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與新舊——香港文學的交會]研討會

今年六月在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舉辦

本報訊:據[中西與新舊——香港文學的交會]研討會籌委會 通知,為推廣香港文學,融和中西,彙聚新舊,深入探討,充實創作及研究隊伍,訂於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舉辦[中西與新舊——香港文學的交會]研討會(徐志摩<偶然>:[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歡迎提交論文,共襄盛業。

主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香港作家聯會、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通訊及聯絡方式:電郵收件: spfan@cuhk.edu.hk   樊善標教授   852-26097101

                       kuaniowong@cuhk.edu.hk  黃坤堯教授  852-26097086/94021298

《新西蘭聯合報》發刊詞

公共媒體公共化(摘要)

(新西蘭) 文 揚

盛夏時節的奧克蘭,炎熱之中仍有一襲清風舞動,經過短短二十多天的籌辦,一份新的報紙與本地讀者見面了。為了凸顯這份報紙的公共化和當地語系化,取名為《新西蘭聯合報》。

  讀者們將會看到,《新西蘭聯合報》是一份名副其實的聯合報,本地的網路媒體、廣播電視媒體、政治團體、宗教團體、文化藝術團體、社會公益團體、社區組織團體,包括奧克蘭地區以外的華文報紙和雜誌等,都將直接參與《新西蘭聯合報》版面的內容建設。對於《新西蘭聯合報》來說,它為所有希望在本地公共領域發出聲音的公眾開放了一個媒體平臺,而對各合辦方來說,則通過《新西蘭聯合報》這個平臺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個報紙媒體視窗。

    公共媒體始終是與“公眾”這個觀念相聯繫的。在早期的歷史上,“公眾”是指在廣場上圍著演說家聽講的那一圈“聽者”,隨著印刷術出現之後,“公眾”開始指所有具有閱讀報紙和書籍習慣的“讀者”,進入電子媒體時代之後,“公眾”已經從被動的聽者和讀者轉變成了主動發表觀點和意見的“言說者”。《新西蘭聯合報》是電子媒體時代的紙張媒體,它的公眾讀者同時也是寫作者和言說者,是新時代的“新公眾”,這就是公共化的本質,這就是《新西蘭聯合報》之獨特。

本會上海代表吳易夢兩本新著出版

 

本會上海代表吳易夢長篇夢幻小說《古精藍城堡》,於2009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奇特的構思、夢中有夢。大氣的文學手筆,豐富的故事內容、怪異瑰麗的想像、故事懸念迭出、一環扣一環、情節緊張富有情趣。小說以親切、優美生動的文筆,敘述了一個讓人浮想聯翩的夢幻故事。整部書內容,流淌著對自然世界的熱愛和對美好夢境的嚮往。《古精藍城堡》的出現,使中國本土作者在幻想小說領域創作,有了新的突破。

 另一本吳易夢署名”拈花禪師”的心靈散文集《心靜自然禪》,近日由北京現代出版社出版。書中用精闢的哲思、恬淡的禪語,開解了78個人生必備的智慧法門。放下,用心,貌似是一對矛盾,其實是所有生命狀態的兩致。許多人活了一生才明白︰最高的人生智慧乃在放下與用心之間;全然放下或全然用心都不是人生。這是禪與人生的經驗結晶。(吳易夢供稿)

 

夏威夷大學演出多場

用英語譯唱的京劇<<白蛇傳>>

試想一下,一群洋人,穿著戲袍,在舞臺上,用英語來演唱中國傳統京劇劇目<白蛇傳>,會是怎樣一番景致。

這不是想像,是真事,而且這齣戲於2月5日,在夏威夷大學的甘迺迪劇院首演,並連續演出十多天。30來名演員和15名樂隊成員除兩名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外,其余全是學校戲劇系和音樂系的各國學生。

中國人用中文演唱義大利歌劇,人們早習以為常,並欣然接受,因為大多數人也沒聽過用義大利文演唱的效果,沒有對比。這些年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來中國學習的留學生演唱京劇也不是罕事,但用英文來詮釋傳統劇目,那會是個什麼滋味?然而,夏大戲劇系已不是第一次上演英文版京劇。前幾年還演了<鳳還巢>,<玉堂春>,<沙家浜>,<四郎探母>,<秦香蓮>和<鍘美案>等。人們不禁要問,是誰開風氣之先,不怕折騰地將京劇全本翻譯成英文,來讓從未到過中國的洋青年學子在異國體驗唱、念、做、打呢?

原來,戲劇系有一位教授叫魏莉莎(Elizabeth Wichmann-Walczak)。她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南京大學迎接的第一批留學生,選擇了學習中國戲劇,對京劇可謂情有獨鍾。在戲劇大師梅蘭芳的嫡傳弟子沈小梅的門下學了數年後,於1981年在南京大學禮堂裡的畢業匯報演出時,以一齣<貴妃醉酒>轟動了整個江蘇。"洋貴妃"的美名不徑而走,從此魏莉莎便聞名大江南北。

畢業後,魏莉莎回到美國,在夏威夷大學戲劇舞蹈系任教。這位京劇迷將她所學的本領全帶了回來,並在系裡開墾京劇試驗地,播撒京劇種子,希望藉公開演出能將京劇這門獨特的藝術介紹到西方來。(陳艷群供稿)

本會新邀非馬和潘耀明先生任顧問

 

(本報訊)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成立至今十余年,一直得到海內外各地文化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多年來我們陸續邀請了十多名學者,教授、著名作家及社會人士擔任作協顧問,得到他們的熱心指導和幫助。為了汲取更多不同的經驗,增強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聯繫,

