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郭沫若國際研究學術會議

今年八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辦

郭沫若國際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Go Moruo Academy (IGMA)自2008年開始籌備,得到各國學者的支持,目前已擁有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義大利、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臺灣地區,香港地區等國家地區的骨幹成員(Founding Member)。各國學者對此項學術研究均表示極大的關注。鑒於這樣的學術動向,郭沫若國際研究機構定於2009年8月舉行首屆郭沫若國際研究國際會議。

        此次會議在展開研究講演的同時亦歡迎眾多關注此項研究的知識仁人前來聽會。具體事項如下∶

一、議題∶“世界文學及文化中的郭沫若”

子題∶    1. 郭沫若詩歌與西方文學的交涉

            2.郭沫若與異文化交流(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

            3.創造社研究

            4.郭沫若與中國古典的連接

            5.郭沫若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研究

            6.郭沫若書法研究

            7.目前各國郭沫若研究狀況

二、會議語言∶中文,英文 (論文英文)

三、會期∶ 2009年8月27日(周4)~28日(周5)

四、地點∶美國華盛頓DC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五、費用∶會議參加費150美金,陪同人員共餐費100美金。旅費、在美住宿費敬請自籌。

六、請於2009年4月30日之前將回執用電郵形式寄回,同時提交演講題目及演講概要。(800詞左右)。

七、論文提交∶正式論文請於2009年6月30日之前以電子檔形式提交。

八、聯繫人∶

Chiming Wei ,地址∶The International Guo Moruo Academy (IGMA)

9724 Oak Hill Dr., Ellicott City, MD 21042, USA

電址∶chimingwei@gmail.com    IGMA2009@gmail.com

電話∶1-410-992-9550 : Fax: 1-888-863-7621

主辦單位∶郭沫若國際研究機構

                      (供稿:藤田梨那教授,郭沫若和日本夫人安娜的外孫女)

第一屆新西蘭讀書文化節

將於今年十一月中旬在奧克蘭市舉行

第一屆新西蘭讀書文化節將於2009年11月14日至15日在奧克蘭舉行,這是新西蘭第一次舉辦以中文圖書展為依託的讀書文化節。

    書做為文化的載體,在文化交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向海外推廣中華文化,不僅僅是中國政府的責任,也是每一位海外華人的義務,但由於華人在西方國家是少數族裔,使得華文推廣難度比較大,書籍的來源也是十分有限。為了讓更多的新西蘭華人和正在學習中文的新西蘭人瞭解中國文化,接觸到更多的中文報刊書籍,鼓勵大家多讀書、讀好書,尤其是讓第二代華人養成讀中文報刊書籍的習慣,特舉辦每年一次的新西蘭讀書文化節。

    讀書文化節活動內容主要有圖書展銷、作家讀者見面會、新中作家簽名售書、與本地出版行業人員交流座談、新西蘭人中文演講表演、徵文評選及頒獎、新中作家研討聯歡晚會以及給本地學院贈書等活動。屆時會邀請新西蘭本地政要等有關領導參加開幕剪綵儀式。

    開幕當天將會邀請新西蘭奧克蘭等多個城市的圖書館,奧克蘭大學及其他各大學圖書館等參加。

    歡迎各出版社、雜誌社、圖書發行公司、作協會員、新聞單位等參加2009第一屆新西蘭讀書文化節,讓我們共同努力,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聯絡網站:新西蘭讀書網www.bookfestival.co.nz。

                                      (新西蘭讀書文化節組委會供稿)

汪義生、丘峰著《許希哲的文學道路論稿》出版

上海文學評論家汪義生和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員丘峰合著的《許希哲的文學道路論稿》,去年11月由儒商出版社在香港出版。許希哲青少年時期就已活躍於菲律賓文壇,1959年定居臺灣後,成為臺灣文壇一位有影響的作家。本書對許希哲的生活經歷和文學道路有生動的描寫,對他的三十多部著作,包括長短篇小說、散文雜文、戲劇影視等作品作了分類重點論析,特別對其代表性名著《春泥》《康莊》等進行深入的評介。

日本《讀賣新聞》瀋陽支局長

牧野田亨先生來函

尊敬的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

香港聯絡人      連芸女士

    您好!

    我是十年前訪問夏威夷島時偶爾認識葉芳女士的日本人、叫牧野田亨。

    今天我收到了《珍珠港》的第53期、這件好事讓已經好幾年沒收到珍珠港的我高興了。

    特別是張學良夫婦的晚年歲月、我覺得很有意思。這不僅是我對歷史感興趣、而且我現在在張將軍的故鄉、瀋陽工作的緣故。

    我作為常駐記者從2007年7月開始在北京工作、採訪了中國政治、外交、社會等方面、還有中華民族的百年之夢、北京奧運會。奧運會結束後的2008年11月、報社把我派到瀋陽了。我天天跑到寒冷的東北、找值得報導的消息。

    所以張將軍的一生我也很感興趣、我盼望珍珠港的第54期。

    祝您們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2009年3月16日

                                      日本讀賣新聞瀋陽支局長牧野田亨

本會顧問謝信一教授

長期捐資支持文學活動

在上期《珍珠港》,我們公佈了今年新春的樂捐名單,感謝十多位熱心人士對本會的實際支持。不久,我們又收到本會顧問、夏威夷大學教授謝信一博士的300美元捐款。謝教授長期以來關注本會的發展,從作協成立至今十餘年,每年新春都例必捐贈300美元以支持會務,還有中文學校校長林李志冰女士也捐資100美元,使大家受到激勵。我們表示衷心感謝!

