰國) 鄭若瑟

 

堅塞失戀。他的心上人嫌他笨頭笨腦,琵琶別抱。羞憤衰傷、離鄉背井,到曼谷打工。

    四年如一日,在工廠裏上班、睡覺、吃飯、拉屎,依循規律。就是假日,他也不曾踏出廠門,爭取義務為老闆幹點粗活,把廠房裏裏外外都收拾乾淨,博得老闆賞識,過年紅包加大。

    今年泰國的雨水特別多,幾乎天天下雨,有很多府治造成洪汜,損失慘重。

    堅塞今晚閑著,打開電視觀看。螢屏上正報導洪水汜濫的新聞,畫面上顯現的鏡頭,很熟悉,“啊,這是我的家鄉。”他想起來了。

    他一向白天拼命做工,晚上很早便就枕,一睡下,八、九點鐘不省人事,次晨六點過便起床。精力恢復,開始次日作業。可是,今晚反常,輾轉反側,總睡不著。心裏內疚;自己不該將失戀傷痛的情緒,轉嫁於父母弟妹,四年來連點音訊都不稍回家,或許他們正著急地四處打聽我的下落,暗地裏還擔心我會不會死了“我真是一個梟情絕義的人麼!”他自責。

    次日,他向老闆辭別回家探親。人情常理,老闆贊同,並贈他點路費。

   “老闆,你平時給我的賞賜已不少了,幾年來我自己也有點小積蓄,我怎能再要你的錢,太貪了。”他婉拒。

   “不必客氣,如果對我有心,回來後仍來我工廠工作。”

   “當然,當然。”

    買好車票,坐在候車室,他看見慈善機構正在忙著搬運食物、棉被、寒衣裝上火車廂。

   “赴災區救災的。”他心裏想:“是了,現在父母弟妹正處在水困中,饑寒交迫,食物比錢更重要,雖然有人救災,恐怕杯水車薪,很難滿足。我應趕快買幾盒即食面帶去。”

    堅塞到車站附近商店,把店裏僅存六盒即食麺買下。正要提回車站,忽然又想:“除了自己家中親人之外,鄉里、鄰居平時對我也不錯,眾口同聲贊我是老實人,當我失戀時,還好意勸我把悲痛化為力量,男人志在四方,別辜負父母的期望。此時他們也處在茫茫洪水中掙扎,是我表達愛心的機會,得盡力而為。”

    他轉回頭來對店主說:“我要再買五百盒。”店主驚愣:“對不起,這個牌子的已無貨了。”

   “你打電話去工廠送貨來。”

    他們正在談如何辦理。剛巧此時電視臺的采記人員在車站採訪救災機構送貨赴災區,回來時在商店前碰到。

   “請問這位先生,是什麼機構的,買這麼多即食麺要去何地救災!”有位元電視人員問。

   “要買去我的家鄉,鄉里水災嚴重,親人們正需要充饑,我只是個打工人,把幾年來的積蓄都買去救濟鄉里人。”

    電視人員覺得此君頗為奇特,他的義舉確實有宣傳效益,便繼續探問:“你把幾年的積蓄全付出,不會惋惜嗎?”

   “是清心。我的老闆經常教導我:救人之急:做善事,比拜神明更有意義。”

   “哦!尊敬的老闆是誰?”

   “就是這個牌子即食麺的廠家。”

   “哦!難怪你要專找這個牌子的。”

   “是的,老闆經常對我們說,不得偷工減料,要保證貨品的品質,寧可賺少些錢,不要挨人罵!所以,我對它有信心。”

   “難得!商業上有這樣厚道的老闆,才有你這個善良、忠厚的夥計,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堅塞回到車站,過片刻,一輛貨車載來五百盒即食面,並急代為打理好托運手續。

   “糟了,錢全部買麺了,托運款去哪里取?”堅塞心著急。

   “托運好了,運費也已付了。”老闆笑著在他眼前出現。並遞來個紙包:“到家鄉車站,還得雇車雇船,這點錢給你支付。”

   “怎好!”堅塞感動得幾乎落淚,聲音擅抖說:“老闆你的破費太多了。”

   “不!我剛才在電視上看到你對電視人員說的話,我更感動,這比任何廣告的效果更佳。花幾十萬廣告費豈能相比,你為我賺來的更多。”

    坐在賓士的車廂中,他疲倦的閉上眼晴。眼前是家鄉親人接到解饑的即食麺,欣喜、感動、歡悅。他懷著矛盾的心情,磨贈到她的家。她不敢正視他,低下頭俄得乏力。懷裏兩歲多的兒子啼哭不休,嚷著:“爸爸好狠心,為何不給我們送來食物?”

   “無義之人,他這時枕在妖精的肉臂上做甜夢!”她淚如苦雨。

   “笨腦人送來應急食物,以濟燃眉。”他把兩盒即食麺放下,回頭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