2010年新春伊始,我們特地誠意邀請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先生和美國著名詩人非馬先生擔任本會顧問,並已獲得他們欣然答應。

2010年夏華作協樂捐名單

 

(本報訊)每逢踏入新年,本會在辭舊迎新之際都會收到一批熱心支援我們的顧問、會員、文友和社會人士的捐款,其中作協顧問謝信一教授、李明心教授,長期不懈地給予資助;作協成員高於晴、高裕庭、陳豔群、劉湘梅、葛逸凡,以及文友胡佩鏘等也是多年來樂於捐助的人士。數目無論多少,表達了他們的一片心意。在此我們表示衷心感謝!現將2010樂捐名單和數目公佈於下(截至2月24日):

高于晴               380美元

高裕庭               330美元

謝信一               300美元

胡佩鏘               120美元

黃河浪               100美元

李明心               100美元

葉  芳               100美元

連  芸               100美元

陳艷群               100美元

劉湘梅               100美元

葛逸凡                60美元

 

本會代表林婷婷與劉慧琴共同主編

加拿大首部華文女作家作品集《漂鳥》出版

臺灣商務印書館於2009年12月出版了由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策劃、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菲律賓和溫哥華代表林婷婷和劉慧琴共同主編的加拿大華文女作家作品集《漂鳥》。這本作品選集是首部以加拿大華文女作家為焦距,呈現加拿大華人移民生活縮影的文集,也可以説是在始於二十世紀八O代新一波的移民潮中,以文學的形式記錄下來的移民史。該書選入了加國東西兩岸包括葉嘉瑩教授、朱小燕、張翎、曾曉文、李彥等五十位知名作家的散文及小說。

    兩位主編在該書的『跋』介紹,自上世紀以來,加拿大是華人移民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國家,華人在這塊土地上適應、奮鬥和成長,從漂流異鄉到落地生根的過程,都精彩地記錄在華文學作品裡。而加拿大華文女作家們無論是作為職業婦女或人妻人母,在這個大社會裡都扮演著深具影響力的角色,對中華文化在異地的傳承有一定的貢獻。

    由於女性細膩的觀察和敏銳的感悟,她們的作品呈現的也正是在加拿大這第二家園華人的生活縮影。她們將在多元社會有笑有淚的人生經歷或濃墨重彩、或細言絮語通過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本作品選集的作者有來自大陸、臺灣、港澳和東南亞移民加國作家的作品,不但是她們創作成績的一個共同櫥窗,更展現了加拿大多元文化以及加華『新移民文學』的風貌。

   《漂鳥》主編林婷婷是曾活躍於菲華文壇的知名作家,劉慧琴則是加華資深作家及編輯。移民加拿大的臺灣名詩人及任臺灣聯合報副刊主編多年的作家瘂弦為該書作序,首次提出了『使華文文壇成為世界大文壇』的構想,賦予該文集更宏觀的意義。多倫多約克大學徐學清教授在該書『前言』中有精闢專業的作品評論,賦予《漂鳥》一定的文學藝術價值。可上網www.cptw.com.tw 察看購買。(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

上海詩人李天靖新詩集《秘密》出版

上海詩人李天靖新結集的詩集《秘密》,2009年11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收詩作150余首,分為十四輯。作者在《後記》中說:“詩集<秘密>是我14年的詩選,選我的老師朋友們喜愛的作品。”書前有著名詩人白樺的序《風月無邊》及朱金晨的《詩人李天靖畫象》,對李的詩藝及為人作了簡明而生動的介紹。書後並附有李天靖詩歌創作年表。

雲南詩人鴿子詩集《一個人的煉金術》出版

雲南詩人鴿子又一本新詩集《一個人的煉金術》作為王洪林主編的“百花文叢”之一種,2009年12月由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共收作者踏入新世紀以來的詩作100首。書前有著名詩評家劉士傑的序《體味童真與滄桑》,對詩中從童年到成年,從童真到滄桑的意象有深入分析。

余 光 中 八 十 嵩 壽 巡 禮

(重慶) 胡明蓉

余光中,八十年前誕生在茱萸飄香的“重九”。二十歲發表第一首詩《沙浮投海》,瀟灑遨遊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四度空間”, 創作生涯超過一甲子,是全球華文文學界最耀眼的巨星之一。

那一天,臺灣藝文界齊聚臺北慶祝余光中八十大壽,鍾鼎文、蔡文甫、陳芳明等上百位文藝界重量級人士蒞臨。

著名作家楊照致開場白:“不管社會怎麼變動,余先生的詩一直入選課本裡、擺在書店裡、存在年輕人的心裡……”全場響起贊同的熱烈掌聲!

余光中為自己準備的生日禮物是三本新作:詩集《藕神》、評論集《舉杯向天笑》和翻譯集《不要緊的女人》。翻閱散發著油墨香的余光中新作,眾人不禁驚歎:“真不敢相信余先生已經八十歲了!……

早年私淑余光中的陳芳明教授感言:“看見八十歲的余老師繼續出版新作,當年的點撥就像一把火繼續燃燒。”

彭鏡禧感慨:“余光中的創作有強烈的使命感、中國風格和全球屬性,影響遍及全球華人讀者千千萬萬”。

陳義芝高度讚揚和尊崇余光中“開創新詩的語言藝術,像韓愈寫唐詩、蘇東坡寫宋詞,都為時代開創出文學新局”。

“余學”專家黃維梁教授有感而發:“余光中用璀璨的五彩筆耕耘數十年,造就余光中的文心雕龍。……”