(夏華作協理事會)

第二屆漂木杯詩歌朗誦大賽將在溫哥華舉辦

1、宗旨: 提升詩歌朗誦藝術的品質,培植詩歌朗誦藝術的人才

2、評審形式: 採用公開徵求,當場評分,立即頒獎的方式進行

3、決審委員: 洛夫,瘂弦,張雁,丁果,陳浩泉

4、主辦單位: 加拿大漂木藝術家協會

5、協辦單位: 環球華報www.gcpnews.com

6、贊助單位: 駐溫哥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皇家銀行,世界日報

7、頒獎典禮司儀: 邵尉華,沉纓

8、時間: 2009年5月30日(星期六)1:30PM-4:00PM

9、地點: 慧仁雙語學苑 Richmond United Church

        8711 Cambie Road, Richmond, B.C.

10、比賽程式,形式,及內容:

     a.朗誦語言:漢語普通話

     b.分成人組(18歲以上) 和少年組(8-17歲)

      c.分初選,決賽兩個階段(視報名人數多寡而定)

11、獎品和獎金:

     a.成人組 冠軍:300元,亞軍: 200元, 季軍: 100元

     b.少年組 冠軍:200元,亞軍: 150元, 季軍: 100元

12、所有通過初選參加決賽的選手都將獲得本會特製的獎牌

第七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啟事

為了進一步繁榮微型小說(小小說)創作,鼓勵多出精品力作,更好地發揮微型小說(小小說)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作用,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決定主辦第七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活動。

一、本屆評選活動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主辦,金山雜誌社承辦。

二、參評範圍為2008年內正式發表、出版的微型小說(小小說)單篇作品。參評作品每篇以1500字以內為宜。

三、參評作品可由報刊集中推薦和個人自薦。報刊推薦限每位作者一篇;個人自薦不超過兩篇。

四、評選出優秀作品100篇,其中一等獎10篇,二等獎30篇,三等獎60篇,另設報刊編輯獎、讀者推薦獎若干名。

五、對獲獎的作者、讀者、編輯及刊發獲獎作品的報刊,頒發獎狀,獲獎名單將在《文藝報》等有關媒體公佈。

六、本屆評選活動,即日起即可推薦、自薦。每篇參評作品都須附首發原件,請注明作者詳細地址及刊發或出版的時間、報刊、出版社,並用A4紙複印一式5份。

七、來稿請寄江蘇省鎮江市政府大院內《金山》雜誌辦公室,郵編212001,信封請注明“參評”字樣。截稿日期為2009年5月31日,以郵戳為准。諮詢電話:(0511)84402821  84446636

                             (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組委會供稿)

牽手度黃昏    寵辱兩相忘(下)

—張學良夫婦的檀島晚年歲月

(夏威夷)陳豔群

無怨伴夫君     唯趙四小姐

 

(接上期)陪伴張學良將軍大半生,人稱[趙四小姐]的趙一荻,是中國現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女性。

愛上少帥,或與少帥有過情緣的女性不少,但能像趙一荻這樣,不計名分,無怨無悔地陪伴一位政治上失意,沒有人身自由的男人,度過大半個世紀的軟禁生涯,恐難有第二個。16歲跟隨少帥,直至52歲方與64歲的少帥終成眷屬。連於鳳至都承認,[綺霞〔趙一荻的別名〕妹妹無私地犧牲自己的一切,任勞任怨,陪伺漢卿,真是高風亮節,世人皆碑。]

    晚年的趙一荻,身體狀況不大好,她曾因長期抽菸而患肺癌,動過一次大手術,切除了半邊肺葉。之後,常咳嗽得厲害,須靠氧氣瓶呼吸。但趙一荻每天總是衣著得體,梳妝精緻,雍容高貴。她待人落落大方,不失分寸,讓大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老太太(趙一荻)待人從來都沒有一句廢話。總是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恰到好處。]沈萍說。

    縱然,再有涵養的人也會有失控的時刻。一次張學良夫婦上教會做禮拜,有位女士初見趙一荻,神情激動地對她說:[哦,你就是趙四小姐!]沒想到趙一荻沒好氣地回一句:[趙四小姐老早就死了!]其實,趙一荻最怕人家稱呼其趙四小姐。從基督教的角度來分析,她已受過洗,過去的已經死去。

在她88年的生命歷程裏,趙一荻有72載無怨無恨的跟在張學良身邊,與他一起經歷了許多驚濤駭浪,對少帥的照顧無微不至,且親自打理各種事務,是張學良生活中主要的精神支柱。到了最後兩年裏,她的身體每下愈況,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只是夫君讓她放心不下。有幾次,趙一荻拉著護理沈萍的手,哭著說:[小萍,我把張先生託付給你,你一定要幫我好好照顧他。]沈萍百般安慰她,只管放心,會盡所能把老先生照顧好。趙一荻方收住眼淚。張學良曾感慨地說:[我太太非常好,最關心我的是她。我這一生欠她的太多。]