主持人楊照形容八十歲依然創作不輟的余光中是“與永恆拔河”。

馬英九先生特派人致贈一幅手書賀幛“高華霽月”及一瓶“玉山珍藏陳高”酒。

著名書法家杜忠誥以余先生《秋興》詩撰寫長幅,面贈余先生。

在“祝你生日快樂”的歡快樂曲中,余光中興奮地吹熄三層高生日大蛋糕上的蠟燭,高興地與夫人一起切蛋糕。掌聲熱烈響起,詩人激動不已:“有這麼多朋友陪我過生日,比得諾貝爾獎還高興! ”這是呼應余光中文學成就海內外共賞,曾多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對諾貝爾文學獎,他鏗鏘地回應:“一位作家能被自己的民族接受和肯定,才是最大的光榮!……。”

為慶祝余光中八十大壽,兩岸三地從年頭到年尾,幾乎熱鬧了一整年:

二月,北京保利劇院上演以余光中《鄉愁》為題材的音樂會;

三月,徐州師範大學召開“余光中與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

五月,臺灣政治大學隆重舉辦“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余光中獲頒政治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臺灣《聯合文學》、《印刻文學》、香港《明報》同時發表“余光中特輯”;

九月,臺灣著名唱片公司滾石重新發行余光中新詩譜寫的民歌《中國現代民歌集》,並盛大舉辦《詩與歌的迴旋曲-余光中八十大壽演唱會》;

重陽日,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中華日報》、《人間福報》與《文訊》、《聯合文學》,禮花齊放,同時刊登余光中作品;

十月,余光中任教的臺灣中山大學舉辦“余光中80大壽慶壽會”和“榮譽教授余光中特展”,中山大學附中設置“余光中詩園”;

生日當天,余光中受邀偕妻回到闊別多年的出生地南京,重訪了曾就讀過的小學、中學、大學三所母校;十二月,余光中曾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余光中特展”。

同年,余光中《蓮的聯想》和《白玉苦瓜》重版。新版有《悅讀余光中──散文卷》、《余光中六十年詩選》、《余光中跨世紀散文選》、余光中八十壽慶專集《詩歌天保》和余光中詩歌集《鄉愁四韻》。

在接受政治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的盛典上,余光中發表《年壽與堅持》專題演講:“行百里者半九十。希望還有十年的機會。能夠認真寫作詩文,經常評論與翻譯。只要能寫,就不會退休,要天天寫、年年寫。”

詩人羅任玲在《一首詩被永恆引渡》中寫道“文學史,當然早就把‘余光中’三個字寫進去了,可‘余光中’卻仍在成為‘更新更好’的作家當中,是現在進行式,而非完成式。”

祝壽會上,余光中的一位學生的發言代表了眾人的心聲:“您的聲音,此岸聽得到,彼岸聽得到,今人聽得到,後人也會聽得到。”

余光中的生命成就,在他對文學的執著追求中展現無遺。余光中用手中的那支五彩筆,奠定起自己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崇高地位。

華文星空,禮花璀燦!

我們衷心祝福余光中!謝謝余光中!

華木蓮寄思

(北京)莊志霞

明月山是綠的海洋,以山的名字命名的明月山杜鵑、松、竹、柏、樟、杉、銀杏、銀鵲、青線柳等樹木蔚為大觀。其中的南方紅豆杉,為國內珍稀植物,而

據悉山上的中華落葉華木蓮則是世界珍稀植物,現僅存兩株,為明月山所特有……

哦,贛西華木蓮,我故鄉的華木蓮!

 我是如此地思念著你……

 你那挺立于闃寂山野的堅實的風骨,那深埋在石縫和崖壁上的青雲之志,那寫在滄桑歲月中柔韌的心跡……無不令我心搖神移!

 我的思念飛過瀛海山川,盤桓于秀水河畔;

 在她瀲灩的碧波裡,曾流淌過我青春的激情和浪跡遠方的遊子日日夜夜的魂牽夢縈……

如今,你於斯長於斯的故鄉的精靈,便是我情之所鐘,魂之所系。

     你的虯曲的根須深植在我溫潤的心田,你飄拂的一枝一葉撩動著我跳躍的心弦,而你鮮豔欲滴、晶瑩閃灼的花蕊呵,便是我盡展泣血的歌喉,敬獻於你的一闋思無際、情無涯的心的禮贊!

    你的身影從“蒼松滴翠、山花織錦”的明月山公園卓然凸現出來,秀麗清雅,遺世獨立,使我怦然心動。雖然,在眾目所矚的名貴花木家族中,你未免門前冷落,少人顧眄。然而,我想,依偎著故鄉母親的懷抱,承受著園丁慈父般的匠心,更借著你與生俱來的對春的山一樣的執著,對秋的火一樣的憧憬,焉知他日不會綠蔭如蓋,遮雲蔽日,接受八方來客的膜拜……

從秀水河奔湧的碧波裡,我看到你一樹繁華的身影;從園藝家驚喜的瞳仁裡,我看到你從容沉靜的笑靨……而我——一個“身在異鄉為異客”,別了“桃金娘和常春藤”的遠方遊子,此刻多想化作你如煙的清波里的一滴水,來滋養你的每一個笑渦……

虔誠地為你祝禱,願每一捧甘露潤澤你,每一束陽光撫愛你,每一縷清芬眷顧你;願造物主惠賜你抵禦咆哮的罡風苦雨侵襲的盔甲,抗擊猙獰的蟲害冰雹肆虐的健體;軀幹挺拔,百折不彎。

深摯地為你祈福:你“養在深閨無人識”的芳容新美如畫;你神奇的精靈羽化的種子播撒大地;你如空穀幽蘭的馨香遠飄天涯……

唱歌的陶俑

(泉州)栗冰

 

二OO六年春季,我有幸隨團出訪韓國釜山,參加第二屆亞洲國際表演藝術節,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五月的釜山正是鶯飛草長、春暖花開的時候。飛機一落地,我們就受到組委會金東奎主席熱情的接待,特意把我們帶到了遠在市郊的一座半山腰上的餐廳裡;這家餐廳遠近聞名,每天都有許多人驅車前往,來這裡品嘗獨特的美味。

 日式塌塌米一樣的餐廳簡潔古樸,有餐廳主人親手繪製的繪畫作品,也有許多形態各異的陶罐,充滿了藝術情趣。主人的照片懸掛在牆上,五十多歲的模樣,隔著相框也依然傳遞著淡然的友善、儒雅而平和的藝術氣質。餐廳的對門一扇透明玻璃佔據了整個牆面,讓人一眼就能看見窗外那一叢叢杜鵑花旁一群由主人親手製作完成的小陶俑,它們正對著來客眉開眼笑,充滿了溫馨。

 席間,這群可愛的小人兒一直吸引著我們的視線。金主席問我們有沒有發現小人兒的共同特點?沒等我們發現其中的奧秘,金主席就告訴我們“這些小陶俑都沒有耳朵,腦袋是空心的,全都張大嘴巴,那是一起在唱歌,餐廳主人給所有的陶人作品群取了一個名字叫——《合唱團》”。

 走出餐廳,後山上的景象讓人歎為觀止,漫山遍野竟然站滿了成千上萬個小陶俑,它們有高有低、有男有女、或胖或瘦、形態各異地在叢林裡的各個角落。快樂而陶醉地張著嘴巴,仿佛心照不宣地在一個神秘世界裡合唱出同一首不為人知的歌曲。

 金主席這才接著告訴我們《合唱團》背後的一段辛酸故事。原來,這家餐廳的主人熱愛藝術、事業有成、人生得意,正值意氣風發的壯年時竟然身患不治之症!這個噩耗恍若晴天霹靂,把他摔進了情緒的低谷,讓他陷入了悲哀、恐懼和無助中……周圍的親朋好友得知後,不勝感慨,不住地勸導安慰、為他尋醫問藥,向他傳遞一切可以挽救生命的資訊……然而日復一日,這些鋪天蓋地的關懷和救助越來越讓他感到無比的厭倦和絕望,也讓他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到底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浪費在焦慮的煎熬、無休止的治療當中?還是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經過了許久的困頓和思索,他終於在某一天的清晨做出了自己慎重的決定!

 從此他閉門謝客,每天都精心製作各種各樣的陶俑,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和內心的世界裡,享受著忘我創作的樂趣。這些沒有耳朵、腦袋空空、面部洋溢生動表情、唱著歌兒的小人兒表達了主人內心深處最深切的想法和彌留人世之際頓悟的人生觀。在世間的最後時刻他不願意去聽,不願意去想,只願意用心去歌唱……

 寒來暑往、日復一日,這個合唱團的成員越來越多,逐漸站滿了半山腰。雖然主人最終也沒能擺脫死神的糾纏,遠離了這個他深愛著的美麗人世,但他並不孤寂。這些小陶俑伴隨他走過生命的最後一刻,真實地記載主人的心路歷程、傳遞出鮮活的情感。不幸的人生經歷成就了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偉大藝術作品!當看到漫山的陶人唱出生命的讚歌時,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記住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這樣一種豁達的人生觀。

記憶的戲法

——重返故居

(芝加哥) 非馬

 

(一)

凡爾賽宮算得了什麼

他記憶中的故居

比它堂皇明亮

到處是美麗的寶藏

終於盼到這一天

他興沖沖回到了故鄉

穿過幾條狹窄泥濘的小巷

找到了日思夜想的故居

卻發現昔日金碧輝煌的宮殿

一下子縮小變形

堆砌營造了六十年的璀燦夢境

竟在他眼前

隨著失修的門窗牆壁

片片剝落

(二)

 

把腳抬得高高

六十年前的快樂小王子

一步跨入

巍峨輝煌的宮殿

卻發現

門坎坍陷了一大截

在四壁蕭然的狹隘房間裡

他成了受困的巨人

動彈不得

連天井頂上那塊曾經照亮

許多個黑夜的遼闊天空

此刻也縮肩垂首

同他迷惘的眼睛

茫然對視

西北行(組詩)

(香港)夏智定

西安大雁塔見聞

 

高聳的仍然是那七層滄桑歲月

青磚般的深沉唐朝了滿天詩情

那白居易的風流題詩早成典故

歷代文人將此塔凝成夢魂深深

拓片總歸是一種風雅總是懷舊

看這塊題名石碑上溢滿了笑聲

刻痕留下一片金榜墨印和驕傲

如今細讀大名方知有名者無名

進士們的身影排隊後早已遠去

褚遂良書寫的碑記自然可長青

讀浮雕上的蔓草花紋也有韻律

雁聲銜來今天的詩會也興題名

也許是詩不老也許是漢字太美

海內外詩友齊聚塔前謳歌人生

登上木梯一級級都是古意古情

大雁塔的拱門又敞開華廈文心

玉門關小詠

 