夫人先辭世      笑容從此失

 

2000年5月28日,親戚朋友在其住所的宴會廳,為張學良舉行了百歲壽宴。當時趙一荻身體狀況已不是很好了。她是硬撐著。慶宴那天拍的照片中已見不到她的笑容,那是他們最後一次合影。一個多星期後,趙一荻因從床上摔下來而導致病情惡化,後被送進了醫院加護病房。6月22日上午,老伴張學良坐著輪椅守候在她身邊,緊握著她的右手,深情地喚著[妹妹],她在最熟悉,最親切的呼喚聲中離去。

    夫人的去世,對百歲老人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精神打擊。笑容從他的臉上消失,以前的幽默感,健談的習慣都不見了。每天坐在輪椅上沈默不語,也不理睬他人,還不時深深地歎氣。所幸張老先生健忘,有時突然冒出一句:[太太在醫院裏,我們去看看她吧。]有時又說:[她是不是去了?唉,人都會有這麼一天。]像是自我安慰,也像是無可奈何。

    張學良患上了老年憂鬱症,變得更加憂鬱,不知道自己的餘生如何打發,也擔心錢不夠用。想著想著便往夫人的房間走去,仿佛夫人還在那兒。趙一荻在世時,由她打理一切,夫人走了,她的工作由沈萍接替,夫人房間已成倉庫,沈萍一身兼兩職,既要照顧張學良,還得當好管家。老人有時記起什麼東西,就找沈萍要,清醒時還提醒她保險箱的鑰匙不要給任何人。還關心他的[槍]是否收好,沈萍指著一捆手杖說,都在那,請放心,我鎖了三道門。[謝謝你,你管得好。]張學良放心了。

幾十載風風雨雨走過來,這對被幽禁半個世紀,有著特殊經歷的老人很懂得苦中尋樂。他們變著法子玩各種遊戲,如扮聖誕老人等,以驅散陰霾,讓自己開心。有次,張學良不知從哪買來圍兜和廚師帽,裝扮成餐館的廚師模樣,一本正經地拿著小本子,握著圓珠筆,為坐在桌旁的[客人]趙一荻點菜。周圍的人攝下了這組珍貴的鏡頭。類似這樣的遊戲,是他們晚年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想像,幾十年的軟禁生活,他們是如何挺過來的。

    生活當中他們配合十分默契。[他們倆之間講話會聽音的,當然,沒有幾十年的磨合是不可能做到。老先生聽太太的音調即知下面的話該不該講。他們很敏感,這恐怕也是半個世紀軟禁生活練就出來的本領。]沈萍回憶著。

    絡繹不絕的訪客中,不乏記者政客。兩老心知肚明,此次談話內容必將成為第二天的新聞。因此,在關鍵時刻,趙一荻會插話:[Daddy呀,那件事太久了,我們都不記得了。]或是[你上次講的不是這樣。]張學良馬上領會,這話不能講,便轉彎,[對不起,我講錯了。]或[我真的不記得了。]如談話對象無須設防,趙一荻會說:[你給他們講講小時候的那件事嘛。]張學良一聽便明白,他可暢所欲言。

     幾十年來患難與共,張、趙之間成了最信賴,最知心的伴侶。在檀香山共同生活的七年裏,幾乎所有兩人或與人合影的照片中,都見他們手牽手,恩愛如初。張學良親昵地叫趙一荻[妹妹],趙則稱呼其[Daddy]。甚至出門時,雙雙穿上黑底透著大紅花的夏威夷情侶衫,給人以溫馨感。他們每天由護理人員推著在海濱公園散心,穿行於高大濃蔭的鳳凰樹下,眺望藍天白雲,黃沙碧海,或撒一把鳥食,引來鴿子無數,清風徐來,將以往的榮辱恩怨吹散。

張學良和趙一荻在最後一站度過了最美好的餘生,如今,這對相依為命的患難夫妻長眠共枕於夏威夷的神殿穀,與五弟張學森,船王包玉剛為鄰。少帥的墓誌銘是:[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復活。](全文完)

香港藝術發展局推介葉芳文集《太平洋的呼喚》

香港中文大學黃坤堯教授深入評論

(香港) 黃坤堯

葉芳<<太平洋的呼喚>>彙輯多樣的文體,包括散文遊記、微型小說、新詩摘選、人物訪談、文學活動、附錄六項。此外書前<名人作家合照及贈言>還影存了很多名人的函件,例如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市議員譚鴻章先生的賀信,以及羅錦堂、貝聿文、林貝聿嘉、湯恩佳、李明心、瘂弦、程乃珊、蔣夷牧等的函件或題辭,加上大量與明星、演員、作家、官員合拍的彩照,以及寰宇風情及個人的生活照片,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內容豐富,風靡天下。一卷在手,可以享受一種從太平洋出發,遨遊天下的感覺。而這恰好也就是本書所要表達的效果,作者在廣漠浩瀚的文學世界裏遨遊,寫出如畫的風光,多彩多姿。蔣夷牧贈言說:「我 是雲,我的世界沒有圍牆,風是我的翅膀,自由是故鄉。」頗能抉發葉芳的文學世界,行雲流水,意態飄逸。