沙丘上,是一重重古今風景、古今情懷

讀天地間的蒼茫,蒼茫了人生的無限詩意

玉之煥的春風,只是唐朝的那片含恨歲月

眼前,精美的詩碑長廊,深藏著現代名人的相思

大風和飛沙,全成了獨特的故事佈景

橫臥著的那段漢長城遺址,幽幽地呼喚著我和你

供遊客們騎的毛騾,也許是前世的玩伴

我們一跨上去,便被鞍鈴叮噹了心中的串串狂喜

天,藍了情懷。沙,金黃了童心

觀賞荒漠,也許是觀賞另一種自已

向西漠招手向大唐呼喊向宋元調侃

賓士在玉門關沙海上,盡享豪放和壯麗

二千年的史冊在眼前閃閃發亮

歷代多少任都尉大人如今又在何處就職

聽見的是笑聲是時光是意境是感懷

哈,今日玉門關,成了歲華成了心中的天地

月牙泉

 

一彎新月

晶瑩了茫茫沙海古今

飲過此泉的張騫駝隊留下一串鈴語於泉上

叮叮噹當的風聲仍如漢賦般幽深

沙不侵泉,泉碧如天

波紋織絲,絲路夢新

西去東來的人生都被此泉洗醒

題下多少小詩,掛於空靈

黃沙碧水,自成一種萬古意境

月牙兒,勾起哲理勾起人生

掬過泉水的遊人都成了詩人

讀懂滄桑,讀懂月魂

水仙花

(雲南)黃桂樞

 

你生來性格溫順、柔弱,

常被人們稱為富貴花朵。

你被擺設在那幽雅的客廳之中,

點綴著那各不相同的生活。

你的身上沒有污泥濁水,

清白廉潔是你品德節操的濃縮。

當春天來到人間的時候,

你迎著春光綻開出潔白的花朵。

你雖不是春的嬌種,

但可算是春的傑作。

你蔥綠的葉裡有著溫暖的春激素,

潔白的花瓣裡包含著春的囑託。

你不曾想過爭春鬥豔,

也不願受到妖豔的桃李奚落。

你的嫩綠葉彎得很有分寸,

你的白花莖直挺得多麼灑脫。

經過磨練的鵝卵石和你結為伴侶,

相互激勵又相互依託。

純潔透明的清水和你在一起,

真誠地撫慰著人們的生活。

新春 獻詩

(上海) 喻大翔

 

二00九年過去了,世界仍不平靜,冷冷熱熱,余悸猶在,而余溫猶存。本人總是走在佈滿友情的林蔭道上,縱然天風海雨,用我的長髮彈一彈,連襯衣都沒有打濕呢。

夜雪迷漫塑蒹葭

風吹夢籽到天涯

君讀楚調托春枕

慧眼猶開一瓣花

楚人喻大翔草於同濟大學

歡慶中國青年出版社六十華誕

(江西) 許文華

 

(七律)

欣逢花甲慶豐功,

名著生輝揚國風。

創業史中皆俊傑,

紅旗譜上盡精忠。

雲峰江姐真英烈,

地下疆場決雌雄。

出版群賢神聖職,

長肩使命永殊榮。

詩三首

(上海)李天靖

棲居在這麼深的杯裡

你說

你很脆弱

我說

是玻璃杯子

你溫潤地笑了

給了我   柔軟的手

深秋的晚風裡

著一襲碧衣

只知熊熊爐火

將料燒紅  燒軟

卻不知你就棲居在

    這麼深的杯裡

揣在懷中

不小心被硌傷

怕聽你一聲痛楚

         的歎息

不在乎碎片紮入

        誰的身體

怕見你破碎時噙著

透明的雨

寂寞的石頭

 

在好幾頁簽到上

找到自己

便兀自坐成

一塊寂寞的石頭

老禪入定

看水色的天空晃動

恍若夢中

看一撥撥魚兒

穿梭舞蹈

也想長出鰭來取暖

隔著透明的水

畢竟與魚們同處一域

石頭想把自己舉起

卻無力砸碎

水的玻璃

也無法高出水面呼吸

從衣袖裡亮出利斧

 

為了另一棵要砍倒一棵樹

都是親手所栽    一把斧原是一把鏟時

是對一棵樹全部的愛

後來用它的鐵在衣袖裡打磨

並亮出這把利斧

從握法上無疑要砍倒一棵樹

另一棵活必須一棵樹死

也許沒有比這更殘忍   他終於

掄起了斧子

一棵樹都流出血了

還在下手   人說只因兩棵樹本是同根為了另一棵要砍倒一棵樹

都是親手所栽    一把斧原是一把鏟時

是對一棵樹全部的愛

後來用它的鐵在衣袖裡打磨

並亮出這把利斧

從握法上無疑要砍倒一棵樹

另一棵活必須一棵樹死

也許沒有比這更殘忍   他終於

掄起了斧子

一棵樹都流出血了

還在下手   人說只因兩棵樹本是同根

詩四首

(夏威夷)楊炳煊

 

虎年詠虎

 

渡河當日避賢吏   矯矯尚儀君子形

惟有月明深夜靜   在山長嘯一林腥

望  海

 

蒼茫閑望遠天浮   百穀群川共一流

堪笑鳴蛙驕傲態   不知井外有瀛洲

香港紀遊

 

矜奇鬥巧奪天工    千尺高樓滿眼中

燈火輝煌真不夜    低徊疑在廣寒宮

春夜口占

 

庭院深深雨乍收    雲開禹甸又登樓

遷流景物何須管    月照桃梨影更幽

嚴冬迎雪

(山東)孫鳴

 

晝夜瓊花飛不停,農人臘梅笑盈盈。

萬物銀裝身上裹,懷春忍凜無怨聲。

玉龍狂舞兆東風,凝雨潤地原野青。

金秋谷香飄灑日,萬民高歌唱豐情。

鄉村記憶

(北京) 馬列福

 

《村·晚》

 

一聲牧笛

拉下了青春的夜幕

古老的石板街依舊悠長,

黃暈的燈光下

坐著講故事的老人

黑蝙蝠投入月的懷抱,

滿天星花綻放在

寂寥的原野上

低矮的茅屋的影子被炊煙拉長

大山召回所有的鳥鳴,

那陣從夕陽裡

跳下來的蛙鼓有些兒囂張

流水汩汩,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個方向吹

年輕的夢中,我看見馬致遠

牽著一匹瘦馬

踏響晚歸的腳步

《秋·思》

 

落葉裡的故鄉

濕漉漉的。螞蟻把夏天的記憶

藏在石頭下麵

蟬鳴完全退遠以後,陽光的金色

一寸一寸被風收割

空曠的田野上,稻草人在寫詩

老牛悠閒地散步回家

小馬扔掉磨尋向笛聲

桂花的芬芳從院子深處逃出

沿著小河,翻過大山

抵達你夢中的

            孤獨

寂靜的葡萄架下

掛著兩輪月亮。

那個清瘦的老女人

使勁搓著衣服

輕輕喚一聲你的乳名,

飛來一隻螢火蟲

藏在一把鎖裡(外一首)

(昆明)鴿子

 

藏在一把鎖裡,我安坐如佛;

很多年,我一直藏在一把鎖裡

骨頭生銹

身子長草

像蘋果藏在蘋果裡

梨子藏在梨子中

我藏在一把鎖裡

這個秘密只屬於我一個人

藏在鎖裡的我一動不動

只因為打開我的鑰匙

還沒出現

告誡在我周圍飛翔

 

不要玩火玩水

不要爬高爬低

不要獨自去遠方

告誡在我周圍飛翔

不要和陌生人交談

不要翹課,不要不聽老師的話

不要早戀,不要偷看言情片和黃色書籍

告誡在我周圍飛翔

不要得罪領導,不要交壞朋友

不要喝酒,不要吸毒

不要搞婚外戀,不要做第三者,也不要讓第三者插足

告誡在我周圍飛翔

告誡像繭包裹著我,像刺長滿我全身

告誡像暗箭對準我的心臟

告誡像深淵等待我進入

現在的告誡是不要上不健康的網站

不要相信網戀和網婚

不要不聽父母的話不要不聽上面的話

最近的一次告誡就在此刻

我聽見自己嚴肅認真地對自己說

不要再這樣活下去了

高空驚魂

(夏威夷) 陳豔群

 

下午1點35分,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緩緩從紐約機場第125閘口抽出來,作90度轉身,之後,朝著跑道繼續滑行。

  機艙內很空,大約才一百多名乘客。平日,由紐約直飛夏威夷的這次航班總是人滿為患。三周前我們飛往紐約的那趟航班上,一個空位都沒有。近十小時縮在窄小的位置裡,睡也不是,坐也不是,弄得頭昏眼脹,腰酸背痛的。而今天,我一個人獨享中間三個位子,如中彩般欣喜若狂。試想,一張經濟艙的票價,能得到頭等艙的待遇(飲食除外),關健是連續十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中,能伸長胳膊和腿,美美地睡上一覺,是何等美事啊。Don坐在靠窗的兩個位。我們之間隔著過道,為了這"頭等艙"的待遇,我們只好暫時分開。熊掌和魚不可兼得。

  飛機在長長的跑道上滑行一陣之後,輕盈騰空而起,如驕健的雄鷹,平穩地向高空攀升。我合上手中傑克﹒倫敦的<海狼>,習慣地閉上眼睛,以減輕由急速傾斜向上和高空缺氧所造成的生理不適反應。突然,從飛機的右翼發出不正常的振蕩聲,猶如急速運轉的電風扇遇到阻礙物所發出的響聲一般。我以為是自己的錯覺,睜眼側耳細聽,隱約感覺到這種振蕩聲和飛機本身的噪音有所不同。這時,空服人員從前後聚集到飛機中間的過道上交談,但聽不見他們在說什麼。乘客的頭不由自主地探出,好奇的雙眼投向空服人員,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大約在飛機離開地面30分鐘後,機艙裡傳來機長的渾厚而平靜的聲音。告訴大家:飛機在空中遭遇飛鳥襲擊(Bird Strik)。那隻倒楣的候鳥被機翼強力吸住,導致引擎出故障。雖然引擎尚未失去操作功能,但不敢肯定十個小時的飛行能安然無恙。機長與地面取得聯系後,決定打道回府,以確保乘客的安全。不過,在下降之前,飛機仍需繼續飛行一陣,以將機上的燃油全部排放出去,方能在著陸時不致於引起大火。