       葉芳是一位跨行業的作者。程乃珊說:「金融才女難棄難捨文學夢,生花之筆潛心營造櫻桃園。」這兩句話也很能概括葉芳詩文小說的特色。就以「微型小說」四篇為例,就是以 上海金融界為背景,寫跨國公司的文化衝突,兼具濃厚的寫實意味和象徵意義,這是中外文化的交匯點,綢繆成太平洋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例如<菲菲的尷尬一天>,談的就是生育政策。菲菲的丈夫是新加坡企業派駐在中國的代表,而她也是在新加坡出生長大的,就在上海一個優美的國際社區裏過著寧靜的養胎生活。沒想到某一天在林蔭小道上散步,卻招來了鄰居老太太居委會主任的橫蠻干涉:「儂懷孕有勿有申請登記?」觸碰了菲菲的私隱底線,幾乎引發雙方的衝突。此外,社區管理處張貼的通告完全沒有英文,有人寫英文投訴,結果換來的是「學中文」的建議,顯得滑稽。<洋老闆的中文名字>寫菲菲生下孩子後,獲聘為某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她的老闆是中年老美,對中華文化感到神秘與好奇。菲菲陪他視察業務,其中北方分公司的負責人是一位窈窕美麗的北方佳人,談起風水,乃建議洋老闆取了個李世佳的中文名字;後來到南方分公司遇到了另一位南方碧玉,乃建議洋老闆以「玉」代「佳」。左右為難,明爭暗鬥,最後就連中文名字都不用了。其他兩篇還有菲菲在中國城市中所遇到的「打的」亂叫價,及晚宴時的敬酒問題,這些似曾相識的情節,看了都使人發出會心微笑,具有強烈的寫實及諷刺的意味,自然也間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

 本書以「散文遊記」二十篇為主調,摹寫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放在最前的<我在清水灣電視城的日子>,採用日記形式,分為上下兩篇。由1993年2月23日獲通知取錄參加助理編導訓練班開始,直至5月8日為止。培訓過後,直接參加了電視劇<<九彩霸王花>>的幕後製作。葉芳進入星光熠熠的電視城,一切都充滿新鮮好奇的感覺,加上跟大批電視明星一起工作,有機會時還跟他們單獨拍照留念,刊出的有她與劉德華、譚詠麟、羅嘉良、張學友、周星馳、王菲、葉倩文、林憶蓮等的合照。她是在美國大學讀商科的,但電視城短暫的工作卻為她的生命添上了鮮艷亮麗的色彩。娓娓道來,還是十分興奮的。其他旅遊散文寫到了夏威夷、拉斯維加斯、印尼婆羅摩火山、歐洲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科隆大教堂、瑞士琉森、義大利米蘭、西班牙、直布羅陀、中國雲南、九寨溝、長白山、泰山、上海、香港、越南各地,除了美麗的風光之外,還有深厚的文化探索。例如<為了魚兒的呼吸>,葉芳的美國友人看到了夏威夷火奴魯魯港灣浮著大片的油污,認為非檢舉不可,「再不好好關注環保,夏威夷也將不再美麗。」而作者也說:「這時海面出現了一艘環保署的船,正不停地向油污噴水,白花花的水柱像扇形的噴泉,煞是好看。不消半個鐘頭,海面又恢復了那晶瑩剔透的湛藍。」

「新詩摘選」輯錄了十六題的作品,其中很多都是旅遊作品,<大地組詩>十二首包括大理、昆明、麗江、玉龍天國、西雙版納、壩上草原、西班牙舞曲、葡萄牙羅卡角、俄羅斯、墨爾本菲力島、布吉島、東京飄雪等。其次則為情詩,另選入友人的作品三首。葉芳的詩意象優美,平易近人,文字淺白,還給人帶來深沈的回味和思考。<東京飄雪>末段:「離別的那天,我看到你,眼裏的淚光,東京,開始飄雪。」<感受>中段雲:「就算把日月遺忘,當琴聲響起,雨中的蕭邦,又尋回,流逝的季節,那飛一般的感覺。」<今生今世>首段雲:「金黃的激情果,冰鎮黑咖啡,混合成某個午後,時間的滋味,相距一天,走不盡的漫漫長路。」這些都是一些情韻悠揚的詩段,幽幽地訴說了一些天荒地老的故事,令人動容。

「人物訪談」十篇,有羅錦堂、李明心、洛夫、瘂弦等。李明心是李金髮的長子,任教於夏威夷大學政治系,1967年因組織及參加反越戰示威遊行,遭到不公平的解僱,其後持續抗爭了兩年,始能恢復在夏大的職位,傳媒稱之為「和平主義戰士」。不過其中最為文學界所關注的還是李金髮的問題,例如三段的婚姻,以及1968至1976年李金髮給兒子的二十多封的家書,談及各項不同的話題,十分悅目。至於羅錦堂、洛夫、瘂弦三篇都屬於一般的報導,談不上深度。「文學活動」十一篇,差不多都是一些宣傳檔,好處是紀錄了作者推動文學活動的業績,但對於個人的文集來說,可能就破壞整體的觀感了。不過,作者對文學的執著和誠意,大家還是有目共睹的。

中英對照詩二首

(夏威夷) 英文作者: 高裕庭

中文翻譯: 高於晴 

Disappointment

Disappointment,

It wells in me,

It fills my frame,

With sadness, and feelings I can’t explain.