 機長簡要且輕描淡寫地將出現的問題向乘客宣佈後,艙內出奇地安靜,沒有出現正常的,應有的騷亂和動蕩。也許所有的人都被這突發事件嚇呆了,或是對機長宣佈的事實根本還未反應過來。而我腦海裡立刻閃現出今年元月份飛機迫降紐約哈遜河中,乘客在兩邊的機翼上等待救援的情景。當時也是因為候鳥(Canadian Geese)的原故,導致兩個引擎皆受損而失控。機長刻不容緩地作出決定,將飛機降落在冰冷的哈遜河中。因救援船隻和隊伍即時趕赴現場,機上所有乘客免遭一難,成為航空史上的佳話。機長也一夜之間成為美國人民的英雄。從那次事件我瞭解到,所有的飛行員都受過如何處理緊急事故的專業訓練。我完全相信機長能有應變的措施和能力,只是我們不知道事故究竟有多嚴重,不過有一點我很清楚,我們的情形和那次事故有些不同,我們在陸地的上空,而且下面全是居民住宅。如果飛機失控,一頭栽下去,肯定粉身碎骨的,還將連累到地面無辜的人。想到這我不由得汗毛倒豎起來。此時,Don起身坐了過來。我兩手緊抓住他的手臂,焦急的雙眼望著他,希望能從他的眼神裡得出什麼結果來。Don笑一笑,拍著我的手說不會有大問題。"巧的是,"他繼續說,"今天USA Today的頭版頭條正是提到近來好多次候鳥襲擊飛機之事。"他的那份鎮定安撫了我。所謂夫妻之間有難同擔,有Don在身邊,再恐佈,驚險的事也就減輕一半。生命的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度過的都是幸福的時光。俗話說,夫妻不求同生,如能求得同死,也是一種造化。此時,令人極度不安的噪音消失了。可憐的鳥,從加拿大飛來避冬,卻慘遭人造大鳥撹成肉醬。"天高任鳥飛"一說,在這個時代得打折扣。

 艙內仍是平靜。從椅背上的電視螢幕的反光鏡中,我看到前排靠窗的年青女子正在無聲地抽泣,她身旁的男子抱著她的頭不斷地親吻,安慰她。後排靠窗的黑裔女性低聲給她年幼的兒子讀書講故事。而我左邊靠窗的男子正用他的手機對著窗外拍攝,我順著視線朝外看,只見機翼後面的管道裡正在排放燃油,如高壓消防籠頭裡噴出的水般。職業的敏感使我從背包裡掏出像機,迅速按下快門。我很想起身,將艙內每位乘客此時的表情拍攝下來,更想知道他們內心的想法。但我缺乏勇氣去這麼做,更不願意觸動人們緊繃的神經,誤以為我給他們拍遺照而跟我過不去。

 螢幕上顯示飛機在原區域繞圈子,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四十分鐘,在漫長而恍如無止境的四十分鐘捱過去之後,機翼後面燃油噴射終於停止。飛機開始下降。我不知道十個小時飛行需要多少燃油,但我知道兩個管道同時排放,要整整四十分鐘。大陸航空公司這趟飛行可謂損失很大。我驚訝地發現,此時,我沒有為自己的生命擔憂,卻在考慮航空公司的利益。

 飛機"砰"地一聲觸地了。雖然粗魯了點,至少平安且沒有著火。機艙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感謝機長"有人大喊著。舷窗外,消防車,警車,救護車排在跑道旁,紅色,藍色警燈旋轉閃耀,如電影裡常見的場面。我和Don緊緊相擁,我的眼淚唰地往下淌,有種劫難還生之感。覺得,生命如朝露,稍縱即逝,太短暫,脆弱。應好好珍惜。Don走進候機室,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書店,去買當天的USA Today報紙。

執手相依

(山東) 李宗國

 

仲夏的一天,我陪著母親去看望二舅,二舅隱患腦血栓臥床兩年了,原本身材魁梧的二舅單瘦如柴,耳朵也背了。二妗子坐在床前始終緊握著二舅的手,一會兒撫摸著二舅瘦瘦的臉,一會兒揉揉二舅的腿。她是個聾啞人,卻不時與二舅啊啊地交談著,間或笑著啊啊地向我們比劃著,站在一旁的大表嫂告訴我們,她叫我們不要擔心,二舅的身體正一天比一天好著哪。

 回到家裡,傷感不已的母親在擔心二舅的病情時,頭一次說起二舅和二妗子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姥姥家是魯西南一個秀美如畫的小山村,年輕的二舅是一個英俊秀氣的帥小夥,雖然只上了一年私塾,但跟著一個老石匠學藝三年,成為石匠行裡一頂一的好手。一年夏天,他給百里之外的一戶人家砌石蓋房,忙碌了半個月,房主過意不去,留他多喝了幾杯,歸家心切的二舅謝絕了房東的挽留,趕路時已是黃昏,行至半路,暴雨驟至,山洪暴發,逆河床而上的二舅被捲進了瞬息而至的山洪,或許是山神發恩,把二舅從水神手中拽了回來,第二天,二舅醒來已躺在一家樸實山裡人家的床上。原來,這家啞巴女娃早晨到河邊打水,發現了掛在樹梢的二舅,她硬生生的把二舅背回了家,二舅整整休養了十來天后才被姥姥接回了家。

 或許也因了因果報應、情緣未了那句禪語吧,信佛的母親提起這事,很是感慨頗深。三年自然災害,處處鬧饑荒。姥姥的村子山場廣袤,收成還算能填飽肚皮。這天,村村民在村部曬場的草垛下發現了一個衣衫襤褸的啞巴叫花子,姥姥一眼認出了她就是當年救二舅的女娃,經懂啞語村民的詢問,原來那女娃家裡鬧饑荒,她跟著母親出來討飯,不慎走散迷了路,可憐的她又聾又啞,身上被狗咬傷了多處,討飯到了姥姥村。姥姥把她領回了家,不幾日的照料便恢復痊癒,模樣倒是俊俏,雖然聾啞,可是腦子活泛,手腳勤快,家務活像模像樣。天天跟著二舅轉來轉去,時間不長倆人有了感情,姥姥姥爺極力反對。姥姥早就找了幾家媒婆說親,相中了一家女娃,準備商量著定婚期。攆那女娃幾次,啊啊地哭著就是不出門,強得像頭牛的二舅更是鐵了心,說,不就是嫌人家是聾啞人嗎,她對我有恩,我對她有情,我絕不後悔。