I’ve tried so hard to make good,

I’ve tried so hard to do right,

At each turn, I am stopped short of my goals,

A cruel force impedes me.

It cripples my wings and watches me struggle,

I can even hear its laughter,

It’s a stentorian and merciless sound…

Everything I’ve done seems to be flawed,

Nothing I’ve done has been close to perfect.

I only wish that my next feat,

Will be one worthy of being named,

Water

Water,

It carves its own path,

Yet it submits.

It overcomes steel and stone,

But, it is surprisingly soft…

How deceptive and innocent it seems, at first glance,

For it hides the furious power to rush and surprise,

Yet, still, it remains calm and serene.

I wonder.

If people were like water,

We would surely create a magnificent world;

Where discord would no longer exist.

For if we follow water’s lesson.

We will be in harmony with all things in life.

沮喪

沮喪

它泉湧著我

它充塞著我的肢體

伴隨著憂傷和那些我無法解釋的情感

我曾嘗試非常努力地做好

我曾嘗試非常努力地做得正確

在每一個轉捩點, 我的目標都被阻隔

一個殘酷的力量妨礙著我

它摧毀我的羽翼並看著我掙紮

我甚至聽到它的笑聲

一把響亮而無情的聲音…

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似有缺陷

沒有一件我做的事能接近完美

我只渴望我的下一次努力

將是一項值得留名的功績

水,

它刻記自己的路途,

然而,它卻順從。

它戰勝鋼鐵和堅石,

但是,它卻出奇地柔和…

它多麼使人疑惑和無邪啊,在最初的一瞥。

因它隱藏強烈的力量去衝刺和突襲。

然而,它卻依然冷靜平和。

我驚覺,

假如人能似 水,

我們定能創造一個壯麗的世界,

在那裡紛爭便不會存在。

若我們能以水為教訓,

我們將與世間萬物和諧共處

上海禮贊(三首) 

(香港)夏智定

外灘夜景

 

集合了典雅和輝煌兩種色彩

所有的燈飾都有自己的寄意

新,是新時代明珠般的瑰麗

舊,是舊歲月不變的海派嫵媚

黃浦江的濤聲令中外遊客心醉

眼前的夢境是可以觀瞻的史詩

船笛在撩撥著很悠遠的故事

一江金波染亮多少感嘆和沉思

豫園見聞

 

名園的氣息很明朝呀

匾額和對聯都儒雅著今天

點春堂中的條幅墨跡毫不褪色

也矜持成了舉人生涯一般

磚雕龍牆如自九天而降

神秘了數碼相機前的各式合影留念

那二棵古樟的樹蔭仍透著清香

翠綠了無數中外遊客的笑顏

多倫路漫步

 

這裡能聽見魯迅的足音

還有郭沫若和沈尹默的笑聲

許多文化人的身影躲在大街兩旁

匆匆成永遠的回憶和光榮

那咖啡室內還有林語堂的煙鬥在閃亮

而曹聚仁的國學故事舊得更新

“左聯”成立時的那幢小洋樓

早站成今日愛寫新詩者的背景

詩三首

(河南) 李清聯

 

風本來是很大的

風推著風奔跑

風過灌木叢時

風跌了一跤

風過樺樹林時

風的衣裳被扯碎了

風就小了下來

兩隻鳥

 

一隻鳥是孤單的

它盤旋在林間

陽光照在它身上

影子也是孤單的

兩隻鳥就不同了

兩隻鳥形影不離

在枝丫間竊竊私語

用只有它們自己

才能聽懂的語言

殺驢

 

驢在套上

拉了一輩子磨

吃的是草

磨出的是白麵

汗流盡了

驢主人說:卸磨

驢被殺了

驢主人把吃剩下的驢肉

賣給了

街上驢肉湯鋪

找尋  回憶

(上海) 瑪可

(一) 找尋

灰色的天空中,

僅有片白雲在漂浮。

黑暗的世界裡,

我獨自毅然匍匐。

虛假的情誼,

各種假面始終城府。

冷酷的心靈,

不再懂如何付出。

我想要,

脫離這世界,

擺脫虛的情,

擊碎冷的心。

去尋找真正

屬於我的地方。

我也許,

半路奔跑筋疲力盡,

半途茫然慢慢死去。

可我的靈魂,我的心,

會繼續,找尋。

(二) 回憶

曾經以為海誓山盟,

總會有結果。

到頭來不過是空話一句。

隨著時間的推移,

變色的愛情,

擁有過的甜蜜,

已成為回憶。

在你的心裡,

我已不是唯一。

你是否還會想念,

我們曾經在一起。

你是否還會記得,

第一次擁抱時的心情。

山外桃源

(上海) 吳易夢

池淺生青苔,月白晾荷塘。

燕剪春水暖,風梳柳絲長。

雞啄門前粟,鵝追村邊雲。

荷鋤分春水,布穀種清明。

山深不見鳥,柴扉自由開。

草狗院外吠,生人隔山來。

遠村生炊煙,近鄰攀親緣。

夜雨好仔細,潤物知冷暖。

扒犁三兩畝,春播秋自收。

推門見花草,開窗聞泉流。

山泉煮新米,石磨豆腐香。

松枝熏臘肉,毛豬灌香腸。

牛羊屋後圈,麻鴨塘中養。

綠茶清晨采,黃昏壺中裝。

偷得一閒暇,品茗論芬芳。

雲靜水尤藍,肥魚堆滿倉。

清晨蔬帶露,新鮮顯鋒芒。

村童愛風箏,依山雲端放。

風輕草色明,童年也風光。

老叟布棋局,松下對弈忙。

誰為功名爭,輸贏都平常。

遊僧肩披月,晨掃瓦上霜。

鍾鳴寺院孤,塵世多遺忘。

莫道草廬陋,勤勞山不荒。

神仙也羨我,常來家中訪。

不談山外事,人生有何妨。

村酒煮五兩,笑語醉一方。

古稀回音

(三藩市)憂夢

祝酒遙賀舞秋風,

父訓衷言蕩耳中。

壽辰今朝七十五,

比作夢境越時空。

南痞*迫打邪未從,

山窮水盡闖路通。

正是人間滄桑道,

氣貫長虹不求頌。

長活於世看塵紅,

存留傲骨享清冬。

*南痞—“文革”時期南方的一小撮地痞、小人。

詩詞二首

(福建)李國梁

一剪梅·訪譚嗣同故里

 

也蕩春風湘水行,舟下潮聲,岸上

歌聲。瀏陽重訪踐前盟,新景相迎,往

事相傾。

    化碧年年仰複生,碑刻英名,心刻

英名。懷人今夜月華明,又照征程,又

惹豪情。

(注:複生,譚嗣同的字)

紅豆

 

一枝春色最相思,粒粒印心君可知?

長憶柔情牽寶島,每郵紅豆待佳期。

家園歸墾盟猶在,桑海變遷根未移。

盼到岸邊垂熱淚,青山作證不分離。

讀《藍翅鳥》後的感想

《藍翅鳥》葛翠琳著

 出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冰心獎獲獎作家書系

(加拿大)葛逸凡

這是一部觸動心靈震撼、激發深思的長篇小說。時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段的一個秋天起始的一整年。地點在中國大陸北方濱海的一縣,充分地展示著那個時代及濃郁的鄉土色彩風味。

     這部小說的結構,以紅姑娘(苦姑娘)的一家,爺爺、奶奶、爹、娘、哥哥(弟弟在前幾章)為主幹,叔曾祖家、姥姥家為支幹的家族大樹。內容情節織造的秩序組合,令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巴哈的鋼琴練習曲;悲喜苦甜的穿插亦呈現了波浪形態的節奏感應。作者採用當地的語言,鄉土的韻味濃郁自然,行文優美傳神。這部著作不但敍述了家人的故事、情況、心靈感應、社會的形貌風氣,還包括了鄉土藝術的皮影戲、兒歌、謎語、廟會、魚市場、野菜野果等。堪稱一部繁富的巨著。

     藍翅鳥在小籠子裏;人在習俗傳統的大籠子裏,除了疾病死亡守寡的悲淒,還加上了“無後”的恐懼。人要依靠兒子度風燭殘年,需要兒孫在墳墓燒紙燒香填土,所以要盼望生兒子,百般寵兒子,沒兒子要過繼、甚至如大舅母搶奪兒子。在第八章“訓誡”一篇,八十多歲的叔曾祖父的將要過繼的重孫子夭折,竟發出“你們叫我死後怎麼去見老祖宗?!如今這孩子沒給我保住,你們有什麼臉見我?一群廢物!就這麼個男孩子也沒留住。難道你們就讓我連個繼承門第的重孫都沒有就窩著心進棺材?!”這段淋漓盡致的描述映現了當時的世態,也是人性刻劃的登峰造極。

   在男性盤據絕對優越地位的社會中,而女性卻作踐同類,把男人抬的更高。女人使寡婦的日子雪上加霜!姑姑的婆婆無情冷酷!二奶奶盼望患病的兒媳(五嬸)死掉,以便兒子再娶;不讓兒子和將要去世的妻子見面,連站在窗戶外講句話都不允許,充分地顯示了不寒而栗的母親的權威。小舅母在遭受搶了她兒子的女人的刑罰,加上個天天挨打的苦蓮兒,這個女人的悲慘世界的製作者卻是女人!為什麼?這種心理因素,值得探討。

   廿世紀是強調英雄的時代(前大半段)。一九一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文豪羅曼.羅蘭心目中的英雄,不是大力的征服、不是巨人稱雄,而是真誠至善的崇高心靈,無止息地與環境命運戰鬥;英雄是耐苦者,執著光輝的理想人道精神。這部長篇中的奶奶完全符合了真正英雄的條件。奶奶是位身體精神俱健的絕對強者。那位紡紗織布、將碎柴枯枝雜草小樹枝刺兒棘藜玉米骨推進灶口裏、手上不紮刺;用手把冒著煙的火炭從火盆中揀出去,也不會受傷。“這是一雙神奇的手,萬能的手。奶奶眼神中有一股莊嚴的氣質,甚麼艱難也難不住她,多大的痛苦也壓不垮她,奶奶總是把一個個的難關渡過去。”當她的孫子受傷的時候,