 這句承諾,讓姥姥姥爺徹底涼透了心,也讓二妗子走進了這個家門。婚後,他倆另立門戶獨立生活,生活再苦再難,從未見過兩人慪氣打仗。表姐表哥個個長得水靈靈,知情達理,二舅在外經常打石賺錢,二妗子家裡家外一把好手,料理的井井有條。眼見兒女長大成家,年過六旬的二舅依然閒不住,帶著村裡的年輕人到東北打工,一去就是一年。時間一長,二妗子就像丟了魂似的,天天黃昏時節,一個人爬到村頭的大石板上望呀望呀,嘴裡啊啊的念叨不停,表嫂拉也拉不下來。二舅每次往家裡打電話,她都是搶著話筒啊啊著說個不停。二舅都特別叮嚀表嫂們,注意照顧好二妗子,千萬別累著她。前年秋天,得了幾天感冒的二舅,突然病情加重,被確診為腦血栓,經過醫院緊急搶救,命是保住了,卻留下了偏癱,病重期間,二妗子一直守在二舅身旁,別人想替換她休息一下都不行,兩隻手緊握著二舅的手,眼流著淚,趴在二舅耳朵旁啊啊的說著什麼。回到家裡,無論二舅醒著還是睡著,她都是忠誠的守在床邊,只手握著二舅的手,生怕被別人搶去似的,她那瘦瘦的身體,每天不停的為二舅翻身、換尿布、擦身子。象照顧小孩一樣,一勺一勺的喂藥喂水餵飯,久病在床的二舅有時脾氣特別暴躁,把湯水撒的滿床,二妗子抹著眼淚,一點一點收拾乾淨,再哄著勸著喂下去。也正是在二妗子的精心照料下,二舅身體漸漸好轉了起來,身體也能轉動了,舌頭也能發音了,每天裡,倆人就像練聲的學生,手拉著手,啊啊地交談著,讓人戚然淚下。

 離開二舅的那個黃昏,二舅執意讓家人抬到輪椅裡,二妗子推著他,一直送到村頭,望著夕陽下兩位老人相依相偎的身影,我深切感受到兩位農村樸實老人相愛相戀之情。“執子之手,永生相伴”,愛不需要海誓山盟,只在乎不棄不離、攜手前行。

雞與蛋之謎

(夏威夷)李世偉

揭開辯論了一個世紀的問題仍然未有的答案:“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現在先敘述甲乙兩人爭論雞和蛋的對話。

   甲說:“先有雞,蛋不是從石塊爆出來的!是從母雞在雞窩“唂哆唂哆”生下來的”。說的對,100分。

   乙說:“先有蛋,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從農場溫室孵出來的。”說的對,100分。

   根據甲乙兩人的說法分析:皆合乎情理,很難評出結論孰先孰後,是雙贏雙冠軍!說了等於沒說,對問題還是沒有正確答案。

   各位讀者,請讀聖經《創世紀》第七章1/5篇,耶和華對挪亞說:“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母,不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一公一母,空中的飛鳥也要帶七公七母可以留種,活在全地上。因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挪亞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之。

    挪亞帶著天上飛鳥,地下潔淨畜類七公七母,包括公雞母雞在內,進入方舟躲避洪水氾濫。耶和華沒有吩咐帶雞蛋啊!四十天后,洪水消退了,地上幹了,各類有血有肉的動物從方舟出來,各從其類,生養眾多,大大興旺。根據“聖經’記載見證,關於雞與蛋問題?現在我已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先有雞後有蛋】感謝“神”啟示挪亞造方舟,本人藉“聖經”此篇經文,悟出正確的答案。

臘  八  粥

(江蘇)王志樑

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節。家家戶戶都要吃“臘八粥”。“臘八粥”的來歷,民間流傳著各種說法。

 一種說法,也就是最盛行的一種說法是:釋迦摩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過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他饑餓疲憊到了極點,就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食後恢復了體力,洗去了身上污垢,在菩提樹下終於覺悟成佛。因此臘八節成為了佛教的一個重要節日。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摩尼成佛是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按臘八祭名,我國古時常在農曆十二月間獵禽獸以歲終祭先祖、百神,秦時以十二月為臘月,以後相沿成習。按《說文·肉部》“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後改為十二月初八日。故《荊楚歲時記》雲“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是日各佛教寺院都要舉行誦經等佛事活動。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取香穀,果實等熬粥供佛並佈施給窮人,以求佛祖的保佑。遂以此粥稱為“臘八粥”。如今把到寺院吃“臘八粥”視為消災祈福之舉。故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各家都要攜老帶小到寺院吃臘八粥,以求消災祈福。

在無錫各寺廟是日均要熬煮“臘八粥”佈施各香客。其中無錫名刹開源寺更具盛典。屆時廟內人頭簇動,眾香客紛至各佛殿參拜祭佛並乞食“臘八粥”以求佛祖保佑。一般臘八粥均以五穀雜糧摻入花生、栗子、紅棗、核桃仁、杏仁等用微火煮熟燉爛而成。廟中僧人更喜用曬乾之蠶豆,浸泡於水中,待其發芽後,俗稱四芽豆者,放入粥中熬煮。食之既有蠶豆之清香,更是軟濡可口,最受歡迎。