她說人在難處要剛強。她的天性慈祥無私,文中表述“奶奶處處想著別人,唯獨沒有她自己。”人的智慧是天生的,村婦奶奶不但聰穎,且有說服的本事,瞧瞧她能夠使兇暴專橫的大舅母,流淚地傾訴滿肚子的委屈、然後點頭、最後低頭不言語。這位老太太集才智、美德、毅力於一身,也就是民族的氣節與風骨。自古中華文化重視母教,賢良的母親教養,也成為我們民族的力量,能夠歷經憂患重見光華。

    紅姑娘的爺爺、爹娘、都是正直善良的強者。“松樹從不彎腰,竹子有節才挺直”。爹爹因為教訓了縣長的兒子,被校長辭退,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打傷了。他對女兒說:“人活一輩子,要經歷多少磨難艱辛,只要問心無愧,光明磊落,就是吃什麼苦,受什麼樣的罪也是強者。”爹娘都有在苦中作樂的胸襟風趣,說出“房外下雨滴答響,房內下雨響滴答;屋外雨點連成線,屋子雨水連成片…”這種瀟灑,出於大智慧。

    紅姑娘承襲了爺爺奶奶及雙親的遺傳因數,加上了她個人的秉賦,在小小的年紀,心中產生了一連串的問號“為什麼”“為什麼女孩子就要受氣呢?”“為什麼媳婦死了可以再娶,丈夫死了就不可以再嫁呢?”“沒有生兒子的女人很苦,生了兒子的女人也很苦。死了丈夫的寡婦可憐,有丈夫又生了兒子的年輕媳婦也很可憐。這是怎麼回事?”她沒有辦法弄明白人究竟該不該說謊;可憐的好人都在說謊,不說謊的二舅更可憐,到底為了什麼?

    紅姑娘一家的溫馨團圓時光,人間的深情至愛展現在讓來讓去烤熟的紅薯上(第十五章)。“爺爺高興地吃了一小口…奶奶假裝咬了一口…爹娘和姑姑都說自己有了,讓哥自己吃。哥把一大半兒分給妹妹,苦姑娘一口兒咬定,說自己不愛吃紅薯,一邊咽著唾沫,一邊眼望著哥哥把紅瓤兒薯吃進肚裏去了。”讀者看到這段,能不心疼嗎!

     作者敏銳地探索到人的心靈最深、至柔的角落—望門寡居二姑奶的夢想是收到一封信。苦姑娘製造一封五叔給妻子的信來安慰將去世的五嬸,像個小天使似的。她因此也知道了寫出字的威力。

    苦姑娘看書的感受,帶領讀者到了極美的境界。失明的爺爺辨私塾,創造了人間奇跡。六個學生中的帶弟兒姑奶向學的努力,如魔如癡,且看她在濾灰水大筐裏練字的一段:“她就在柴灰上面寫滿了字,然後潑上幾瓢清水,那些字就淹沒在水裏消失了。帶弟兒姑奶凝望著浸泡在水裏的柴灰,濕漉漉一片,聽著灰水滴落的聲音,悄悄地對苦姑娘說:“你聽;你聽!那些字落進水缸裏,叮咚叮咚響。”(第三十二章)這是詩情迸發的創造!

    作者對性格的刻劃細膩,心理的描述出神入化。姑姑乘牛車趕回婆家,想著新婚三天離家久別的丈夫就要回來了。“石頭叔心事重重地沈著臉,眼睛裏似乎帶著哀傷的情緒。“姑姑沉浸在幸福的幻想裏,只顧低著頭想心事…她的嘴角時而露出一絲微笑,時而羞答答地抿著嘴唇…”這一段描述姑姑的眼中臉上的表情,觸及微妙的思緒,如神來之筆。

   用農作物來形容人的面孔,該是首創。“臉上一副愁苦相,就像霜打了的青葫蘆。面孔灰白乾癟,佈滿了一道道很深的皺折,就像老核桃殼兒一樣。”“人們大氣也不敢出,頭低的像吊掛著的茄子。”這般描述,真妙!最後一章四十四,再見了,故鄉,作者的至性深情,印在紙上。苦姑娘告別了親人,小夥伴們帶著禮物送別,在前往遙遠的省城的離別時刻,對每棵樹的凝望,喚發了草木有情人物合一的相應。“她望著村裏高大的白楊樹……她望著每年結滿紅桑葚的大桑樹,望到家家嘗到香椿芽兒的香椿樹,望著幫助窮人度過災荒的榆錢樹,望著果實可以染出綠布的老槐樹,望著枝條兒可以做響笛兒的大柳樹……仿佛親切地呼喚著:別忘了故鄉!別忘了故鄉!”這段情景交融的文章巧妙地包含了每棵樹的功用!

    這部長篇小說的引子和三十四章寫到了同一顆杏樹,呈現了這部著作的完整。四十二章裏帶弟兒姑奶、麻臉兒姑娘、教堂裏最年輕的嬸嬸、姑姑的小姑都跟著紅軍的隊伍走了,藍翅鳥飛向空中。象徵著:一個時代將要結束,接著來的是另一個時代。

                                                二00八年十一月十日

背誦與默書

(香港)關智健

作為一位教育界的家長,面對許多教學和輔導問題,我常常很熱心地與同工及家長分享我的經驗和理念。

    最多家長談及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兒女的默書和測驗成績,二是找好的補習社或導師。

    當我收到女兒零分或不合格的功課或成績單時,我從來不責備她。我會叫她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談談,討論一下她為什麼沒有多溫習、多練寫?我深信[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一個學生想見到老師給自己零分或不合格。把生字或詞語重複又重複地朗誦或抄寫,直至到記得[字形、讀音、串法],對小孩子來說可能是一件又煩悶又艱苦的事情。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做了一世學生(現在仍是學生),又做過半世老師,反應是:[此言差矣!]相信許多老師家長們都經歷過:自己喜歡的科目或書籍,會越讀越有興趣,不愛好的卻翻多一次也不想,又怎會重複再看呢?好書百回看,但是世間上又何來這麼多好書?

   如何啟發和引起小孩子們對科目內容和文字的學習興趣,是家長教師必須掌握的[不二法門]。不過孩子天生品性發展傾向,就像她們小小的娃娃臉,可愛之處都各有不同,就是教育心理學家所謂的多元智慧或個別差異,我們必須[因材施教],就著每一個孩子的喜好和興趣,孜孜不倦地去諄諄善誘。

   香港的學生比世界任何國家的都辛酸淒涼。別人用母語學習,基本學習領域只有三個R(Reading,Writing and Arithmetic),但是我們的孩子卻要[超英趕美]—三文兩語,文言語體,認字加串字,文法加造句,廣府話加普通話,法語加英語。當人家摒棄[背誦學習]時,我們的孩子還要死記[生詞新字]去應付默書測驗。當人家已不再用沉悶的傳統[填充法]去操練文法,許多老師還大量編印補充教材,要學生填寫 verb forms、pronouns、prepositions或articles。莘莘學子,嗚呼哀哉!

   學習方面,我只要求學生(包括我的女兒)多閱讀有興趣的書籍,多朗誦動聽的篇章,多討論喜歡的題材,多寫作愛好的內容。至於默書測驗,我則勉勵她們[盡力而為]。多讀多聞,就是語文學家所謂的[理解吸收];多講多寫,即是[演繹表達],經年不斷的吸收和表達,語文能力的聽講讀寫,毋須夙夜匪懈地填充背默,亦能到達[止於至善]的境界。

   教育子女,使之成材,何須名校名師?成功的父母應要自幼培養子女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子女成為愛讀書的人。一言以蔽之,書中自有龍與鳳。書香滿室,卷牘盈幾、望子成龍,冀女成鳳,指日可待矣!

讀書筆記

(雲南)許文舟

小學即將畢業的時候,老師把一節又一節課時給我們自由安排,但必須在自由安排的課時裏做一份讀書筆記。

    至今在我的案頭,還放著一支鋼筆,專門用來對付一本本文學巨著的,一本新書從新華書店的服務員笑容裏接過,總覺得那還不是自己的一樣,非要在裏面劃些波浪形符號,始覺得經典的故事與我的心靈交織到一起。墨水是我變成痕跡的目光,波浪線曲曲折折地起伏在一個個非常優美的句子下面,讓人的心變得非常遼闊。

    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並沒有因為一個忙字而擱止下來,有些名篇不是一讀就能讓人痛快地吸納的,非摘抄不可,這一摘抄就把一寸光陰抄成了一寸的墨蹟,把該交給麻將的時間、該交給老婆逛街的時間都交給了理應學生時代完成的作業本。有時是整篇整篇的抄,有時是一段一段地摘錄,更多的時候象沙裏淘金,當看到讓心靈美得發酥的句子、字詞,就信手一抄,變成自己的東西,往床上落枕的時候翻翻,竟然會翻出一些滋味。

    做讀書筆記,讓我把《皇帝的新衣》做出了另一篇雜文,刊登在國家級報紙上,獲了獎。果戈裏42歲就離開了世人,但我從《死魂靈》咄咄逼人的諷刺鋒芒中悟到的足夠我享用一生。成為精神病人而死在法國一家瘋人院的莫泊桑,流落到我讀書筆記字裏行間的是並非神經錯亂後的瘋狂,而是對世態炎涼的深深體悟。口裏含著煤氣橡皮管、枕邊擺放打開的威士卡,沒有話語,也沒有遺書的川端康成,我的讀書筆記有他整整兩萬字的文學精華。

    讀書筆記可以是作者完整的原作,也可以是自己讀後的感悟性文字,有時是一句一解的思想,有時是讀完整本書之後的回味。海明威電文式的對話,讓我學到簡約洗煉的文體,聶魯達詩化的文字,留給我“地上有多少不發芽的種子,天上就有多少不含雨的浮雲”一類不是簡單稼穡就能收穫的好句子。有一束金黃的麥穗,是我在重溫海倫·凱勒時俯拾不經意的收穫……

    我精心整理一本又一本文學名著的讀後收益,竟也寫起了所謂的詩歌。當投給編輯的稿子如泥牛入海,我沒有氣急敗壞,因為我最大的愛好是讀書,當不成作者,一樣可以在名著的蔭涼裏納涼。就因為這點,時至今日,我還做著讀書筆記,並且沒有停下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